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全髋置换术和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怡 《中外医疗》2008,27(29):44-45
目的 比较全髋置换术和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有移位新鲜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全髋置换组33例,空心钉内固定组35例,比较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 68例随访12~72个月,平均36个月.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和术后平均下地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髋关节功能方面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术后并发症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最终随访时Harris评分全髋置换术组平均为(86.7 ±6.4)分,空心钉内固定术组平均(81.3±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和输血量优于全髋置换术,但全髋置换术具有卧床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对于老年有移位的新鲜股骨颈骨骨折首选全髋置换术.  相似文献   

2.
王林鹰 《基层医学论坛》2016,(28):3950-3951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置换术及半髋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全髋组和半髋组各42例。半髋组患者行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全髋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全髋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长于半髋组,但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1年随访Harris评分均优于半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全髋组仅1例发生并发症,半髋组10例发生并发症,全髋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较半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更好,且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一期双侧髋关节全髋置换(THA)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继发CroweⅣ型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柳州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43例双侧CroweⅣ型髋关节DDH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X线、CT、MRI检查、评估,采用一期手术治疗,按照严重程度先重后轻的顺序进行双侧髋关节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均采用全身麻醉和自体血回输,因年龄因素均采用生物型假体置换.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获得18~20个月随访,手术时间(158.6±17.5)min,术中出血量(721.2±24.4)mL,术后双侧引流量(160.0±10.5)mL,住院时间(12.5±1.0)d;术前Harris评分(48.6±3.6)分,术后Harris评分(88.6±4.5)分,术前与术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肢体不等长平均(3.7±1.1)cm,术后末次随访时肢体不等长平均(0.5±0.2)cm,术前与术后肢体长度纠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末次随访均获得良好的髋、膝关节运动功能,术后无髋关节感染、脱位、假体松动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 一期双侧髋关节全髋置换治疗Crowe IV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具有可行性,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股髋撞击综合征(FAI)的X线征象。方法结合FAI X线平片评分法,对31例FAI患者髋关节的X平片分析,评估打分,按照分值高低进行分期。结果0、1期患者应采取保守治疗和随诊观察,减缓髋关节炎的发生;对于2期以上的患者临床应采用手术干预的方式,积极消除撞击因素,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结论应用FA I X线平片评分法可直接诊断FAI ,为临床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提供诊疗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用动力髋螺钉(DHS)和髋动力带锁钢板(ADHLP)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的治疗效果,比较两者的优缺点.方法 100例股骨粗隆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DHS组和ADHLP各50例,分别采用DHS和ADHLP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对两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与DHS组比较,ADHLP组手术用时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115±17)min比(89±12)min,(306±84)ml比(213±71)ml,(114±23)ml比(82±16)ml,均P<0.05].结论 髋动力带锁钢板应用于股骨粗隆部骨折的临床效果优于动力髋螺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针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 观察临床分别选择非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以及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随机选择该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70例.利用抽签法对所有髋关节病变患者实施随机分组.C2组(对照组 35例):临床选择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进行治疗;C1组(观察组 35例):临床选择非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Harris评分优良率以及完成手术后出现假体松动概率方面存在的差异. 结果 两组患者完成治疗后,在Harris评分方面,C1组优于C2组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现假体松动概率方面,C1组低于C2组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明显(P<0.05). 结论 针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临床选择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避免出现假体松动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人工全髋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黄梅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50例)和人工全髋置换术组(50例),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人工全髋置换术给予人工全髋置换术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疗效、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短于或少于人工全髋置换术组[(78±12)min比(114±13)min、(248±18)mL比(441±13)mL、(97±10)mL比(141±19)mL](P<0.01),而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全髋置换术组患者术后1年的Harris评分、疗效、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均明显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P<0.05);两组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0%(7/50)比10.0%(5/50),P>0.05];人工全髋置换术组晚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16.0%(8/50)比4.0%(2/50),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均可作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的有效手段,前者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优点,后者在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方面较前者更具优势,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术与半髋置换术治疗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关节功能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实施半髋置换术治疗为对照组,采用全髋置换术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缩短,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置换术与半髋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全髋置换术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诊断为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AI)的髋关节的X线及CT表现的特征分析,归纳总结其影像特点。方法对78例96个FAI髋关节的X线及CT片进行影像特征分析、分型。结果①、FAI的特征性X线及CT征象包括:非球形股骨头、股骨颈枪柄样畸形、股骨颈骨突、深髋臼、"交叉征"或"8"字征、髋臼内突、股骨颈前方凹痕征及皮质硬化、骨颈疝窝;FAI的非特异性改变包括:髋臼外上缘增生、髋臼外缘骨化或钙化,髋臼关节面下囊变、股骨头囊变、髋关节外侧间隙狭窄。②、96个FAI中,Cam型23个,Pincer型14个,混合型59个。结论股骨头颈交界处的畸形和髋臼的异常形态是FAI诊断的主要征象,其他骨性关节炎的异常影像表现是诊断FAI的参考征象。  相似文献   

10.
