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勇  李溯源 《华夏医学》2001,14(4):499-50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好发于左下肢 ,西方国家报道发生率高达 30 %~ 5 0 % ,而我国仅为2 .6 % [1 ]。笔者总结了 1990~ 2 0 0 0年 16例腹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 ,并就其进行了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 9例 ,女 7例 ,年龄 2 8~ 6 9岁 ,平均年龄 5 4岁 ;对照组为随机抽取 32例腹部手术患者。对照组与血栓组年龄、麻醉、手术时间、出血量均无明显差异。1.2 方法 分别对血栓组的体重、输血情况、红细胞压积、术式、全身性疾病进行对比分析 (用χ2 检验取 P=0 .0 5为显著性水平 )。1.2 …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可以导致肺梗死,威胁病人的生命及造成血栓后综合征,影响生活质量及患者的预后,手术病人术中术后容易出现静脉血栓形成,已为越来趣多的外科医师所重视,特别是一些盆腔、下肢手术、神经外科手术后DVT的发病率都很高。此外,脑病、偏瘫、一些重症卧床的病人、严重慢性病人等容易出现DVT。高危人群如果没有预防措施患小腿深静脉栓塞的机会为40%~80%,下  相似文献   

3.
何静 《吉林医学》2011,(20):4249-4249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剖宫产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据统计55%发生于分娩或手术后3周内[1]。术后一旦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严重者还会致残,甚至发生肺梗死而危及生命,因此下肢深静脉血栓越来越受到妇产科医护人员的重视。早期下床活动可有效预防DVT发生,而手术应激、术后强迫体位、输液及各种引流管道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腔静脉过滤器置入预防肺栓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病 ,绝大多数发生于下肢 ,约 5 0 %~ 70 %的患者并发肺栓塞 ,约 2 5 %~ 3 0 %的患者因未接受正确治疗而死亡[1 ] 。放置下腔静脉过滤器 ,阻断血流中特大栓子在西方国家问世已有 3 0年 ,经不断改进用于预防肺栓塞[2 ] 。自 1 995年以来国内陆续有报道。我们自 2 0 0 0年6月— 2 0 0 2年 9月共完成 5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 5例 ,男 4例 ,女 1例 ,平均年龄 49 2 5岁。单纯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 3例 ,高位截瘫 1 3年并左侧深静脉血栓合并慢性反复肺栓塞患者 1例 ,左右髂总静脉分叉处深静…  相似文献   

5.
腹部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 通过对425例腹部手术病人的治疗护理,总结出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措施。结果 减少了腹部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并发症。但仍出现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用静脉以下栓塞2例,左髂股静脉栓塞1例,股静脉栓塞1例。结论 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对病人术前、术中、术后密切观察护理是预防腹部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随着骨科大手术(包括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R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HFS)[1]的普遍开展,其术后并发症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骨科大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据统计,国外骨科大手术后DVT发生率THR为42%~57%,TKR为41%~85%以及HFS 46%~60%[1]。一项亚洲7个国家19个骨科中心407例骨科大手术术后DVT发生率调查研究[2]表明,经静脉造影证实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43.2%(120/278)。近年来,中医药对骨科大手术后DVT的研究、预防和治疗,也日益重视,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3]。  相似文献   

7.
深静脉栓塞 (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孕产妇在孕期、产时和产后容易发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有 17%孕产妇死于 DVT。产前与产后的比例为 1∶ 2。DVT包括肺栓塞、门-腔静脉栓塞、肠系膜静脉栓塞、肾静脉栓塞、卵巢静脉栓塞、髂静脉栓塞和下肢深静脉栓塞等。本文对收治的 2 0例产后伴发深静脉血栓患者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 自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3年 12月在我科诊断治疗了 2 0例产后妇女伴发深静脉血栓患者 ,其中 5例伴有下肢静脉曲张 (左下肢 2例 ,双下肢 3例 ) ,平均年龄 2 9岁 (2 6岁~ 32岁 ) ,平均发病时间…  相似文献   

