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13个区县新生儿健康教育适宜方式的需求状况,根据需求,提供最适宜的健康教育方式.方法以定性问卷方式调查13个区县新生儿健康教育适宜方式的需求状况并统计分析.结果各区县对健康教育的总需求为100%,但需求的各种健康教育方式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根据不同的需求,提供最适宜的健康教育方式(各种教材及各种教学方式),使达到"知、信、行"的[1]目的,对促进新生儿筛查工作的开展,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孕妇学校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及效果调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了解孕妇学校健康教育效果及最佳健康教育方式。方法 对广州地区 1 3个区县妇幼保健院孕妇学校健康教育需求方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孕妇对健康教育需求方式 :最能接受的方式为系列小册子和健康教育处方 (5 2 8% ) ,其次为专题讲座和VCD光盘 (4 1 7% ) ,最不被接受的方式为电视、网络 ,需要仅占8 3 %。各种方式需求间存在显著差异。培训班孕妇知识知晓率提高程度均与基线调查时存在极显著差异。结论 孕妇学校根据孕妇的需求提供适宜的健康教育方式 ,对提高孕产妇保健知识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上海市民的健康教育需求,为完善12320公共卫生公益电话的服务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上海9个区县的4500位居民进行健康知识需求和获取途径调查,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市民对慢性病、传染病和食品营养知识的需求最高,分别占33.80%、30.24%和17.75%。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收入、户籍及健康自评价状况的人群,对健康知识需求存在差别;知识的获取途径主要为医院医生、电台电视、报纸杂志、健康讲座,市民最相信政府平台提供的服务。结论针对市民的需求,应该针对不同的健康知识内容采取适宜的宣传手段,积极利用政府平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蒋洁  尹新红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5):2254-2255
目的:探讨孕妇在不同孕期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为孕妇的产前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2010年1~5月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检查的300名初孕妇进行调查。结果:孕妇在不同孕周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侧重点不同,对孕期胎儿的监测、新生儿的日常护理、分娩方式的选择普遍关注。结论:围产期教育应根据孕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满足孕妇对健康知识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专科护理的可行性。方法:对治疗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家属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健康教育需求,健康教育需求方式以及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专科护理设立的社会需求。结果:医生和患者家属都认为应该成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专科护理,可以满足患儿家属的健康咨询、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结论:设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专科护理可满足就诊者多元化的需求,将强化医疗护理作用,护理学科的发展现状能满足专科护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袁汉丽 《中国健康教育》2006,22(10):800-800,780
目的了解亚健康人群对健康知识和健康教育的需求状况,探索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模式,为制定全民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健康问卷对我院80名亚健康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亚健康人群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低,对健康教育有强烈的需求。结论强化政府建立健康教育职能、补偿机制及政策支持,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体检以及各种方式的健康活动,帮助社会大众了解掌握健康知识和满足健康教育需求。  相似文献   

7.
住院产妇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住院产妇健康教育需求及希望的健康教育方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40例住院产妇进行调查。结果产妇住院其间健康教育内容上最关心的是如何判断新生儿是否正常、出院后遇到问题时得到帮助的途径以及一些日常护理问题,最希望的健康教育方式是护士个别指导、护士集体教育。结论产科护士应根据产妇的教育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产妇出院前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产妇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及希望的健康教育方式。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500例产妇出院前进行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结果:产妇在出院前健康教育的内容上最关心如何判断新生儿是否正常以及一些常见的护理问题,最希望的健康教育方式是专家讲课、护士个别指导、设立热线电话是产妇出院后遇到问题最希望的咨询方式,对健康教育需求项目和方式选择具有多样性。结论:应不断改进健康教育的模式,提高产妇及婴儿的保健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新生儿家长对新生儿保健知识的认知和需求,旨在有针对性地为新生儿家长提供健康教育。方法:采用问卷的方法对在我院分娩的500名新生儿家长进行新生儿保健知识认知和需求调查。结果:大多数家长缺乏新生儿保健知识、对新生儿生理和病理情况认识不清,护理、喂养新生儿存在很多不当和困难。结论:应该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新生儿保健健康教育;设有产科的医院应该对分娩前后的孕产妇进行新生儿保健知识宣教。  相似文献   

10.
