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前列腺癌进展受男性雄激素的驱动,其中最常见的雄激素来源是睾酮。雄激素阻断疗法对有转移但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仍然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临床上抑制雄激素的药物达到去势效果后,不久又会出现去势抵抗"激素不敏感"。目前治疗转移性激素不敏感前列腺癌患者的新型二线药物有阿比特龙(雄激素合成抑制剂)和恩杂鲁胺[雄激素受体(AR)拮抗剂]。但这种治疗靶点的疗效及激素敏感与否的具体机制不详。Miyamoto等通过收集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标本提取CTCs细胞,对单个  相似文献   

2.
<正>雄激素相关信号通路的持续激活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及进展过程中起着核心的作用[1],雄激素合成的关键酶是产生具有生物活性雄激素双氢睾酮(Dihydrotest-osterone,DHT)的必要条件。非去势状态下I型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 beta-and steroid delta-isomerase 1,3β-HSD1)是多种雄激素前体物质,包括雄烯二酮(Androstenedione,AD)、睾酮(Testosterone,T)等合成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3.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患者中位生存期仅12个月,预后极差,成为了前列腺癌的治疗难题。尽管雄激素剥夺治疗(ADT)去除了循环中绝大多数雄激素,但CRPC仍可通过前列腺癌瘤内自身合成的雄激素或者改变雄激素受体(AR)来适应患者体内低水平雄激素。本文综述了CRPC中T和双氢睾酮(DHT)的主要合成途径及其所涉及的主要酶和不同阶段的患者体内雄激素水平的变化。由于在雄激素合成途径中存在多条通路,阻断单一通路可能导致另一条通路的上调,从而导致雄激素阻断不彻底,进而出现耐药性。因此,明确雄激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可以为研发靶向阻断关键雄激素合成通路的药物或阻断肿瘤内雄激素生物合成并拮抗雄激素受体的双功能药物提供契机。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癌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男性恶性疾病,在西方国家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首位。前列腺癌的生长是雄激素依赖性的,晚期前列腺癌抗雄激素治疗有效,但雄激素去势治疗一段时间后,大多数最终发展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或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阶段。组蛋白修饰是基因转录调节控制组织细胞发育分化的关键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欧美男性一种常见而且高发的恶性肿瘤,通常每6例男性中就有1例患有PCa[1-2]。近年来随着普查手段及健康体检技术的普及,在我国PCa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1]。绝大多数的PCa患者在发现时已失去了手术的机会,均需要接受手术去势或药物去势加抗雄激素治疗,但绝大多数的患者经过1~2年的疗程均会转变为去势难治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使得抗雄激素治疗对此类患者基本上没有任何效果,这些患者最终死于前列腺肿瘤[2-4]。目前,PCa在治疗过程中逐渐转变为CRPC的观点已经被广泛接受,这其中有很多分子机制及其相关的假说,Pten的缺失及Akt的活化是目前比较公认的在CRPC发病中的主要机制[5]。近年,随着新药Abiraterone、Sipuleucel-T、Enzalutamide(MDV3100)等相关的三期临床研究的开展,PCa尤其是CRPC的治疗有了新的希望[3-4,6-7]。本文对几种新型抗PCa药物研究的最新进展做一简单综述[8]。一、Abiraterone acetate抗PCa的效应是一种细胞色素(P450)抑制剂,能  相似文献   

6.
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新动向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前列腺癌为老年人疾病 ,是欧、美地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及饮食结构的改变 ,国人前列腺癌的发病有逐渐增高趋势。前列腺癌的生物特性比较复杂 ,很多潜伏癌不发展成临床癌 ,雄激素依赖性细胞癌变后 ,仍具有雄激素依赖性 ,并未因癌变而完全失去了原来的生物特性 ,故Huggins(194 1)倡导睾丸切除 ,因疗效显著而获得诺贝尔奖。30年后 ,Schally亦因合成了LHRH A ,进行药物去势 ,减少体内的睾酮 ,再次于前列腺癌的研究领域中获得了诺贝尔奖。二者研究重点均在于减少体内的雄激素 ,但去雄激素治疗并不能治愈本…  相似文献   