闫伟强 《当代医学》2016,(24):119-120
目的 观察持续阿司匹林抗凝治疗对髋膝关节置换出血量的临床影响,为临床减小髋膝关节置换出血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行髋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68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止血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手术前长期连续服用阿司匹林抗凝治疗,但置换手术当天不用药.观察2组患者手术后2天内的出血量、血红蛋白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第1天出血量为(251.3±23.1)mL、术后第2天出血量(92.4±1 0.4)mL、总出血量(343.7±33.5)mL以及血红蛋白降低水平(21.2±0.5)g/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5%(P<0.05).结论 在髋膝关节置换手术前持续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效果理想,能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能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朱和玉  朱兵  孙天胜  李涛  杜随勇 《医学综述》2012,18(14):2289-2291
目的探讨早期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AI)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我院确诊的早期FAI患者22例,患者接受正规保守治疗,治疗前后比较Harris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并进行髋关节活动度检查。结果治疗后随访12周,22例患者中有20例症状明显缓解,治疗末次随访平均Harris评分明显提高,从70.25分上升到90.60分(P<0.01);平均髋关节视觉模拟评分从5.90分下降到2.10分(P<0.01),治疗前后髋关节活动度比较无明显改善(P>0.05)。22例患者中有1例症状加重,1例无改善。结论保守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早期FAI患者髋关节疼痛症状,改善髋关节功能,不能提高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关节镜下髋关节盂唇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3 例关节镜下行髋关节盂唇撕裂 修复患者,手术适应证为不同原因的腹股沟区疼痛伴或不伴机械症状,非手术治疗≥ 6 个月无效;术前影像 学检查及术中关节镜探查证实存在髋关节盂唇撕裂,且无关节炎病变(T?nnis ≤ 1 级)。发病时间0.5 ~ 11.0 年, 平均3.1 年;随访时间12 ~ 36 个月,平均26 个月。采用改良Harris 髋关节评分(MHHS)和髋关节功能评 分(HOS)、日常生活髋关节功能评分(HOS-ADL)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Cam 撞击伴盂唇撕裂14 例, Pincer 撞击伴盂唇撕裂11 例,混合型撞击伴盂唇撕裂27 例,单纯盂唇撕裂11 例,11 例患者伴有髋臼软骨损伤。 手术前后MHHS、HOS、HOS-ADL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于无关节炎病变的 髋撞击盂唇损伤患者,关节镜下治疗髋撞击、修复盂唇撕裂,有良好的效果;由于盂唇对于髋关节长期功能 完整具有重要作用,建议尽可能进行盂唇缝合修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利用多排螺旋CT平扫及后处理重建方法,了解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解剖学及骨质异常,并对FAI病例进行α角及EE角的测量,探讨α角及EE角(Equatorial-edge angle)在髋关节撞击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多排螺旋CT平扫的59例临床诊断FAI患者和20例因非股骨近端病变、无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症状而接受下腹或双髋CT扫描的成年患者的CT体积数据作为对照组,分析解剖学、骨质异常情况及α角的意义。结果 FAI分为凸轮型、钳型、混合型,每型均存在不同程度解剖学异常及骨性异常征象;对照组α角为41.826°±1.862°,FAI组为66.548°±9.1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926,P=0.000);多重比较显示FAI组中以凸轮型的α角最大(71.851°±5.696°),钳型的α角最小(48.889°±3.364°;全部P<0.05)。多重比较分析EE角显示除混合型FAI(16.729°±3.068°)和钳型FAI(16.386°±1.211°)间、FAI凸轮型(21.550°±2.096°)与对照组(21.845°±2.814°)间EE角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外(分别P=0.3234,P=0.,7326),其余两两间EE角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全部P<0.05)。