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氧化氮与血吸虫病肝损伤发病机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一氧化氮在血吸虫病肝损伤发病中的作用,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家兔经皮肤感染血吸虫尾蚴后8,12,16,20,24周家兔肝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和巨噬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与定位。结果显示,血吸虫病家兔肝的虫卵肉芽周围,门静脉分支管壁,肝窦壁,中央静脉壁有iNOS和CD68阳性免疫反应物,肝细胞内有iNOS阳性免疫反应物。  相似文献   

2.
骨肉瘤iNOS过度表达与血管生成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骨肉瘤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0例骨肉瘤标本iNOS的表达,FⅧ-RA和CD3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内微血管密度。结果 80例骨肉瘤中52例iNOS阳性(65%),肿瘤细胞境质中的巨噬细胞和部分血管内皮细胞均为阳性。iNOS阳性表达和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显著正相关,而且iNOS阳性组病人生成率显著低于iNOS阴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SD幼鼠内毒素血症时小肠iNOS免疫活性表达,方法 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内毒素血症幼鼠小肠组织积匀浆中NOS和NO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小肠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免疫活性表达。结果 内毒素可使NOS活性增加NO浓度提高,并且NOS和NO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内毒素可增加小肠巨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iNOS表达。结果 小肠iNOS免疫活性表达和小肠匀浆中NOS和N  相似文献   

4.
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在正常豚鼠耳蜗内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synthase,iNOS)在正常豚鼠耳蜗内的分布,方法:以特异性iNOS抗体,应用免疫组化ABC法结合显微图像定量分析技术,在10只正常豚鼠耳蜗冰冻切片上检测inOS。结果:iNOS的阳性免疫反应产物分布于耳蜗的血管纹、螺旋神经节细胞、Corti器的内、外毛细胞及神经纤维。结论:正常豚鼠耳蜗有iNOS表达,提示iNOS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和P物质(SP)在慢传输型便秘(ST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一氧化氮合酶(NOS)和SP的兔多克隆抗体。对15例STC患者和11例对照组 状结肠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半定量分析。结果:肌间神经丛NOS免疫组化反应阳性增强,而SP明显降低,粘膜下神经丛NOS及SP免疫反应阳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STC患者结肠壁内NO含量增多,SP含量下降,可能是其结肠传输减慢  相似文献   

