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观察起自延髓网状背侧亚核(SRD)的下行投射对脊髓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神经元活动的影响,将微量海人藻酸注入大鼠SRD中,致SRD神经元兴奋,在SRD下行通路的作用部位引起c-fos的表达。实验结果表明,在注射后30min,脊髓灰质内出现Fos阳性神经元,1.5~2h时达高峰,4h后明显减少。在高峰期,同一脊髓节段的不同板层内Fos阳性神经元的密度不同:Ⅰ、Ⅱ层>Ⅲ、Ⅳ层>Ⅴ~ⅩⅡ、Ⅹ层,Ⅷ、Ⅸ层中偶见。Vc内Fos阳性神经元的出现时间和分布与脊髓后角相似。上述结果提示,SRD发出的下行纤维主要调控脊髓和Vc(尤其是浅层)中的神经活动  相似文献   

2.
袁祥鹏  鞠躬 《解剖学报》1997,28(2):137-141
为了解参与机体免疫调控过程的中枢神经核团,对雄性SD大鼠侧脑室及腹腔注射多克隆免疫激发剂LPS,应用即刻早期表达基因c-fos免疫组织2化学法,观察大鼠服内Fos表达。侧脑室注射LPS10ng,3h后见下丘脑室旁核内侧部对应CRF神经元分布区有密集的Fos阳性染色;外侧及腹侧部相当于OXT细胞所在部位的脑干,脊髓投射区有Fos表达细胞;前大细胞亚核亦有Fos染色细胞。  相似文献   

3.
用免疫细胞化学PAP法,对成年大白鼠隔-斜带(S-DB)复合体中,含小白蛋白(PV)神经元的分布和形态学进行了研究,并与含胆碱乙酚化酶(ChAT)神经元的观察进行了比较。含PV神经元主要位于内侧隔核(MS)、斜带垂直支(vDB)和斜带水平支(hDB)。PV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形状和大小在S-DB复合体的各个核区或同一核区都不相同,表明这些神经元具有多样的形态学特征。在整个S-DB复合体中,含PV和含ChAT神经元的比例,各占PV和ChAT阳性反应细胞总数的47/和53/,在MS、vDB和hDB中,PV免疫反应神经元的比例分别为38%、54%和59.5%,其余为含ChAT的胆碱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4.
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髓网状背侧亚核(subnucleusreticularisdorsalisSRD)是最近几年发现的在伤害信息传导中起重要作用的一个核团。该处的神经元能特异性或优先性地被来自全身各部位的机械性、温度性及化学性刺激激活,并能准确地编码电、温度及机械性刺激的强度。SRD与脊髓之间存在往返投射,被认为是弥散型伤害抑制性控制现象的基础。本文就SRD的形态学及电生理学等方面的特征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和三重染色技术观察了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浅层内向丘脑或臂旁核投射的神经元和下行性5-HT样和初级传入的SP样终末之间的联系。将四甲基罗达明注入大鼠丘脑或臂旁核,在VC的Ⅰ,Ⅱ层内可见TMR-DA逆标神经元,主要位于VCⅠ层。在VC浅层内还可观察到大量的5-HT样和SP匀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纤维和终末,5-HT样阳性纤维有较多的膨体。  相似文献   

6.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强啡肽致脊髓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强啡肽致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方法:[3H]-左旋精氨酸转化法测定腹侧和背侧脊髓iNOS活性,原位杂交法观测脊髓iNOSmRNA表达及其细胞分布。结果:大鼠蛛网膜下腔注射(InI)强啡肽A1-17(Dyn)20nmol引起持久性截瘫和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在Dyn致瘫后2~3hiNOSmRNA表达开始增多增强,4h达高峰,24h和48h仍见广泛表达,其分布以胶质细胞和大运动神经元为主;腹侧脊髓iNOS活性在Dyn致瘫后4h显著升高,并持续至24h和48h;提前10minInI选择性iNOS抑制剂氨基胍1μmol可显著对抗Dyn20nmol引起的持久瘫及伤后4h腹侧脊髓iNOS活性升高。结论:iNOS持续性高表达与Dyn致脊髓损伤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采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方法,以清醒大鼠脊髓背角WDR神经元的伤害性诱发放电频率为指标,观察大鼠LRN对脊髓背角WDR神经元的作用。结果表明:1、电刺激一侧LRN对双侧脊髓背角WDR神经元具有同等程度的抑制作用;2、一侧LRN对双侧脊髓背角WDR神经元具有紧张性下行抑制作用,这种作用以同侧为主。  相似文献   

