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在基层深化中医药对消化常见病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认识和诊断,观察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对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为3组进行治疗,每组病例40例;治疗组予中药辨证施治,以自拟方疏肝健脾、清热化湿、祛瘀消痞法治疗;对照组两组,分别以中成药胃复春及西药叶酸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 3组患者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组患者病理结果 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组患者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组患者病理积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健脾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患者9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脾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48%较对照组的77.78%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通络汤联合西药可有效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基层深化中医药对消化常见病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认识和诊断,观察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对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为3组进行治疗,每组病例40例;治疗组予中药辨证施治,以自拟方疏肝健脾、清热化湿、祛瘀消痞法治疗;对照组两组,分别以中成药胃复春及西药叶酸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 3组患者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组患者病理结果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组患者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组患者病理积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治疗组30例,辨证为肝胃不和证予胃炎1号颗粒,脾胃湿热证予胃炎2号颗粒。对照组30例给予施维舒胶囊。疗程8周后观察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胃镜检查、病理检查。概括两组药物治疗的总有效率等。结果:两组在总体疗效判定上,治疗组总有效率76.7%;对照组总有效率50.0%。经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经服用中药与西药8周后的总体疗效判定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总体疗效判定有差别,中药治疗组比对照组总体疗效高。结论:胃炎1号颗粒及胃炎2号颗粒,在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中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及胃镜表现,其症状改善、胃镜改善和总体疗效判定上均优于对照组,证明中药治疗是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有效、安全的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补脾胃通络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68例脾虚血瘀证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常规西药+补脾胃通络方治疗)与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每组34例。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胃镜下各证象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较低(P 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节点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补脾胃通络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益胃健脾汤加减联合奥美拉唑、多潘立酮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与多潘立酮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胃健脾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胃健脾汤加减联合奥美拉唑、多潘立酮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满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陈学玲  徐振海 《河南中医》2016,(10):1783-1784
目的:观察中药贴敷神阙穴治疗脾胃气虚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服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贴敷神阙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证候疗效指数,胃镜下胃黏膜病变的改善等级、总积分改善程度。结果:两组患者证候疗效比较,对照组有效率为87.5%,观察组有效率为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内镜下胃黏膜疗效比较,对照组有效率为85.0%,观察组有效率为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贴敷神阙穴治疗脾胃气虚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加味六君子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治疗组予加味六君子汤治疗,对照组予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多潘立酮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病理积分、病理积分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8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病理疗效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7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六君子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胃方治疗脾虚肝乘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效果。方法:29例脾虚肝乘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新胃方对其进行辨证调治45d,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经45d的持续治疗,29例患者临床控制3例,显效15例,好转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21%(25/29)。治疗后证候积分(4.93±3.94)分,低于治疗前(12.86±4.8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脾虚肝乘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对其采用新胃方调治,可改善其临床症状,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周叶萍 《新中医》2015,47(12):47-48
目的:观察健脾通络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采用健脾通络汤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中医症候积分变化。结果:总有效率实验组93.33%,对照组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证候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实验组96.67%,对照组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通络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症候积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益胃汤加减治疗胃阴亏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作用机理。方法:从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择取50例中医辨证分型为胃阴亏虚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益胃汤加减治疗,对比观察患者治疗后中医临床证候及胃镜病理组织学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患者临床证候治疗有效率为92.0%,胃镜病理治疗有效率为84.0%,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5.6±0.8)分]显著低于治疗前[(21.5±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胃汤加减治疗胃阴亏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症状及胃黏膜萎缩病变,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消痞愈萎汤联合埋线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肠上皮化生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11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肠上皮化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55例)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5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消痞愈萎汤及埋线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患者病理组织学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18%)显著高于对照组(87.27%),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病理组织学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相当(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病理组织学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改善,观察组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率为3.64%,低于对照组14.5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痞愈萎汤联合埋线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肠上皮化生疗效显著,患者症状改善,恢复好,药物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5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158例,参照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79例)、对照组(79例),观察组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患者枳实消痞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中医症状积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1)经治疗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9.87%比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3.48%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比治疗前好(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比对照组患者治疗好(P0.05)。结论: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中,采取中医辨证治疗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也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生活治疗与中医证候积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曾均 《河北中医》2016,(3):382-384
目的观察温经汤联合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温经汤联合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对照组30例予胃复春片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情况。结果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证候积分降低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经汤联合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黄芪建中汤辨证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迁延所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13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73例)。对照组给予维酶素片治疗,观察组给予黄芪建中汤辨证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中医症候与体征积分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复发率1.37%明显低于对照组17.24%(P0.05)。结论:慢性浅表性胃炎迁延所致慢性萎缩性胃炎行黄芪建中汤辨证加减治疗效果显著,具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加减柴胡疏肝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效果。方法选择特定研究时段(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内所在科室收治的肝胃不和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常规临床治疗的为对照组(36例),常规治疗的同时结合加减柴胡疏肝汤治疗的为研究组(36例)。对比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证候积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证候积分和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肝胃不和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结合加减柴胡疏肝汤效果确切,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症状积分也得到明显的改善,具有推广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讨中医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效果。方法: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柴胡疏肝散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中医证候积分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情况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好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观察组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效果显著,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温阳健脾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山莨菪碱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采用温阳健脾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周、6周、9周及12周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患者采用温阳健脾汤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刘美 《双足与保健》2018,(12):170-171
目的探究加减柴胡疏肝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该次选取研究对象为10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于2016年1月—2018年4月收治,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给予吗丁啉治疗、观察组给予加减柴胡疏肝汤治疗,各52例;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临床症状积分及胃黏膜组织变化进行观察与评估。结果观察组5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8.08%(51/52)高于对照组数据71.15%(37/52),(P<0.05)。观察组5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的嗳气、反酸、纳差、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数据(P<0.05)。观察组5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的胃黏膜组织变化改善程度[肠化生(0.12±0.05)分、异型增生(1.02±0.32)分、炎症(1.01±0.22)分、活动性(1.05±0.41)分]大于对照组数据,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采用加减柴胡疏肝汤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在缓解临床症状的基础上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基于"毒瘀交阻"理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及单盲法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胃复春治疗,试验组予益胃化瘀解毒饮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组织在胃镜下的表现及病理活检积分。结果:总有效率试验组为97.5%(39/40),对照组为82.5%(35/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病理组织学疗效试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病理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毒瘀交阻"理论的化瘀解毒法能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部分胃镜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