8.
肝素治疗颅脑手术后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4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小华  曹奔放 《广西医学》2008,30(5):719-720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可以导致肺梗死,威胁病人生命,严重影响原发病的愈后或造成血栓后综合征,并长期影响生活质量[1]。而外科手术可使DVT发生的机会明显增加。以往对颅脑手术后并发DVT的病例少有报告,而且有人认为DVT在颅脑手术病人中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正>下肢静脉曲张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常采取物理疗法治疗,可帮助患者尽快改善下肢静脉血流。但部分患者的物理治疗效果较差,临床为减少治疗难度,对该类患者通常采取手术治疗[1-2]。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后,患者需一定程度上卧床静养,同时用药以减少出血,这对下肢静脉血流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会增加深静脉血栓的风险。目前临床针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主要以护理干预为主[3-4]。本文对所选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患者开展预见性护理,观察护理干预下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安申琴  江雪莲  陈志平 《西部医学》2011,23(9):1799-1801
目的探讨骨科髋部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88例骨科髋部手术病人采用基本预防护理方法、机械预防护理方法与药物预防三结合的综合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 188例中,发生3例髂外静脉栓塞、18例股静脉栓塞、2例腘静脉栓塞,无肺栓塞死亡病例,其发生率为12.23%。结论基本、机械预防护理方法与药物预防相结合的措施,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简便、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韦素惠  梁云  陈爱群 《广西医学》2011,33(4):491-492
目的探讨下肢压力系统在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对62例骨科大手术后病人采用阶段性的对比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析两组下肢静脉栓塞形成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3%(1/30),对照组为28.1%(9/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压力系统可有效减少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根据Clagett等[1]报道,外科大手术未采用预防措施的患者,下肢深静脉的患病率为25%,文献报道的尸检发现率为35%-52%。开胸术后患者卧床时间长,缺少活动,易引起血液回流障碍,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旦形成,可能形成股青肿、股白肿及血栓后综合症,严重者会致残,致命。因此采取有效护理措施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正>肺癌在国内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1]。外科手术为肺癌首选治疗方法[2],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胸腔镜手术在临床中普遍应用,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有效降低了患者手术风险[3],围术期预防并发症成为治疗及护理的重点,肿瘤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症是仅次于肿瘤本身引起患者死亡的第二位原因[4],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肺血栓栓塞症,其中,肺癌患者中VTE发生率为4%~10%,而肺癌手术患者VTE发生率则是未接受手术患者的3倍[5]。  相似文献   

14.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溶栓抗凝治疗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深静脉血栓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 ,其主要指血流在静脉血管内不正常的凝结 ,造成肢体缺血以致坏死的一种急性疾病 ,它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取出栓子 ,药物溶栓治疗[1 3 ] ,现将我科 1998年 4月~ 2 0 0 1年 9月对 5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药物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归纳如下。1 病例资料本组 5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其中女 2例 ,男 3例 ,最大年龄 87岁 ,最小年龄 6 6岁。平均年龄 70 5岁 ,左下肢 5例中 ,外伤性脾脏破裂术后 1例 ,左股骨颈骨折术后 3例 ,左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 1例。术程为 2~ 4h。症状出现为手术后 2 4h 1例 ,4例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外科手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分析护理干预措施,为防治深静脉血栓形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研究2011年08月~2012年05月外科手术患者300例,其中外科手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观察组)50例,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对照组)250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了解外科手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科相关疾病、年龄≥60岁与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外科手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对预防和控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下肢骨折术前筛查中应用彩超诊断下肢静脉栓塞,为临床骨折病人手术治疗前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是研究时间阶段,选择下肢骨折病人临床疑似下肢深静脉栓塞145例患者,在骨折术前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测,观察有无血栓、血栓累及部位、范围及活动度。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骨折深静脉栓塞患者65例,占44.82%;其中,严重的深静脉栓塞(即股静脉至腘静脉、胫后静脉,甚至累及髂外静脉的栓塞)13例,占20%;小腿肌间静脉栓塞43例,占66.15%;静脉节段性栓塞8例,彩超可显示活动性血栓6例。结论下肢骨折患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术前行彩色多勒超声检查,可早期检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部位及活动度,对降低手术麻醉、手术风险,防止致命性肺栓塞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邓永岱 《中外医疗》2010,29(29):19-19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骨科大手术后的并发症,若未行任何预防措施,发射率为50%,致命性肺栓塞发生率为2%~3%[1]。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可有效拦截栓子、防止肺栓塞,还可应用溶栓药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  相似文献   

18.
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结果 妇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11%(13/11360);阴式手术发生率0.9%(3/332),仰卧位手术发生率为0.09%(10/110280).深静脉血栓发生在左下肢为10例,右下肢为3例.13例患者均行彩色超声检查证实为静脉血栓,经溶栓、抗凝等综合治疗,均症状缓解.结论 妇科手术后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一旦发生应及早诊断并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全髋置换术致深静脉血栓原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发病机理 ,进一步认识此类并发症。方法 :全髋关节置换术 10 6例 ,统计不同年龄段其深静脉栓塞的发生率 ,并加以分析。结果 :16例发生深静脉栓塞 ,发生率为 15 1%,其中 66~ 75岁年龄段发生率最高 ,为 2 5 %。结论 :年龄愈大 ,深静脉栓塞的发生率就愈高。机械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应用 ,是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体内凝血与抗凝、纤溶与抗纤溶之间的平衡发生改变及血液淤滞[1],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早期并发肺梗死的病死率极高,后遗症严重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溶栓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