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运用经颅磁诱发拇指对掌肌的运动电位观察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所致偏瘫的早期康复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40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运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3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评估运动诱发电位(MEP)、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改良日常生活自我照顾能力量表(MBI)评分和徒手肌力(MMT)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后诱发出MEP波较治疗前改善,中枢传导延长时间缩短;两组治疗后肌力、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0%与60.0%,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病人肌力,提高运动功能和自我照顾能力,与改善损伤大脑功能和神经传导通路密切相关;早期运用针刺疗法联合运动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麦粒灸法灸八邪、十宣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观察组在常规康复疗法基础上加用麦粒灸法(灸八邪穴、十宣穴),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量表(FMA)评定病人手运动功能,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量表(NDS)中的手肌力部分评定量表评估患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偏瘫手功能量表评定手综合功能,采用丹麦丹迪肌电图设备检测手腕肌群表面肌电,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患侧上肢正中神经的F波时限评定患侧上肢正中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FMA评分和偏瘫手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病人FMA评分和偏瘫手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N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病人N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腕背伸肌群、腕掌屈肌群积分肌电值(iEMG)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病人腕背伸肌群、腕掌屈肌群iEMG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温阳通督针刺运动疗法对脑出血恢复期运动障碍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2年1月120例脑出血恢复期运动障碍病人临床资料,采用不同治疗方式进行分组,治疗组(采用温阳通督针刺运动疗法)和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各60例。比较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两组临床症状、肢体功能[通过Fugl-Meyer(FMA)评估]、康复评定[测定肌力,通过改良Ashworth肌张力分级评定法(MAS)评估下肢肌张力]和疗效。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上肢FMA、下肢FMA评分均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肌力均增大,且治疗组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MAS分级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33%与73.33%,P<0.05)。结论:温阳通督针刺运动疗法可提高脑出血恢复期运动障碍病人临床疗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肢体肌力、肌张力...  相似文献   

4.
《内科》2017,(3)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常规组患者采用针刺疗法,研究组患者在针刺疗法的同时给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和Bartherl指数量表(BI)对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比较,使用量角器测量比较两组患者偏瘫侧踝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BI评分和偏瘫侧踝关节A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FMA、BI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偏瘫侧踝关节AROM明显大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自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主导的延伸康复护理模式对老年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脑卒中伴肢体功能障碍病人8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护理,病情稳定后,对照组常规出院,试验组出院后实施以家庭为主导的延伸护理康复模式。出院3个月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FMA)和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 BI)量表评价2组干预效果。结果出院后3个月,对照组BI评分较出院前显著下降(P005),试验组FMA评分较出院前显著提高(P005),BI评分无明显改变(P005),但试验组FMA评分及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家庭为主导的延伸康复护理模式对老年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功能恢复有明显的疗效,但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有限,需要医疗单位、家属、病人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中药熏洗对脑卒中肌张力增高病人肌张力水平、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于河南省省立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所有病人均给予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温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温针灸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肌张力水平、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评分、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CNS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MAS评分、CNS评分均降低(P<0.05),QOL评分、FMA运动功能评分、MBI评分及ADL评分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升高(P<0.05),MAS评分、CNS评分降低(P<0.05),QOL评分、FMA上肢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MBI评分及ADL评分均升高(P<0.05)。结论采用温针灸联合中药熏洗可降低脑卒中肌张力增高病人MAS评分,改善肌张力过高症状,降低CNS评分,改善神经缺损情况,升高FMA评分,提高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Medline、Web of Science、PubMed等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0年6月。选择等速肌力训练干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运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共纳入12篇文献,包括511例研究对象;(2)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评分、屈肌峰力矩(PT)评分、伸肌PT评分、总功(TW)、起立-步行试验(TUGT)测试得分、6MWD、步行速度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而10m步行时间和MAS评分与常规康复训练效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偏倚分析显示发生偏倚的可能性小。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康复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及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改良Barthel指数(BI)变化。方法 94例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随访3个月。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对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进行评价,测定FMA评分和BI指数。结果治疗前两组痉挛分级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痉挛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FMA和B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2、3个月观察组FMA和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针灸治疗有助于减轻痉挛症状,同时对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也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改善状况的效果。方法随机划分脑卒中患者60例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采取中医康复治疗,在患者生存质量测定方面,采用WHO生存质量测定表;在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测定方面,采用FMA评分;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Barthel指数(BI)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康复后WHOQOL-100评分、FMA评分、BI评分比较结果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中医康复治疗在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方面,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90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康复组和联合训练组(在常规康复组基础上接受等速肌力训练),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以角速度60°/s、120°/s伸屈时肘伸肌、肘屈肌峰力矩(PT)、总功(TW)、平均功率(AP)。