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复方薤白胶囊对肺源性脓毒症痰瘀闭阻证脱机时间的疗效。方法将40例肺源性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复方薤白胶囊,1周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指脉氧、血常规的白细胞和红细胞、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PCO_2)、脱机时间等指标。结果治疗组中医综合疗效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为75.00%。两组治疗后血白细胞计数(WBC)、氧饱和度(SPO_2)、氧分压(PO_2)升高,血红细胞计数(RBC)、PCO_2降低(P0.01)。治疗组WBC、PCO_2治疗后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脱机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复方薤白胶囊可明显改善咳、痰、喘、气急等临床症状,改善指脉氧、血常规、PCO_2、脱机时间等指标,缩短脱机时间。  相似文献   

2.
《陕西中医》2017,(7):893-894
目的:观察分析清热化痰方剂联合吸入治疗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老年COPD患者81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1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和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清热化痰方,测定肺功能,FEV_1和FEV_1/FVC,检测患者的氧分压(PO_2)和二氧化碳分压(PCO_2);对患者的排痰及痰液情况进行分析,计算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EV_1和FEV_1/FVC、PO_2均显著提高,PCO_2显著降低,治疗组患者的FEV_1和FEV_1/FVC均大于对照组,PCO_2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昼夜痰量、排痰难度、痰粘度及痰性状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治疗组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0.24%,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化痰方剂联合吸入剂能够显著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老年患者的肺功能和动脉血气,改善排痰和痰液情况,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患者中西医治疗方案进行疗效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山西省2020年2月—2020年3月收治的符合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的12例患者纳入研究,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6例。采取西医常规治疗组作为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清肺排毒汤作为观察组。对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研究表明观察组较对照组在肺部影像学变化、核酸检测转阴、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二氧化碳分压(PCO_2)、氧分压(PO_2)、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显著改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1例皮肤瘙痒过敏反应,初步评价与患者个体差异有关,未影响治疗方案继续进行。结论中西医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重症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且治疗方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封包联合振动排痰治疗昏迷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80例昏迷肺部感染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利用单纯的振动排痰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封包联合振动排痰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p O_2、白细胞计数和体温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p O_2、白细胞计数和体温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封包联合振动排痰治疗昏迷患者肺部感染中具有很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清气化痰丸加味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痰热壅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清气化痰丸加味中药煎剂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排痰情况、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FEV1%、FEV1/FVC)、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观察组临床显控率为55.56%,高于对照组的33.33%(P 0.05);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咳嗽、咯痰、喘息)、排痰情况及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改善(P 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FEV1%、FEV1/FVC、PO_2及PCO_2较治疗前均改善(P 0.05),观察组FEV1%、FEV1/FVC及PCO_2改善程度优于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血常规WBC、CRP、PCT、IL-6值较治疗前均下降(P 0.05),治疗后观察组WBC、CRP、IL-6均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 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予清气化痰丸加味中药煎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痰热壅肺证)可以提高疗效,能够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排痰,从而改善肺功能和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张小燕  季美芬  赵晶 《新中医》2019,51(12):303-306
简版:目的:观察中药灌肠辅助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痰热腑实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重症肺部感染痰热腑实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对症处理,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抗感染等常规疗法,观察组加用中药灌肠。2组均连续治疗5天。治疗前后评定CURB-65评分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检测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02)、二氧化碳分压(PaC02)、血氧饱和度(Sa02)和氧合指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穴位贴敷配合排痰法对脑卒中后气管切开患者肺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74例脑卒中后气管切开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患者。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排痰法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穴位贴敷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肺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呼吸次数、心率、最大肺活量(VCmax)、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1秒量比用力肺活量(FEV1/FVC)、动脉氧分压(Pa O)、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2(P0.05)。结论:穴位贴敷配合排痰法可以促进脑卒中后气管切开患者肺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机械排痰法与人工叩击排痰法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找出更为合理有效的排痰方式。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于本院就诊的小儿肺炎患者,将应用人工叩击排痰法的患儿设为对照组188例,将应用机械排痰法的患儿设为观察组196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与治疗7日后的呼吸频率(R)、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肺部啰音及排痰量。结果:两组患儿R、PaO_2、PaCO_2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7日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7日后的观察组患儿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7日后的肺部啰音情况及排痰量,观察组患儿的肺部啰音改善情况及排痰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排痰法在小儿肺炎的排痰效果及对患儿的呼吸功能改善均优于人工叩击排痰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胸部叩击配合穴位按摩治疗肺部感染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肺部感染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配,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0例,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30例,给予中医治疗,包括穴位按摩以及胸部叩击等方式进行治疗。通过观察2组患者接收治疗后的排痰率、疗效对比、肺功能情况以及患者对于治疗的满意度进行分析对比。结果通过2组患者治疗效果总满意度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96. 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3. 3%),P0. 05;接受治疗后排痰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排痰效果(96. 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0. 0%),P0. 05;接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体温恢复情况、再次住院情况以及SPO2的变化,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同时再次住院、体温恢复以及SPO2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接受治疗后的肺功能恢复情况,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 05;接受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复发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肺部感染患者,采用中医穴位按摩、胸部叩击等方式进行治疗,患者的康复时间不仅减少,同时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肺部功能,从而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温和灸联合药物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另予温和灸治疗.观察两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肺部感染控制时间及住...  相似文献   

11.
