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颈椎间盘突出症72例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手术疗效。结果:颈椎间盘突出症分为中央型和侧方型。前者以脊髓受压,后者以神经根受损为主要临床表现。MRI检查可以明确显示类型。对72例临床病例进行术后随访30-37个月,优良率为90%。结论:MRI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病情较重,尤其神经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者及经过正规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者应选择以颈前路手术为主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3):99-101
目的旨在比较分析CT与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均接受CT、MRI检查。结果 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CT检查显示:髓核出现钙化斑点24例,硬膜囊受压16例,出现积气29例,神经根受压13例,其中单侧受压8例,双侧受压5例。而MRI检查显示:38例出现椎间盘变性,硬膜囊受压26例,神经根受压18例,其中单侧受压12例,双侧受压6例;脊髓变性12例。CT与MRI检查在椎间盘变性、钙化、硬膜囊受压、积气及神经根受压、脊髓变性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MRI均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其中,CT能够直观地反映患者椎间盘突出及脊髓、硬膜囊压迫情况,但无法观察椎间隙其他结构。MRI在软组织的探查中辨识度较高,能够清晰有效地显示髓核及神经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CT和MRI在椎间盘突出中诊断的优势。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分别采取CT及MRI影像学检查,对两种检查手段的影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T检查诊断正确率为88.23%,MRI检查诊断正确率为89.71%;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正确率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此外,CT检查在钙化及积气上要优于MRI,P<0.05;MRI在椎间盘变性、硬膜囊受压及脊髓变性上要优于CT,P<0.05;诊断神经根受压两者没有很大区别,P>0.05。结论 CT及MRI对于椎间盘突出都具有很好的诊断效果,CT对钙化及积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MRI对于椎间盘变性、硬膜囊受压、脊髓受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与MRI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先进行CT检查,后进行MRI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效果。结果 MRI检查检出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与MRI检查神经根受压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钙化、椎间盘积气方面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RI检查,但MRI检查椎间盘变形、硬膜囊受压、脊髓变形等方面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中,CT与MRI检查均具有各自突出优势,可视患者实际临床情况选择诊断方法,临床应积极进行联合诊断,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漏诊、误诊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SCT影像表现及重建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提高对该病的定位及定性准确率。方法对己经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在术前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的90例病人的CT轴位及多平而重建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SCT及重建技术诊断与手术的符合率为97.3%,椎间盘边缘突出软组织影发现率100%,硬膜囊受压移位54例,神经根受压移位增粗42例,有神经根湮没水肿者24例,伴有许莫氏结节者20例,有椎间盘真空现象者26例。结论MSCT扫描结合重建技术(MPR)能清晰显示腰椎间盘突出及其方向、程度以及硬膜囊、神经根受压情况,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CT与MRI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影像学表现,比较CT与MRI对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0例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同时进行CT与MR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并应用配对X^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70例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的CT和MRI表现存有不同差异。对椎间盘早期退变、中度及重度突出的椎间盘与硬膜囊分界的清晰度MRI优于CT;对椎间盘膨出和/或突出、椎间隙狭窄的诊断价值和轻度突出的椎间盘与硬膜囊分界的清晰度MRI同CT差异不大;对椎间盘积气、髓核钙化、椎间盘突出分型的诊断价值CT优于MRI。结论CT与MRI2种检查方法对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诊断有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检查及MRI检查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5例经病理学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患者均予以CT检查及MRI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两种检查方法诊断阳性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钙化、积气检出率明显高于MRI检查,MRI检查椎间盘变性、硬膜囊受压、脊髓变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T检查及MRI检查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价值均较显著,临床实践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以提高诊断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给予MRI与CT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60例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MRI与CT诊断,分析两组不同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采用MRI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采用CT诊断的准确率,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在钙化和椎间盘积气两种突出征象的检出率明显优于MRI,而脊髓变形、硬膜囊受压等征象的检查中MRI则优于CT,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给予MRI和CT诊断,其中MRI的诊断准确率更好,但是它们各有其独立的优势,应合理使用,对于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可以进行互补,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3种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青年人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0例45岁以下有明显颈椎病症状的患者进行X线、CT、MRI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同时研究影像结果与颈椎病主要临床表现的符合情况.结果:青年人颈椎病影像学表现包括椎间盘突出(膨出)、颈椎生理弧度改变、椎体骨质增生、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等,3种检查方法中CT、MRI更具有优势,其检查结果与临床符合率较高.结论:X线平片不能直接显示椎间盘改变,CT和MRI是很好的检查方法,MRI检查结果与临床符合率更高,MRI更具有自身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葛欣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14):112-114
目的: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诊断中CT和MRI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疑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均接受CT、MRI及手术病理检查,统计分析与手术病理检查对比MRI检查和CT检查的突出部位符合情况、突出类型符合情况、相关征象检出情况,并统计分析MRI检查和CT检查的椎间盘神经根改变检出情况、诊断效能。结果:MRI检查和CT检查诊断单节段突出、多节段突出的符合率100.00%(50/50)、98.00%(49/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诊断突出类型的检出率为94.00%(47/50),高于CT检查的80.00%(40/50)(P<0.05)。MRI检查诊断钙化、椎间盘积气的检出率均低于CT检查(P<0.05),诊断椎间盘变性、硬膜囊受压、脊髓变性的检出率均高于CT检查(P<0.05)。MRI检查诊断椎间盘神经根改变检出率为96.00%(48/50),高于CT检查的66.00%(33/50)(P<0.05)。CT检查的敏感度为66.00%(33/50),特异度为30.00%(3/10),准确度为60.00%(36/60),阳性预测值为82.50%(33/40),阴性预测值为15.00%(3/20);MRI检查的敏感度为82.00%(41/50),特异度为30.00%(3/10),准确度为73.33%(44/60),阳性预测值为85.42%(41/48),阴性预测值为25.00%(3/12)。MRI检查的敏感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检查(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诊断中MRI应用价值较CT高。  相似文献   

11.
