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胆道造影术(IOC)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7年10月至2013年1月因胆源性胰腺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行LC中经胆囊管插管行IOC患者65例的结果。结果 65例患者中成功58例,成功率为89.2%;54例显影较满意,显影率为93.1%。术中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8例:2例经中转开腹胆总管切开探查证实;6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中胆道镜检查证实。术中造影发现胆道变异5例。平均造影时间为(17.6±4.5)min,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LC中IOC能发现术前未能发现的胆总管结石及胆道解剖变异,能有效地降低术中胆管损伤和术后胆道残余结石的发生率,术中及时发现胆道损伤并及时修复,避免再次手术及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该院自1991年1月至1998年10月施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inicholecystectomy,MC)2500例,术中因操作困难而延长切口者64例(2.6%)。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39例,女25例。年龄26~77岁,平均41.5岁。术后诊断及病理诊断结石性胆囊炎51例(其中胆囊化脓及坏疽34例,胆囊萎缩1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3例,胆囊腺癌3例,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3例,合并急性胰腺炎2  相似文献   

3.
孔凡创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1):2012-2013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后残留病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后残留病变再次发病的病例,分析残留病变类型及相应治疗方式,随访1年后总结残余病变再次手术患者的预后。结果残余胆囊并发炎症11例(36.67%);残余胆囊结石8例(26.67%);残株胆囊管结石10例(33.33%),其中3例合并胆总管结石;还有1例(3.33%)为胆囊残株癌变。15例行开腹残余胆囊切除术,4例行腹腔镜残余胆囊切除术,10例行开腹残株胆囊管切除(其中3例附加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1例行胆囊残株癌切除术加淋巴清扫术。除胆囊残株癌变外,其余残余胆囊或胆囊管切除后均经病理证实为慢性炎症改变。胆囊残株癌变患者术后9个月死亡;其余患者随访1年,术后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残余胆囊结石发生率高,胆囊术后残留病变以慢性炎症改变为主,开腹残株胆囊、胆囊管切除术为二次手术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4.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管残留过长致术前症状复发者,称为胆囊管残留综合征。由于过去对本征缺乏认识,在行胆囊切除时遗漏了有病变的胆囊管或胆囊管残留过长,致术后症状复发,必须再次手术处理。1 病例报告 男,54岁。于1994年3月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3年后又出现右上腹不适、隐痛,有时呈绞痛并牵涉到右肩背部,与术前症状基本相似。经B超检查提示:相当于胆囊管区呈暗回声,内含一直径0.6cm结石影,诊断为胆囊管残留综合征而再次手术。术中见原残留之胆囊管长约2cm,壁肥厚,与周围粘连尚可分离,内有小结石一块。切除过长及病变的胆囊管,残留端保留0.3cm,同时切开胆总管探查及术中造影未见异常,行T形管引流。病理诊断为胆囊管慢性炎症及胆固醇与胆色素混合结石,顺利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5.
例1,男,52岁。4年前在空军医院因结石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最近又以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并有右肩胛部牵涉痛,伴恶心、呕吐来我院诊治。检查:右上腹压痛、肌紧张、胆囊区深吸气时有触痛反应。B超示:胆囊残端结石。剖腹探查见:胆囊管残端成一腊肠形壁厚的盲管,剖开后取出一大小约3.0cm×2.0cm的卵圆形、暗褐色结石。术后给予抗感染、支持对症治疗半个月,治愈出院。病理诊断:胆囊残端炎并结石形成。 例2,女,67岁。6年前因胆总管结石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今以剑突下阵发性绞痛,伴有恶心、呕吐入院。检查右上肋缘下轻度压痛,莫菲氏征  相似文献   

