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接受PCI治疗的合并室性期前收缩急性心肌梗死病人228例,其中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26例(11.4%),偶发室性期前收缩202例。观察并比较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和偶发室性期前收缩病人临床资料和介入治疗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明确住院期间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组病人年龄大于偶发室性期前收缩组(P0.05),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组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均高于偶发室性期前收缩组(P0.05)。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组冠状动脉3支病变发生率高于偶发室性期前收缩组,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心肌溶栓试验血流3级构成比低于偶发室性期前收缩组(P0.05);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组MACE发生率高于偶发室性期前收缩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源性休克、血流心肌梗死溶栓治疗3级是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期间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提示病人冠状动脉病变广泛且严重,急诊PCI术中发生血流改善更差,术后发生无复流风险增加,心源性休克、血流心肌梗死溶栓治疗3级是影响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病人左心功能明显减低,提示长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急诊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左心室重构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8例初次发病,发病时间在12h以内或12~24h之间的AMI患者行急诊PCI术;对27例AMI患者行择期PCI术。于术后2周、3个月和6个月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梗死区室壁运动指数(RWMI),并进行对比。结果术后2周、3个月急诊PCI组LVESVI、LVEDVI、LVEF和RWMI均显著优于择期PCI组。两组3个月和6个月时LVESVI、LVEDVI、LVEF及RWMI与2周时比较均有显著改善。至6个月时,两组间LVEDVI、LVEF和RW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VESV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GWMI在各时间点统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PCI及择期PCI均可有效抑制左心室重构和改善左心室功能,急诊PCI更优于择期PCI。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探讨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室性期前收缩Lown's分级与QT离散度(QTd)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132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以室性期前收缩Lown's级分组:Ⅰ组:Lown s0级52例;Ⅱ组:Lown s1~3级54例;Ⅲ组:Lown s4~5级26例;检测各组的HRV时域指标和QTd的测定。结果(1)Lown's0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与Lown s1~3级患者的QTd比较无差异性(P>0.05);而Lown s4~5级患者的QTd显著增加明显大于Lown s0级和Lown s1~3级患者(P<0.001)。(2)与Lown's0级和Lown s1~3级患者比较,Lown s4~5级患者的HRV的各项时域参数指标显著降低(P<0.01)。结论室性期前收缩Lown s4~5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QTd明显增大、HRV显著降低;预示其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增高。  相似文献   

4.
择期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KillipⅠ~Ⅲ级AMI住院患者68例,AMI后10~14 d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梗死相关动脉(IRA)完全闭塞,依据是否行PCI将入选患者分为PCI组和对照组,并在住院和随访期间行C反应蛋白(CRP)、脑钠素(BNP)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两组术后1个月、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测定两组AMI后7 d及6个月时CRP及BNP水平。结果 AMI后1个月,两组各项心功能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6个月时成功PCI组LVEF、LVESVI、LVEDVI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心功能下降,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PCI组CRP、BNP降低,与AMI 7 d时及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后择期PCI,开通IRA,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及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比较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联合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和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对比分析其对AMI患者血管再通、心肌血流灌注、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及出血并发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探讨前者治疗AMI的可行性.方法 初发的AMI患者80例随机分为延迟PCI组38例和择期PCI对照组42例,其中延迟PCI组就诊后首先给予负荷量盐酸替罗非班,按10 μg/kg在3 min推注完毕,继而以0.15μg·kg-1·min-1由微量泵持续泵入,随即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血管开通情况,血管未开通者及血管虽已开通但残余狭窄大于70%者行PCI治疗,维持泵入替罗非班24~48 h.择期PCI对照组就诊后常规给予氯吡格雷、肠溶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治疗,梗死后7~10 d行PCI治疗.处理梗死相关血管(IRA).所有患者均给予标准的抗凝、抗血小板、降脂、抑制重构等治疗.记录住院期间及术后3个月心肌灌注、心功能改善及MACE发生.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冠心病危险因素、梗死前心绞痛、梗死部位、IRA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心肌灌注分级TMP2级以上的比例延迟PCI组高于择期PCI对照组(P<0.05);ERNA显示术后1 w延迟PCI组住院期的左室峰射血率(LER)及左室峰充盈率(LPFR)值延迟PCI组均高于择期PCI对照组(P均<0.01);左室峰射血时间(LTPER)、左室峰充盈时问(LTPFR)延迟PCI组均低于择期PCI对照组(P均<0.01).术后3个月随访时.两组LVEDVI、LVESVI均较前明显降低,LVEF较前均显著增加(P<0.05).MACE发生率、出血并发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延迟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AMI与择期PCI相比,能尽早开通IRA、改善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更好地保护心功能;延迟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AMI没有增加PCI术后出血并发症及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直接PCI术与溶栓后不同血流状态患者行择期PCI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AMI并行PCI术的患者,分为直接PCI组20例,溶栓后IRA血流TIMI 0、Ⅰ级组14例和溶栓后IRA血流TIMIⅡ、Ⅲ级组20例,通过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3组术后3d、术后30d和术后90d的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血管再通率达100%。直接PCI治疗后30d、90d的AMI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较之术后3d时改善明显;溶栓后血流TIMI 0、Ⅰ级的患者术后LVEF值、LVEDVI、LVESVI有所改善,但较之直接PCI组却明显降低;但溶栓后血流TIMIⅡ级和Ⅲ级的患者术后上述指标的改善与直接PCI组无明显区别。结论:AMI起病7~10d再开通血管的患者心功能明显不如急诊开通者,而不管是急诊PCI还是溶栓开通血管后再行择期PCI均可使患者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病人280例为PCI组,未行PCI治疗的120例病人为对照组。两组病人均接受常规的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调脂、降压、扩张冠状动脉等药物治疗。采用三维超声心动图分析冠心病病人PCI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和左心室收缩同步性指标变化。结果 PCI组术前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1个月和6个月时LVESV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1个月和6个月LVEF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治疗前相应心肌节段达最小收缩容积时间(Tmsv),包括Tmsv-16SD、Tmsv-16Dif、Tmsv-12SD、Tmsv-12Dif、Tmsv-6SD、Tmsv-6Dif,各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病人术后1个月和6个月时Tmsv-16SD、Tmsv-16Dif、Tmsv-12SD、Tmsv-12Dif、Tmsv-6SD、Tmsv-6Dif,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可有效改善冠心病病人左心室功能及收缩同步性;三维超声心动图的应用在PCI术后预后评估方面有可能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cardioal infarction,AMI)患者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fQRS)与室性心律失常、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相关性。