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龙胆泻肝丸同名方约有26首,现选<医方集解>.药物组成:龙胆草、栀子、黄芩、泽泻、木通、车前子、柴胡、当归、生地、甘草.功效: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主治:肝胆实火上扰,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或湿热下注,症见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妇女湿热带下等.笔者运用龙胆泻肝汤治疗各科疾病,收到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组成。具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的功能。临床上急、慢性肝炎之胁痛、黄疸等由肝火或肝胆湿热所致者用之,每获效验。该方立法严谨,用药全面,分析其组方原则对肝病的治疗颇有指导意义。1 泻肝清肝 不忘疏肝《医方集解·泻火之剂》说,龙胆泻肝汤“治肝胆经实火湿热,胁痛耳聋,胆溢口苦,筋痿阴汗,阴肿阴痛,白浊溲血。胁者,肝胆之部也,火盛故作痛。……或汗或肿或痛,白浊溲血,皆肝火也。”方中以龙胆草大苦大寒,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本草思辨录》谓其“…  相似文献   

3.
龙胆泻肝汤在临床上的应用王先强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210009龙胆泻肝汤用以清泻肝胆实火湿热,凡因肝胆实火上逆所致的胁痛口苦,目赤头痛、耳聋耳肿及因肝经湿热下注所致的小便淋浊、阴痛阴痒、囊肿、妇人带下等症,用之每每获效。方由龙胆草、木通、泽泻、车前...  相似文献   

4.
龙胆泻肝汤酌情加减临床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胆泻肝汤见于《医方集解》 ,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等 10味中药组成 ,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之功 ,主治肝胆实火上扰 ,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 ,耳聋、耳肿或湿热下注、阴肿、阳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妇女湿热带下等[1] 。临证用之 ,若能谨守病机 ,因证化裁 ,可收到异病同治的功效。本文根据有关资料结合自己的临床所得 ,就龙胆泻肝汤治疗失眠、逆经、老年痴呆、夏季皮炎的体会报告如下。(1)失眠 :患者许×× ,男 ,2 9岁 ,半年前下岗即失眠 ,常服安定片无效 ,症见彻夜不眠半月 ,…  相似文献   

5.
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的血管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冬梅  王银狮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4):3354-3355
龙胆泻肝汤出自《医方集解》,由龙胆草、栀子、黄芩、木通、泽泻、生地黄、当归、柴胡、甘草、车前子组成,具有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之功。临床用于肝胆实火上炎所致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及肝胆湿热下注所致阴肿、阴痒、小便淋浊,带下黄臭等病症。但我们在乳腺病的临床治疗中,用本方施治,随症加减,亦收效甚好,现举验案四则,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志 《中国乡村医生》2004,20(14):41-41
龙胆泻肝汤功能清泻肝火,大凡胁痛、口苦目赤、耳聋耳肿等症,皆可主治。本方又能除肝经湿热,因此对小便淋浊、阴肿、阴痒、囊痈、便毒等皆有疗效。又由于本方从肝胆主治着眼,功在“大利前阴”,泻诸湿热,故男子泌尿生殖系疾病,凡具有湿热下注者皆为本方之适应之证,用之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7.
张雄 《中国热带医学》2003,3(5):656-656,654
目的:探讨肝经循行部位治肝胆实火,下焦湿热不同疾病的疗法。方法:3例不同疾病的患者均服龙胆泻肝汤中药。结果:均痊愈。结论:龙胆泻肝汤治疗肝胆经所过之处属肝胆实火,下焦湿热的疾病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龙胆泻肝汤功用为清肝胆实火,泻湿热,主治肝胆实火证及肝胆湿热下注证。而喉痹症状主要为咽喉疼痛,咽部红肿,辨证多为肺经有热或肺胃热盛,亦或为风寒侵扰。两者看似无关,但咽喉是经脉循行交会之处,肝胆之经循喉,肝之经气上于咽喉,若肝胆经实火循经上炎,灼伤咽喉,阻滞脉络则咽喉红肿疼痛,同时可伴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肿,舌红苔黄,脉弦数且有力之肝胆实火上炎证的症状。此时治法应清泻肝胆实火,方用龙胆泻肝汤。[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龙胆泻肝汤出自《医方集解》,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的功效,是治疗肝胆湿热的首选方剂之一。查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发现龙胆泻肝汤对以肝经湿热与肝胆实火为主要病机的多种妇科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龙胆泻肝汤出自清代汪昂所撰《医方集解》,有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之功,主治肝胆实火上炎和肝经湿热下注的证候。龙胆泻肝汤来源于元代李呆的《兰室秘藏》,方由龙胆草、柴胡、泽泻、车前子、生地、木通、当归共7味药组成。临床上凡属肝胆实火和肝经湿热,可用本方加减应用。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内科疾病,疗效显著。现将临床应用本方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龙胆泻肝汤源于《医方集解》,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之功。以龙胆泻肝汤加减以肝胆湿热为主要病因的阳痿,郁证,眩晕,疗效确切,达到异病同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龙胆泻肝汤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其既能泻肝胆实火,又可清下焦湿热,治疗肝胆湿热阻滞气机之病症具有满意的疗效。导师吴秋玲教授临床根据"异病同治"原则运用龙胆泻肝汤治疗肝胆火盛、肝胆湿热所引起的筋瘤、斑秃等疾病,取得较好疗效,提示临床应重视病机,谨守病机,辨证施治,重视类方主治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带下60例长治市城区妇幼保健所(046000)马俊长治市中医院宋庆荣龙胆泻肝汤见于《医方集解》,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车前子组成。功能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该方应用较为广泛,在妇科可用于湿热带...  相似文献   

