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死”:能否超越及如何超越?“死”是个体之人的消亡,它导致人类终级的和最深层的恐惧.“死”对“生”者的威胁在于:人生前拥有的财富、美色、舒适、快乐将化为乌有;人所占有的地位,获得的名誉,苦心孤诣建构的人际关系网络亦将不复存在;还有与亲属好友的痛别、“死”之后的不确定性,以及人们脑海中嵌人的死者临终前的惨状、尸体的腐臭等等.这一切构成了死亡的狰狞和恐怖,并促使人类从诞生之日起便不仅深思死的各种问题,更进而去探寻超越死亡的途径和方法.随着文明的进步,科技越趋发达,人类超越死亡的途径和方法也多元化了,简而言之,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2.
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深入而广泛地介入到人的生死过程,不仅能改变人“生”的方式,也能改变人“死”的状态,从而使一直以来的自然的生死过程日益成为人为操纵的过程。这就促使人们在生命科学视阈下对生与死重新进行多维思考,如生之神圣的淡化、生之过程的技术化、生之构成的社会化、死之本质的探讨、死之方式的多元化、死之教育的系统化等等,这些思考无疑有益于伦理道德观念进步与生命科学技术发展的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3.
英国哲学家人道主义倡导者培根曾主张用实验方法来控制人的生命过程 ,达到延长生命和无痛苦的目的[1] 。进入本世纪 ,人类对于生与死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随着医学的进步和生活的提高 ,人们不仅强调生命的神圣 ,同时也提出了生命的“质量论”和“价值论” ,除了关注优生外 ,人们开始关注“优死”—安乐死。围绕安乐死这一焦点 ,许多国家的医学界、法学界、伦理学界一直在争论。1 安乐死的性质安乐死是 70年代以来国内外医学界、哲学界和伦理学界讨论最为热烈的问题之一 ,是一种无痛苦、幸福的死亡。它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无痛苦的死亡…  相似文献   

4.
活得幸福与死得安祥同样都是一种艺术。———Epicurus死亡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属性之一;是人生的一部分。人生的长久任务就是营造死亡。———Montaigne对于死,您有准备吗?如果没有,不妨做些准备。本世纪内BMJ的读者都会死去,死神就在我们身边。Montaigne告诫道“每个人对死应有所准备。”但是在过去的50年中,这种观点并不被认可,现代医学却过于自信,暗示能够战胜死亡1。如果死亡仅被看作是一种衰竭,而不是生活的重要部分,人们对此就会无所适从,医学就不会注意帮助人们善其终。我们需要新的死亡方法。对老年人问…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死亡观与安乐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安乐死的本质含义应该是重病患者在不同逆地趋向死亡的过程中,无论在肉体状态还是精神状态下,都能安乐地去死,医学手段只能使人的肉体由痛苦状态转向安乐状态,而社会科学可使人的精神由痛苦状态转向发乐状态。文章从死亡是人生的自然归宿、是一种心理巩具、死亡是对现实 痛苦解脱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国传统死亡观对安乐死被认同和实施 的重大影响,以引起人们对此 关注。  相似文献   

6.
在殷商甲骨文中,没有出现“神”字,表示人死亡之后存在的文字符号是“鬼”和“”。二者的区别在于后者是示化了的商王先祖,是被祭祀的对象,而前者是被驱逐和镇压的对象。周代出现了“神”的观念,这时的神不仅指“天神”,也指周王先祖。人们用祭祀的方式应对周王先祖,用驱逐和镇压的方式应对“鬼”。春秋战国魂魄观念形成后,祖先这种人死后的神圣存在也产生了相应的演变,成为“神—鬼”二元结构。与前代一样,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来区别神与鬼,祭祀祖先而驱逐鬼。这种“祭即神”的观念在秦汉时期的民间被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7.
莫文 《现代健康人》2005,8(5):F0002-F0002,i0001
我们一生都在追求快乐,哪怕死的时候也希望是安详快乐的,然而有的人很不幸,无法真正地“死”去,也没有真正地“活”着——植物人,他们的生物生命还在延续.却失去了作为“人”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广角     
《中国医院院长》2011,(9):17-17
生死两小时 “可到现在,我们也不知道孩子到底是为什么死的。”这是患儿刚刚(化名)的父亲刘伟留给媒体的一句话。3月27日1点10分,因为“吃一次东西就吐一次”,刚刚被送至顺义区妇幼保健院就诊。后因“病情较重”被转院至北京儿童医院,患儿于当天3点左右死亡。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医师"走穴"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左伶俐 《医学与社会》2006,19(10):30-32
医师“走穴”现象如今已是公开的秘密,人们对此褒贬不一。医师“走穴”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堵是堵不住的,应将其纳人法制轨道。其立法问题的提出就是基于这一行为遇到了社会舆论的误解和在法律上的不受保护,如果一切都公开化、合法化地实施,那将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一件幸事。  相似文献   

