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心肺复苏后大鼠心肌重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60只Wistar大鼠制备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参附注射液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不经历心肺复苏,对照组行常规复苏后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参附注射液组行常规复苏后静脉注射20.00ml/kg参附注射液。动态观察3组大鼠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血清心肌酶学指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黄嘌呤氧化酶。结果:心肺复苏后2h、4h,参附注射液组LVEDP下降,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附注射液组±dp/dt不同程度呈显著升高,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对比,对照组、参附注射液组的CK、CK-MB、TNF-α、SOD呈显著性增高(P0.01),MDA、黄嘌呤氧化酶呈显著性下降(P0.01),与对照组对比,参附注射液组CK、CK-MB、TNF-α呈显著性下降,SOD呈显著性增高(P0.05),MDA、黄嘌呤氧化酶呈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以改善心肺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症状,其机制与降低氧化应激反应、改善对脏器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参附注射液治疗肺源性心脏病(PHD)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期刊(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数据系统(SinoMed)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常规治疗方案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PH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2月。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4项RCT,涉及病人2 52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西医常规治疗比较,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可提高总有效率[RR=1.24,95%CI(1.20,1.29),P<0.000 01]、左室射血分数[MD=6.68,95%CI(5.75,7.61),P<0.000 01]、6 min步行距离[MD=70.61,95%CI(59.99,81.23),P<0.000 01]、动脉血氧分压[SMD=1.87,95%CI(1.39,2.36),P<0.000 ...  相似文献   

3.
参附注射液对大鼠心肺复苏后早期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大鼠心肺复苏后早期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常规对照组、参附治疗组,采用琥珀酰胆碱窒息合并冰氯化钾致大鼠呼吸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模型,复苏后6h取标本,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呼吸心跳骤停大鼠心肺复苏CPR)后6h血清TNF-α、IL-1β、血浆可溶性ICAM-1和MDA含量较假手术组升高,但参附治疗组较常规对照组低。结论大鼠CPR后早期存在全身炎症反应,参附注射液能减轻CPR后全身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心肺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心肺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静脉滴注参附注射液进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24 h和48 h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白蛋白、血小板计数、总胆红素、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氧合指数,平均动脉压;比较两组治疗后72 h和96 h多器官功能障碍严重程度评分。结果治疗后24 h和48 h,观察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总胆红素、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氧合指数、平均动脉压、血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多器官功能障碍严重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发挥多器官保护作用,有效治疗心肺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辅助治疗对老年重症肺炎(SP)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120例老年S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参附注射液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西医综合治疗(抗菌药物、有创机械通气、营养支持等),参附注射液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参附注射液。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及心功能指标,并评定患者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表(APACHE)Ⅱ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当天血浆BN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接受治疗后均逐渐降低,参附注射液组治疗后3、5 d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5 d的心功能指标均逐渐升高,APACHEⅡ评分均逐渐降低,且参附注射液组变化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老年SP患者,能有效改善的血浆BNP水平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参附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对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CBM、WanFang Data、VIP、CNKI数据库,搜集有关参附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7年8月。检索采用Me SH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运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5个RCT,共1823例患者,其中参附注射液治疗组931例,对照组89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组相比,参附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38,95%CI:1.29~1.47,P0.0001);院内死亡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60,95%CI:0.47~0.78,P0.0001);左室射血分数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6.91,95%CI:4.89~8.94,P0.0001);心输出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84,95%CI:0.57~1.11,P0.0001);血BNP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344.20,95%CI:-435.93~-252.47,P0.0001)。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以显著提高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和血脑钠肽(BNP)水平,并能显著提高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及心输出量从而改善患者心功能。因此参附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上述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RCT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联合心脉隆注射液在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CHF)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符合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病人64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和心脉隆注射液静脉输注。观察两组病人临床疗效、6 min步行距离、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室舒张功能指标等容舒张时间(IVRT)、左室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左室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E/A)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7.5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NT-proBNP水平明显降低,心室舒张功能及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联合心脉隆注射液可明显改善DHF病人临床症状,降低病人的NT-proBNP水平及改善左室舒张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Bcl相关x蛋白(Bax)、核转录因子κB(NF-κB)等蛋白表达的影响,为防治神经细胞的凋亡提供依据。方法:90只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参附治疗组,各30只。采用窒息合并冰氯化钾致大鼠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模型。运用免疫组化观察复苏后神经细胞中NF-κB、Bcl-2、Bax基因的蛋白表达,采用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各组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并在电镜下观察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结果:参附治疗组复苏后各时相点Bcl-2表达明显增强(P0.05),NF-κB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Bcl-2阳性表达率在复苏后24h达到高峰,参附治疗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在心肺复苏后的不同时段神经细胞确实有凋亡发生,参附治疗组各时相点凋亡细胞阳性指数均明显低于复苏模型组(P<0.05);而假手术组无明显凋亡现象发生(P<0.01)。超微结构显示参附治疗组神经细胞损伤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假手术组神经细胞超微结构正常。结论:细胞凋亡参与了心肺复苏后大鼠神经细胞的损伤,参附注射液可降低NF-κB活性,上调Bcl-2蛋白表达,改善神经细胞的超微结构,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对神经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结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心力衰竭(AHF)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HF患者120例,按信封随机法分为rh-BNP组、参附注射液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40例。rh-BNP组予以常规治疗+rh-BNP,参附注射液组予以常规治疗+参附注射液,联合治疗组予以常规治疗+rh-BNP+参附注射液,比较3组疗效、超声心动图指标、心率、24 h尿量、C反应蛋白(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指标与不良反应等。结果 3组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3组心率、24 h尿量、各项超声心动图、CRP、NT-proBN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治疗后3 d、20 d、1个月心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CRP与NT-proBNP水平明显降低,且联合治疗组明显低于rh-BNP组、参附注射液组;24 h尿量、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上升,且联合治疗组24 h尿量、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rh-BNP组、参附注射液组(P<0.05,P<0.001)。3组阿斯综合征、猝死和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  相似文献   

