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大动脉调转术的术后护理7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大动脉调转术术后护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总结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错位行大动脉调转术的术后护理体会。术后主要护理措施:早期镇静镇痛,循环功能监测,肾功能监测,呼吸道护理,延迟关胸护理,预防感染,保暖与营养支持等。通过对各系统的严密监测,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大动脉转位(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 TGA)是最常见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主动脉起自右心室,肺动脉起自左心室,主动脉与肺动脉在解剖上互换位置。体、肺循环成并列循环状态,与生理状态下交叉循环相比,并列循环下肺循环的氧和血不能有效地进入体循环。因此,患儿出生后会因体循环血氧饱和度(SpO2)过低发生缺氧、酸中毒而死亡[1]。当吸入较高氧浓度时容易导致动脉导管关闭,危机患儿生命。因此,合理给氧,术前维持动脉导管开放是关键。该病患儿出生后1年内生存率仅为10%,1个月生存率为55%,6个月生存率为15%,10岁以上少见,患儿一般年龄较小,存活时间短,手术矫治宜早期完成[2]。本例患儿出生时全身皮肤青紫,动脉导管开放情况下仍有严重低氧血症,完善相关检查18h后行大动脉调转术,手术顺利,术后精心治疗、护理30d后患儿治愈出院。该患儿是我院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年龄最小、体质量最轻的患者。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一例大动脉调转术患儿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是大动脉解剖关系颠倒的先天性心脏缺损,与正常位置不同,主动脉位于肺动脉前,由右心室发出,而肺动脉起源于左心室,占先天性心脏病的5%~7%[1].此病由于严重缺氧,如不及时治疗50%的病婴在生后1个月内自然死亡,因而临床上此种病例较少.我科于2007年12月27日收治1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患儿,该患儿生后5天行大动脉调转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大动脉转位的新生儿行大动脉调转术的护理配合进行探讨与总结,以提高手术护理配合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04年1月 ~2010年12月我院对8例大动脉转位新生儿在深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大动脉调转术的术中护理管理与配合方法.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患儿安全返回病房.平均手术时间5.5 ~11 h.结论:精心细致地手术护理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行大动脉调转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14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新生儿,在气管插管全麻、体外循环(CPB)下行大动脉调转术,麻醉采用间断予芬太尼、咪达唑仑和维库溴铵维持,主动脉开放后给予多巴胺、米力农等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结果全组麻醉平稳,CPB转流时间186~392(237.1±42.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26~201(139.5±34.2)min,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24~342 h。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3例,死亡2例,延期关胸5例,低氧血症4例,肺部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各2例。结论新生儿大动脉调转手术麻醉危险性高,术中加强左室功能支持,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重视肺部并发症处理是麻醉管理重点。  相似文献   

7.
闵飞  陈晓霞  谢庆  张新芳 《护理学报》2020,27(20):71-72
目的 总结大动脉调转术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19年间因高危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接受大动脉调转术的196例患儿的临床特征,诊断结果,手术术式及其护理配合流程,总结了心研所对大动脉调转术前的特色护理配合,并结合具体病例阐述了5个重难点环节的个性化护理配合要点。结果 196例患儿中延迟关胸88例,术后ECMO辅助15例,顺利完成手术194例。结论 建立系统化的术前护理配合流程,并根据具体病例开展精准的个性化护理配合对提升患儿大动脉调转术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5例大动脉调转术的手术配合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静  张金英  岳纯 《天津护理》2010,18(6):319-320
总结5例大动脉调转术(Switch手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器械护士娴熟的技术,充分到位的物品准备,坚实的心脏解剖知识,熟悉手术步骤及术者习惯,使手术衔接紧密,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手术时间。是协助术者顺利完成手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一例婴儿大动脉调转术成功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宓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3):285-287
完全性大动脉错位(TGA)是一种严重而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主要特征是主动脉和肺动脉同左、右心室的连接异常,该病预后凶险,出生后一年存活率仅有10%.  相似文献   

10.
对10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患儿行大动脉调转术治疗,并做好术前、术后护理.结果本组手术均在全麻、低温(18~22 ℃)、低流量50 ml/(kg·min)体外循环下行大动脉调转术,术后气管插管时间56~208 h,平均(98±7)h.术后因低心排抢救无效导致死亡1例.认为密切观察各项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果断正确处理,将直接关系到术后患儿恢复的良好程度.  相似文献   

