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8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18种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文献分析报道。了解其基本情况和文献研究趋势,为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安全警戒以及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国内文献检索到的18种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文献分析报道进行分类调查。结果:18种中药注射剂涉及不良反应病例5816例。其中,刺五加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最多,均超过900例(共占74.95%);双黄连、刺五加、鱼腥草和茵栀黄4种中药注射剂部分生产企业叫停,其ADR/ADE文献发表量与监管作用相辅相成。ADR/ADE多发生于>40岁年龄组,出现时间多发生于用药后的30分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74.15%),死亡率0.17%(10例)。结论:临床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加强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和合理用药应是当前中药注射剂研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3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蒋建章  陈志高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2):3091-3092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总结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30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中,共涉及16个品种的中药注射剂,发生ADR例数最多的品种依次是:苦黄注射液(5例)、茵栀黄注射液(4例)、参附注射液(3例)、苦参碱注射液(2例)、炎琥宁注射剂(2例)、血必净注射液(2例)、血塞通注射剂(2例)等。结论中药ADR报告中几乎涉及人体各个系统,发生率最高的是皮肤过敏反应,及时报告中药注射剂ADR,加强其不良反应的监测与研究,有助于减少和避免中药注射剂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茵栀黄注射液系由茵陈、栀子、黄芩等中药提取精制而成的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利胆、退黄、抗病毒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急、慢性及迁延性肝炎的治疗。近年来,随着茵栀黄注射液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过敏性反应逐渐增多,为引起临床用药注意,本文将资料完整的由茵栀黄注射液引起的过敏反应进行综合分析。1.临床资料:19例中男14例,女5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52岁,均第一次使用茵栀黄注射液。用法:茵桅黄注射液5~40ml加入10%葡萄糖液100~500ml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过敏反应时间及临床表现、最短者于用药后10min出现,最长者13…  相似文献   

4.
徐继会  王德华 《中国药房》2008,19(27):2148-2149
目的:观察茵栀黄加苦参素注射剂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给予茵栀黄注射液30mL、注射用苦参素600mg分别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50例,给予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20mL、甘草酸二胺注射液30mL分别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2组疗程均为30d。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好转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参素加茵栀黄注射剂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茵栀黄注射液使用的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获得菌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报道资料和北京地坛医院使用菌栀黄注射液而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对近年来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病例共130例进行分析,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总结不良反应发生患者的临床特征.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类型、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索。结果茵栀黄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86.8%发生在首次用药过程中.有不良反应20种,以皮疹最为常见,占不良反应患者的67.69%(88/130),占不良反应的31.3%。重型不良反应以过敏性休克最为常见,占不良反应患者的10.77%(14/130),占不良反应的5.0%。年龄越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不良反应的程度越重。中、重型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有过敏史者为42.46%。占总不良反应病例的34.62%(35/130).结论茵栀黄注射液所致的不良反应与药物的应用方式、患者的个体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茵栀黄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特点及其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8年1月~2009年11月发生的43例茵栀黄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分类与统计学分析;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总结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不良反应的类型、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等。结果:茵栀黄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38例(88.37%),发生在首次用药过程中;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33例(76.74%),重型不良反应主要是过敏性休克占77.78%。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有关,年龄越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越高、不良反应的程度越重。结论:茵栀黄注射液所致的不良反应与患者的个体因素、药物的应用方式等密切相关,应加强其应用监测,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黄春林  易红宇 《中国药房》2011,(16):1474-1476
目的:比较茵栀黄颗粒剂和茵栀黄注射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成本-效果。方法:通过比较茵栀黄颗粒剂和茵栀黄注射剂治疗新生儿黄疸以及所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的直接成本、间接成本、隐性成本,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医疗成本。结果:用茵栀黄颗粒剂和茵栀黄注射剂治疗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使用茵栀黄注射剂的治疗成本为2576.41元,而使用茵栀黄颗粒剂的治疗成本为2226.37元,节省350.04元,并且依从性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结论:在不影响安全和疗效的前提下用茵栀黄颗粒剂治疗新生儿黄疸比用茵栀黄注射剂费用更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茵桅黄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茵栀黄”、“休克”、“过敏反应”、“死亡”等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对文献中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检索到茵桅黄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病例报告16例,多为迟发型过敏性休克,其中13例痊愈,3例死亡,死亡率18.8%。结论茵桅黄注射液导致的过敏性休克虽不多见,但死亡率较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张红东 《黑龙江医药》2011,24(2):239-241
近年来,鱼腥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等中药注射荆引发的严重不良反应相继进入公众视野。如何防范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中药注射剂出现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临床用药不规范,不对症用药、超剂量用药、与西药联合用药等现象在临床十分普遍。要对特殊人群(如新生儿)谨慎使用中药注射剂,规范并抬高相关药品的质量标准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茵栀黄注射液出现过敏反应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勾春燕 《河北医药》2002,24(3):233-233
茵栀黄注射液是纯中药制剂 ,由中药茵陈、栀子的提取物及黄芩的有效成分黄芩甙配制而成 ,具有清热解毒、利胆退黄、降低转氨酶的作用。因其价格低廉 ,疗效佳 ,毒副作用少 ,临床常用于治疗肝炎。我们在使用茵栀黄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 13例 ,现将其临床特点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科自 2 0 0 0年 5月~ 2 0 0 1年 3月使用茵栀黄注射液 (北京某药厂产品 )治疗的急、慢性肝炎共 10 0例 ,诊断符合 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方案。入院后均给予茵栀黄注射液 3 0~ 40ml加入 10 %葡萄糖 2 5 0ml静脉滴入 ,一日 1次 ,…  相似文献   