报道经手术证实的2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CT和MRI所见,观察到腰椎间盘膨隆和间盘疝的CT和MRI表现及其所引起的硬膜囊和神经根受压,移位,变形、,钙化,真空征等伴地CT和MRI诊断结果分析对比,重点讨论了二者在腰椎间检查中的诊断价值及各自的限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表现严重程度与CT影像学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8年7月浙江衢化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6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下腰痛评估量表的判定结果将其分为轻度(58例)、中度(64例)和重度(45例)。分析其严重程度与CT影像学指标的相关性,以及与硬膜囊前后径、矢状径的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日本骨科协会制定的改良后下腰痛评分(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mJOA)与硬膜囊前后径、矢状径相关系数。 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轻、中、重度患者在髓核经骨突出情况、髓核突出后的病理类型、髓核密度值、髓核经额状面的突出程度、髓核经水平面的突出程度、髓核突出后与神经根的关系、髓核突出后对硬膜囊的压迫程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患者中,硬膜囊前后径依次增大(均P<0.05),矢状径依次减小(均P<0.05); mJOA评分与硬膜囊前后径呈正相关(r=0.584,P=0.017),与硬膜囊矢状径呈负相关(r=-0.603,P=0.025)。 结论 对于绝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与部分CT影像学指标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CT和MRI在腰椎间盘突出及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及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收集来我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5例,手术前进行CT和MRI检查,证实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者28例,证实腰椎间盘突出症者37例,对照手术结果,对比两种方法检出准确率,比较CT和MRI对腰椎间盘突出征象诊断阳性诊断,分析两者对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鉴别价值。结果在椎间盘膨出、脱出、影出、游离及结节上,MRI和CT检出率无差异(P0.05),在椎间盘突出及合计上,MRI检测结果显著高于CT(P0.05);CT在钙化、积气的诊断上显著优于MRI(P0.01),MRI在椎间盘变性、硬脊膜受压、脊髓变性的阳性率优于CT(P0.05),两者在神经根受压的诊断上无差异(P0.05);在髓核异位、巨大突出、后缘锐角、边界模糊上,CT在RLDH的阳性率分别为78%、82%、42%、75%,在LDH的阳性率分别为8%、13%、10%、32%,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髓核异位、低信号带、后缘不规则、椎间盘变性上,MRI在RLDH的阳性率分别为89%、21%、85%、82%,在LDH的阳性率分别为5%、0%、21%、56%,存在差异(P0.05)。结论两者在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中有各自的优点,CT观察突出的腰椎间盘位置、形态、密度有优势,MRI清晰显示出椎管内构造。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4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新 《当代医学》2010,16(31):58-59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3月期间CT诊断为腰椎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45例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硬膜囊脂肪层消失或不对称,硬膜囊受压变形,神经根被推压移位;4例腰椎间盘后缘弧形突出,位于椎体后缘的中央;13例并发黄韧带肥厚(6~8mm),5例黄韧带肥厚且伴有钙化,18例均见增厚的黄韧带压迫硬膜囊或神经根使之变形或移位;侧隐窝狭窄9例;椎间孔狭窄者4例。结论螺旋CT可准确显示腰椎小关节突增生肥大、椎间盘突出及椎管狭窄,窗宽、宽位的调整对提高CT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MRI与CT在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价值差异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5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展开研究,均行CT检查与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MRI对椎间盘突出、椎间盘游离的诊断准确率均达到100.0%,明显高于CT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总检出率为94.8%(55/58),明显高于对照组70.7%(4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T检查相比,MRI在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具有更高诊断准确率,临床应用价值更大,但CT检查同样有其自身优点,临床可结合实际选择合适检查方法,并将两种方法积极结合,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利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方兵 《海南医学》2014,(5):679-681
目的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CT影像表现和临床体征表现的对比分析,探讨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单排螺旋CT机行CT扫描,对CT影像中许莫氏结节、髓核是否经骨突出、髓核病变情况、矢状径大小、硬膜囊和神经根受压情况等多个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13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在许莫氏结节、经骨突出情况及矢状面髓核突出大小等CT影像指标中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髓核情况、髓核密度、髓核在水平面及额状位突出的大小和神经根受压方式等引起的症状体征严重程度的大小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硬膜囊前后径越大,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越严重,而矢状径越小,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越严重(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CT图像表现和患者临床症状之间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17.
陈红 《中外医疗》2014,(5):14-15
目的对比分析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CT与MRI影像的特点以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5年12月-2010年3月期间收治患者105例,全部被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对这些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的检查手段均是cT和MRI影像,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二者之间的不同。结果使用MRI影像检查时,有101例患者的检查结果准确,准确率高达96.1%;使用CT检查时,有95例患者的检查结果准确,准确率为90.48%,二者之间虽然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MRI影像检查时,表现主要是病变髓核低信号以及髓核异位,使用CT检查时,主要的表现是髓核的边缘模糊,髓核突出、异位以及锐角征等。结论无论是使用MRI还是使用CT技术,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时,诊断价值都比较高,在临床上可以将这两种方面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32例(33个椎间盘)手术证实的腰椎椎间盘脱出的CT图像,诊断正确率90.6%。基本征象是:椎间盘向后突入椎管,其阴影超过椎体缘,伴有硬膜外脂肪、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受压和移位,部份病例突出的椎间盘内有钙化,文中还讨论了不典型表现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