张素珍  孟永勤  丁焱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6):2208-2210
目的:比较正常新生儿和母婴分室新生儿出院前其母亲的健康教育需求及希望的健康教育方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20例正常新生儿的母亲和103名母婴分室的新生儿母亲在出院前进行相关问题的调查。结果:正常新生儿母亲和母婴分室新生儿母亲在出院前健康教育需求上有一定的区别,正常新生儿母亲更关心如何判断新生儿是否正常以及一些日常护理问题,分室新生儿母亲更关心出院后如何复查。正常新生儿母亲最希望的健康教育方式是阅读健康教育手册、材料,其次为护士个别指导;分室新生儿母亲则是护士个别指导和专家授课。设立热线电话是在新生儿出院后遇到问题时家属最希望的咨询方式,但分室新生儿母亲更希望由医生来接听。结论:须发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模式以满足不同新生儿母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流动人口避孕节育个性化需求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现居住在深圳市的流动人口避孕现状及对个性化避孕节育的需求,探索建立一套适宜流动人口的个性化避孕节育新技术新方法的方案及最佳推广模式。方法: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采用定性访谈和定量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象为现居住在深圳市的流动人口(包括已婚和未婚有性生活的)4 066例,年龄在15~47岁,未采取长效避孕措施。结果:通过基线调查现居住在深圳市的流动人口70.3%来自农村,属于"三低"人群,即低年龄、低文化、低收入。流动人口对生殖健康、避孕、节育的知识需求强烈,是值得重视和关注的人群。结论:针对流动人口有必要提供个性化服务及深层次的知情选择,根据不同年龄群体避孕、意愿,以及避孕、生殖的相关知识了解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开展个性化的适宜避孕节育技术推广工作,提升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阙珍  王娟  唐桂荣 《临床医学工程》2012,(10):1827-1829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避孕节育需求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流动人口孕产妇避孕服务的需求以及对避孕知识的知晓程度。结果流动人口对避孕知识的知晓程度为57.96%~91.59%,不同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对产后避孕知识的知晓程度有差异。流动人口孕产妇对避孕方法的选择和使用等知识具有迫切的需求。42.0%认为产前检查为最合适的宣教时间,发放宣传册为最喜欢的宣教方式。结论针对不同需求,利用不同的平台,开展有针对性的避孕知识宣教,有利于提高流动人口对避孕节育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小学健康教育的实际需求,为教育部门修订相关政策,完善我国学校健康教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国26个省(市),采用阶段整群抽样共调查中小学校153所,接受调查学生8008名,家长8008名,教师771名。结果学生、家长、教师对学校提供健康教育的内容要求顺位有所不同,并对学校健康教育的开展方式存在一定的选择倾向。结论学校健康教育内容框架的形成必须与学生的整体健康需求以及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学生健康问题密切相关。应进一步探讨学校健康教育适宜的课程载体,以便为学生提供系统、可操作、实用的健康知识、技能和实践。  相似文献   

14.