8.
董新文 《解剖学报》1994,25(1):6-12,T001
用免疫细胞化学PAP法,对成年大白鼠隔-斜带(S-DB)复合体中,含小白蛋白(PV)神经元的分布和形态学进行了研究,并与含胆碱乙酰化酶(ChAT)神经元的观察进行了比较。含PV神经元主要位于内侧隔核(MS)、斜带垂直支(vDB)和斜带水平支(hDB)。PV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形状和大小在S-DB复合体的各个核区或同一核区都不相同,表明这些神经元具有多样的形态学特征。在整个S-DB复合体中,含PV和含C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在脑缺血早期(24h内)的变化规律。方法:NADPH-d组织化学方法。结果:各组间正常侧NOS神经元无明显变化,散在分布于皮质的Ⅱ~Ⅵ层,以Ⅳ~Ⅵ为主,尾壳核内NOS神经元数量较多,密集分布于外侧区。缺血15min和30min组,缺血中心区皮质和尾壳核NOS神经元数量减少,形态无明显变化;缺血1h和2h组,皮质和尾壳核内NOS神经元数量进一步减少,突起变短;缺血3h和6  相似文献   

10.
运用FOS免疫组化结合NADPH-d组化双重标记技术,研究了soman诱发惊厥大鼠杏仁核内c-fos高表达神经地与NADPH-d阳性神经元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soman诱发惊后的1.5和48h,杏仁核族凤c-fos呈现持纽过度表达。F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具有显著的亚核定位特征。  相似文献   

11.
探讨72例确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特异性血清抗体及鼻咽分泌物脱落细胞中RSV抗原阳性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IgG、IsM、IgA及IL-2R的活性表达,动态观察了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经PHA刺激后,于不同时间(24h、48h、72h)细胞膜上IL-2R的活性表达。结果表明,抗体效价恢复期较急性期升高4~128倍,病例组急性期CD3、CD16、B细胞升高,CD4/CD8的比值下降,IgG、IgA均降低,而IL-2R的活性表达呈下降趋势。此结果有助于探讨RSV感染患儿的免疫紊乱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用CB-JRP逆行追踪技术,对15只雄性大鼠(体重250 ̄350g)的球海绵同运动元胞体及树突进行了形态和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1)支配大鼠球海绵体肌的神经元主要位于脊髓的L5 ̄S1节段的Onuf核,大多位于该核的背内侧亚核(DM),少量位于背外侧亚核(DL)。(2)位于背内侧亚核的标记神经元,其树突呈束状,向背侧、背外侧、腹外侧等方向伸延,在其抵止区域可能构成广泛的突触联系。也有向对侧背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成年大鼠(5-8周龄)纵切脊髓片模型。此模型与传统的横切脊髓片的不同之处是可带有多条长达10mm的后根。在体视显微镜下骶髓后连合核(DCN)为一条透明的灰质带,极易与后角其它部位区分,因此最适合于对DCN神经元的研究。应用盲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法,在此模型上研究了DCN神经元自发的和后根刺激诱发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s)。自发的和后根刺激诱发的快EPSPs主要由非NMDA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剥夺卵巢雌激素对成年大鼠基底前脑神经元表达Nestin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成年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卵巢切除2周及4周三组,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卵巢切除后基底前脑的内侧隔核(MS)、斜角带垂直支(vDB)及水平支(bDB)Nestin免疫反应阳性(Nestin-IR) 神经元的形态和数目变化。结果 卵巢切除2周、4周组MS、vDB及hDB的Neshn-IR神经元形态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但卵巢切除2周、4周组MS、vDB及hDB的 Nestin-IR神经元的数目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尤以hDB的减少最明显(P<0.01,P<0.05)。结论 提示基底前脑Nestin-IR神经元的Neshn表达受卵巢雌激素的影响,hDB的Neshn-IR神经元的表达受此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5.
雄性大鼠球海绵体肌运动神经元胞体及树突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实验用CB-HRP逆行追踪技术,对15 只雄性大鼠(体重250~350 g)的球海绵体肌运动神经元胞体及树突进行了形态和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1)支配大鼠球海绵体肌的神经元主要位于脊髓的L5 ~S1 节段的Onuf核,大多位于该核的背内侧亚核(DM ),少量位于背外侧亚核(DL)。(2)位于背内侧亚核的标记神经元,其树突呈束状,向背侧、背外侧、腹外侧等方向伸延,在其抵止区域可能构成广泛的突触联系。也有向对侧背内侧亚核方向伸延者,可能与双侧肌肉的协调作用有关。另有向前索的白质及软膜下伸延者,可能构成旁侧回路。(3)位于背外侧亚核的标记神经元,其树突主要伸向背内侧亚核,提示可能与其功能的协调有关。  相似文献   

