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小儿解表退热洗剂擦浴对外感风热型高热婴幼患儿的降温效果。方法:将2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统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同时加用中药小儿解表退热洗剂擦浴,对照组给予32~34℃温水擦浴。记录患儿擦浴前及擦浴后30、60、90 min体温,并对两组间各时间点体温进行比较。结果:在擦浴后30min时治疗组的疗效和对照组退热效果相当(P0.05);在擦浴后60、90min时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小儿解表退热洗剂擦浴对外感风热型高热婴幼患儿的降温效果明显优于温水擦浴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中药擦浴对外感发热风热证的退热效果。方法:60例外感发热风热型幼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基础上,对照组辅以温水擦浴降温,观察组辅以银翘洗剂擦浴降温。并分别记录分别记录两组患儿就诊时的体温,以及温水擦浴后、银翘洗剂擦浴后15min、30min、1h、2h、4h后的体温;并记录两组擦浴次数。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擦浴后15min、30min时退热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擦浴后1h、2h、4h后,观察组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擦浴次数及整个病程中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擦浴对外感发热风热证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两组不同的擦浴降温方法比较,探讨青蒿洗剂擦浴对小儿外感高热的降温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高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均常规给予美林退热混悬液口服,治疗组同时加用青蒿洗剂擦浴,对照组给予温水擦浴.在擦浴后分别测量30、60、90、120 min后的体温,并与擦浴前所测的体温进行比较.结果:擦浴后30min时两组效果相当,但擦浴后60、90、120 min时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青蒿洗剂擦浴对高热患儿具有良好且较持久的降温效果.  相似文献   

4.
青柴退热洗剂擦浴对外感高热降温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两组不同的物理降温方法比较,探讨青柴退热洗剂擦浴对外感高热的降温效果.方法 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均给予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中药洗剂擦浴,对照组给予35%酒精擦浴.在擦浴后分别测量30min、60min、90min后的体温,并与擦浴前所测的体温进行对比.结果 擦浴后30min时治疗组的疗效低于对照组;擦浴后60min时两组的退热效果相当;擦浴后90min时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青柴退热洗剂擦浴对外感高热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金银花药液擦浴对小儿外感高热的降温疗效。方法:将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5例外感高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观察组42例,治疗组采用金银花药液擦浴,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温水擦浴,比较两组患儿擦浴后30min、60min、90min的体温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97 67%)显著高于对照组(78.57%);两组患儿擦浴后体温下降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及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银花药液擦浴治疗小儿外感高热可快速平稳地降低体温,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使用升降散药液循经擦浴及常规大动脉处擦浴进行退热治疗中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本科室2015年2月~2016年4月外感发热T在38.5~39.0℃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未采用药物及其他治疗。治疗组使用升降散药液循经擦浴,对照组则使用升降散药液在大动咏等血管丰富处擦浴方法进行物理降温。对两组外感发热患者的120min内降温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对于外感发热患者的体温控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降散循经擦浴操作简便安全,降温效果显著,值得临床科室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升降散药液擦浴治疗对社区获得性肺炎高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社区获得性肺炎高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在使用基本治疗方案及不使用解热镇痛药的基础上,实验组予升降散药液擦浴退热,对照组予酒精擦浴退热,观察两组在擦浴治疗前、治疗后30min、60min及90min的体温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擦浴后体温均呈下降趋势,且实验组降温后60min、90min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疗效比较,实验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升降散药液擦浴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高热具有一定降温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退热方药浴疗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门诊及住院符合小儿外感发热诊断标准的患儿分为两组各100例,均采用抗感染、抗病毒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药浴治疗,对照组加温水擦浴,观察两组退热效果及退热时间。结果:治疗组退热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中药熏洗辅助降温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中医降温措施治疗外感高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外感高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8例,对照组予头孢噻肟钠静脉滴注、常规酒精擦浴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中医外感高热急症护理,包括耳部刺络放血和药液擦浴法。治疗结束后,检测退热效果,即分别观察患者治疗护理后30 min,60 min,120 min的体温变化、综合退热疗效、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及治疗后24 h、48 h、72 h的退热效果。结果:(1)护理后两组综合退热疗效比较,治疗组退热效果优于对照组;(2)两组降温护理前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降温护理后30 min时,治疗组疗效低于对照组;在降温护理后60 min时,两组退热疗效相当;在降温护理120 min时,治疗组退热疗效优于对照组;(3)护理后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4)经护理后两组24 h、48 h、72 h的退热效果表明,治疗组体温反弹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降温措施可有效降低外感高热患者体温,缓解外感高热危急病情,且体温反弹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外感高热患者使用青柴退热洗剂与酒精进行擦浴降温的效果差异。方法以本院2014年10月—2016年2月间,收治的80例外感高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青柴退热洗剂进行擦浴,对照组患者采用温度为35%酒精进行擦浴。结果 2组患者擦浴30 min与60 min的降温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擦浴90 min的降温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67.5%)(P0.05)。治疗前与擦浴60 min时,2组患者的平均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擦浴30 min时,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体温高于对照患者(P0.05);擦浴90 min时,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体温低于对照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12.5%)(P0.05)。