方法根据AMI心电图有无fQRS波,分为fQRS(119例)和nfQRS(161例)两组,采用动态心电图分析室性心律失常、HRV各项时域指标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 (1)fQRS组室性期前收缩≥720个/24 h、成对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持续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Lown分级3~5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显著高于nfQ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fQRS组HRV的各项时域指标(SDNN、SDANN index、rMSSD、pNN50)较nfQRS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AMI患者心电图存在fQRS波可能与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HRV明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养心定悸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室性期前收缩、血清炎性因子与心率震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3月石家庄市第二医院收治的AMI并行PCI术病人11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7例。PCI术后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养心定悸胶囊,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 h室性期前收缩次数、血清炎性因子[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6(IL-6)]、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率震荡[包括震荡起始(TO)及震荡斜率(TS)]变化情况。结果术后经8周药物治疗,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47%,高于对照组的7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24 h室性期前收缩次数较治疗前均减少,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MMP-9、IL-6及hs-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TO较治疗前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TS较治疗前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LVEDV和LVESV均降低,LVEF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均无死亡病例发生,研究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4例(7.02%),低于对照组[9例(1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MI病人PCI术后采用养心定悸胶囊联合西药治疗能有效改善预后,减少室性期前收缩次数,调节心率震荡,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并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酒石酸美托洛尔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围术期的干预对术后心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接受PCI介入治疗的116例老年急性AMI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病人均接受PCI介入治疗。对照组在围术期采用常规方法治疗且所用治疗药物无任何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比较2组病人治疗前后以及组间的不同时间点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LVEDV、LVESD显著低于治疗前,LVEF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石酸美托洛尔应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PCI围术期干预时,能够显著促进病人术后的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探究芪参益气滴丸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T2DM合并AMI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所有病人均接受PCI术,术后对照组给予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疗程3个月。测定围术期血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变化;PCI术后当日及术后3个月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比值(E/A);评估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中医证候积分、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心功能分级变化,统计治疗不良反应及近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术后72 h NT-proBNP、CK-MB、cTnI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LVEF、E/A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观察组心功能分级优于术后当日(P<0....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及硝普钠处理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PCI治疗中无复流现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AMI急诊PCI病人,PCI术前给予血栓抽吸及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PCI术后TIMI血流仍≤2级的9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硝普钠组(45例)和硝酸甘油组(45例),经抽吸导管向冠状动脉病变远端分别注入硝普钠或硝酸甘油,6 min后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靶血管TIMI血流分级及TMPG血流情况;比较术后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术后60 d的LVEF及LVEDD。随访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两组病人临床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和PCI相关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靶血管TIMI血流及TMPG血流分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术后60 d LVEF、LVEDD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6月MACE发生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抽吸导管向冠状动脉病变远端注入硝普钠可改善AMI病人急诊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的TIMI及TMPG血流,改善病人近期及远期心功能,减少临床事件,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直接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功能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就诊于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150例进行研究。根据接受PCI手术时间将所有病人分为直接组(88例)和择期组(62例)。直接组术前进行充分检查后立即采用PCI治疗;择期组先给予相应药物对症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行PCI手术。比较两组治疗后第2周、第2个月和第6个月时心功能[射血分数(EF)、舒张末容积指数(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和心率变异性[24 h正常窦性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正常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正常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百分比(pNN50)、心率功率谱低频(LF)、心率功率谱(HF)]及两组6个月内因心功能不全再次住院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LVED、EDVI和ESVI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小,EF显著增高(P0.05);直接组LVED和EDVI均低于择期组同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组ESVI和EF均高于择期组同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DNN、rMSSD、pNN50和HF均显著增高,LF显著降低(P0.05);且直接组SDNN、rMSSD、pNN50和HF均高于择期组因同期指标(P0.05),直接组LF均低于择期组同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组因心功能不全再次住院治疗3例(3.41%),择期组因心功能不全再次住院治疗5例(8.06%),直接组住院率低于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直接PCI和择期PCI均可有效控制病情,改善病人心功能,调节和恢复心脏自主神经系统,且直接PCI显示出较好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观察发病不同时段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变化,并同未行PCI治疗的AMI病人比较,以了解hs-CRP及IL-6在急诊PCI病人中的浓度变化是否可用于PCI临床疗效的评价。