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心元胶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肺动脉高压心衰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肺动脉高压心衰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气道吸入药物、抗凝、降肺动脉压等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心元胶囊,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超声复查肺动脉压(PAP)、6 min步行距离试验(6MWT)、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及两组患者再住院频次。结果 两组治疗后超声检测肺动脉压下降率无明显差异(P> 0.05),而6MWT、mMRC、CAT评分改善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急性加重再住院频次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心元胶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肺动脉高压心衰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急性加重风险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陕西中医》2016,(6):657-659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动脉高压、肺心病的疗效。方法:对来我院呼吸内科门诊及住院的痰瘀阻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动脉高压、肺心病例进行收集,将中西医结合疗法与单纯西医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肺动脉收缩压、血气分析及心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优势。结果: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以通过提高肺功能指标,降低肺动脉高压,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苏月霞苏彩霞宁夏吴忠市人民医院(吴忠751100)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系肺胸部的慢性疾病,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造成右心室肥大或右心衰竭的一类心脏病。本病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好发于高原寒冷空气干燥等地带,是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疗效及肺动脉高压(PAH)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PAH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吸氧、改善肺通气等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即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络理肺汤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两组肺功能、血气分析、肺动脉压及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数及其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数、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等疗效相关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肺动脉舒张压、肺动脉收缩压、平均肺动脉压等肺动脉压评价指标及N端脑钠肽原血清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PAH患者的肺通气及缺氧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中西医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为因肺脏或肺循环疾病导致的右心室负荷增加、最终产生右心室扩大(右心室肥厚或扩张)的一组疾患。在急性呼吸道感染加重时,缺氧、二氧化碳潴留逐渐加重,肺动脉压明显增高,右心室负荷加重,加上心肌缺氧和代谢障碍等因案,导致心力衰竭(心衰),是肺心病重要致死原因。近年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疗程2周,疗程结束后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在改善肺动脉收缩压及血气分析方面均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肺动脉收缩压、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7.
胡安邦  李卫青 《山西中医》2012,28(6):57-58,6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纤维化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极为常见的病理改变,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进展的可能趋势。早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纤维化的研究主要采取西医手段,近几年,通过国内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专业人士的不懈努力,对此病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笔者就中西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纤维化的研究进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合并心衰的疗效。方法:以生脉散合麻杏石甘汤为基本方,随证加减;配合抗感染、袪痰、吸氧、扩张血管、强心、利尿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46例。结果:显效40例(86.96%),有效4例(8.70%),总有效率95.65%,疗效显著。提示:生脉散合麻杏石甘汤既可益肺气、养肺阴、清肺平喘,又可敛肺生津以收耗散之气,利于疾病向好的方面转化。是治疗肺心病合并心衰比较理想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9.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是慢性肺胸疾患所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或右心衰的心脏病,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急性发作期中医分型以表寒里热夹瘀型多见。我科从2003年10月至2005年5月收治的120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是由于慢性肺和胸廓疾病或肺血管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常由肺部感染诱发加重。自2001年以来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曹世宏治支气管哮喘经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曹世宏教授60年代初期从事西医内科的临床工作,70年代末跟随著名中医曹鸣高教授学习中医,并侧重对肺系疾病的治疗研究。数十年来,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医、教、研工作,尤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慢阻肺、支扩、肺间质纤维化等肺系病症积有丰富经验。临床既博及医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合并心衰的疗效。方法选择51例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1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对照组20例单纯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为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合并心衰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是各种肺系疾病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临床工作中不为少见。自2000年开始,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肺系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症肺系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施治,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肺系疾病,能充分发挥中西医优势,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是各种肺系疾病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临床工作中不为少见。自2000年开始,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王燕青系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肺病科主任医师、山东省著名中医专家、青岛市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硕士研究生导师,从医近30年,专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肺系疾病,尤其对于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有着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6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64例慈利县中医院(427200)卓玉翠,康晓娥主题词肺心病/中西医结合疗法,急性处理慢性肺心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所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左心室肥厚、扩大、甚或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其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合并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7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合并心衰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儿童肺系过敏性疾病涉及多个学科,发病率逐年增高,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症状虽可控制,但易反复,难以根治。中西医在防治儿童肺系过敏性疾病方面各具优势,西医以抗过敏、控制气道炎症为主,中医则强调运用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对患儿进行全身调治,中西医结合能够优势互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探索构建针对儿童的中西医结合、多学科协作防治气道过敏性疾病管理模式,使中西医融合治疗更为系统规范,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肺心病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治疗中存在着许多矛盾,特别是肺心病心衰病人的治疗和其他心脏病所引起的心衰在药物选用上有很大不同。治疗心衰常用的两大类传统药物洋地黄制剂和利尿剂对肺心衰作用甚微,有时用药不当可引起严重后果。诱发肺心衰的原因主要是小血管床大量破坏,使肺动脉压升高;缺氧、呼吸和代谢性酸中毒、血液粘滞度增加、血容量增多等又促使肺动脉压进一步增高,右心室肥大和衰竭便接踵发生。严重酸中毒、缺氧等又可抑制心肌收缩,使心衰难以纠正。因此治疗肺心衰的关键是降低肺动脉压和降低右心室前后负荷。1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