14.
龙胆泻肝汤是一张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方子。据中国医学大字典记载,本方方出有四:①东恒方,②《医宗金鉴》方,③《沈氏尊生》方,④《证治准绳》方。该方药物记载各书药物不同,份量不一,但四方均以泄肝利水,清热解毒,条迭肝气为其功用。临床上凡因肝胆实火上逆所致的胁痛、口苦、目赤、耳聋,耳肿、头痛及因肝经湿热下注所致的小便淋浊、阴痛、阴痒、囊肿妇人带下等症,因皆为实火湿热为病,故用之每每获效。  相似文献   

15.
龙胆泻肝汤是清泻肝胆实火、清利三焦湿热的方剂。凡属肝胆实火上炎或湿热下注所致的各种病候而津液未伤者,均可用本方治疗,现将其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龙胆泻肝汤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本方主治肝经实火上冲所致的胸胁胀满。口苦咽干,耳聋耳肿;或湿热下注引起的小便黄赤。笔者用本方治疗湿热下注型阳痿亦效。  相似文献   

17.
龙胆泻肝汤见于《医方集解》 ,由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生地、车前子、泽泻、木通、甘草、当归组成 ,具有泻肝经实火、清肝经湿热之功。原治肝胆实火上炎所致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或肝经湿热下注所致之阴肿、阴痒、带下、小便淋浊、囊痛、便毒 ,笔者运用此方辨治其它病症 ,亦获佳效 ,现介绍如下。1 痫症 李某 ,男 ,4 0岁 ,1 996年 3月 2 8日初诊。癫痫发作半年。服中西药未效来诊。刻诊 :发作时昏仆抽搐吐涎 ,或有吼叫 ,平日情绪急躁 ,心烦失眠 ,咯痰不爽 ,口苦而干 ,便秘 ,舌红、苔黄腻 ,脉弦滑数。诊为痫证。证属肝火痰…  相似文献   

18.
龙胆泻肝汤为<医学金鉴>方,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组成,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三焦湿热之效,主要用于肝胆实火上炎和肝经湿热下注诸证,临床应用广泛,若加减得当,辨证准确,疗效显著,现举验案数例.  相似文献   

19.
龙胆泻肝汤见于<医方集解>,主要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等药组成,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的功用.  相似文献   

20.
龙胆泻肝汤出自于<医方集解>,由龙胆草、黄芩、栀子、车前子、木通、泽泻、生地黄、当归、柴胡、甘草组成.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之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胁痛、头痛、耳鸣、妇女带下等症,近年亦常用于带状疱疹、病毒性乙型肝炎、胆囊炎等的治疗.笔者应用本方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颈性眩晕、阴囊湿疹等,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