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杏丁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杏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2 0 0 1年 6月— 2 0 0 2年 6月临床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病人80例 ,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两组 ,杏丁治疗组 40例 ,丹参、胞二磷胆碱对照组 40例 ,疗效均为 15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2 .5 % ,对照组为 72 .5 %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且无明显副反应。结论 :杏丁能够有效地改善微循环 ,促进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可提高生存质量 ,降低致残率 ,是治疗脑梗死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人口进入老龄化,脑梗死的发病率相应增高,已成为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为了探讨杏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2001年6月-2003年12月采用杏丁注射液(贵州益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急性脑梗死120例,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杏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杏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 196例UA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杏丁治疗组(杏丁组).结果 杏丁组在减少心绞痛发作,降低硝酸甘油用量,改善异常心电图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杏丁治疗UA效果肯定,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的病情变化快,发病比较急,如果处理不当,致残率非常高。丹红注射液对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比较好的疗效。本文进一步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治急性脑  相似文献   

5.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评价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血管内皮的保护和抗自由基作用.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用抛币法随机分为舒血宁治疗组和维脑路通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的变化.结果舒血宁组在治疗14 d后NO、ET、MDA的含量降低,SOD含量升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和ADL评分下降均有显著差异.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能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清除自由基,改善脑血液循环,减轻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病人独立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络泰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络泰针(注射用血塞通粉针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静脉输注络泰,对照组42例,静脉输注维脑路通,两组疗程均为3周,根据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对比疗效.结果络泰对功能缺损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络泰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低分子量肝素、杏丁注射液及其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1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成低分子量肝素组(33例),杏丁注射液组(34例),及两药合用组(34例),低分子量肝素的用法为0.4ml,皮下注射,每日2次。杏丁注射液组的用法为20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各组均治疗14日。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缺损评分,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结果 两药合用组显效率71%,有效率91%,均显著高于单用低分子量肝素组或杏丁注射液组(P〈0.05和P〈0.01)且未发现有严重的肝功能损害和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 低分子量肝素与杏丁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疗效优于单独应用其中任何一种药物。  相似文献   

8.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血管内皮的保护和抗自由基作用。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银杏达莫治疗,对照组予曲克芦丁(维脑路通)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14d后NO,ET,MDA的含量降低,SOD含量升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ADL评分均下降。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能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清除自由基,改善脑血液循环,减轻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病人独立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杏丁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杏丁联合用药在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稳定型心绞痛66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在给予基础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杏丁每日25 mL,静脉输注,15 d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试验前后临床情况、活动平板试验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后,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片消耗量减少(P<0.01);心绞痛发作所需时间、运动持续时间、总工作量明显增加.结论杏丁注射液能够改善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心肌缺血状态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应用维脑路通注射液40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输注,1次/日,共14 d.治疗组40例,应用丹红注射液3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输注,1次/日,共14 d.治疗前后监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7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应用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65例,两组均给予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改善微循环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等基础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之差和血液动力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之差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脑梗死急性期依达拉奉对缺血大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合并出血的风险小。  相似文献   

12.
龙津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龙津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对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及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完全随机化设计 ,将 74例诊断明确的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降纤酶组 (治疗组 ) 3 7例与丹参组(对照组 ) 3 7例。降纤酶总量为 2 0U ,5d内分 3次给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6.49% ,显效率 64 .85 % ;对照组分别为 62 .16%与18.92 %。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且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疗程短 ,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应用依达拉奉联合尿激酶治疗,对照组单用尿激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14d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14d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后7、14d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14.
莪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中药莪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人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QRS记分法预测梗死面积、彩色超声多普勒测定射血分数 (LVEF)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含量检测。结果 :莪红注射液组梗死面积较对照组明显缩小 ,LVEF明显改善 ,SOD升高 ,MDA含量下降 ,同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结论 :莪红注射液通过干预氧自由基代谢等途径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人心肌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后循环短暂性缺血发作所致眩晕(PCTIV)急性发作期的外风干预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拟定眩晕主症、次症量化观察评分表。选择中医内科门诊的PCTIV急性发作期眩晕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以祛风化痰通络汤搭配氟桂利嗪治疗,对照组仅用氟桂利嗪进行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随访的4周后,治疗组症状评分仍然低于对照组(P<0.05)。在短期内(第1天、第3天)的个人自觉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自觉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外风干预治疗能够更快地缓解PCTIV急性发作期的相关症状。进一步显示外风可能与PCTIV发作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纳络酮治疗急性脑出血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早期有效脱水治疗的基础上,评价纳络酮对脑出血急性期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7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早期应用甘露醇和呋塞米(速尿)脱水治疗,同时给予支持对症治疗.实验组入院时即加用纳络酮2 mg/d,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用14 d.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快,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显效率为30.6%,总有效率为88.9%,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络酮应用于脑出血急性期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早期电针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电针治疗时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早期电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28d后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FMA及ADL。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FMA和ADL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各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电针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能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急性脑梗死病例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单纯予常规治疗加脑蛋白水解物,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治疗2周,4周后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45例中基本痊愈25例(55.56%),显效10例(22.22%),有效5例(11.11%),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45例中基本痊愈16例(35.56%),显效8例(17.78%),有效4例(8.89%),总有效率62.22%,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YL-1型穿刺针进行清除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YL-1型穿刺针进行清除急性脑出血31例(治疗组)与锥颅置硅胶脑式引流管引流术(对照组A)、内科保守治疗(对照组B)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血肿平均总清除率达90.39%,治疗总有效率达80.65%;对照组A的血肿平均总清除率达54.66%,治疗总有效率达53.13%;对照组B的血肿平均吸收率达20.50%,治疗总有效率达24.24%;治疗组和对照组A治疗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A对照组B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A、对照组B.结论采用YL-1型穿刺针进行清除急性脑出血,血肿清除率高,临床疗效好,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改善病残程度,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脑梗死的临床发病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0例甲亢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甲状腺功能(FT3、FT4、超敏促甲状腺素),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纤维蛋白原(FG)、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等指标水平及心电图变化。结果甲亢脑卒中组甲状腺激素(FT3、FT4)、凝血指标(PAgT、FG、ETL)、入院时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促甲状腺素及高密度脂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以心律失常及ST-T段改变为主。结论甲亢脑卒中患者与上述原因关系密切,其独立或多种危险因素的作用,可能是促使或导致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