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抗菌药物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验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选择正确的检查方法,提高抗菌药物微生物的检出率。方法 采用薄膜过滤法贴膜法(以下简称贴膜法)对抗菌药物进行活菌检出率、回收率、增殖值试验。结果 贴膜法明显高于中国药典收载乎皿菌落计数法和卫生部1986年颁布的药品卫生检验方法收载的洗脱法。结论 贴膜法对抗菌药物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可靠、准确。  相似文献   

2.
阿莫西林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的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平华  陈涛 《海峡药学》2002,14(6):84-85
目的 选择正确的检查方法,提高阿莫西林污染微生物的检出率。方法 采用滤膜过滤贴膜法(以下简称贴膜法)对阿莫西林进行活菌检出率、回收率试验。结果 贴膜法、洗脱法、平板计数法细菌数检出率分别为66.6%、13.3%、20.0%,回收率分别为59.2%、3.1%、9.5%。结论 贴膜法作为阿莫西林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选择正确的检查方法,提高化学药物微生物的检出率.方法:采用美国和欧洲药典收载的真空薄膜过滤贴膜法(以下简称贴膜法)对化学药物进行活菌检出率、回收率试验.结果:贴膜法明显高于中国药典收载的平皿菌落计数法.结论:贴膜法对化学药物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可靠、准确.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天瑞特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项下规定操作.结果:贴膜法较常规法、洗脱法对天瑞特片的检出率高,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球菌的回收率高、增殖值小.结论:贴膜法适用于天瑞特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相似文献   

5.
头孢拉啶片为口服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谱广,含有较强的抑菌力,其微生物检查必须完全清除所含的抑菌成分。我国药典规定的薄膜过滤法及欧洲药典和英国药典方法,仅用于控制菌的检查,菌数检查未有明确规定,我们采用贴膜法进行微生物菌数测定,检出率、回收率明显高于我国  相似文献   

6.
3种中成药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合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对银黄颗粒、清喉利咽颗粒、柴黄颗粒3种中成药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进行验证。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的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进行菌回收率比较试验。结果3种药品在常规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回收率均低于70%。采用培养基稀释法,金黄色葡萄球菌回收率均>70%。符合验证要求。结论3种中成药在常规法检测时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3种中成药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应采用培养基稀释法检测才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一般用途的抗生素滴眼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验证薄膜过滤法用于抗生素滴眼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开放式滤器将贴膜法与薄膜过滤法连用消除抗生素的活性。结果:菌落回收率80%以上,45批次的抗生素滴眼剂的微生物限度全部符合规定。结论:贴膜法用于菌落计数方法可行;薄膜过滤法可用于控制菌检查。为2005版《中国药典》抗生素滴眼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提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薄膜过滤法检查抑菌药品菌数方法的验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种方法(洗脱法、浇入法、贴膜法)对含抑菌成分的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中薄膜过滤后细菌、霉菌、酵母菌数检查方法进行了验证。现行的滤膜洗脱法不能正确反映被检品染菌量,平均回收率仅为13% 。而贴膜法能定量反映被检品的染菌量,平均回收率达97% ,且操作方便、步骤少;由于采用了陶瓦盖,所得菌落饱满、凸现,便于观察、计数和分类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解热镇痛药的微生物检出率.方法采用200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平板计数法及美国药典(24版)、欧洲药典(2000年版)收载的真空薄膜过滤贴膜法(简称贴膜法)对5种常用解热镇痛药进行活菌检出率、回收率试验.结果贴膜法检出率和回收率明显高于现行《中国药典》使用的平板计数法.结论贴膜法对解热镇痛药的微生物检出率高,结果可靠、准确.  相似文献   

10.
薄膜过滤法检测抑菌药品菌数方法的验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种方法(洗脱法,浇入法,贴膜法)对含抑菌成分的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中薄膜过滤后细菌,霉菌,酵母菌数检查方法进行了验证,现行的滤膜洗脱法不能正确反映被检品染菌量,平均回收率仅为13%,而贴膜法能定量反映被检品的染菌量,平均回收率达97%,且操作方便,步骤少;由于采用了陶瓦盖,所得菌落饱满,凸现,便于观察,计数和分类定性。  相似文献   

11.
徐燕侠  曾艳  孟莉 《中国药房》2006,17(5):392-393
目的确保用药安全、有效。方法对《新编国家中成药》所收载的含化学药成分的中成药进行列表、统计、分类。结果5017种中成药中含化学药成分的有160种,占3.19%;含化学药成分的中成药主要集中在抗感冒药、止咳平喘药、胃肠疾病治疗药物上;部分中成药说明书未按规定说明所含化学药成分。结论药品生产单位应完善中成药说明书中化学药成分相关信息;医师与药师应熟知相关信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14种中成药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中成药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接种阳性对照菌回收率试验测定其是否含抑菌成分。结果:根据回收率试验结果,消炎片,归脾丸,抗宫炎片,通心络胶囊和小柴胡颗粒5种供试品试验菌的回收率试验均高于70%,证明无抑菌现象;上清丸,加味藿香正气丸,炎可宁片,喉疾灵片和黄芩片有一定程度的抑菌作用,但可通过稀释法消除抑菌作用;清火片,黄连上清片,利肺片和清热解毒片的抑菌作用强,必须采用离心集菌加薄膜过滤法才能彻底消除其抑菌作用。结论:消炎片,归脾丸,抗宫炎片,通心络胶囊和小柴胡颗粒按常规方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上清丸,加味藿香正气丸,炎可宁片,喉疾灵片和黄芩片按培养基稀释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清火片,黄连上清片,利肺片和清热解毒片按离心集菌法加薄膜过滤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  相似文献   

