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丹栀逍遥散,亦名加味逍遥散。主治肝郁血虚、化火生热之证。刘渡舟老师认为:丹栀逍遥散中的丹皮甘凉,清热凉血而不滋腻,栀子苦寒质轻,屈曲下行,通达三焦,白术、茯苓助土以培本,芍药、当归补血以滋木,薄荷、煨姜均能透达木郁,尤以柴胡善能条达肝胆,升发火郁。相合成剂,符合木郁达之之法。并强调指出,治疗肝郁之火,断乎不能用苦寒之药,惟在调达肝气,顺其性而治之,方为得。所以刘老师把丹栀逍遥散改为丹栀逍遥汤,加减应用治疗各种病证,尤其对一些奇难杂证,疗效显著,今择验案几则,以飧同道。  相似文献   

2.
董青  李成文 《河南中医》2004,24(11):6-8
金元著名医家李杲采用寒凉药治疗温热证,创立了升阳散火法以治火郁症,代表方升阳散火汤;疏风清热法以清热解毒,代表方普济消毒饮;苦寒泻火法以宁血止血,代表方清胃散;泻火清心法以镇惊安神,代表方黄连安神丸;苦寒燥湿法以泻肝火,代表方龙胆泻肝丸;滋阴降火法以清热坚阴,代表方当归六黄汤。  相似文献   

3.
龙一梅 《国医论坛》2009,24(5):45-46
《方剂学》教学中,有很多需在方解中阐释的涉及配伍用药、治疗理论等方面的名词,教材都没有明确的解释,教师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讲解,如釜底抽薪、急下存阴、逆流挽舟、提壶揭盖、以泻代清、火郁发之、甘温除热、辛开苦降等等,特别是火郁发之、甘温除热、辛开苦降这几个名词,往往是教师解释不透,学生理解不清。通过10余年的教学总结及跟师期间老师的点拨,笔者对这几个名词有了较透彻的理解并有一些新的认识,兹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泻黄散出自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又名"泻脾散",主治脾胃伏火引起的小儿口舌生疮。方中石膏辛寒治其热,栀子苦寒泻其火,共成清上彻下之功;然脾胃伏火与胃中实火不同,仅用清降难彻伏火积热,故又用防风开散脾中伏火,即体现了《内经》"火郁发之"治则,更与石膏、栀子同用,则清降而不伤脾胃之阳,升散而解伏积之火;藿香芳香醒脾,以振复脾胃气机,又助防风开散脾胃伏火;甘草泻火和中。诸药相伍,清中有  相似文献   

5.
对于火郁而引起的妇科血证,非清热凉血、滋阴润燥所能治疗。火郁非单独指七情所伤气机乖戾而致的气有余便是火,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内生五邪、中气虚馁皆可造成气机郁遏而致火郁,均属气郁化火。形成火郁的原因不同,治法各异。对于火郁引起的妇科血证的治疗必先祛其郁,使气机条达,总以"火郁发之"为治疗原则。脾气虚火郁者治以健脾升阳散火;肝郁脾虚木失条达者,以逍遥散疏之散之;少阳火郁下迫治以和解少阳,清透郁火;阳明火郁治以清透阳明郁热或清泻阳明火热;少阴阳虚寒遏火郁证治以温阳散寒;厥阴寒热错杂火郁走窜证,治以温肝阳,滋阴血,散瘀热。总以使气机畅达,郁火有出路而不下迫胞宫为要务,即"火郁发之"之意,也是妇科血证治疗的又一法门。  相似文献   

6.
清营凉血方剂常以犀角(可水牛角代替)、玄参、生地、丹皮等药为主组成,临床广泛用于邪热传营、热入血分诸证。如在此基础上根据病情兼夹及其轻重、体质强弱,灵活选药组成,常能取得清营透热、凉血散瘀、清热解毒之更佳疗效。一、与活血散瘀药物配伍如丹参、赤芍、丹皮之类。邪热传营,或血分热证,皆属热证范畴,治宜苦寒泻热、清营凉血。然苦寒之品,易冰覆气血、凝滞血脉,而致血瘀。另外,热邪又易伤津耗液。脉中阴液不足,血行涩滞,更易致瘀。所以,治疗此类证候应佐以活血散瘀之品,以热邪去而不留瘀,使营血之热得清,而血脉又能  相似文献   