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FMA评分、MBI评分、以角速度60°/s、120°/s伸屈时肘伸肌及肘屈肌PT、TW、AP均显著升高(P均=0.001),治疗后两组MAS评分无显著差异(P均>0.05)。与常规康复组比较,联合训练组治疗后FMA评分[(49.28±6.73)分比(56.79±6.24)分]、MBI评分[(59.92±9.33)分比(70.14±9.39)分]、以角速度60°/s、120°/s伸屈时肘伸肌:PT[60°/s(17.25±3.66)N·m比(21.48±4.21)N·m,120°/s(10.74±3.80)N·m比(15.69±4.21)N·m]、TW[60°/s(165.74±20.51)J比(194.67±23.55)J,120°/s(209.67±25.28)J比(258.76±26.72)J]、AP[60°/s(11.28±3.35)W比(15.42±4.14)W,120°/s(11.58±3.65)W比(17.83±3.74)W]升高更显著(P均=0.001),以角速度60°/s、120°/s伸屈时肘屈肌:PT、TW、AP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可显著促进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期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加康复期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应用中药、针刺及推拿治疗。比较两组病人Fugl-Meyer(FMA)评分、Barthal指数(BI)及康复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效率为88%,优于对照组的64%(P<0.05);两组治疗后FMA,BI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疗法治疗对康复期脑卒中偏瘫病人的进一步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穴位刺激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病程(4~12)个月的初发卒中病人4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均接受基础治疗,治疗组另给予生物反馈穴位刺激,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1次/日,病人连续治疗5d后休息2d,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肌张力、CNFDS评分、肌电值、Fugl 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及主动关节活动度。结果治疗后,两组肌张力、CNFDS评分、肌电值、FMA评分及主动关节活动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肌张力、肌电值主动关节活动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针刺相比,生物反馈穴位刺激对脑卒中病人上肢痉挛的改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92例老年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运动治疗基础上给予强制性运动疗法,4 w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Barthel指数,并比较生活质量、疼痛程度和认知功能。结果4 w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73.91%,χ~2=4.842,P=0.027)。观察组FMA和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精神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老年脑卒中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单桥运动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脑出血偏瘫患者7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被动运动,试验组患者予以单桥运动;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评测法(FMA)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评分、BI评分、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FMA评分、BI评分、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单桥运动可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患者平衡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88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成康复组(43例)和对照组(45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康复治疗。每例病人入组时、治疗第30天分别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测试运动功能和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BI)测试ADL。结果康复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的BI值和FMA值均比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或P<0.01),治疗后康复组比对照组的BI值和FMA值明显增高(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运动功能和ADL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等速运动锻炼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力学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82例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以等速运动锻炼,随访6个月后,采用改良巴氏指数(MBI)比较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采用Berg平衡量表评测平衡功能;比较两组6 min步行距离及10 m步行时间;采用改良Ashworyh量表比较两组肌张力变化。结果观察组MBI评分、FMA评分及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10 m步行时间小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前肌张力差别不大,观察组治疗后肌张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速运动锻炼能够有效提高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对于降低患者的肌张力、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肢手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成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常规进行内科药物治疗和运动疗法,治疗组加以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每例患者在入组时和治疗2个月时分别测定患侧手指(除拇指)屈伸肌最大收缩时肌电(EMG)幅值、手指共同屈伸总主动关节活动范围(TAM)和用Fug-lMeyer评估表(FMA)对患侧手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每组治疗前后手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手指肌电(EMG)幅值、TAM和FMA积分恢复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康复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66例与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之上结合针刺治疗,8 w后比较两组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临床疗效,并分析两组各自不同开始训练时间对应疗效,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结果治疗后8 w,两组FMA上肢、下肢评分及BI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FMA上肢、下肢评分及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自不同发病到开始训练时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SS-QO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较单纯康复训练更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恢复,可提高临床疗效,表现为开始训练时间越早,临床疗效越理想,且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于急性期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后给予早期康复治疗,主要包括运动疗法、语言疗法、作业疗法以及心理疗法,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QOL)评分、Fugl-Meyer上下肢体综合功能(FMA)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QOL评分、FMA评分及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QOL评分、FMA评分及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采用连续规范化康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95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试验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连续规范化康复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的评分及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MMSE和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MMSE及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89.5%)显著高于对照组(6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规范化康复治疗方法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积极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