6.
胆石症是我国的一种常见病 ,其再次手术率较高。我处自 1995年 2月~ 2 0 0 1年 2月共施行再次手术 2 8例 ,其中三次手术者 1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2 8例 ,男 19例 ,女 9例 ,年龄 12~71岁。首次手术行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 14例 ,胆囊切除 ,胆总管探查取石引流术 10例 ,胆囊造瘘 2例 ,胆囊切除、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2例 ,再次手术以单纯性胆总管结石 2 4例 ,胆总管下段狭窄 2例 ,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口狭窄 2例 ,其中 1例首次手术为胆囊切除术 ,再次手术为胆总管结石切开引流术 ,三次手术为温氏孔巨大脓肿致高热不退行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8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例中经筛选出的206例行术中胆道造影的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成功行术中胆道造影,发现胆道结石24例,术中即调整了手术方式。结论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对降低胆道残余结石的发生率,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罗强  何坤  黄泽有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8):1173-1174
目的:探讨提高胆囊切除术残留病变诊治水平,加强胆囊切除术残留病变的预防。方法:对1997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或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后9例残留病变的诊断、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9例残留病变中,残余胆囊管结石3例、残余胆囊伴结石1例行残余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残余结石3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或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术。缩窄性乳头炎1例行十二指肠乳头oddi括约肌切开成形术。意外胆囊癌1例行肝楔形切除术。治疗效果良好。结论:提高胆囊切除术残留病变的诊治水平,能使残留病变得到及时诊断、有效的治疗,加强残留病变预防,可尽量避免残留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胆囊颈管结石如处理不当会发生残余胆囊管结石或继发胆管结石及胆管损伤等并发症,从而给患者带来痛苦。总结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共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392例,其中96例合并胆囊颈管结石,现就其术前诊断、术中判断及处理方面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笔者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辅以中药治疗胆囊疾病,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86年1月至2006年10月收治并施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辅以中药治疗的病例502例,男198例,女304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8岁,平均47.3岁。一般择期手术的结石性胆囊炎336例(66.9%),非结石性胆囊炎9例(1.8%),胆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5月开展腹腔镜手术胆囊切除术 (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 y,L C) 96例 ,术中由于各种原因而中转开腹 10例 ( 10 % ) ,其中不含因 L C手术后并发症而开腹手术的病例 ,本文就提高 L C成功率的措施及有关 L C的适应证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96例患者男性 3 0例 ,女性 66例 ,年龄 2 5~ 60岁 ,平均 4 8.5岁 ,术后病理诊断胆囊胆固醇结晶附壁结石60例 ,胆囊结石 2 0例 ,胆囊腺瘤 5例 ,胆囊炎症 11例。中转开腹手术 10例中 ,胆囊附壁结石伴胆囊炎症 5例 ,胆囊握结石伴胆囊炎 2例 ,单纯胆囊炎 3例 ,其…  相似文献   

