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中医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心肺病科患者9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西医护理;观察组患者行中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对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临床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护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阐述苓甘五味姜辛夏汤加减治疗神经外科重症监护(Neurosurgical Intensive Care,NICU)患者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的临床体会。方法:将近年来武汉市武昌医院与六安市中医院NICU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3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17例与对照组21例,均按现代医学理论指导治疗,治疗组以温化痰饮为主辨证论治,比较两组气管切开时间、重症监护时间、总住院时间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患者总住院时间、高热波动时间、NICU监护时间缩短,其中NICU监护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为指导,苓甘五味姜辛夏汤加减治疗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呼吸内科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管理策略。方法:选择200例呼吸内科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2016年9月~2018年9月),行不同的护理管理策略:常规护理管理(对照组)、全面护理管理策略(观察组)。对组间的护理总满意率、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呼吸内科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应予以全面护理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且患者易于接受该种护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中医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76例心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38例,应用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38例,应用西医护理干预措施)。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心肺病患者的总满意率、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心肺病患者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心肺病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在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中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青龙汤加治疗脑病合并多重耐药菌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西安中医脑病医院2013年5月—2015年4月住院的60例多重耐药菌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小青龙汤加减。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有效率为66.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肺部感染(CPI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青龙汤加减治疗比单纯西医基础治疗脑病合并多重耐药菌肺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某院外科患者定植菌/致病菌进行耐药性筛查,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MDROs)在医院内传播,减少医院感染。方法:将680例外科患者在手术前采集鼻前庭拭子接种于chromID MRSA、直肠拭子、腋窝拭子接种于chromID ESBL培养筛查。结果:收集680例患者标本,MRSA阳性率20.0%(136/680),ESBL阳性率36.9%(251/680)结论:外科患者定植/致病多重耐药菌比率大,术前主动筛查多重耐药菌,及时采取消毒、隔离措施,做到早防早治,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管理在ICU预防多重耐药菌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ICU多重耐药菌患者50例,并将ICU多重耐药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每日费用为(1012.34±12.33)元,住院时间为(11.21±2.34)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00%(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0%(P0.05)。结论:在ICU内实施护理干预管理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不仅能有效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率、每日费用,缩短住院时间,还能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总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外感高热患者使用青柴退热洗剂与酒精进行擦浴降温的效果差异。方法以本院2014年10月—2016年2月间,收治的80例外感高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青柴退热洗剂进行擦浴,对照组患者采用温度为35%酒精进行擦浴。结果 2组患者擦浴30 min与60 min的降温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擦浴90 min的降温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67.5%)(P0.05)。治疗前与擦浴60 min时,2组患者的平均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擦浴30 min时,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体温高于对照患者(P0.05);擦浴90 min时,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体温低于对照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12.5%)(P0.05)。结论青柴退热洗剂比酒精擦浴的降温持续效果更佳,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较低,安全性高,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中药擦浴对外感发热风热证的退热效果。方法:60例外感发热风热型幼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基础上,对照组辅以温水擦浴降温,观察组辅以银翘洗剂擦浴降温。并分别记录分别记录两组患儿就诊时的体温,以及温水擦浴后、银翘洗剂擦浴后15min、30min、1h、2h、4h后的体温;并记录两组擦浴次数。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擦浴后15min、30min时退热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擦浴后1h、2h、4h后,观察组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擦浴次数及整个病程中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擦浴对外感发热风热证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于我院神经外科实施治疗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6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6例)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72例患者共检出145株病原菌,检出率最高为鲍曼不动杆菌38.89%(对照组)、金黄色葡萄球菌35.62%(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感染患者检测降钙素原(PCT)指导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感染患者200例,根据其就诊单双号分组,单号100例为对照组,双号10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根据发热≥38.5 °C、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升高、临床感染征象给予抗菌药物,而观察组在检测PCT后合理指导抗菌药物应用。比较两组患者用药时间、用药率、不良反应率、多重耐药菌培养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时间、不良反应率、多重耐药菌培养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用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感染患者检测PCT后指导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显著,可减少相关不良反应,缩短用药时间,还能减少多重耐药菌,提升整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卒中相关性肺炎(SAP)临床疗效。