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入选病人血清hs-CRP及IL-6浓度,其中PCI组45例,对照组35例。结果 1术前两组病人血清hs-CRP、IL-6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病人血清hsCRP、IL-6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I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两组病人术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DU)、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SU)、左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hsCRP及IL-6浓度变化可用于PCI临床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急诊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6月益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PCI治疗的ASTEMI患者388例,将167例接受急诊PCI(发病至PCI时间12 h)治疗者作为急诊PCI组,221例接受择期PCI(发病至PCI时间≥12 h)治疗者作为择期PCI组。比较两组患者PCI即刻成功率、住院时间、住院及随访期间心脏事件(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再梗死、心源性死亡)发生情况,PCI前后Killip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水平。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1月。结果急诊PCI组PCI即刻成功率为96.4%,择期PCI组为9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PCI组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率低于择期PCI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择期PCI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再梗死及心脏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出现死亡病例。急诊PCI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0.1±1.3)d,短于择期PCI组的(13.4±1.9)d(P0.05)。急诊PCI组患者术前Killip分级劣于择期PCI组,LVEF低于择期PCI组,BNP水平高于择期PCI组(P0.05);急诊PCI组患者术后Killip分级优于择期PCI组,LVEF高于择期PCI组,BNP水平低于择期PCI组(P0.05)。急诊PCI组患者随访期间心力衰竭、再梗死及心脏事件总发生率低于择期PCI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较择期PCI能更有效地改善ASTEMI患者心功能,有助于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及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及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左心室重构和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2例初次发病、发病时间在12h以内或12~24h之间的AMI患者,行直接PCI;对30例AMI患者行择期PCI。于术后2、15和30周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记录有关心脏事件。结果:术后2、15周直接PCI组的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指数(ESVI)、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ED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梗死区室壁运动指数(RWMI)均显著优于择期PCI组(P<0.05或P<0.01)。择期PCI组、直接PCI组15和30周ESVI、EDVI、LVEF及RWMI与2周时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P<0.01)。至30周时,直接PCI组和择期PCI组EDVI、LVEF和RW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ESV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心室壁运动指数在2组间始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PCI及择期PCI均可有效抑制左心室重构和改善左心室功能,但直接PCI更优于择期PCI。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联合前列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微循环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7年4月收治的68例接受PCI术治疗的缺血预适应AMI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观察组于PCI术前30 min静脉输注前列地尔,并在术后连续静脉输注7 d。检测校正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帧数计数(CTFC)评估病人PCI术后心肌灌注情况,于PCI术前后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和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评估病人心功能。电话或门诊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随访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PCI术后TIMIⅢ级血流发生率和CTFC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LVESD、LVEDD、IVST和LVPWD均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预适应联合静脉输注前列地尔能有效改善AMI病人PCI术后心脏血流灌注,显著改善心室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对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影响。方法选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直接PCI组、延迟PCI组和药物治疗组三组,各组均为40例,入选病例均有单发室性期前收缩(VPC)并且有完全的代偿间歇,AMI后1~3周对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测,获得震荡起始(TO)、震荡斜率(TS)、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T)等指标,比较三种治疗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窦性心率震荡现象的影响。结果直接PCI组TT、TO低于延迟PCI组和药物治疗组,而TS高于延迟PCI组和药物治疗组(P<0.01),同时延迟PCI组上述指标也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AMI患者经直接或延迟PCI后HRT各参数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直接PCI更优,故对于AMI患者应尽早行直接PCI,对于无条件者行延迟PCI同样获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注射用辅酶Ⅰ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心肌损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AMI病人28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43例)和对照组(144例)。两组病人均接受急诊PCI术,均行抗血小板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辅酶Ⅰ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PCI术后24 h后心肌损伤指标[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变化;比较两组随访1个月时左心室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容积指数(LAVI)]及随访6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入院时相比,两组PCI术后24 h cTnⅠ、CK、CK-MB均明显升高(P<0.05),与观察组比较,对照组PCI术后24 h cTnⅠ、CK、CK-MB升高更明显(P<0.05)。随访1个月后,观察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LVEDD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LAV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且成功行PCI的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EPO 100 U/kg组、EPO 1 000 U/kg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EPO 100 U/kg组和EPO 1 000 U/kg组在PCI术前分别给予100 U/kg和1 000U/kg的EPO,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观察PCI术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记录随访期间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及EPO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共74例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63.33%)。EPO 1 000 U/kg组房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总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室性心律失常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EPO 100U/kg组房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3组患者随访6个月后不良反应发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前给予EPO对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具有一定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