12.
胆囊颈管结石如处理不当会发生残余胆囊管结石或继发胆管结石及胆管损伤等并发症,从而给患者带来痛苦.总结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共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392例,其中96例合并胆囊颈管结石,现就其术前诊断、术中判断及处理方面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例1,女,37岁。胆囊炎伴胆囊结石7年。在胆囊切除术中,发现胆总管被横断,立即予以端端吻合,内置8号导尿管作支撑引流半年后拔除,随访1年情况良好。例2,女,59岁。胆囊切除术中误伤胆总管形成胆外瘘,3个月后由外院转入。行瘘管十二指肠套入吻合,20天后愈出院。例3,女,32岁。胆囊炎伴结石12年。胆囊切除后第2天出现黄疸,进行性加深。第10天由外院转入。拟诊为胆总管损伤。行左右肝管切开整形、胆管十二指肠间置空肠术。术后12天愈出院。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诊胆囊切除术患者手术前可疑胆总管结石术中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本院2006年12月~2010年10月32例术前可疑胆总管结石的急诊胆囊切除术患者行术中超声检查,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2例经术中超声检查,发现胆总管结石20例,均经手术胆总管切开探测证实.超声检查阴性者,均未行胆总管切开探测,术后1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左肝叶切除在治疗左肝内外胆管结石中的价值。方法:2003年11月至2007年10月间,我院对16例左肝内外胆管结石病人运用自行设计的腹腔镜下专用彭氏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MOD)行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术,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36~69岁,平均年龄47.2岁,其中单纯左肝外侧叶胆管结石3例,左肝外侧叶胆管结石伴胆囊结石3例,左肝外侧叶胆管结石伴胆总管结石2例,左肝外侧叶胆管结石伴胆总管结石及胆囊结石8例。结果:本组16例病人均在完全气腹下进行操作,无中转开腹,未进行肝门血管阻断。其中2例行腹腔镜下单纯左肝外叶切除,3例行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联合胆囊切除,3例行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术,8例行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术联合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及胆道镜取石术,手术时间平均为23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30m1,切除肝脏的最大标本体积为20cm×7cm×4cm术后一例并发肝创面胆漏,经再次手术治疗后痊愈。其余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24h均能下床活动,术后1-3天即进食,1周左右出院,留置T管者出院时均行胆道造影未发现有残余结石,2~3周后拔除T管。结论: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是治疗左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有效、可靠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残余胆囊的诊治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的病因诊断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18例残余胆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中初次手术行经典胆囊切除术7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例,患者均于1~10年前行过胆囊切除术,术后首次出现症状时间为15d~9年。经B超、CT、ERCP和MRCP等影像学方法诊断残余胆囊,17例再次手术成功,切除残余胆囊,症状消失,痊愈出院,1例并存内科疾病不能耐受手术,经解痉、止痛、抗感染、利胆治疗后缓解。结论:正确选择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严格按规程操作,术中解剖清楚胆囊三角,在距胆总管0.3~0.5cm处处理胆囊管是预防残余胆囊的关键,手术切除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胆管手术后并发胰腺炎与未行手术的胰腺炎相同,轻者为水肿性胰腺炎,重者可发展为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文献报道较少。我院自1990年以来,共行胆管手术90多例,其中2例术后并发胰腺炎,现报道如下。 例1,女,58岁。因右上腹反复疼痛8年,复发加重1天入院,诊断胆囊结石、急性化脓性胆囊炎。2天后,症状加剧,体温38.9℃,白细胞13×10~9/L,血淀粉酶32温氏单位,尿淀粉酶32温氏单位。在持硬麻下行胆囊切除术。手术证实为胆囊积脓、胆囊颈结石嵌顿,胆总管直径0.7cm,总管内未扪及结石,  相似文献   

18.
陈婕 《江西医药》2007,42(2):114-114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53岁.胆囊结石经腹胆囊切除术后3年,因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并向右肩背部放射,恶心、呕吐、厌油、加重1年来院就诊.超声所见:在胆囊窝内可见-2.3×1.3 cm类似胆囊声像,内可见0.4×0.3 cm小光团,伴声影.超声诊断:胆囊管残株扩张伴结石.ERCP证实为胆囊管过长,胆囊管残株结石形成.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先行胆囊管切开取石,取石后将残株切除.术中见胆囊管长2.4 cm,胆囊管直径1.4 cm,结石大小为0.4×0.3 cm,性质为混合性结石.  相似文献   

19.
我院1994年以来 ,在传统胆囊术式的基础上改进 ,对16例结石患者施行了胆囊切除术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本组16例 ,男7例 ,女9例 ,年龄12岁~62岁 ,泥沙结石11例 ,直径0 3~0 5cm5例。1 2手术方法 :手术进腹后 ,先从胆总管向胆囊方向探查 ,胆囊颈部可扪及嵌顿结石时 ,用手指将结石挤入胆囊内 ,在手指略上方用肠钳阻断胆囊颈部 ,防止结石再次下降。如胆囊张力过大时先用粗针头行胆囊减压 ,便以钳夹。然后用手指仔细探查胆总管内有无结石 ,再行下步操作。分离胆囊三角区 ,找出胆囊管后用丝线…  相似文献   

20.
许江平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2):174-17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中胆道造影(IOC)应用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5年来实施LC及IOC患者76例的资料,比较IOC阴性和阳性患者的相关特征。结果:76例IOC患者中发现残余结石15例(19.7%),其中胆囊管结石2例,胆总管结石13例;发现胆囊管过长或变异3例(3.9%),胆总管损伤2例(2.6%)。15例有残余结石的患者术前检查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胆红素、血尿淀粉酶异常增高均多于56例无残余结石者(P〈0.05),而和患者的年龄、反复胆绞痛病史、胰腺炎病史无关。结论:入院检查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胆红素、血尿淀粉酶异常增高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术应行胆道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