11.
120例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茵栀黄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相关文献数据库中所有描述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报道,并对其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茵栀黄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主要为变态反应,其中皮肤反应58例(占48.33%),过敏性休克24例(占20.00%),胃肠道不良反应25例(占20.83%),发热伴全身性损害、药物热10例(8.33%),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损害及用药局部损害各1例(2.50%)。结论 应加强茵栀黄注射液的应用监测,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生产厂家药品说明书中记载的不良反应过于简单,应定期更新。以促进药品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灯盏花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集的36例灯盏花素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6例灯盏花素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中,有12例(33.33%)既往有过敏史,有18例(50.00%)用药30 min内出现药品不良反应,主要为变态反应(36.36%),36例患者均痊愈,无出现后遗症或导致死亡。结论临床应重视灯盏花素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的特点,加强用药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原因与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30例国内文献报道的醒脑静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中老年患者占56.67%;43.33%的病例用于治疗非说明书适应证的病症;13.33%的病例超剂量用药;70.00%的患者在用药开始后的30 min内发生不良反应/事件;不良反应/事件可发生首次用药和连续用药过程中;33.33%的病例有合并用药情况;不良反应/事件累及6个系统-器官,以过敏反应和过敏性休克为主的全身性损害占60.00%。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应注意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应严格遵照说明书规定的适应证和用法用量使用醒脑静注射液,谨慎联合用药,用药过程中加强不良反应监测;药品生产企业应加强醒脑静注射液的质量控制研究与安全性研究,以及修改完善说明书的安全性内容。  相似文献   

14.
79例紫杉醇注射液致过敏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紫杉醇注射液致过敏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1994-2009年国内公开发行的医药期刊,对79例紫杉醇注射液致过敏反应病例的年龄与性别分布、过敏反应症状、原患疾病、过敏史、过敏反应出现时间分布、给药剂量、采取急救措施及护理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紫杉醇注射液致过敏反应多发生于30~60a患者,原患疾病以乳腺癌、肺癌、卵巢癌居多,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大多发生在给药10min内。其中,过敏性休克有45例,占56.96%;严重过敏反应有28例,占35.44%。结论:紫杉醇注射液致过敏反应发生率较高,且后果严重,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黄连、清开灵、穿琥宁3种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对近10年国内文献报道的有关3种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163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种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与性别、年龄无关,与药物成分及制剂杂质、联合用药等因素有关;过敏性休克主要发生于用药30min之内,占总例数的82.74%;死亡9例,占总例数的5.52%。结论:临床应重视3种常用中药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参麦注射剂不良反应特点。方法:检索1972-2010年文献报道的参麦注射剂不良反应,并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参麦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主要发生≥60岁的老年人中,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包括过敏性休克、全身过敏样反应、皮肤损害过敏反应等,主要发生在用药30min内,预后再激发阳性16例(19.28%)。结论:临床应用参麦注射剂时应根据患者的情况,特别关注再激发阳性,辨证用药,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参芪扶正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D)和《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CMJD)1999~2012年发表的参芪扶正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例ADR中,男、女患者分别占80.95%和19.05%,ADR大多发生在用药30min内,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2%)和循环系统损害(20%)为主,发生ADR患者的原患疾病主要为癌症,共10例患者有联合用药情况,仅有1例患者有药物过敏史,不良反应的治疗和预后良好。结论临床应重视参芪扶正注射液引发的不良反应,加强用药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穿琥宁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检索1998~2010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医学期刊报道应用穿琥宁注射剂致不良反应案例,并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穿琥宁注射剂所致的189例不良反应与性别无关,多发生于<10岁年龄组,其出现时间多发生于用药后的前30分钟内,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累及机体多个系统-器官损伤,主要以过敏反应和血小板减少症为主,经对症治疗,预后多良好。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了解穿琥宁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其用药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