10.
事件回放:10月25日,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发生一起震惊全国的杀医案件,3名医生在门诊为病人看病时,被曾在该院做过鼻部徽创手术的患者连恩青连捅数刀,其中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王云杰因抢救无效死亡,另外2人因伤入院。“温岭杀医事件”一死二伤的惨烈,将医患纠纷中最极端的暴力伤医事件再一次赤裸裸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无论宗教、科学,还是伦理学与立法,人们关于“人”这一概念及关于“人的生老病死”这一自然过程,有着对新技术的争论和随着新技术而更新观念的过程。如剖腹产与体外人工受精,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已作为有效的医疗措施,得到了普遍的接受。  相似文献   

12.
脑死亡     
<正> 以往人们认为:只要一个人的呼吸心跳停止了他也就死亡了。但自古到今许多“死人”复活的事例时有传闻。1920年Cushing 氏报道了1例自动呼吸已完全停止的颅内肿瘤患者,借助人工呼吸使心脏又持续跳动23小时之久,此事当时使世界为之注目。于是“呼吸心跳停止人体就必然死亡”的传统观念遂开始被人怀疑。近年来随着低温麻醉、复苏术、器官移植术等临床医学的迅猛发展,促使临床医学的基础理论不断得以更新。通过对大量临床现象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呼吸心跳停止并不表明人体必然死亡,反之一些借助人工方法维持呼吸心跳的病人最终却难免一死。  相似文献   

13.
脑死亡是对人类几千年来传统的心肺死亡观发起的一场革命性的挑战,与传统的心肺死亡相比,显得更为科学,标准更可靠。本文就我国近期即将试行“脑死亡”死亡标准这一问题,对国外脑死亡概念和标准、脑死亡的诊断标准及立法,以及我国脑死亡研究及滞后的立法现状进行了探讨,并对我国试行“脑死亡”的标准、继之实行脑死亡立法后,可能面临的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字”这个术语承担着不同的概念。在文字学中,“字”分别指:l、形音义三要素或者形音二要素相统一的符号。2、字的形体,也就是在形音义三要素的字中。视觉能够感知的部分。3、指可以用来记栽语言的音义但尚未与语言的音义结合的图形符号。在语言学中.“字”分别指:1、单纯的语音音节。2、口语中的语言单位。3、即书面语中用视觉图形符号所表示的语言单位。综合起来看,文字是视觉图形符号与语言符号结合的产物,因而字既是文字的用字基本单位,也是书面语言的基本单位。  相似文献   

15.
安乐死及安乐死立法在国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乐死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在过去的50年中,国外对于安乐死问题一直处于进退维谷的困境中。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生命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这种争议更为激烈,要求合法实施安乐死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一些资料研究表明,除了少数国家外,安乐死在许多国家并没有得到法律的认可。一、国外民间团体和民众对安乐死立法的呼吁在人类历史上,从古至今各民族都十分重视人们的生命质量,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生法,也有自己的“优死法”。据资料记载,最早选择“优死”的民族当属古代的斯巴达人。古代斯巴达人为了自己本民族的强盛,…  相似文献   

16.
对医学生进行死亡教育的意义及原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死的质量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医学生是未来进行死亡教育和提供各种临终服务的主力军 ,对医学生进行死亡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对医学生进行死亡教育的过程中 ,必须针对医学生的特点坚持理论教育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健康教育与死亡教育相结合、重点教育与普遍教育相结合、医学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1 死亡教育进课堂的迫切性根据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条件的改善 ,人们在解决了生的问题后 ,自然要关注死的问题。我国每年有 70 0多万人死亡 ,其中绝大部分是…  相似文献   

17.
“共情”是指一种能够深入对方的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并与之“感同身受”的能力。共情能力不仅是现代社会广泛为人们倡导的道德准则,也是在职场颇被重视的人际交往能力。我们之所以成为人,正是因为有共情能力。它能带给我们欢乐,使我们的生活充满意义。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死亡教育的课程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死亡教育”死亡也需要教育吗?”也许有许多人在乍听之下都会产生如此的疑问.然而,请深思一下,“死”是否是无人可免的,人从生下来的那一刻起,是否也得同时开始面对死亡?我们既然关心生、老、病,那么人生的最后阶段性及终站是否也同样值得我们来思考,来研究呢?虽然人类的生活品质不断的在提高,经济发达,科技医学进步,使得人类寿命逐年在提高,但终  相似文献   

19.
怎么见上帝?     
“愿意带着花冈岩脑袋去见上帝的人”在极左年代是要吃苦头的,因为那个年代不允许有人异于他人,对于那些坚持已见的人,大家会来“帮教”,直到这个人被同化。现在社会进步了,只要一个人不反对宪法、不企图颠覆国家,想带着什么样的“脑袋”(思想)去见上帝都是允许的。  相似文献   

20.
高枫、罗文、李媛媛相继离我们而去,而最新的消息说:名演员李雪健刚刚查出患了鼻咽癌,歌唱家金素梅因患癌症而被迫堕胎;就连泰斗级的艺术家马三立也正与膀胱癌作着痛苦斗争。这癌那癌,怎么这么多癌?“癌症”带着“死亡”逼近了人们!怎么办?有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