结论青柴退热洗剂比酒精擦浴的降温持续效果更佳,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较低,安全性高,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退热散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观察。方法:将外感发热的70例患儿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退热散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推拿手法,两组均治疗3d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完全退热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退热散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退热散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好,临床控制率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中药复方退热凝胶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犯表证)的退热效果。方法收集符合入组标准的小儿外感发热(风热犯表证)患者6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物理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对照组进行基础治疗(口服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物理治疗组进行基础治疗加全身温水擦浴治疗,每日2次;中药治疗组进行基础治疗加穴位涂擦中药复方退热凝胶,每日2次。记录入组后48 h内患儿的体温,绘制48 h体温曲线图,比较3组的48 h内最高体温降幅、体温曲线下面积及合并使用退热药次数。结果中药治疗组25~48 h最高体温降幅明显大于物理治疗组和对照组(P0.05);中药治疗组的0~24 h和0~48 h体温曲线下面积均明显小于物理治疗组和对照组(P0.05);中药治疗组合并使用退热药次数明显少于物理治疗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复方退热凝胶联合常规治疗小儿风热犯表型外感发热,可明显降低热峰,减小体温曲线下面积,减少退热药的使用,其疗效显著,明显优于温水擦浴。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外感发热小儿患者中运用中药沐足的退热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外感发热患儿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使用温水擦浴联合布洛芬口服溶液治疗,观察组使用中药沐足联合布洛芬口服溶液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小儿外感风热症状运用中药沐足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治愈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体温38.5℃以下者,对照组给予降温贴、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观察组给予壮医药线背八穴点灸。体温≥38.5℃者2组均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液,或者二种药物交替使用,观察组加用壮医药线背八穴点灸。结果:4小时内退热效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温37.5~38.4℃与38.5~40.0℃的患儿在治疗0.5小时后体温下降幅度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治疗1、2、3、4小时后,体温38.5~40.0℃的患儿体温下降明显(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疗效显效,且对38.5~40.0℃的患儿体温下降幅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青柴退热擦剂配合针刺曲池穴对外感高热的降温效果。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青柴退热洗剂擦浴退热;治疗组给予青柴退热洗剂擦浴结合针刺曲池穴退热;在治疗后30min、120min测量体温,并做自身前后体温对比。结果:两组均能有效降温,但治疗组降温持续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青柴退热擦剂合针刺曲池穴对外感高热的有良好的持续降温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温水擦浴与冰袋冷敷两种物理降温措施对发热幼儿降温效果的对比。方法:将82例呼吸道感染引起发热的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0)。观察组子温水擦浴,对照组予冰袋冷敷。于30分钟、1小时及1小时以后监测体温变化。结果:观察组降温效果和速度优于对照组。结论:患儿使用温水擦浴降温可有效扩张毛细血管,带走体内热量,患儿感觉舒适,且该方法简单、安全、方便、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麻疹合并肺炎患儿的中药擦浴护理效果。方法:将麻疹合并肺炎发热出疹期患儿11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58例,2组患儿在常规中西药抗感染、抗病毒及其他支持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患儿加用中药擦浴护理,对照组患儿加用温水擦浴护理,比较2组患儿体温变化、2次发热间隔时间、皮疹出齐时间及重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儿中药擦浴后60、90分钟的平均体温分别为(38.08±1.15)℃和(37.41±1.23)℃,与对照组的(38.64±1.02)℃、(38.12±1.48)℃比较明显降低(P0.05);体温恢复到正常时间(4.62±2.21)天与对照组的(5.56±2.37)天相比明显缩短(P0.05);皮疹出齐时间(2.72±1.06)天与对照组的(3.36±1.24)天相比明显缩短(P0.05);重症并发症发生率(5.08%)与对照组(18.97%)相比明显减少。结论:麻疹合并肺炎患儿出疹期予中药擦浴护理,可有效降温,缩短退热、透疹时间,降低重症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佐治婴幼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及温水擦浴,治疗组采用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48 h、72 h后的临床症状及体温变化,记录两组治疗72 h内服用退热药物次数。结果:治疗48 h后两组总有效率及痊愈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体温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446,P 0. 05);治疗72 h后治疗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χ~2=4. 29,P 0. 05),体温低于对照组(t=4. 452,P 0. 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72 h内服用退热药物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t=12. 127,P 0. 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熏洗佐治婴幼儿外感发热临床疗效明显优于纯西医常规对症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小儿外感发热展开中药足部熏洗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分72例外感发热患儿为两组,两组均以常规西医展开抗炎、抗病毒治疗,基于此,35例接受温水擦浴辅助降温为常规组,37例接受中药足部熏洗辅助降温为中医组,对照两组降温效果。结果中医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7.3%,与常规组的77.1%对比明显较高,且中医组治疗后体温改善程度明显较常规组优越(P0.05)。结论在外感发热患儿治疗中,中药足部熏洗应用效果显著,可使患者体温在短时间内下降到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银翘散泡浴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外感发热风热证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静脉滴注炎琥宁注射液和补液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温水泡浴,治疗组予银翘散泡浴方,治疗3d。比较两组患儿的体温变化、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h后,两组患儿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48、72h后,治疗组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银翘散泡浴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具有较好的治疗疗效及退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