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特定穴对偏头痛患者脑血流速度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少阳经特定穴组30例,非经非穴组30例,均采取同样的针刺治疗方法,进行对照观察。在TCD的显示下,分别记录针刺前后的脑动脉血流速度。结果针刺少阳经特定穴组的患者脑血流速度明显改善,而非经非穴对照组未见有明显改变,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少阳经特定穴对偏头痛患者的脑动脉血流速度有较好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头痛涉及多条经脉,与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经最密切。针刺治疗偏头痛效果良好,风池、太阳穴、丝竹空、率谷、中渚、太冲等是其重要组方,辨证施治和经络理论是选穴基础和提高临床疗效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足少阳头项部经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头项部电针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偏头痛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将符合偏头痛诊断标准的64例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电针足少阳头项部经穴治疗,对照组选取足少阳经常规穴位针刺治疗,每次治疗30 min,每周6次,共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电话随访半年确定远期疗效。通过观察两组偏头痛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的伴随症状、治疗期间的发作次数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 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 64%,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MPQ评分、MIDAS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电针足少阳头项部经穴和常规穴位针刺治疗对偏头痛均有效,电针足少阳头项部经穴治疗效果更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针刺治疗可能存在治疗后时间太长而疗效降低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头痛,头痛部位有手足少阳经、足太阳经、足厥阴经、督脉、跷脉等经脉循行,而以少阳经脉分布范围最广.针刺治疗偏头痛有确切疗效,取穴以足少阳胆经腧穴使用频次最高.除了头痛处局部取穴这个原则外,作者认为取足少阳胆经腧穴治疗偏头痛还与阳跷、阳维等奇经,以及经筋有关,而表里经、同名经配穴的运用可以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笔者采用足少阳胆经合穴阳陵泉配手少阳三焦经支沟穴,治疗胁痛患者40例,效果满意,现将治疗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尤阳  陶珍  于新为 《四川中医》2022,(5):201-204
目的:观察针刺足少阳头项部经穴治疗偏头痛的效果及机制研究。方法:2019年6月~2020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68例偏头痛患者,按照随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麦角胺咖啡因+尼莫地平片),观察组接受针刺足少阳头项部经穴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28天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近期临床症状评分、脑血流速度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8.24%>6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近期临床症状评分中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及发作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MSQ)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足少阳头项部经穴治疗偏头痛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脑血流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偏头痛是头痛中较常见的一种,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无特效药治疗。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均循行于头部两侧,为偏头痛的好发部位。针刺和中药并用,抓住该病的经络学特点,从少阳经论治,对减轻患者症状和降低复发率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探寻少阳经脉头部循行以及之间的关系,分析"以痛为腧"的产生过程和腧穴主治特异性规律。方法:发放调查问卷700份,让偏头痛患者将3个最剧烈的痛点标注在网格图上,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得到382份有效问卷,通过统计问卷结果总结和分析其分布规律。结果:头侧部少阳经穴位被点出的次数为732占比63.87%,其中足少阳胆经痛点数为674个占比58.81%,手少阳三焦经痛点数为133个占比11.61%。痛点出现频次较高的少阳经穴有足少阳胆经的悬颅穴、率谷穴、正营穴、颔厌穴等穴位,所占比例分别为8.12%、7.50%、6.46%、6.28%等,以及手少阳三焦经的角孙穴、丝竹空穴、耳和髎穴,所占比例分别为4.10%、3.40%、3.14%。结论:偏头痛在侧头部痛点与少阳经脉的循行线是有联系的,痛点与足少阳胆经的循行线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穴位药物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联合药物穴位注射组(治疗组)和单纯针刺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针刺取夹脊穴及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俞穴,穴位药物注射夹脊穴及配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6.66%,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针刺联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针灸文献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的取穴选用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式,对1957~2017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数据库中针灸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梳理,得到相关文献43篇,分析现代针灸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选穴规律。结果:通过分析发现,现代针灸文献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选取腧穴主要为合谷、内关、三阴交、外关、肩髃、曲池、手三里、阳陵泉、尺泽和足三里,选取腧穴所属经脉主要为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经,选取腧穴所在部位主要是上肢部和下肢部,选取腧穴特定穴类别主要是五输穴、交会穴和八脉交会穴。针灸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的取穴规律具有以循经取穴、局部取穴和重视特定穴取穴为主的特点。结论:临床针灸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应在中医阴阳平衡理论、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选取以肢体痉挛性瘫痪所在部位属于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经为主的腧穴进行配伍,坚持辨证论治选穴配方,重视特定穴,从而发挥所选腧穴协同增效的作用,增强针灸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少阳经的特定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偏头痛患者以针刺少阳经特定穴进行治疗。结果:特定经穴组有效率93.33%。结论:少阳经特定经穴治疗偏头痛有显著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少阳主枢包括足少阳胆经的宣通、升发、调畅气机和手少阳三焦经的通调水道、布散津液的功能。枢机不利是脑病发病的主要病机。在脑病的临床治疗中,从“少阳主枢”入手,调畅气机,调和气血,清利三焦,以柴胡类方加减,多获良效。  相似文献   

13.