曲大纯 《辽宁中医杂志》2013,(11):2316-23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痰热壅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全部入选的72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进行氧疗和口服沐舒坦等常规西药治疗,肺部感染的患者加以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肺化痰汤。疗程同为2周,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疗效、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FEV1值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清肺化痰汤配合西药常规治疗可明显提高COPD急性发作期痰热壅肺证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EDP)联合体位改变对脑卒中气管切开卧床患者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两项治疗:(1)EDP治疗;(2)体位改变。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下列指标:(1)每组患者治疗后的前3日排痰量,第1、2周平均每日排痰量;(2)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所需时间;(3)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天数;(4)每组患者治疗前后平静呼吸时膈肌活动度。结果:(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天、第2天、第3天排痰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第1周、第2周每日平均排痰量减少(P<0.05)。对照组第1周每日平均排痰量无明显变化(P>0.05),第2周每日平均排痰量减少(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比较,观察组治疗第2周每日平均排痰量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及抗菌药物使用天数明显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3周后,观察组膈肌活动度显著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膈肌活动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膈肌活动度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DP联合体位改变治疗可改善脑卒中气管切开卧床患者膈肌活动度,减少痰量,缩短肺部感染者发热时间,促进肺部感染的恢复,减少抗菌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密闭式吸痰装置连接呼吸管道方法探讨。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某三甲医院内科ICU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试验组密闭式吸痰管与呼吸机回路连接加入一次性直型呼吸机管道延长管连接,对照组密闭式吸痰管与呼吸机回路连接加入一次性T型呼吸机管道延长管连接,监测两组患者增加的生理死腔通气量、分钟通气量、血气分析结果二氧化碳分压(PCO_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并对患者增加的死腔通气量、分钟通气量、血气分析结果二氧化碳分压(PCO_2)、呼吸机相关性肺,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增加的死腔通气量、分钟通气量、血气分析结果二氧化碳分压(PCO_2)高于试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比试验组多1例,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密闭式吸痰管与呼吸机回路之间加入一次性直型呼吸机延长管,与加入一次性T型呼吸机延长管相比,能降低死腔通气量、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_2)、分钟通气量,从而降低患者的呼吸肌负荷。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清肺通腑汤治疗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96例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清肺通腑汤治疗,14 d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发热、咳嗽、痰壅、气促症状积分及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炎症因子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降幅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动脉氧分压(PaO_2)及氧合指数(PaO_2/FiO_2)较治疗前升高(P0.05),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肺部感染评分(CPIS)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及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肺通腑汤能够改善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临床症状及血气指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周艳峰 《新中医》2020,52(5):179-182
目的:观察在常规西药和呼吸道护理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矽肺的疗效。方法:将124例痰瘀阻络、肺阴受损型矽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2组均以克矽平和福多司坦颗粒治疗,并给予排痰护理干预,观察组加予中药穴位贴敷。2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的变化,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以明确治疗的依从性,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5.16%,对照组总有效率82.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排痰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2组PaO_2均较治疗前升高,PaCO_2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PaO_2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用药依从性、护理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在西药治疗和呼吸道护理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有效提高了咳嗽排痰效果与临床疗效,改善了肺功能,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拍背咳痰法与振动排痰机干预对胸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接受开胸手术治疗的患者11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传统的拍背咳痰法进行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应用230号叩击头的振动排痰机进行排痰干预,比较2组不同排痰方法对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排痰效果、排痰量、肺部感染、肺不张、低氧血症及患者的血压(BP)、呼吸、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胸部手术后有肺部并发症患者在拍背咳痰法的基础上应用振动排痰机干预,能够有效排出胸部手术后积蓄于肺部的痰液,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朱先锋 《新中医》2020,52(17):61-63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7 d;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氧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pH水平变化,评价2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量表(CAT)评分及总体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1.00%,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L-6、IL-10、TNF-α水平均较治疗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PO_2、PCO_2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两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2组治疗前后p H值则变化不大(P0.05)。治疗后,2组CAT评分均较治疗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CAT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基础上,对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抑制患者炎症反应,改善血气指标,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通腑泄肺法对急性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9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46例。两组均常规给予小潮气量(5~8 m L/kg)和高呼气末正压(PEEP)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组给予加味宣白承气汤通腑泄肺。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 h动脉血酸碱度(pH)、氧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等动脉血气指标及气道峰压(Ppeek)、平台压(Pplat)、呼气末正压(PEEP)、氧浓度(FiO_2)、气道阻力(Raw)等通气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因为ARF导致的28 d死亡率。结果治疗后24、48 h两组pH、PO_2、PCO_2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4、48 h两组Ppeek、Pplat、PEEP、FiO_2、Raw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治疗后24 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后48 h通气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肠道功能(插管后首次排大便时间)、腹腔内压(经膀胱测压法)、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VAP的发生率比较,治疗组更佳(P 0.05);两组28 d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腑泄肺法用于急性呼吸衰竭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效果满意,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和通气指标,能减少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对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疗效和价值。方法:80例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曲美他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组。对照组患者(n=26)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n=25)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曲美他嗪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2.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08%(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氧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血氧饱和度(SPO_2)、6 min步行试验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