10.
参附注射液对猝死复苏患者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心脏骤停患者复苏过程中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62例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参附组)33例,对照组29例。对两组均给予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同时给予复苏常用药物治疗.参附组在复苏即刻给予参附注射液40ml静推,观察两组病例复苏前、复苏即刻、再灌注0.5h、再灌注1h、再灌注6h心肌酶学[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及超氧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的情况,并运用国产床旁心电监护仪动态监测复苏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复苏后各时期血清MDA升高,SOD活性下降,与复苏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比较,参附组复苏后各时期血清MDA水平较低、SOD、NO水平较高(P〈0.05~〈0.01);两组复苏后其他心肌酶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参附组的升高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复苏后均有心律失常发生,参附组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较之对照组,参附注射液能使血清NO水平升高.SOD活性增加MDA水平降低.并使LDH、CK、CK-MB水平降低,抑制对心肌的损伤,保护缺血再灌注细胞,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心肺复苏后大鼠肺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90只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参附治疗组,采用窒息合并冰氯化钾致大鼠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模型,运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复苏后肺组织细胞中NF-κB的蛋白表达,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TNF-α水平;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肺组织细胞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复苏后肺组织NF-κB表达及血浆TNF-α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参附治疗组肺组织细胞结构受损明显减轻。结论:参附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NF-κB活性及降低TNF-α水平,从而阻断NF-κB调控的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对复苏后肺组织损伤起到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心肺复苏机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院内抢救的247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萨勃机进行心肺复苏(萨勃机组,n=112例)和采用标准心肺复苏法进行复苏(标准复苏组,n=135例),除颤、药物应用等基本相同。比较两种方法对心肺复苏成功率及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抢救开始前的临床状况(年龄、性别、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和病因类别等均无显著差异,萨勃机组复苏成功率(46.4%)和患者存活率(16.1%)均显著高于标准复苏组(分别是11.1%和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萨勃机急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效果优于标准心肺复苏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昏迷的客观评估方法和主观评估方法判定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成功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成功的昏迷患者39例,复苏后24 h内行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同时进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和GCS-Pittsburgh评分,观察其6个月时的预后,并分析不同评估方法判定预后的价值。结果 6个月后,预后良好11例,预后不良28例。三种评估方法的预后不良组分值均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P均<0.05);患者运动反应、对光反射、脑干反射及自主呼吸消失判断预后不良的敏感性均为100%,其中脑干反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BIS监测判断预后不良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准确性显著高于GCS-Pittsburgh评分(P<0.05)。结论三种昏迷评估方法均可判定心肺复苏后昏迷患者预后,但客观评估方法 BIS监测对预后不良的判定价值优于主观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心肺复苏(CPR)患者早期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72例CPR患者随机分为试药组(n=37)、复苏组(n=35),试药组再灌注后在常规复苏基础上予丹红注射液,观察2组凝血功能指标及APACHEⅡ评分的变化。结果 试药组治疗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平均体积(MPV)、APACHEⅡ评分与较试药组治疗前及与复苏组治疗后比较降低(P<0.05),血小板计数(PLT)增高(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能有效减少心肺复苏再灌注凝血异常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Utstein模式下急诊心源性心脏骤停(CA)患者心肺复苏(CPR)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按Utstein模式要求登记的228例CA患者,记录患者CPR预后情况,对影响CA患者CPR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228例CPR患者中,自主恢复循环(ROSC)125例(54.82%)、24 h存活55例(24.12%)、出院存活28例(12.28%)、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出院20例(8.77%)。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CPR持续时间、创伤性、首次监测心律、肾上腺素应用剂量是ROSC的独立预测因子;CPR持续时间、创伤性、首次监测心律是影响患者24 h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首次监测心律、CA前状态、CPR持续时间是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及出院后存活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创伤性是影响CA患者ROSC及24 h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肾上腺应用剂量≤5 mg、可除颤心律、CPR持续时间≤15 min均是影响患者ROCS及24 h存活的保护因素。可除颤心律、CPR持续时间≤15 min是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出院后存活的有利因素,而CA前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疾病终末期则是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系统性评价主动加压减压心肺复苏(ACD-CPR)对心跳骤停患者的有效性. 方法 利用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WanFang Data和CNKI Data等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20年1月的相关文献;严格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应用Review Manag...  相似文献   

17.
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所采取的抢救措施。院前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生存率与旁观者及第一反应者采取的CPR有关,若能及时施以正确的CPR,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复苏成功率的决定因素是在现场必须有经过培训、有实施急救能力的第一目击者,因此建立省、地(市)、县三级管理的培训体系,开展CPR的培训工作,让公众掌握CPR技能以作为第一目击者参与呼吸心跳骤停的现场抢救,是提高院前CPR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