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李静  韩勇 《中国药房》2012,(4):341-343
目的:探讨莲必治注射液致肾损害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0-2011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莲必治注射液致56例肾损害病例的性别与分布,既往过敏史,出现时间、原患疾病、用药情况、主要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6例莲必治注射液致肾功能受损事件中,男性、女性患者分别占73.21%和26.79%,年龄为14~66岁,大多在用药1~2次后出现,及时停药并给予治疗,预后一般良好,单独或联合用药均可发生。结论:临床应重视莲必治注射液致肾功能损害事件的发生。尽量做到用药全程监护,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鉴于莲必治注射液有致急性肾功能损害及其严重的不良反应(ADR),通过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进行检索,并查阅相关原始文献,对2000年1月~2011年5月医药期刊中莲必治注射液所致ADR进行整理、归纳及统计分析,经剔除同一病例在不同期刊内重复报道和综述性的文献后,共查阅到相关文献22篇,计85例。结果莲必治注射液ADR与年龄无关,但与性别(P<0.05)及给药途径有关,静脉滴注易发生(P<0.05),在用药后6~30min发生率高(P<0.01);联合用药易发生(P<0.05);不良反应类型有急性肾功能损害、变态反应、胃肠道反应与皮疹等,急性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最高,占52.9%。结论莲必治注射液使用中可出现不同类型的不良反应,临床医生应加强其预防和监测,尤其应对速发型不良反应重点检测,对联合用药致急性肾功能损害重点关注,及时发现并处理,有效地减少其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莲必治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事件(ADR/AE)发生的发生类型、特点及相关风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等期刊数据库(1978年1月~2012年3月),以"莲必治注射液"、"不良反应"、"治疗"、"病例报道"等为检索词,检索文献全文136篇,纳入分析的文献36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该药不良反应可累积多个系统-器官,以皮肤损害、过敏反应、胃肠道损害最为常见,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男女比例各占53.23%、41.94%,19~60岁占比为43.48%,不良反应发生在30分钟以内的占45.05%,1小时内占51.37%,联合用药时占70.36%,结论莲必治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以速发型为主兼具迟发型,多发于青壮年,并且联合用药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莲必治注射液致过敏反应87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弄清莲必治注射液致过敏反应的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3年1月~2006年10月中国期刊网收录的87例莲必治注射液致过敏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莲必治注射液致过敏反应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但与给药途径有关,静脉滴注易发生不良反应(P〈0.05)。其过敏反应以速发型为主,起病急,进展快,91.95%的过敏反应发生在30min以内(P〈0.05),且多为多系统损害.主要症状为胸闷、心悸、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口唇发绀、意识模糊、血压急剧下降。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较高,为29.89%(26/87),其中5例为重度过敏性休克。结论莲必治注射液引起的速发型过敏反应是临床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患者使用莲必治注射液致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数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使用莲必治注射液的1876例儿童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AKI诊断标准分为AKI组85例和非AKI组1791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原患疾病、合并用药、莲必治注射液用药情况等多种因素,分析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结果:我院使用莲必治注射液的患儿AKI发生率为4.53%(85/1876)。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患儿在年龄、入住ICU比例、血清肌酐水平、内生肌酐清除率、合并用药(氨基糖苷类、阿昔洛韦、利巴韦林、血管升压药、安痛定)、日给药剂量和输液浓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输液浓度、高日给药剂量、低内生肌酐清除率、合并用药(氨基糖苷类、阿昔洛韦、利巴韦林)、年龄≤3岁和入住ICU是莲必治注射液致儿童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所有AKI患儿经停药等处理,转归较好,无继发尿毒症发生。结论:高输液浓度、高日给药剂量、低内生肌酐清除率、合并用药(氨基糖苷类、阿昔洛韦、利巴韦林)、年龄≤3岁和入住ICU是莲必治注射液致儿童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使用莲必治注射液应重点关注有独立危险因素的患者,以保证莲必治注射液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6.
