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90例肝郁脾虚型FD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中药对照组和西药对照组各30例,分别予相应的治疗方法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中脘、关元、任督二脉皮温,血浆生长抑素(SS)、P物质(SP)含量的变化。结果:穴位埋线组总有效率(96.7%)高于西药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穴位埋线组症状积分低于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P0.05),中药对照组症状积分低于西药对照组(P0.05)。治疗后,穴位埋线组和中药对照组中脘、关元、任脉及督脉皮温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西药组各穴位皮温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埋线组各穴位皮温均高于中药对照组和西药对照组(P0.05)。治疗后,3组血浆SS含量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血浆SP含量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穴位埋线组血浆SS含量均低于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P0.05),血浆SP含量均高于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肝郁脾虚型FD疗效显著,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浆SS及SP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黛力新治疗中枢介导腹痛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疗效。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口服黛力新每次1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结果:治疗组疼痛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3%,对照组为70.83%。结论:穴位埋线疗法联合黛力新对中枢介导腹痛综合征疗效较好,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埋线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中医康复门诊患者,筛选符合罗马III诊断标准的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100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分组的研究方法,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埋线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及洛哌丁胺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88.0%(44/50)显著高于对照组78.0%(39/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Ap、Fp及Fp明显上升,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血尿常规、血糖、血脂及肝肾功能检查未发现异常,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治疗组复发率2.0%(1/50)显著低于对照组12.0%(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埋线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较匹维溴铵及洛哌丁胺治疗差异显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对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选取100例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和观察组(采用针刺结合穴位埋线疗法)各50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8%高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临床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结合中药治疗肝郁肾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辨证为肝郁肾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结合中药疗法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对照组为84%,两组比较,穴位埋线结合中药治疗肝郁肾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临床效果略优于西药治疗效果,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治疗前后患者的中医证侯积分情况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结合穴位埋线治疗肝郁肾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耳穴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乳腺癌化疗所致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2组均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肝郁脾虚、痰湿内蕴、肝肾阴虚、气血两虚4型。对照组给予托烷司琼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磁珠贴压耳穴联合四子散穴位贴敷治疗。记录比较2组患者化疗当天、化疗后第1天、第2天不同证型患者的呕吐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急性呕吐、延迟性呕吐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中肝郁脾虚及痰湿内蕴型患者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肾阴虚及气血两虚证型患者的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能有效缓解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呕吐症状,对肝郁脾虚和痰湿内蕴证型的患者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轻微,患者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抑酸和胃汤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肝郁脾虚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肝郁脾虚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100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应用抑酸和胃汤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对照组应用西药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好转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症状缓解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抑酸和胃汤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肝郁脾虚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理气和胃方联合穴位埋线对肝郁脾虚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88例肝郁脾虚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4例。两组均予常规糖尿病治疗方案,对照组予莫沙必利改善胃肠动力,治疗组给予理气和胃方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变;采用钡餐造影计算胃排空时间;运用胃轻瘫症状严重指数(Gastroparesis Cardinal Symptom Index, GCSI)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疾病严重程度;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价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胃动素与胃泌素的血清浓度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18%VS 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后GCSI指数恶心呕吐、餐后饱胀与腹胀细分及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总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12.86±4.73)分VS(7.39±3.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胃泌素明显低于对照组[(185.57±62.45)pg·mL-1 VS(275.16±87.24) pg·m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治疗组患者血清胃动素则明显高于对照组[(376.42±42.78)pg·mL-1 VS (256.20±39.65) pg·m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理气和胃方联合穴位埋线不仅能够改善提高肝郁脾虚型DGP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疾病程度,还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其作用与降低胃泌素与增加胃动素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9.