13.
16种中成药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方法验证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16种中成药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5种阳性对照菌回收率试验测定其是否含抑菌成分.结果:根据回收率试验结果,感冒清片、干柏鼻炎片、清开灵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感冒清热颗粒和板兰根颗粒6种供试品试验菌的回收率试验均高于70%,证明无抑菌现象;热炎宁颗粒、黄连上清丸、牛黄上清丸、三七伤药片和双黄连口服液有一定程度的抑菌作用,但可通过稀释法消除抑菌作用;霍香正气滴丸、三黄片、清喉利咽颗粒、复方丹参片和牛黄解毒片的抑菌作用强,必须采用离心集菌加薄膜过滤法才能彻底消除其抑菌作用.结论:感冒清片、干柏鼻炎片、清开灵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感冒清热颗粒和板兰根颗粒按常规方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热炎宁颗粒、黄连上清丸、牛黄上清丸、三七伤药片和双黄连口服液按培养基稀释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藿香正气滴丸、三黄片、清喉利咽颗粒、复方丹参片、牛黄解毒片按离心集菌加薄膜过滤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研究对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命名规范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回顾与分析,提出植物的不同基原、各地处方规范和国家标准不统一等是中药命名不规范的主要原因。尽管国家已出台的相关法规和指导原则推动了中药命名规范化的进程,但缺乏通用的中成药编码系统与标准,因此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统一标准来实现中药命名规范化,为中药的合理使用和国际化,以及全球草药的统一监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成药中无机元素标准制订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获得中成药中无机元素的限量标准.方法:采用对应分析法对乌鸡白凤丸等中成药中的4种无机元素(Cu,Zn,Co,Fe)的化学分析数据进行聚类,并用人工神经网络法进行验证.结果:应用此2种方法均可将种类不同的中成药明显分开,并找出根据无机元素所分类作为研究对象的乌鸡白凤丸样本,用区间估计法获得了乌鸡白凤丸中Cu,Zn,Co,Fe 4种无机元素的限量标准.结论:对应分析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法用于中成药的分类和区间估计法用于中成药的限量标准制订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中成药不良反应带来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探讨,提高人们特别是医务工作者对中成药不良反应的重视.方法 对中成药常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导致其发生的原因、中成药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对其合理应用的展望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 中成药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为多脏器、多系统,导致其发生原因也多方面.结论 药物具有两重性,中成药也不例外.医务工作者及相关的医疗机构应当提高对中成药不良反应的认识及加强其监控,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北京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现有的毒性中药品种及临床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概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我院毒性中药品种,简介其药典规定用量、毒性成分、不良反应、配伍和使用禁忌、中毒救治方法及合理应用等。结果:目前我院共有草药487种,其中毒性中药占5.75%,并且包括部分药典未收载品种。结论:毒性中药在中医临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引起不良反应的概率大于非毒性中药,因此需要对其毒性成分和作用机理不断深入研究,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以保障用药安全,促进毒性中药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中成药、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的21种安神类化学成分的快速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以SunfireTM C18(2.1mm×100mm,5.0μm)为分析柱,流动相采用甲醇-0.1%甲酸(65∶35),电喷雾电离(ESI)、多反应监测(MRM)扫描方式,对中成药、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的21种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建立了快速分离检测中成药、保健食品中21种非法添加安神类成分的测定方法,检测限低于2ng。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适用于安神类中成药、保健品中非法添加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中成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方法:遴选并整理《中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新编国家中成药》和《新药转正标准》收录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成药处方,对其组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纳入处方99首,涵盖18个证候,涉及中药206味,功效分类以化痰止咳平喘、补虚、清热等为主;药性偏温、寒、平,药味偏苦、辛、甘,主归肺、脾、心经;关联规则得到核心药对组合11个;系统聚类分析归为7类;通过复杂网络分析发现其核心药物为甘草、麻黄、葶苈子等。结论:中成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用药重视清、宣、润功效的结合,具有"宣清合法""清中有润""气阴兼顾"等组方特点。  相似文献   

20.
615味常见中药毒性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先元 《中国药房》2007,18(30):2392-2394
目的:促进临床中药的正确使用,增强用药的安全性。方法:根据有毒中药按毒性、性能、基原等传统分类法,以及按化学成分现代分类法,统计分析615味常见中药。结果与结论:常见中药中16.7%有毒;正确认识中药毒性,有利于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