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医综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如控制血压、降血糖、降血脂,治疗组患者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医综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医综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入住我院治疗的76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8例。参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实验组给予中医综合治疗,两组的疗程均为28d。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质量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质量指数变换均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对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中医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3%,对照组为7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对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0例住院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注射低分子肝素,4000u/次,1次/d,皮下注射。治疗组35例中医综合治疗,静脉滴注中药+针灸推拿。急性期5%葡萄糖250mL+血塞通注射液200mg,1次/d,静滴。5%的葡萄糖250mL+葛根素注射液600mg,1次/d,静滴。恢复期针灸和推拿治疗。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QLI、NIHSS、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60d后对70例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13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基本痊愈7例,显效8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2.86%。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指数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正>缺血性脑中风为因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引发脑血流阻滞,导致机体脑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最后造成脑血管与神经功能性障碍[1]。为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效果,本研究以回顾性方式分析本院90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临床资料,现总结报道如下。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中风后遗症确诊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前组患者提供常规康复训练,而对后组患者则采用中医中药康复综合疗法(加服中药+针刺+按摩),后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和Barthel指数。结果:经过两个周期的治疗,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临床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表明中医中药康复综合疗法,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纯提供康复训练。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有助于避免中风后遗症病人致残,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其安全系数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恢复期的用药规律,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在万方数据库、中文期刊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中分别以"缺血性脑中风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为主题词,"中医治疗"、"中医药治疗"作为副主题词,搜索年限为2000年~2015年的相关文献,共搜索文献389篇,其中经过文献筛选以及逐篇翻阅共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献73篇,将这73篇文献中所涉及到的单味中药手动输入EXCEL 20003中进行一般统计学用药规律分析。结果:73篇文献中,共涉及复方76首,药物129种,用药频次达1033次,其中用药频次超过15次的分别为黄芪、川芎、地龙、水蛭、当归、丹参、红花、桃仁、牛膝、石菖蒲、赤芍、半夏、胆南星、全蝎、茯苓、天麻、蜈蚣、郁金,按照中药类别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用药味数排在前三的类别分别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结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对于缺血性脑中风恢复期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脑中风的中医辨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其美 《新中医》1994,26(12):49-50
缺血性脑中风的中医辨治黄其美凡发病突然,以昏倒、偏瘫、失语、口眼斜等为主症,称为“中风”。中医学又把“中风”分为“真中”与“类中”。“类中”有痰中(如癫痫发作)与外邪中风(如太阳中风),不属本文讨论范围。本文仅讨论“真中”的一部分内容。“真中风”大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步复迈注射液对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步复迈注射液250mi静脉滴注,每日一次,20天为一疗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两组观察均为1个月以上。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血液粘滞度、纤维蛋白原均降低,总有效率和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步复迈注射液有助于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及明显的改善血液循环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健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5):85-86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482例,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患者240例,采用单纯西药治疗;乙组患者24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乙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越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显著短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因治疗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发生。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患者,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安全性较高,适宜依据患者情况进行应用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实施针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6年4月于该院就诊的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共3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进行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运用针灸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极大的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显著增强,值得临床应月与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中医综合治疗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72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22%,高于对照组的80.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78%)低于对照组(19.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不良患者使用中医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上具有广泛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熄风通络饮治疗缺血性脑中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2例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熄风通络饮合并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康复治疗。观察时间为30天,指标是病死率,神经功能评价(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价(ADL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S-QOL),中医证候评分及安全性评价。结果:(1)两组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中医证候分值30天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4)mRS 0-1级,60.7%Vs54.2%,研究组增加6.5%患者独立生活;(5)研究组有改善生存质量的趋势;(6)服用熄风通络饮期间,研究组2例患者无法耐受中药,退出课题研究,余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熄风通络饮并未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升运动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提高生存质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应用布依族民间验方,经40例临床观察,治疗组缺血性脑中风后遗症疗效远高于对照组。本品制备工艺简单,质量可控,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汤医治缺血性脑中风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扩张血管、保护脑神经以及抗血小板凝聚治疗等,而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通络汤配合治疗,两组治疗疗程均为2周,最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发现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0%,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西医方法治疗结合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优于单纯采用西医方法治疗。中西医方法结合治疗能帮助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快速恢复,同时还能减少患者的致残机率,因此可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16.
葛根素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 5 5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分别予葛根素注射液与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 ,并判断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基本临床治愈 4例 ,显效 12例 ,有效 10例 ,无效 2例 ,总有效率为 93% ;而对照组基本临床治愈 2例 ,显效 9例 ,有效 7例 ,无效9例 ,总有效率为 6 7% ,2组总有效率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葛根素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正>脑中风后遗症为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后仍存在的一系列症状,包括口眼歪斜、言语謇涩、吞咽困难、精神及智力的异常、一侧肢体麻木萎软(动则乏力、久卧在床)或痉挛(常见的上臂挎筐、下足内翻)等。中医称本病为痿病偏枯,概因其气血不足,脑髓失养,痰瘀阻络,半身不遂,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症。临床上这一类的病人很多,大多数人都缺乏脑中风后续康复治疗的概念,觉得急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和研究脑梗塞中医综合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4月脑梗塞患者102例,将其按住院编号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综合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中医综合治疗方法应用于脑梗塞患者治疗中,其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减轻机体残疾程度,对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脑中风偏瘫恢复期中医综合康复治疗6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是一个难题,我们采用中医治疗与康复训练等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86例脑中风偏瘫恢复期患者,男56例,女30例;年龄13~68岁,平均56.4岁;病程26~94d,平均52d;脑出血28例,脑梗塞46例,脑外伤12例;左侧偏瘫54例,右侧偏瘫32例。分为治疗组66例,对照组20例;全部病例均经临床CT检查证实,2组均接受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病情稳定后,治疗组接受中医治疗及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西药、中成药治疗。1.2 治疗方法:治疗组:1中药处方以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120g,赤芍15~30g,川芎10~30g,当归10~30…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心悸的疗效探讨分析。方法对该院于2015年1—12月收治的60例心悸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口服西药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医综合疗法(内服中药加之耳穴压豆及艾灸法)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3周,院方需要记录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疗效变化情况。结果根据实验对比分析,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是9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只采取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并且数据显示,治疗组的室性期前收缩次数要明显少于对照组,并且两组患者无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对于心悸患者进行中医综合治疗的方法有明显疗效,临床效果显著,可减少患者室性前期收缩次数,并且安全性较高,因此可以在临床医学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