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对比研究冠心病患者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效果。方法106例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分为两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59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47例,对两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在平均搭桥支数、平均动脉桥支数、死亡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ICU天数、平均住院天数以及胸腔引流量和输血量均低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均是冠心病外科治疗有效的方法;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比,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缩短呼吸机支持时间、减少胸腔引流量、输血量和平均住院天数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收集2012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32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19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13例。对患者手术方法、桥血管的选择及住院时间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平均搭桥3.5根,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29例患者术后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3例症状较术前减轻,住院一段时间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显著,手术安全性较高,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追踪观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再血管化治疗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发生和心功能的变化。方法对2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和114例支架植入术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心功能分析;观察吻合口的形态和桥血管/支架再狭窄的发生,计算左心功能指标,用以评价并比较二种冠状动脉再血管化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冠心病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支架植入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和每搏输出量明显增高;1年以后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率高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3年以上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和每搏输出量明显高于支架植入术后。结论64层螺旋CT心脏检查在冠心病患者再血管化治疗后疗效评价和随访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老年冠心病患者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疗效及近期心功能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3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8例,按是否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分为体外循环组(n=35)与非体外循环组(n=63)。两组患者术前均常规全身麻醉,体外循环组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组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情况、术前及术后3个月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非体外循环组患者手术时间、ICU治疗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体外循环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LVEF和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8.6%,高于非体外循环组的28.6%(P0.05)。结论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近期心功能均无明显影响,但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疗效较优,能缩短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5.
高龄病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分析——附32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高龄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的特点.方法 对近8年来32例75岁以上冠心病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其中行不停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5例,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例(占12%),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加二尖瓣置换3例(占9%).结果 32例高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无院内死亡,平均术后气管插管时间12 h,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4 d,术后住院时间18 d,术后引流量831 ml.共有29例次术后发生各种不同的并发症.20例随访3~88个月,晚期死亡3例(占9%),其中因心脏病死亡2例(占6%).结论 高龄冠心病病人只要一般情况好,无严重肺、肝、肾和脑疾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不停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院内病死率,为高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高龄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的特点.方法 对近8年来32例75岁以上冠心病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其中行不停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5例,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例(占12%),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加二尖瓣置换3例(占9%).结果 32例高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无院内死亡,平均术后气管插管时间12 h,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4 d,术后住院时间18 d,术后引流量831 ml.共有29例次术后发生各种不同的并发症.20例随访3~88个月,晚期死亡3例(占9%),其中因心脏病死亡2例(占6%).结论 高龄冠心病病人只要一般情况好,无严重肺、肝、肾和脑疾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不停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院内病死率,为高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老年冠心病患者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疗效。方法:A组选择87例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B组选择79例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结果:B组死亡率低于A组(P<0.05),术后胸腔引流量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总结 5 2例 70岁以上女性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方法  2 0 0 0年 8月至2 0 0 3年 9月共完成 5 2例 70岁以上女性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平均年龄 (71.4± 1.7)岁。本组病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2 7例 ,1个月内急性心肌梗死 7例。冠状动脉 3支血管病变 4 7例 ,左主干病变 10例。 9例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 30 % ,10例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大于 6 0 mm。结果 完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5 0例 ,包括急症手术 3例。 2例改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平均远端血管吻合数 (2 .9± 1.2 )例。 4例使用主动脉气囊反搏。 1例术后 3周死于胸骨后感染所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 70岁以上女性患者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已被公认为是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我院2000年1月-2003年8月开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26例,其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22例,早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停跳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体外循环下行CABG对患者心肌和肾功能影响.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间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不停跳组(50例)和体外循环组(50例)分别在不停跳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  相似文献   

11.