报道患者注射莲必治注射液致严重肾功能衰竭1例,莲必治注射液使用过程中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的不良反应希望广大医务人员引起警戒。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莲必治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万方医药数据镜像系统和中国知网检索1999~2010年国内医学期刊,搜集莲必治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检索获得莲必治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20篇,病例148例,因累及多个系统,不良反应194例次,其中严重不良反应8例次。泌尿系统损害73例次,占37.63%;过敏反应86例次,占44.33%。过敏反应多发生在给药后2~90min,泌尿系统损害多发生在用药后30min~5d。148例不良反应中联合用药102例,占68.9%,单用莲必治注射液46例,占31.1%。结论:莲必治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急性肾损害和过敏反应,临床应用时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以及个人和家族疾病史,严格掌握适应证,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规定,严格控制药物输液的浓度和速度。应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连云港市中医院现有的热毒宁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参附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在临床上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ADR),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连云港市中医院24例中药注射剂ADR的病例资料。结果 药品ADR发生年龄段主要在46岁以上,共15例(占62.47%),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分布在神经内科(9例)、急诊医学科(5例)、和脑外科(4例)。用药原因主要为中风病、创伤性硬膜外血肿/创伤病、脑出血、眩晕症、呼吸衰竭。24例不良反应报告中醒脑静注射液产生皮肤红疹1例为新的ADR;参麦注射液引起呕吐1例为新的ADR;生脉注射液引起发热、寒战1例为新的ADR;热毒宁注射液胸闷、瘙痒、心慌2例为新的ADR;皮疹、瘙痒、面色发白、荨麻疹、全身大汗10例;注射部位及上肢疼痛、头昏、寒战2例;恶心呕吐、腹泻4例;心悸、心动过速、心前区不适8例;胸闷、气短7例为一般不良反应,立即给予停药,用生理盐水100 ml冲管处理15例。发生不良反应后均立即停药23例,停药后加地塞米松处理8例,加用抗过敏药西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 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医师提供用药参考。方法对医院2008年1月-2013年10月临床各科室上报的34例血必净注射液所致ADR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34例血必净注射液ADR,以中老年人为主,未出现死亡病例,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多见,其次为消化系统,ADR发生时间多集中在用药30min内。结论临床应重视血必净注射液所致的ADR,加强用药监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脱氧核苷酸钠在肝病辅助治疗中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09-2015年收集到的29例脱氧核苷酸钠作为肝病辅助用药致ADR报告进行分析,包括患者的基本概况、用药剂量及溶媒、联合用药情况、ADR发生时间及持续时间、ADR累及系统-器官和主要临床表现、ADR的治疗及转归等,并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29例ADR中,女性患者较多(65.52%),平均年龄(49.72±10.31)岁;ADR大部分发生在首次给药后,最快为用药后即刻出现,最慢为用药2周后;以变态反应最为常见(48.28%);ADR经处理后均治愈或停药后自愈。经统计分析,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性别、是否第一次用药、既往药物过敏史等均不会影响脱氧核苷酸钠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患者使用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时均应严格按说明书,并严密监测患者体征及症状。临床中应重视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致ADR的监测及报告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莲必治注射液的临床安全性,并为其实施风险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总结莲必治注射液上市后的临床应用概况和过敏反应及肾毒性反应的特征,分析导致不良反应的因素,藉此提出该药的风险管理措施。结果:莲必治注射液临床主要用于感染性疾病(如小儿肺炎、放射性肺炎、急性扁桃体炎、病毒性肠炎等)和恶性肿瘤(如晚期肺癌等);上市应用后发生的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包括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胃肠系统损害、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等;多数轻型过敏反应发生在给药30min内;其与年龄和给药方式有关)和肾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多数发生于首次用药后0.5~12h;其与年龄有关)为主;导致不良反应的因素包括药物因素、用药不当、个体差异等。该药风险管理应注重改进药品质量,加强处方管理,加强临床宣教,开展集中监测等。结论:莲必治注射液临床效果已受到广泛认可,但对其临床安全性应加以重视,加强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香菇多糖注射剂致药品不良反应(ADR)/不良事件(ADE)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4年1月.2012年12月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报道的21例香菇多糖注射剂ADR/ADE病例,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情况、ADR/ADE发生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香菇多糖注射剂所致21例ADR/ADE病例中男性16例(76.19%),女性5例(23.81%),〉50a年龄组患者ADR/ADE构成比最多,占90.48%,其出现时间多发生于用药后30min内。ADR/ADE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和骨骼肌肉系统损害。