7.
正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欧美地区发病率居男性恶性肿瘤的首位~([1]),PCa与雄激素关系密切,对于中晚期前列腺癌,雄激素剥夺治疗(androgen deprive therapy,ADT)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但大部分患者经过14~30个月的平均缓解期后,终将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 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相似文献   

8.
<正>世界范围内,前列腺癌是男性第二大恶性肿瘤以及第五大肿瘤相关性死亡原因~([1])。前列腺癌初诊时绝大多数是激素敏感型前列腺癌,因此,初诊的此类前列腺癌患者主要采用内分泌治疗,包括去势(手术去势或药物去势)及抗雄激素治疗等,但是相当一部分患者在经过雄激素剥夺治疗后终将进展为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近年来随着新型内分泌治疗药物如阿比特龙及恩杂鲁胺等的问世,mCRPC患者预后得到很大改善~([2])。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癌是美国和欧洲男性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在中国前列腺癌发病率正逐年升高.雄激素剥夺已成为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标准.药物去势抑制睾丸生成睾酮和双氢睾酮,但肾上腺和前列腺癌组织产生的雄激素仍导致前列腺癌进展,这个阶段称为去势抵抗前列腺癌(CRPC).现在的雄激素拮抗剂已经成功地降低了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水平,但还不能延长患者生命.醋酸阿比特龙通过阻断对前列腺癌发展起关键作用的细胞色素P450 17α-羟化酶(CYP17)明显减少雄激素的生成,延长患者生命.随着阿比特龙和卡巴他赛等药物的应用,前列腺癌的治疗方式已经改变.这里我们提供一个有关醋酸阿比特龙作用机制和对CRPC治疗潜力的综述.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癌开始时属于雄激素依赖性,在接受药物或手术睾丸去势治疗后肿瘤退缩,但最终还是会转变为雄激素非依赖性而继续生长。研究发现多数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持续表达雄激素受体(AR)和雄激素依赖性基因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这说明尽管已处于睾酮去势水平,这些细胞中仍保持着AR信号通路。现有的解释是,AR激素结合区的扩增或突变改变了AR的结合功能,  相似文献   

11.
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列腺痛(prostate cancer,PCa)是男性泌尿生殖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它已成为男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肿瘤,在我国,近年来其发病率也有显著上升趋势.早在1941年,Huggins等就发现手术去势和雌激素可延缓转移性前列腺癌的进展,并首次证实了前列腺癌对雄激素去除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12.
前列腺癌的间歇雄激素阻断疗法(附编者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据美国统计约占男性癌肿的36%和男性癌肿相关死亡率的13%[1]。尽管近年来联合应用直肠指诊、B超、PSA测定和前列腺穿刺活检,使前列腺癌检出率大大提高,但许多患者在出现临床症状就诊时多已发生转移,失去治愈的机会,还有许多病人在原发性局限性病变行前列腺切除和(或)放射治疗后,又发生全身播散和复发。1941年Huggins等采用去势手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约70%~80%患者获暂时缓解。肿瘤缩小和癌细胞死亡是由于雄激素减少而使细胞凋亡所引起。50多年来,晚期前列腺癌的标准治疗已包括去雄激素…  相似文献   

13.
前列腺癌近来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传统认为大部分前列腺癌起初为雄激素依赖性,但去势后前列腺癌对肾上腺源雄激素的依赖性如何,则认识不清;肾上腺源雄激素,特别是去势后,是否对前列腺癌的生长有刺激?何时对前列腺癌有作用?这种作用与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时出现的进展是否相关?对该进展型的前列腺癌又是否具有生长刺激?这些问题存在诸多争议与模糊之处。本文以肾上腺源雄激素的代谢为视角,归纳并分析近年前列腺癌雄激素依赖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肾上腺源雄激素是去势后前列腺癌继续赖于生长、临床疾病进展的重要刺激因素。  相似文献   