6.
Zhang G  Lin Z  Zhang B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7):540-543
目的探讨大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中一氧化氮(NO)的作用及诱生规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选择性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原位PCR法对免疫损伤性肝细胞NOS基因表达进行原位检测,并观察细胞培养上清中NO生成量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变化。结果用卡介苗(BCG,15、30、50mg/只静脉注射)单独投与或与炎性细胞因子配伍(CM,含白细胞介素1β,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及细菌脂多糖)可引起培养上清NO浓度及LDH活性明显升高(均P<0.05),NO生成量与肝损伤程度成正比,而与BCG剂量成反比;大鼠免疫损伤性肝实质细胞NOS基因表达以可溶性胞浆型iNOS为主;iNOS选择性抑制剂氨基胍在明显抑制细胞培养上清中NO生成(83.4%,P<0.05)的同时,减轻肝细胞损伤的程度(36.0%,P<0.05);而转录抑制剂放线菌素D则加重肝损伤(增加25.5%,P<0.05)。结论在免疫刺激条件下诱导生成的NO主要参与肝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毒素(LPS)诱导后家兔肺组织中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表达。方法:采用地高辛标记iNOScDNA探针,并用Northern印迹杂交技术和比色法检测iNOS表达。结果:经内毒素诱导后iNOS在家兔肺组织中有表达,注射LPS5小时后表达量最大,24小时表达量减少。结论:地高辛标记iNOScDNA探针可较好地用于iNOS基因表达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musclecells,VSMC)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及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合成的影响。方法细胞培养,RNS迹分布和亚硝酸盐含量。结果LPS是iNOS的强效诱导物,可在转录水平上诱导VSMCiNOSmRNA表达,促进NO的合成,其作用强度与LPS剂量呈正相关;刺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毒素(LPS)诱导后家兔肺组织中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的表达。方法:采用地高辛标记iNOS探针,并用Northern印迹杂交技术和比色法检测iNOS表达。结果:经内毒素导后iNOS在家兔肺组织中有表达,注射LPS5小时后表达量最大,24小时表达最减少。结论:地高辛标记iNOScDNA探针可较好地用于iNOS基因表达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心肌再灌注损伤中一氧化氮合酶及其基因异常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Cui S  Zhu H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5):327-330
目的用鼠的离体工作心脏研究心肌再灌注损伤中一氧化氮(NO)、NO合酶(NOS)同功酶及其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定量检测心肌组织NOS同功酶mRNA表达,测定心肌组织中的丙二醛(MDA)、NOS及冠脉流出液的NO、肌酸磷酸激酶(CPK)的量,同时检测心脏缺血再灌注前后的心功能变化。并分别于冷停跳液中加用地塞米松(Dex)和缓激肽(BK),观察其对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结果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结构型NOS(cNOS)的mRNA表达下调,诱导型NOS(iNOS)的mRNA表达上调;cNOS活性下降,iNOS活性升高,NO量减少。使用Dex后,与缺血再灌注的对照组相比,iNOS的mRNA表达下调,iNOS活力下降,NO分泌减少,并且心功能恢复好转,MDA、CPK下降;使用BK后,NOS的mRNA表达无变化,cNOS活力升高,NO分泌增多,心功能恢复有好转,MDA、CPK亦下降。结论NOS同功酶表达的变化可能是心肌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激活cNOS或下调iNOS的mRNA表达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辅以透射电镜及普通病理学观察,研究不同时期的日本血吸虫病兔肝内血管壁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变化。结果:发现虫卵肉芽肿周围、肝窦壁和门管区门静脉壁有IgG、IgE、C3和C4沉着。伴门管区纤维化、门静脉分支管壁纤维化和肝窦壁毛细血管化。电镜观察发现,肝窦内有浆细胞聚积,窦内皮细胞受损。表明有免疫复合物介导的损伤,导致肝微循环障碍,并继发肝纤维化和门静脉高压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在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中的表达状况及意义。方法用昆明小鼠感染尾蚴复制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模型;RT-PCR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小鼠肝脏CTGFmRNA和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阶段肝脏α-SMA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模型组10周时形成典型的肝纤维化,此时模型组小鼠肝脏CTGFmRNA和蛋白表达、α-SMA 细胞数达高峰,10周、14周、18周时与治疗组相比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均>0.05);CTGF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α-SMA 细胞数均呈直线相关性。结论CTGF基因和蛋白表达增高与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有密切关系;CTGF在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可能主要通过作用于活化的肝星状细胞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采用绞股蓝总皂甙(GPs)治疗小鼠血吸虫病,观察其对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影响。结果表明:GPs治疗组肝虫卵肉芽肿反应增长比和肝纤维化程度均明显小于感染对照组(P<0.05)。提示GPs具有减轻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作用。也提示自由基在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形成和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日本血吸虫感染兔肝肌成纤维细胞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观察血吸虫病兔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肌成纤维细胞的动态变化,探讨肝纤维化发病机理。方法随机选取60只新西兰兔,每只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80±1)条,于感染后不同时间取其肝脏组织做成常规石蜡块,再分别进行HE染色、苦味酸天狼红染色及α-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然后观察肉芽肿大小动态变化情况,半定量分析肝纤维化程度及α-SMA阳性细胞即肌成纤维细胞表达情况;在感染后第28周用吡喹酮彻底杀虫治疗后进行γ-干扰素抗肝纤维化治疗,对照组用注射生理盐水。结果感染后第6周出现肉芽肿,大小为(13±6)×104μm2,第8周到达高峰,为(20±9)×104μm2,其后随时间的推移肉芽肿逐渐缩小,至感染后第24周后不再有明显变化(P>0.05),而肝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α-SMA阳性细胞于炎症早期在汇管区已有表达,为(1.1±0.3)分,炎症后期在病灶区及肝窦均有大量表达,为(7.3±1.5)分;感染后第28周生理盐水组肝纤维化程度达(5.3±1.9)分,模型组为(7.0±1.7)分,干扰素组则为(2.8±1.0)分。结论肝肌成纤维细胞是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及发展的关键细胞。  相似文献   