16.
5只单侧备用背根猫,于术后第5d分别切取手术侧、非手术侧脊髓L_3节段背核组织植块,与Hamburger35期鸡胚背根节(DRG)进行植块联合悬滴培养,以单独DRG培养作为参照。于培养24h、48h观察DRG神经突起的生长情况并测量其长度。结果发现:1.所有DRG从培养24h到48h其神经突起都有明显增长;2:同一观察时间内,参照组与对照组(DRG与非手术侧背核植块联合培养组)神经突起的生长状况较为相似,神经突起少而短,从DRG迁移出的细胞多。而实验组(DRG与手术侧背核植块联合培养组)神经突起多且长,从DRG迁移出的细胞少;3:在分别求出每批培养物的实验组、对照组DRG神经突起平均长度与参照组者的比值及5批培养物的平均比值后,发现两个观测时间实验组的平均比值都明显大于对照组者。本研究结果提示,猫脊髓在部分腰骶背根切除后,背核组织的促神经突起生长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7.
薛庆善  吴良芳 《解剖学报》1995,26(1):29-34,T004
5只单侧备用背根猫,于术后第5d分别切取手术侧、非手术侧脊髓L3节段背核组织植块,与Hamburger 35期鸡胚背根节(DRG)进行植块联合悬滴培养,以单独DRG培养作为参照,于培养24h,48h观察DRG神经突出的生长情况并测量其长度。结果发现:1.所有DRG从培养24h到48h其神经突出起都有明显增长,2:同一观察时间内,参照组与对照组(DRG与非手术侧背核植块联合培养组)神经突起的生长状况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神经激肽B受体(neurokininbreceptor,NKR)神经元在大鼠延髓的定位及其在腹膜伤害性传入信息整合中的作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方法,显示NKR神经元的分布并观察它们对腹膜化学伤害性刺激的Fos表达。结果表明:NKR样免疫反应(NKR-LI)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孤束核(Sol)、延髓腹外侧区(VLM)、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Sp5C)浅层和三叉旁核(Pa5)。腹膜伤害性刺激激诱导的Fos表达神经元多数分布在Sol、VLM、Pa5和最后区。Sol、VLM和Pa5中约30.1%的NKR-LI神经元同时呈Fos样免疫反应。本研究提示:延髓内上述核团NKR-LI神经元与腹膜伤害性初级传入信息的整合有关,可能参与内脏伤害性刺激的抗伤害性感受(anti-noceciption)过程。  相似文献   

19.
用PRV和SP或L-ENK免疫荧光双标记法研究了大鼠孤束SP及L-ENK样神经 对咽肌运动神经元的调控。PR注射大鼠咽肌后,在孤束核的中介亚核和中间亚核中可邮少量PRV和SP或L-END双标记。首次证明了大鼠孤束核中的SP及L-ENK样神经元对咽肌运动元的调控。推测孤束核中的ASP及L-ENK可能对咽肌运动的精确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鼠中枢运动核团内谷氨酸受体、γ-氨基丁酸受体(GABAAR)、甘氨酸受体(GlyR)和阿片μ受体(MOR)的定位分布,搞清谷氨酸、GABA、甘氨酸和脑啡肽在中枢运动核团内的作用部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结果在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展神经核、面神经核、疑核、舌下神经核、E-W核、上涎核、迷走神经背核和脊髓前角内均可见NMDAR1样和GluR2/3样阳性胞体,但NMDAR1样和GluR2/3样阳性纤维和终末仅见于动眼神经核、E-W核、滑车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和迷走神经背核,除三叉神经运动核、疑核和脊髓前角能见到少量GABAARβ亚单位样阳性胞体外,上述各核团也可见GABAARβ亚单位样阳性的纤维和终末,而GABAARα亚单位样阳性胞体主要见于疑核、舌下神经核、迷走神经背核和脊髓前角;中枢运动核团内均可见GlyR和MOR样阳性的纤维和终末。结论谷氨酸、GABA、甘氨酸和脑啡肽在中枢运动核团可能通过突触前和突触后机制,对中枢运动神经元发挥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