方法:从广州市越秀区中医医院病房选择符合条件的60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的S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疗法,观察组加用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后炎症指标及对耐药菌清除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WBC计数、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WBC计数、CRP水平下降幅度较对照组下降幅度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多重耐药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可显著改善多重耐药菌感染的SAP患者的炎症指标,提高细菌清除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多学科协作联合危急值管理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泰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50例检出多重耐药菌的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防控措施,观察组实施多学科协作危急值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医护人员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知晓程度、防控措施执行情况、感染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工作人员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知晓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落实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中实施多学科协作联合危急值管理干预可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提升医护人员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知晓程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监测血白细胞及血清降钙素原指标,探究白虎汤在多重耐药菌感染伴发热中的应用。方法:将40例多重耐药菌感染伴发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在抗感染的基础上给予冰块或冰毯物理降温,观察组在入组后2h内经鼻饲或口服给药。监测两组患者血白细胞(WBC)、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记录体温、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WBC、PCT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白虎汤在多重耐药菌感染伴发热患者中具有显著的抗炎及退热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温冷酒精擦浴对高热患儿降温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温、冷酒精擦浴的直接降温疗效。方法:将2006年5月~10月在我院儿科治疗的100例高热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50例,采用温酒精(30%、41℃~43℃)擦浴;对照组50例,采用冷酒精(30%、30℃左右)擦浴。30min后观察其降温效果。结果:两种擦浴法都有降温作用,温酒精擦浴与冷酒精擦浴的体温下降平均值,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高热患儿以温酒精擦浴法为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恶性肿瘤患者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状况,为降低和预防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5月~2015年7月收治的80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方法,进行感染情况调查,筛选出多重耐药菌感染者进行进一步调查分析。结果:筛选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共120例,占15.00%;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手术创口和血液,分别占28.20%、24.50%和30.10%;分离出多重耐药菌株110种,主要为葡萄球菌属,占75.30%。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情况严重,需采取措施预防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金银花药液擦浴对小儿外感高热的降温疗效。方法:将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5例外感高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观察组42例,治疗组采用金银花药液擦浴,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温水擦浴,比较两组患儿擦浴后30min、60min、90min的体温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97 67%)显著高于对照组(78.57%);两组患儿擦浴后体温下降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及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银花药液擦浴治疗小儿外感高热可快速平稳地降低体温,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陕西中医》2015,(9):1134-1135
目的:初步观察加味承气汤联合西医治疗脑病后多重耐药菌肺炎痰热腑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病后多重耐药菌肺炎痰热腑实证患者58例。治疗组:28例,采用加味承气汤联合西医疗法;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西医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承气汤联合西医疗法对脑病后多重耐药菌肺炎痰热腑实证患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医院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对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8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位置、感染原因及其预防的有效对策。结果:从98例患者中共分离出76株多重耐药菌,22株为非多重耐药菌。多重耐药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最多,占43.4%;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占19.7%;13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占17.1%。患者住院时间、多发伤、使用镇静药、有创机械通气超过48h等均为耐药性的常见危险因素(P0.05)。结论:医院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且危险因素比较多,医院要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进行预防,降低医院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在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诊治的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中选取80例作研究对象,并按照是否并发多重耐药菌感染进行分组:对照组(n=51)为未并发多重耐药菌感染者,观察组(n=29)则为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并发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经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估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并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卒中类型、意识状态、入住病房、置入胃管、气管切开、肺炎类型、置入尿管、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九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观察组出血性卒中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脑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早发型肺炎占比低于对照组,晚发性肺炎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多因素分析显示:晚发性肺炎、昏迷或嗜睡状态、入住ICU为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并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包括年龄、卒中类型、是否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等,高危因素为入住ICU病房、昏迷或嗜睡、晚发性肺炎,对其积极做好防治工作有助于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