15.
日本血吸虫感染致肝纤维化家兔肝脏微循环病变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感染致肝纤维化家兔的肝脏微循环病变。方法 对30只日本血吸虫感染致肝纤维化家兔和10只正常家兔取肝组织行光镜和电镜观察肝脏微循环病变。结果 HE染色示汇管区可见虫卵沉积,虫卵周围炎性细胞浸润。Mallory三色染色见肝内门静脉、肝动脉管壁纤维结缔组织增多,中膜平滑肌增殖肥大。透射电镜下见肝窦内皮受损严重,细胞大多崩解、破裂,窦内可见炎性细胞浸润,毛细胆管扩张,肝细胞肝窦面的微绒毛减少或断裂,肝窦呈毛细血管化。结论 肝脏微循环障碍是形成血吸虫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的发病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6.
改良单克隆抗体Dot—ELISA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抗趋阴极循环抗原单克隆抗体建立的Dot-ELISA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显示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极少交叉反应。68份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的阳性检出率为98.5%,216份慢性血吸虫病血清的阳性检出率为83.3%。225份正常人血清仅1份阳性。48例血吸虫病治愈者的阴转率为97.9%。实验性血吸虫病家兔治疗后8周,16只治愈的家兔中12只阴转。  相似文献   

17.
报导肿瘤坏死因子(TNF)与家兔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的关系。结果提示,当成虫排卵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开始增加,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增加的同时,肝汇管区的胶原纤维分布面积百分比亦相应增加,当肝组织已形成假小叶时,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呈下降趋势(r=0643,P<001)。表明肿瘤坏死因子含量与肝纤维化的形成相关。作为细胞因子,TNF可能对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定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形成过程中 HMGB1的表达。方法:建立日本血吸虫病小鼠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脏虫卵肉芽肿形成过程中 HMGB1的表达,半定量方法测定 HMGB1表达的累积光密度值(IOD),ANOVA 统计分析各组之间差异。结果:未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对照组小鼠肝脏与感染尾蚴后2、4、6周模型组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组织中 HMGB1表达差异有显著性(F =526.30,P <0.05),除感染尾蚴后4、6周的模型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t =1.574,P =0.1162)外,其余各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HMGB1可能参与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9.
日本血吸虫未成熟卵对小鼠肝肉芽肿形成的免疫学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未成熟卵诱导宿主产生抗雌虫生殖和抗卵胚免疫的效果及其对小鼠肝肉芽肿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未成熟虫卵可溶性抗原(SIEA)及其不同组分抗原免疫BALB/c小鼠,检测小鼠产生的抗病免疫能力。结果经SIEA和SIEA26~28000分子抗原免疫后,均可明显地降低攻击感染后免疫鼠的肝肉芽肿数目和大小。与对照组比较,上述两者免疫后的小鼠,其肝肉芽肿平均直径分别下降了29.26%和49.64%,尤以SIEA26~28000分子抗原的免疫效果为佳,且感染鼠脾重明显下降(P<0.01)。但是成熟虫卵可溶性抗原以及SIEA-1分部抗原免疫对降低肝卵肉芽肿数量和大小以及脾肿大程度均无明显作用,甚至刺激肉芽肿反应增强。结论SIEA和SIEA26~28000分子抗原免疫可诱导宿主产生抗雌虫生殖和抗卵胚发育的作用,并明显抑制虫卵肉芽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Th2细胞因子在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肝脏中的变化及其在肝纤维化中的意义,采用ABC免疫组化法,VG染色及多媒体病理图文定量分析,研究感染后IL-4、IL-5、IL-10和肝内胶原纤维的变化。结果发现:小鼠肝脏IL-4、IL-5、IL-10随感染时间延长而明显升高,肝内胶原纤维化程度随感染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多和加强,与Th2细胞因子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提示小鼠肝脏是感染血吸虫后机体免疫应答场所之一,Th2细胞因子在血吸虫肝脏肉芽肿及纤维化形成中起重要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