7.
正黄连解毒汤出自《外台秘要》,方中以黄连泻心火为君药,兼泻中焦之火;黄芩泻肺火为臣药;黄柏泻肾火为佐药;栀子泻三焦火为使药;全方泻火解毒、清化湿热,主要用于治疗三焦热盛证,症见壮热烦狂、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吐衄发斑、痈肿疔毒,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笔者常用本方治疗火毒之证明显的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每获良效。现将其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1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余真教授认为,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主要责之风火湿痰瘀五者,以实证居多。其风者分内外,外风当治肺,内风当治肝;火由内生,常致血热,久则成瘀,主治在肝;湿邪为病,易合热邪而成湿热蕴结证,或有脾虚不运,水液聚久生痰,均当治脾胃。藉此分别确立了"宣肺散寒、祛风止痒""辛凉透表、疏风止痒"的治肺法,"平肝熄风、疏解肝郁""清肝降火、凉血泄热"的治肝法,"清利湿热、以解肤遏""化痰除湿、平熄风动"的治脾胃法,有成瘀血者,当酌施活血化瘀之法,有多因素共同致病而使病情复杂者,当据证用药,分消邪气。以上诸法又当注重调节睡眠及饮食情志等,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9.
基于朱丹溪"六郁学说",分别从气郁化火、血郁化火、食、湿、痰邪阻滞郁而化火及体质偏颇易于化热生火论述银屑病的发病及加重原因,提出进行期银屑病的关键病机在于"郁火"。笔者团队以"火郁发之"为治疗总法,总揽全局,结合三焦理论,针对进行期银屑病"郁火"病位的不同,因势利导,提出"上清""中疏""下泻"治疗三法,给体内"郁火"以出路,使之不从肌肤而发。自拟解郁化斑汤,解三焦郁火,清心、肺之火以"清"解上焦郁火,疏肝解郁、调畅脾胃之气、祛湿化痰以"疏"解中焦郁火,泻热通便、清利小便以"泻"利下焦郁火,并重视顾护脾胃正气、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从虚、湿、热、郁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经验。文中指出慢性腹泻病因病机复杂,往往多因素相互作用,表现为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病机以虚、湿、热为主,或兼肝郁;其中虚为脾气虚、脾阳虚和肾阳虚。在治疗中还需适当运用"逆流挽舟""通因通用"和收涩等方法,结合经典方剂及引经药,往往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火郁发之"在《黄帝内经》中的本义进行了探讨。火郁,与运气的火郁有关,既有火运之郁,也有火气之郁;寒水之制外,多种气化运动失常皆可造成。火郁"发之"的治法,是在自然界"火郁之发"的启示之下,对人体气机郁滞状态加以疏导,使之流畅。"发之"的用药,是"以苦发之""辛苦发之",且"发不远热",以辛味药、苦温药为主。治疗火郁,需注意清热与透热并行。  相似文献   

12.
“火郁”论     
火郁一证,历代均有认识,金元以后渐趋完善。其病机乃为阳气郁遏所致,如外邪郁热,五志郁热,饮食、劳倦郁热,瘀血郁热,痰饮郁热,郁火化毒等。其辨治并非限于汗解,凡下、清、透、泄诸法,均可因证选用。如外感火郁可辛散表热,或清透气热,或清透营热,或凉血泻火,或养阴透热;内伤郁火可疏肝泻火,或清心泻火,或宣肺泻火,或升散“阴火”,或化瘀逐热,或涤痰泻火。)  相似文献   

13.
论文基于"火郁发之"理论,结合近50年成都中医药大学4位儿科知名专家的个人临床诊治经验,总结泻黄散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早期的用方规律:(1)脾胃伏火是儿童过敏性紫癜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2)过敏性紫癜早期治疗以祛除阳热实邪为要,临床采用清热、凉血等法直折其火的同时,务必配以祛风、除湿、泻火、解毒、活血等法因势利导,消散"火郁"。(3)临床可辨病选用泻黄散治疗儿童非肾型过敏性紫癜早期。(4)泻黄散中防风用量不宜过大。(5)使用泻黄散的同时,还应根据早期患儿个体病理特点,酌情加强祛风、除湿、清热、解毒、化瘀之法。  相似文献   