结论α角是反映股骨头颈联合处凹陷程度与FAI关系的一个客观指标,对诊断凸轮型FAI有重要意义;EE角是评价髋臼后倾的一个客观指标,同时也可以评估髋臼对股骨头覆盖程度,可以为诊断钳型及混合型FAI提供参考。多排螺旋CT平扫及三维重建可以全面清晰显示股骨和髋臼解剖学异常及骨质异常,能对FAI准确诊断及分型,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后X线影像学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89例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后的X线DR影像表现,并结合文献加以分析.结果 本组89例患者中22例髋部有异常X线表现,其中假体股骨头下沉3例,髋臼结构异常并发脱位1例,并发骨折2例,骨溶解2例,碎骨片及异位骨化钙化14例.结论 X线平片是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最为常用和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全髋置换术后髋-脊综合征患者下腰痛及脊柱功能变化。方法对48例患者随访检查并记录所有因严重骨关节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2年的临床资料。使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Oswestry评分评价脊柱相关症状,VAS评分评价疼痛程度变化,并评价患者术后矢状位平片。结果全髋置换术后,患者脊柱和髋关节疼痛功能获得了显著改善。术后3个月随访时,平均下腰痛VAS评分从5.53降到3.75,Oswestry评分从37.22降到23.12,髋部VAS评分自7.13降到2.61,Harris评分也自44.54改善至80.1,术后2年随访时各指标均有相应程度的进一步改善,影像学矢状位角度也有改善。结论全髋置换术后患者下腰痛和脊柱功能获得改善,本研究进一步证实髋脊综合征的假设。  相似文献   

16.
曾庆平  何坚沃  雷学明 《吉林医学》2012,33(21):4488-4489
目的:探讨髋臼后缘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0例髋臼后缘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功能评分标准对手术前后髋关节的功能进行评估比较。结果: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在疼痛、行走、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及X线表现显著提高,与术前相比疗效显著。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有利于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髋关节药物注射在髋关节镜盂唇修复术后促进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纳入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髋关节镜盂唇修复术,术后1~6个月[平均(2.3±0.6)个月]仍有髋部疼痛导致康复期康复训练受限,但影像学检查显示盂唇愈合良好的36例患者,其中2例患者为双侧,共计38侧髋关节,行超声引导下髋关节疼痛阻滞治疗。对注射治疗前及治疗后满4周时患者髋部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同时随访患者髋关节功能状况,计算髋关节药物注射治疗的有效率[有效率=(“优良”+“好转”)例数/总例数×100%]。髋部疼痛程度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评估,疼痛程度分为0~10分,0分为无疼痛感,10分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髋关节功能状况通过髋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疗效“优良”指髋部无疼痛或偶有轻微疼痛,Patrick试验转阴性,运动功能不受限;“好转”指疼痛明显减轻,运动功能稍受限;“无效”指治疗前后疼痛和运动功能无明显改善,Patrick试验阳性。结果: 在接受髋关节药物注射治疗前,患者髋部疼痛程度VAS评分为(5.46±1.46)分,注射治疗后满4周时VAS评分为(2.01±0.53)分,VAS值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注射治疗后,髋关节活动度有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为84.2%。结论: 对髋关节镜盂唇修复术后仍存在疼痛、功能受限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髋关节药物注射可有效减轻髋部疼痛,改善髋关节活动度,促进髋关节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提高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经临床诊断及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X线表现.结果 x线表现为:髋关节间隙狭窄50例;髋臼及股骨头边缘明显硬化,骨赘形成22例;股骨头及髋臼关节面下囊变20例;股骨头及髋臼虫蚀状骨质破坏8例;附着点病19例;关节面及关节间隙模糊5例.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X线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