了解2015年广州市中小学生登革热知识与信念概况,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广州市荔湾区、白云区抽取小学三年级、五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学生共1 608名作为调查对象,使用自填式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登革热相关知识知晓率按降序排列的前3项为倒掉积水是防止蚊子生长的一种方法(91.8%),发烧是登革热的常见早期症状之一(91.4%),传播登革热的蚊子身体是黑色的且有白色斑纹(89.5%);末3项为填充容器(如空竹节)是防止蚊子生长的一种方法(35.4%),蚊卵在积水中经过3d可以生长出蚊幼虫(29.5%),养水生植物时可以在瓶子里面养鱼防止蚊幼虫生长(23.6%).学生自我估计当年患上登革热的可能性评分中位数为2,患上登革热对自己的健康危害程度的评分中位数为4,配合家人全面查找蚊孳生地的把握度评分中位数为3;不同年级、不同地域学生的上述3种评分中位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广州市暴发流行疫情之后,中小学生的登革热知晓水平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应根据年级和城乡差异提高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方式需求和知识掌握情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对不同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状况及其对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为进一步有效开展糖尿病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以方便抽样法抽取广州市5家医院就诊的349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问卷的方式调查其糖尿病知识来源、对来源的信任度、知识需求内容、教育途径的选择意愿和知识知晓程度。结果患者对糖尿病知识需求愿望强烈(95.1%),其中71.6%的人希望了解治疗方面信息;最希望选择的受教育途径以医务人员讲座(49.9%)、个别教育(31.5%)占主导;患者知识来源为多向性,大众媒体信息受质疑;近10%患者对医务人员信任不足;患者技能训练不足。结论提倡以医务人员直接教育为主导的综合性教育;加强健康信息来源和医疗行业管理;重视社会、家庭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未婚青年生殖健康服务需求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对未婚青年提供性和生殖健康服务的观念、态度、看法,确定未婚青年对避孕、性和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及向他们提供服务存在的困难,探讨可接受及可行的服务方法,并提出政策建议,河北省计划生育研究所在石家庄对四类未婚青年进行了座谈讨论及个人深入访谈。结果表明:婚前性行为和人工流产的现象是存在的,多数未婚女青年认为是不该发生的事情,未婚男青年则反应平淡;应加强对未婚青年进行性、避孕、性知识方面的教育;未婚青年发生婚前性行为应该使用避孕措施;有必要为未婚青年开设生殖健康咨询服务点;根据调查结果对如何为未婚青年提供生殖健康服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河南省地市级卫生监督人员的培训现状和需求情况,为制定合理培训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分层整群抽样抽取河南省9个地市级的卫生监督人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该人群接受培训情况及培训需求情况.结果 共发放问卷500份,实际回收问卷487份,有效问卷476份.其中,61.1%的卫生监督人员曾接受过卫生监督相关的培训;不同学历、专业的卫生监督人员培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1.6%的卫生监督人员对培训有较高需求;58.2%的人员期望能按岗位进行分类培训;培训方式需求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短期集中培训、地区之间经验交流和网络远程教育;教学方法需求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案例分析法、实地参观考察法和角色扮演法.结论 卫生监督人员有较高的培训需求,应建立分层培训制度并采用多种培训方式和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分析影响小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因素,为进一步提高小学生健康教育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广州市某区7所小学的3~6年级的学生共1174人为研究对象,采取匿名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大多数学生(79.22%)对健康保健知识的重要性的认知程度比较高,态度积极;63.03%的学生心理健康程度良好;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形成情况2方面健康素养具备率分别为:80.15%和82.49%,整体水平较为良好。小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与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和不同户籍特征有关联。学生对于健康教育课程的需求较强烈,大多数学生认为1周1节健康教育课为宜。结论:本次研究中的小学生的年龄越大、年级越高、户籍为城镇的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程度越高。应从政府、学校和家庭等多方面入手,提升小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9.
张琳娜  赵晓丽  王敏  贺宇宏  杨植 《职业与健康》2009,25(24):2731-2733
目的了解血管外科手术病人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为高质量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血管外科81例手术病人进行调查。结果病人在疾病知识方面,最关心治疗方法和并发症:术前最关注手术效果(77.8%)和手术方式(72.8%);术后最需要了解并发症的预防(74.1%)及功能锻炼(72.8%)等知识;出院前关注的是复查的时间和方法(86.4%)、功能锻炼以及病情变化的处理(79.0%)。医生是病人最希望的健康教育人员(58.0%);床旁个体指导是病人最易接受的教育方式(84.0%)。结论在开展健康教育时,要针对病人对健康教育知识需求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宣教。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现状以及教育的需求,为提高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水平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取多阶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台州市5个县、市、区共计2091名浙江省外来人口进行调查。结果:城市生活有利于调查对象生殖健康知识知晓水平的提高,但流动人口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以初中和小学为主(75.4%,775/1028),他们对生殖健康知识方面的了解率很低(<50%);自我保健意识普遍较差,尤其是男性,对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明显不及女性(P<0.001);流动人口生殖保健的可得性较差。结论:根据不同流动人口亚人群的需求及对不同生殖健康内容知晓的差异,有针对性地提供生殖健康教育,转变服务取向,维护她们的生殖健康权益,实现流动人口与常驻人口、男性育龄人群与女性育龄人群享有生殖健康优质服务的一致性,促进我国人口素质整体、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