14.
前列腺癌是西方国家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引起老年男性死亡的第二位原因。我国的前列腺发病率远低于欧美国家,但近年来有上升趋势。目前雄激素去势或者阻断仍然是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首选治疗,然而,经这种治疗12~16个月后,前列腺癌由激素依赖性变成激素非依赖性,对抗雄激素治疗不再有效。尽管前列腺癌雄激素依赖性发生变化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大量的研究表明,前列腺癌雄激素非依赖性与雄激素受体(AR)的反常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5.
去雄对雄激素依赖前列腺癌细胞中蛋白激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去势治疗是前列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虽然已发现一些蛋白分子涉及雄激素的调节[1] ,但其分子机制尚欠清楚。通过活化有丝分裂激活蛋白激酶(MAPK) ,然后启动转录因子而使细胞生长和增生[2 ] 。已发现MAPK激活和人肿瘤发生及恶化相关。本研究采用雄激素依赖的人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 ,检测去除雄激素后前列腺癌细胞MAPK活性改变 ,以探求去除雄激素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分子机制。1.材料和方法 :雄激素依赖的人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和雄激素非依赖的前列腺癌细胞株PC 3由美国分类培养库 (AmericanType…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癌(PCa)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在全球男性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二;年龄是PCa的主要危险因素,人口的日益老龄化导致全球PCa发病率逐渐升高。雄激素剥夺治疗目前是PCa的一线治疗方法,但随着疾病的进展,许多PCa患者会对雄激素剥夺治疗产生耐药性,并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这标志着PCa向激素难治性状态的转变,与预后不良相关。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是该疾病的终末期,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尽管mCRPC的治疗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但其预后仍然较差。对于mCRPC患者,化疗和雄激素阻断药物的经典治疗方案的生存获益有限,放射性核素治疗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已成为mCRPC患者的的一种新型治疗选择。本文主要综述了近些年来放射性核素治疗mCRPC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前列腺癌在欧美国家高龄男性中发病率较高,在我国的发病率近年来也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雄激素在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转移中起决定性作用,雄激素只有和雄激素受体( androgen receptor,AR)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在前列腺癌发病前期,肿瘤细胞多为雄激素依赖型,去势治疗有一定疗效.但随着治疗时间延长,部分患者可转变为雄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 androgen-independent prostate cancer,AIPC).研究AIPC中AR的相关改变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探索AIPC的成因,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现就AIPC中与AR相关改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在西方国家高居男性癌症死亡的第二位,我国前列腺癌虽然总体发病率不高,但近年来呈现显著增长的趋势。大多数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接受雄激素剥除治疗(ADT)可获得暂时性临床缓解,但绝大部分患者最终由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ADPC)转变成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这种转变的发生分子机制目前依然不是很清楚,有研究表明一些异常表达的MicroRNAs(miRNAs)参与了这种进展过程。本文综述了CRPC相关信号通路与miRNAs的研究进展,分析miRNAs在CRPC形成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前列腺癌是欧美国家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但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亚洲国家发病率较低[1]。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临床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前列腺癌的总体发病率也呈增高趋势[2]。前列腺癌患者常以老年人居多,许多患者由于诸多因素不适合或者不愿意接受手术雄激素阻断治疗,而更乐意选择进行药物雄激素拮抗治疗[3]。然而大多数患者采用激素治疗常伴随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这些不  相似文献   

20.
前列腺癌(prostae cancer,PCa)是欧美国家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据美国癌症协会发表的2010癌症数据[1]显示,PCa的新发病例在男性肿瘤中居第一位,死亡率仅次于肺癌。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呈明显快速上升趋势。前列腺癌患者起病隐匿,一旦确诊即有半数已处于前列腺癌的晚期,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时机,只能采用抗雄激素治疗,然而对于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仍然十分有限,患者通常存活时间仅为2~3年。针对该类患者的治疗已成为临床关注的[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