葛国岚  金玉晶 《新中医》2018,50(1):123-12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小儿脾虚气弱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脾虚气弱型便秘患儿随机分为埋线组35例和西药组34例。埋线组采用简易穴位埋线疗法进行治疗,每20天埋线1次,共治疗2次。对照组采用乳果糖口服液治疗,口服40天。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记录患儿首次排便时间和每周排便次数。结果:埋线组治疗总有效率85.71%,西药组治疗总有效率73.5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埋线组首次排便时间短于西药组,每周排便次数多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小儿脾虚气弱型便秘疗效显著,治疗效果优于乳果糖口服液。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联合中药治疗肝郁脾虚型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肝郁脾虚型反流性咽喉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穴位敷贴联合中药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RSI、RFS积分情况,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RSI、RFS积分均基本相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RSI、RFS积分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者的RSI、RFS积分下降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敷贴联合中药治疗肝郁脾虚型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疗效显著,总有效率高,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草药治疗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的疗效。方法选择就诊于张家港广和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江杨清博士门诊的辨证属于肝郁脾虚型的亚健康者60例,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干预治疗,但不予药物治疗;治疗组予加用中草药疏肝解郁治疗4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检测血清Ig G。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清Ig G水平和亚健康症状积分情况。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总体有效率,对照组为30.0%,试验组为93.3%,试验组症状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g G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草药(疏肝解郁法)治疗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的临床疗效安全可靠,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六君子汤加减联合穴位埋线法治疗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效果。方法:选取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张阁镇卫生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脾虚型F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情况,记录其疗效及6个月内复发率差异。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减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各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君子汤加减联合穴位埋线法对脾虚性FD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其临床症状并降低复发率,对患者病情转归有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减肥八穴"穴位埋线结合健脾祛湿推拿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脾虚湿盛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单纯性肥胖症(脾虚湿盛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健脾祛湿推拿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减肥八穴"穴位埋线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20%,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愈率为12.5%,总有效率为57.5%;治疗组肥胖指标(体质量、腰围、BMI、TC、TG、FBG)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皮下淤血、硬结等不良反应少。结论:"减肥八穴"穴位埋线结合健脾祛湿推拿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脾虚湿盛型)的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涌泉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涌泉穴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阿普唑仑片治疗,分别于治疗后和1个月后随访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PSQI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随访,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涌泉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远期疗效肯定,具有疗效显著、简便易行、无副作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逍遥散联合针灸治疗肝郁脾虚型无排卵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郁脾虚型无排卵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予逍遥散联合针灸治疗,B组予逍遥散联合枸橼酸氯米芬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最大卵泡直径,及治疗后周期排卵率、临床妊娠率、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最大卵泡直径较治疗前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改善肝郁脾虚型无排卵性不孕症患者的最大卵泡直径,且对子宫内膜厚度无明显影响。两组患者周期排卵率、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改善肝郁脾虚型无排卵性不孕症患者周期排卵率、临床妊娠率疗效相当。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逍遥散联合针灸治疗肝郁脾虚型无排卵性不孕症均有效,且两种治疗方法疗效相当。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提示逍遥散联合针灸治疗肝郁脾虚型无排卵性不孕症安全性优于逍遥散联合枸橼酸氯米芬。结论:逍遥散联合针灸与逍遥散联合枸橼酸氯米芬治疗肝郁脾虚型无排卵性不孕症疗效无明显差异,但逍遥散联合针灸治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疏肝补肾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肝郁肾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生殖中心治疗的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96例,并且中医辨证为肝郁肾虚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促排卵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疏肝补肾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结果:经过1疗程的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42/48),对照组为70.8%(34/4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补肾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肝郁肾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健康宣教护理对绝经前后诸证(肝肾阴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肝肾阴虚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患者运用穴位埋线治疗,每月1次,连续治疗4个月,同时对患者进行间断回访健康宣教护理;对照组患者单独予以穴位埋线治疗,每月1次,连续治疗4个月,并进行随访。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绝经前后诸证(肝肾阴虚型)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联合健康宣教护理比单一的穴位埋线对绝经前后诸证(肝肾阴虚型)患者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西药美沙拉嗪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痛泻要方加减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3%和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药联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腹安汤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腹安汤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FD罗马II诊断标准,且辨证属肝郁脾虚型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用腹安汤治疗,对照组用吗丁啉治疗,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及不良反应统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82.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主要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胸脘痞满、纳差、烦躁易怒、神疲乏力等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安汤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逍遥散化裁治疗肝郁脾虚型经间期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64例肝郁脾虚型经间期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逍遥散化裁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黄体酮方法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逍遥散化裁治疗肝郁脾虚型经间期出血疗效较好,不易复发,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