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了解香菇多糖注射剂所致ADR/ADE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其应用的监测,以减少ADR/AD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参芪扶正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D)和《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CMJD)1999~2012年发表的参芪扶正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例ADR中,男、女患者分别占80.95%和19.05%,ADR大多发生在用药30min内,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2%)和循环系统损害(20%)为主,发生ADR患者的原患疾病主要为癌症,共10例患者有联合用药情况,仅有1例患者有药物过敏史,不良反应的治疗和预后良好。结论临床应重视参芪扶正注射液引发的不良反应,加强用药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周福永  蔡志琴  胡金芝 《中国药房》2014,(36):3431-3433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剂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2000-2013年收录的血栓通注射剂致ADR文献报道,对收集到的76例ADR的相关情况进行分类、归纳、统计、分析。结果:76例ADR中,59例(占77.63%)在用药30 min内发生,以即发型和速发型过敏反应为主;累及器官/系统以全身性损害(占43.71%)、神经系统损害(占19.21%)、呼吸系统损害(占17.88%)为主;经停药及对症治疗后均治愈或好转。结论:通过提高药品质量并加强用药过程监测等措施,可避免和减少其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使用血塞通注射液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与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8--2012年有关血塞通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报道原文,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原患疾病、药物过敏史、联合用药、用法与用量、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临床表现等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8例血塞通注射液所致的不良反应与年龄、原发疾病、联合用药有关;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可发生于用药后各个时间段;累及多个器官和(或)系统,临床表现多样,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是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呼吸系统损害。结论:临床应重视血塞通注射液的合理使用,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减少患者的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16.
某院16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某院2012年收集的162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及年龄、出现不良反应时间、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引发ADR的药品种类、ADR的转归及报告人职业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62例ADR报告中70岁以上者所占比例最大(44.44%,72/162);引起ADR的主要药品种类为抗菌药物(23.76%,48/202),其次为心血管系统药物(12.38%,25/202);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80.86%,131/162);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29.67%,73/246);多数患者发生ADR经停药及对症处理后好转或治愈,对原患疾病影响不明显(51.23%,83/162);ADR上报人员以医生和护士为主,分别为29.01%(47/162)、69.75%(113/162)。结论医护人员应加强对老年患者的用药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0.5 h内的反应;除静脉给药外,还应考虑其他给药方式;更加关注用药后患者皮肤及其附件的变化;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应加强管理;对于不良反应的处理得当,可继续保持;应增加药师的ADR上报率。  相似文献   

17.
清热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流行病学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清热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通过检索文献,收集清热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详细个案,建立病案数据库,应用统计学方法对不良反应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23个注射剂品种详细的1129例不良反应个案,其中双黄连注射剂病案数量最多(486例);不良反应涉及人体多个系统,其中呼吸系统损伤424例(37.56%)和皮肤损害403例(35.70%)数量较多;男性患者601例(53.23%),女性患者528例(46.77%),平均年龄(29.98±19.76)岁;有25例患者(2.21%)因严重ADR死亡。结论:谨慎合理用药,增强预防意识,是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55例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2000—2009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清开灵注射液所致ADR性别与年龄分布、既往过敏史、ADR出现时间、原患疾病、用药情况、主要临床表现、抢救措施及预后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5例ADR中,男、女患者分别占58.18%和41.82%,儿童和青壮年发生比例相对较高(63.63%),ADR大多发生在用药30min内,主要以全身性损害(61.82%)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6.36%)为主。过敏性休克发生例次较多。结论:临床应当严格对清开灵注射液的使用,重视过敏性休克反应。  相似文献   

19.
李文武 《中国药物警戒》2013,(12):737-739,743
目的通过分析硫酸镁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收集到的157例硫酸镁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用药患者以20~39岁女性患者居多(69.43%);在30rain内发生的不良反应占68.79%;ADR/ADE主要累及胃肠系统(36.36%),全身性损害(25.17%)。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潮红、头晕、心悸等。结论我省数据库中硫酸镁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大多为已知的不良反应,建议加强对硫酸镁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完善国内企业说明书,减少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