14.
1苦辛通降法的概念苦辛通降法是将苦寒与辛温两种不同性味、不同功能的药物配合使用的一种方法。从药物性味来说是寒热药的配合及苦与辛味的组合,从法法而言属于温清合用,从方剂来说属于“和解之剂”和“理气之剂”,从来源来说源于仲景的泻心汤类方及小陷胸汤等方。按照异类相使的配合原则,以达到通降开泄的目的。苦辛通降法的应用范围广泛,多用于杂病之中的胃痛、痞满、呕吐等病,又用于温病的湿热证。临床表现是以痞满、胃脘痛、呕吐等为主要特征,或伴泻利、口中干苦或黏腻,舌苔黄浊、质红,脉弦或兼滑数,病位在中焦,重点在胃,而和肝胆及肠密切相关;病机为邪阻中焦,胃气郁滞,通降失常,病理以热郁为主,兼与其它病邪相合,而致寒热错杂,痰热互结,湿热中阻,胃热火郁等证候。2苦辛通降法的作用苦辛通降的药理作用主要在于通降胃气,具体而言有3方面:2.1调整气机升降苦寒药性主泄降,寒能清泄胃热、郁火,苦味又能泻痞坚胃。辛温药味主宣通,辛能理气开痞健胃,温能宣阳散寒。苦辛合用可以清热和胃,顺气降逆,使中焦痞结得开,气机升降得和。2.2互相制约偏胜苦寒太过,寒凉冰伏,每易戕伐脾胃之阳气,少佐辛温之药,可制其偏弊;反之苦寒药又能制约辛温药燥烈之性,适当配伍,...  相似文献   

15.
1.清热解毒泻火法一切火毒充斥表里三焦见大热、烦躁、疮疡疔毒等,用清热解毒泻火法。黄连解毒汤为代表方,方以黄芩清上焦之火,黄连清中焦之火,黄柏泻下焦之火,栀子通泻三焦之火,共泻其阳热亢盛之火。疮疡疔毒还可选用五味消毒饮、仙方活命饮等,在清热解毒泻火的基础上,配伍消肿散结之品,使其消散。2.清热解毒凉血法邪热之毒窜入营血,迫血妄行,阳络受损,出现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发斑等证,用清热解毒凉血法。选犀角地黄汤加大青叶、玄参、银花、紫草。本法是通过清热解毒  相似文献   

16.
泻黄散新识     
泻黄散又名泻脾散,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方,由藿香叶、山栀仁、生石膏、甘草、防风组成,功能泻脾胃伏火,主治口疮口臭,烦渴唇干等证。笔者综观全方,仅用栀子、石膏以清阳明胃热,防风发散郁  相似文献   

17.
亚急性甲状腺炎(简称"亚甲炎")是临床常见的以发热伴局部疼痛为主症的甲状腺疾病,其病因病机、发病形式及临床表现均符合中医温病特点,笔者参照叶天士治疗温病的"卫气营血"理论来辨治亚甲炎.临证中根据"卫气营血"辨证要点,将亚甲炎病程分为"肺卫风热""气分实热""邪伏营阴""瘀热内阻"四个阶段进行辨治,分别予以疏风清热解毒、清肺泄热、清热通腑、清营透热、凉血散血等治法,佐以软坚散结、疏利肝胆等,使邪去正复,热退肿消.  相似文献   

18.
徐雯 《江苏中医药》2017,49(6):47-48
<正>泻白散出自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诸方》,由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粳米组成,具有清泻肺热、平喘止咳之功效,主治肺中伏火所致之肺热咳嗽,甚则气急,皮肤蒸热,发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之证。本方药少而精,配伍主次明确,且选药柔润,力避苦寒,用之有泻肺清热之功,而无苦寒碍胃之虞,适合小儿"稚阴"体质。笔  相似文献   

19.
栀子干姜汤为《伤寒论》中寒热同调之最小方,用于治疗热郁胸膈兼中焦虚寒证。察中医之小方,常具备药专力宏之效,用药精准得当。然考《伤寒论》中栀子干姜汤用于治疗上焦郁热时却选用清泻  相似文献   

20.
复方丹参注射液所致的严重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参苦寒清泻,专入血分,既善活血祛瘀而通经止痛,又善清心凉血而除烦消痈。主治血瘀、血热、热忧心神所致诸证,兼治热毒所致的疮痈肿毒。是中医常用的传统药物。古有“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之说。以丹参为主制成的复方丹参注射液,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疾病,以及疮疡肿毒等。随着复方丹参注射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严重不良反应的报告日渐增多,现将近年来文献报道的不良反应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