11.
熊万玲  胡汉字 《护理研究》2008,22(6):1658-1659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D—TGA)是一类复杂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占先天性心脏病的5%~8%.一般认为,一经确诊,必须尽快手术,室间隔完整型的患儿最好在2周内进行,最迟不超过1个月。现将我科2006年5月--2007年3月4例行大动脉调转术的患儿术后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大动脉调转带后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at efies,TGA)是一种比较多见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其发病率占先天性心脏病的5%-8%,该病预后凶险,出生后第一年的生存率仅有10%。1975年Jatene首先采用大动脉调转术(简称Switch术)获得成功,目前已成为治疗TGA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5例室间隔缺损部分修补的大动脉调转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洗手护士熟悉手术方法及步骤,充分准备所需器械和缝线,熟练配合;巡回护士注意手术进展,按要求配置心血管活性药物,正确使用降温厦复温辅助设施,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应急准备,才能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一例新生儿动脉调转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 2 0 0 2年 2月 ,成功地为出生仅 1 4天的新生儿施行了动脉调转术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病例介绍患儿男 ,出生 1 4天 ,体重 3 .2kg。患儿出生后即发现皮肤紫绀 ,以口唇、指趾最明显。超声心动图显示 :主动脉与解剖右室相连 ,肺动脉与解剖左室相连 ,房间隔缺损连续中断约 4mm。血气分析 ,动脉血氧饱和度为 0 3 5~ 0 45。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 ,于 2 0 0 2年 2月 1 9日 ,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 ,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后 ,当鼻咽温度降至 2 8.8℃时 ,阻断主动脉 ,分别横断主动脉和肺动脉 ,游离并切下左、右冠状动脉近端并移植于后…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大动脉调转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贤  张镜芳  罗沙 《华西医学》2004,19(3):438-439
目的:探讨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行大动脉调转术的麻醉过程和处理。方法: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25例(室间隔完整14例,合并室间隔缺损11例)。术前8例行经皮球囊房间隔造口术,16例持续静脉滴注前列腺素E1,7例术前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麻醉约物选择芬太尼、哌库溴铵、氯胺酮、少量异丙酚及异氟醚。全组患儿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大动脉调转及冠状动脉移植术,采用深低温低流量灌注,7例短暂深低温停循环。术中监测心电图、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左房压、体温、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尿量、血球压积、血糖、电解质等。主动脉开放后给予多巴胺、肾上腺素、米力农、异丙肾上腺素、硝酸甘油等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结果:麻醉平稳,6例由于重度低心排,不能脱机,术中死亡;3例由于重度低心排、急性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术后4h~13d死亡;2例由于呼吸心跳骤停、急性肾功能衰竭、败血症等术后6~32d死亡;1例由于心律失常术后7h死亡;其余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大动脉调转术是目前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较为理想的术式,新生儿期是手术的最佳时期。围术期处理需要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维持肺一体循环血管阻力平衡。  相似文献   

16.
熊万玲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0):909-910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D-TGA)是一类复杂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占先天性心脏病的5%~8%[1],大动脉调转(Switch)术已成为治疗该病的首选手术方式,但此手术非常复杂,术后死亡率极高.除体外循环管理、手术技术、术后监护外,术后的呼吸道管理是降低病死率、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环节之一.现将我科2006年5月~2007年8月施行的14 例大动脉调转术的术后呼吸道管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韩盖宇  谢庆  李双梅  任渝萍  陈晓霞 《护理研究》2006,20(30):2769-2770
总结了5例室间隔缺损部分修补的大动脉调转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洗手护士熟悉手术方法及步骤,充分准备所需器械和缝线,熟练配合;巡回护士注意手术进展,按要求配置心血管活性药物,正确使用降温及复温辅助设施,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应急准备,才能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12例新生儿行完全性大动脉调转术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新生儿惠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行调特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 12例新生儿均在全麻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下行一期根治术.手术室内注意保暖.备好手术所需的精细器械、针线等物品.体外循环结束后.配合麻醉医生将所要输入的新鲜冰冻血泉、红细胞悬液和血小板等适度保暖后再输入新生儿体内.曩后安全、平稳地将忘儿送入重症监护室.结果 手术护理配合顺利.除1例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未行关胸术返回PICU.且于3d后再次返回手术室内行关胸术,其余患儿均一次安全返回PICU.所有患儿均顺利出院.结论 熟悉新生儿生理特点.做好手术全过程的护理配合,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右室双出口伴肺动脉瓣下室缺又称之为Taussig-Bing心脏畸形(TBH)^[1]。外科解剖矫正的目的是将左室与主动脉宫连接及右室与肺动脉连。可采用2种手术方法:①作右室内隧道将室间隔-缺损与主动脉口连接,隔开左室与右室;②在心外动脉水平作心外管道将主动脉与主肺动脉调转(ASO)及室缺(VSD)修补^[2]。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调转术巡回护:仁配合经验,以期提高手术术中护理配合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总结江西省儿童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错位10例的临床资料。围手术期采取的护理配合为:充分的术前访视,完备的手术物品准备,合理调节室内环境温度,手术体位的保护,心肌的保护,术中注意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术中各环节的细致掌控,提高护理质量。结果10例手术顺利,术中无一例死亡,手术成功率为100%。结论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错位调转术是心脏外科急诊手术之一,需要通过多方通力合作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