背景冠心病(CHD)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具有确切效果,但存在靶血管支架再狭窄和非靶血管病变进展问题。目的探讨血脂指标动态变化与CHD患者择期PCI后非靶血管病变进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5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择期PCI后二次入院的CHD患者150例,根据非靶血管病变进展情况分为进展组45例和无进展组105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民族(包括回族、汉族)、吸烟情况、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CHD家族史、体质指数(BMI)、随访时间及syntax积分及第1次入院、第2次入院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TG/HDL-C及non-HDL-C/HDL-C〕;CHD患者择期PCI后非靶血管病变进展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价non-HDL-C对CHD患者择期PCI后非靶血管病变进展的预测价值。结果进展组患者女性比例、糖尿病发生率、syntax积分高于无进展组,第1次入院TC、TG、non-HDL-C低于无进展组,两次入院TC、TG、LDL-C、non-HDL-C、TG/HDL-C、non-HDL-C/HDL-C差值高于无进展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0.302,95%CI(0.122,0.751)〕、糖尿病〔OR=2.946,95%CI(1.222,7.102)〕、non-HDL-C动态变化〔OR=1.900,95%CI(1.131,3.192)〕、TG/HDL-C动态变化〔OR=1.506,95%CI(1.024,2.215)〕是CHD患者择期PCI后非靶血管病变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on-HDL-C动态变化与TG/HDL-C动态变化预测CHD患者择期PCI后非靶血管病变进展的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on-HDL-C动态变化、TG/HDL-C动态变化是CHD患者择期PCI后非靶血管病变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且其对CHD患者择期PCI后非靶血管病变进展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联合中药坐浴对老年肛周脓肿术后病人伤口愈合效果及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肛肠外科78例老年肛周脓肿拟行手术治疗的病人,采用单盲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2组病人术后第1天开始均采用医院自制中药包坐浴,15~20 min/次,2次/d。试验组病人于坐浴后擦干患处,涂抹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治疗7 d后,观察2组伤口愈合情况,采用VAS、生活质量量表(SF-36)、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价2组病人的生活质量,采用ELISA法检测2组病人的血清EGF水平。结果治疗7 d后,试验组的伤口痊愈者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5),伤口水肿者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2组肛瘘和伤口渗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VAS、PSQI评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SF-36评分及EGF水平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病人在第10天伤口愈合的比例分别为40%和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联合中药坐浴对老年肛周脓肿术后病人的伤口愈合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起效快,可以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和睡眠状况,并且通过上调病人的血清EGF水平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患者延长机械通气(PMV)时间的危险因素及其对近期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行单纯CABG术的4022例患者,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PMV时间的术前、术中、术后的危险因素及PMV与住院期间并发症及其他事件的关系。结果患者术后平均辅助通气(MV)时间19.12 h,中位数为13 h。年龄(OR=1.04,P<0.001)、BMI(OR=0.96,P<0.001)、高血压(OR=1.30,P<0.001)、心绞痛(OR=1.18,P=0.01)、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OR=1.20,P=0.002)、病变冠状动脉数量(OR=1.19,P=0.03)、血制品使用(OR=1.97,P<0.001)、术后多巴胺和(或)多巴酚丁胺(OR=1.31,P<0.001)、术后肾上腺素(OR=2.06,P<0.001)、术后去甲肾上腺素(OR=1.67,P<0.001)的使用为CABG术后PMV的独立危险因素。PMV与患者院内并发症(OR=2.10,95%CI:1.75~2.51)、术后主要事件(OR=6.70,95%CI:3.80~11.80)及次要事件(OR=1.28,95%CI:1.02~1.61)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结论高龄、低BMI、高血压、心绞痛发作、心功能低下、病变冠状动脉数量多、血制品及血管活性药物大量使用是CABG术后PMV危险因素。掌握其危险因素,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减重患者术后急性疼痛、术后慢性疼痛(CPSP)以及术后恢复的作用。 方法选择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的肥胖症患者,按麻醉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全麻组(GA组)和全麻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AP组),每组各75例。比较两组术后1 h、6 h、12 h、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术后病房补救镇痛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3 d PSQI评分和术后3、6个月CPSP发生率。其中CPSP数据通过电话随访获取。 结果与GA组相比,TAP组术后1 h、6 h、12 h、24 h的VAS评分明显降低,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术后病房补救镇痛发生率明显减少,PONV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3 d PSQI评分明显降低(P<0.05)。TAP组术后3、6个月CPSP发生率明显低于GA组(P<0.05)。 结论TAP阻滞运用于减重手术可以有效地减轻术后急性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改善术后睡眠质量。TAP阻滞可能预防减重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行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LCOS)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对其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7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行CABG术的3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LCOS,分为LCOS组和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的术前及术中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LCOS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例患者发生术后LCOS,发生率为12.9%。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患者术前年龄>60岁(P=0.019)、血肌酐浓度(P<0.001)、既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0.001)、心律失常(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45%(P<0.001),术中CPB时间>100 min(P=0.009)、失血量>800 mL(P=0.005)、移植桥血管流量(P=0.032)及多支血管病变(P=0.0031)与LCOS有关。