一、眼眶上的穴位(见图1,左右对称)1、经络穴:足阳明胃经:承泣、四白;足少阳胆经:瞳子髎、阳白;足太阳膀胱经:睛明、攒竹;手少阳三焦经:丝竹空。2、经外奇穴:鱼腰、球后、上明。3、笔者经验穴:泪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针刺对眼肌麻痹的疗效及规律。方法:检索国内主要医学数据库,纳入病例报道和对照试验并做描述性分析,提取和分析穴位使用规律。结果:共纳入31篇文献,1576例患者,针刺有效率在76.7%~100%之间,平均为88.35%,暂未发现不良报道。针刺(包括电针)使用频次排在前17的依次为:太阳、攒竹、阳白、四白、丝竹空、睛明、瞳子髎、风池、承泣、合谷、球后、鱼腰、百会、足三里、太冲、光明、三阴交。经脉使用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足少阳胆经、经外奇穴、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督脉、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结论:针刺治疗眼肌麻痹安全有效,有待开展高效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一、多选题 1.艾灸可以提升阳气,这种治疗作用是:A.回阳固脱,B.消癖散结,C.温经散寒;D.温通气血;E.防病保健。 2.能起到温肾壮阳的间接灸是:A.隔姜灸,B.隔蒜灸;C.隔附子饼灸;D.温针灸;E.隔盐灸。 3.腕穴分为三类应一是:A.经穴、络穴、阿是穴〔;B.经穴、奇穴、特定穴,C.原穴、络穴、经穴多D。经穴、奇穴、阿是穴,E.以上都不是。 4.十四经中愉穴最多的是:A.足阳明胃经,B.足太阳膀耽经,C.督脉;D.手少阳三焦经,E.足少阳胆经。 6.耳轮脚周围分布的穴是:A.神门,B.,皮质下;C.内分泌;D.兰尾,E.眼穴。 6.耳内三角窝分布的穴是:A.大肠,B.心…  相似文献   

16.
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探讨经穴和大脑皮层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针刺人体穴位时引起大脑皮层神经兴奋的现象,探讨经穴、经络和大脑皮层的联系。方法:分别针刺足少阳胆经的穴位光明6例、阳陵泉6例和足阳明胃经穴位伏兔6例、足三里6例,均为健康人。用功能磁共振技术观察针刺时大脑的功能状态。结果:针刺足少阳胆经光明穴和阳陵泉穴,对侧枕叶视皮层均有明显兴奋,其中5例受试者(光明穴3例、阳陵泉穴2例)双侧枕叶视皮层都有明显的兴奋区;针刺后枕叶视皮层的平均BOLD信号强度增加的水平为(3.31±1.2)%。针刺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和伏兔穴可以引起下丘脑、海马回、额回的神经兴奋,平均BOLD信号强度增加(4.28±1.5)%。结论:功能磁共振成像显示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引起大脑相应区域的神经兴奋,同一条经脉上的穴位引起大脑兴奋的区域相同。提示经穴、经络和大脑皮层之间存在某种特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针刺肩井、天井穴为主治疗少阳型颈椎病 30例 (二井穴组 ) ,并与针刺常规穴位治疗30例 (常规取穴组 )进行疗效对比。结果二井穴组显效率 93 33% ,常规取穴组显效率 4 6 6 7% ,两组比较 ,显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提示针刺肩井、天井穴为主治疗少阳型颈椎病 ,能提高显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足少阳结合阴跷脉穴治疗中风后遗症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4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治疗组针刺足少阳经之阳陵泉、足临泣穴,结合阴跷脉之照海穴,对照组选用常规穴位进行针刺,每日1次,6 d为1个疗程,共治疗5个疗程。两组治疗前后以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以及修订的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ADL)为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者足内翻、恢复下肢功能活动及生活能力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差异及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足少阳结合阴跷脉腧穴治疗中风后足内翻较常规针刺方法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黄帝内经》曾最早提出"少阳"与骨之关系密切,该文简析对"少阳"的理论认识和"少阳证"的历史源流。"少阳枢机"是伤寒论六经中的重要内容,足少阳胆经、少阳胆腑和手少阳三焦共同构成"少阳枢机"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少阳"在中医骨伤科中运用十分广泛,多种常见骨性疼痛及现代医学检验检查结果均可作为少阳兼证的诊断依据和运用和解少阳法的指征。治疗少阳胆腑不利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和足少阳胆经所过之处骨折时灵活运用和解少阳法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中胚层循经脉针刺注射法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股外侧皮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采用神经生长因子中胚层循经脉针刺注射法治疗,经脉选取患者患侧皮神经分布部位的足少阳胆经和足阳明胃经经脉,循经脉点刺并注射神经生长因子(NGF);对照组采用梅花针叩刺患者患侧足少阳胆经和足阳明胃经经脉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9.59%和95.92%,对照组分别为50.00%和79.55%,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中胚层循经脉针刺注射法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的单纯梅花针叩刺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