将上述因素纳入到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律失常(OR=5.802,95%CI:2.290~14.699,P=0.000)、LVEF<45%(OR=7.139,95%CI:2.620~19.452,P=0.000),术中CPB时间>100 min(OR=3.211,95%CI:1.243~8.292,P=0.016)、多支血管病变(OR=5.698,95%CI:2.746~13.567,P=0.002)及失血量>800 mL(OR=0.427,95%CI:0.193~0.948,P=0.036)是LCO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心律失常、LVEF<45%,术中CPB时间>100 min及失血量>800 m L是CHD患者CABG术发生LCO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1例,根据冠脉造影情况分为单纯高血压组(120例)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131例),分析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不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单纯高血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OR=4.503,P<0.05)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OR=3.509,P<0.05)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可以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OR=0.439,P<0.05)。结论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发生冠心病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78例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分为再次血运重建组(血运重建组)55例,无再次血运重建组(无血运重建组)223例,比较2组的病史、症状和冠状动脉造影等临床资料。对复发胸痛再次血运重建的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与无血运重建组比较,血运重建组第一次入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50.9%vs 14.3%,P=0.030)、心功能≥Ⅱ级(34.5%vs9.0%,P=0.020)、室壁运动异常(72.7%vs 26.9%,P=0.035)、多支冠状动脉病变(89.1%vs 40.4%,P=0.010)等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复发胸痛(OR:2.49,95%CI:1.16~5.00,P=0.020)、左心室舒张末内径(OR:1.12,95%CI:1.00~1.22,P=0.043)是血运重建治疗的独立预测因素,而冠状动脉单支病变(OR:0.25,95%CI:0.15~0.90,P=0.040)和双支病变(OR:0.22,95%CI:0.07~0.53,P=0.006)较冠状动脉3支病变再次血运重建治疗风险低。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1年的随访提示,复发胸痛、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和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增大是再次血运重建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老年原发性肺癌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及对VAS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老年原发性肺癌病人132例作为对象,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66例)和观察组(n=66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比较2组病人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女性生育次数及教育程度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6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初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女性563例,平均年龄(61.97±9.18)岁。分析患者一般资料、生育次数及受教育程度的差异性,并通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观察上述因素与女性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是否相关。结果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360例)和正常组(203例),冠心病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绝经比例,生育次数、文化程度构成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收缩压均显著大于正常组,而左心室射血分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据冠状动脉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159例)、双支病变组(73例)和左主干/三支病变组(128例),三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绝经比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文化程度、生育次数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生育次数进行分组,分为≤1次组(131例)、2次组(165例)、3次组(109例)及≥4次组(158例),四组患者体重指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分类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每增加1岁,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增加4.1%(OR 1.041,95%CI 1.014~1.070,P=0.003),高血压病患者患冠心病风险增加2.170倍(OR 2.170,95%CI 1.465~3.215,P<0.001),糖尿病患者增加2.672倍(OR 2.672,95%CI 1.573~4.539,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每增加1 mmol/L,冠心病风险增加69.5%(OR 1.695,95%CI 1.310~2.193,P<0.001);而文化程度及生育次数与冠心病的发病无相关性。有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OR 2.171,95%CI 1.542~3.056,P=0.001)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 0.313,95%CI 0.148~0.663,P=0.002)是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保护因素;大学文化程度的患者相比于文盲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至少低一个等级的可能性,为0.367倍(OR 0.367,95%CI 0.140~0.961,P=0.041);生育次数与女性冠心病的发病无直接关系。结论生育次数与女性冠心病发病无直接相关性,受教育程度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心病病人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冠心病病人12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粥样硬化程度。结果 病人病变冠状动脉支数分组间,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和斑块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IMT相关(r=0.73),与颈动脉斑块积分相关(r=0.67)。冠状动脉造影积分与IMT相关(r=0.69),与颈动脉斑块积分相关(r=0.68)。结论 冠心病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颈动脉病变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