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与小梁和睫状肌部位细胞外基质的异常沉积密切相关,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剂通过调节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和代谢平衡参与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自然界进化的高度保守的一类内源性蛋白水解酶,具有锌离子依赖性,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s)是其内源性抑制因子。二者协同作用,维持动态平衡,在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MMPs与TIMPs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MMPs、TIMPs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散发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血清miR-29b表达,探讨miR-29b在分子水平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通过qRT—PCR技术检测并比较20例散发POAG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miR-29b表达的差异性。结果散发POAG组血清miR-29b相对表达量是健康对照组的0.1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散发POAG组血清miR-29b表达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下调,提示miR-29b在POAG致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农村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流行病学状况。方法以菏泽一个农村1166人为对象,调查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率。项目包括:调查问卷、视力、裂隙灯检查、非接触眼压计测定、眼底、视野。结果应答率为86.05%,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率为1.29%。结论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流行病学是防盲的重要课题,应当加强宣传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防治知识,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是由于眼压升高而引起视乳头凹陷萎缩和视野缺损,最后可导致失明的一种眼病。本病发病隐蔽,早期常无自觉症状,故不易被察觉,而视野逐渐缩小,最后视力不可逆的完全丧失。据估计,全球有5300万POAG患者,我国有2700万POAG患者[1],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难以估计的巨大痛苦和损失。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了解POAG的流行病学状况对此病的防治显然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POAG的流行病学国内外研究现状。1 POAG的发病率POAG的发病特点是发病隐匿,病程长,诊断困难,且发病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7.
张娴  袁援生 《当代医学》2011,17(8):37-38
POAG是一种复杂的,变异性疾病,以视网膜的特定区域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及其轴突的逐步退化为特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其轴突的丢失导致其相应神经支配区域的视野缺陷,从而造成视功能不可逆性丧失。有文献报道青光眼已成为全球第2大致盲眼病。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西医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视神经病变,伴有典型的视盘病理改变和视野缺损。眼压升高是主要的危险因素,但并不是所有病例眼压均高于正常。其病因及发病机理较复杂,疗效较差。本文就目前有关POAG的中西医病因病机及治疗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窄角型开角型青光眼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原发性窄角型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1年12月-2006年4月在许昌市中心医院治疗的原发性窄角型开角型青光眼47眼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①房角镜情况:房角结构全部可见13眼,可以看到巩膜突25眼,只能看到全部小梁和光切线移位9眼。②首次就诊确诊16眼,误诊31眼。误诊情况如下:误诊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4眼,误诊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期的9眼,误诊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4眼,已行周边虹膜切除后残余性青光眼4眼。③有急性发作者17眼,没有急性发作者30眼。④入院时的眼压平均为(49.54±4.48)mmHg,随访2年后的平均眼压为(16.25±4.86)mmHg,均没有用药。经统计学处理,手术前后的眼压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原发性窄角型开角型青光眼具有窄房角,眼压升高时小梁网开放;可以有急性发作,容易误诊;临床的确诊要靠房角镜检查;要按开角型青光眼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0.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组含锌的蛋白质家族,能特异性地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和ECM的大多数蛋白质,在组织重构中起重要作用。已经证实在许多心血管疾病中存在MMPs表达谱的改变,如心脏瓣膜病、冠心病等。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RHD)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健康。本文就MMPs在RHD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线粒体单体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间的可能联系。方法:从140例POAG患者和75例健康个体中提取基因组DNA。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分析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的片段,以确定每位患者和对照的线粒体单体。结果:POAG患者的中位年龄为73±8.01岁(极差51~87岁),对照组为78±4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及其相关遗传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是一种被认为与遗传有关的常见眼病。其遗传机制十分复杂,很多基因被认为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有关系。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其遗传基因的研究,以明确其机制以及在基因水平对本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对该病的相关基因及其可能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14.
张文防  陈胜利  杨海燕 《北京医学》2008,30(12):722-724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22例(36眼),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的眼压均控制在18mmHg以下,其中一组予口服尼莫地平,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视力、眼压和视野(用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代表),采用t检验和x2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治疗6、12个月时,尼莫地平组的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分别为(16.48±3.05)dB和(16.05±2.47)dB,对照组分别为(12.36±2.64)dB和(10.49±2.58)dB,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43,6.54,P<0.01).治疗12个月时,尼莫地平组有2眼出现视野进行性损害,对照组有7眼出现视野进行性损害,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5.40,P<0.05).治疗前后各时间段两组的眼压和视力无显著性差异.应用尼莫地平的患者未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尼莫地平可能有利于保护或改善青光眼患者的视野.  相似文献   

15.
肺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肺部疾病最终的共同通路,且最终结局为特发性肺纤维化。其特征是肺泡上皮细胞损伤/活化,成纤维细胞/肌纤维母细胞的大量增殖,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过度沉积,最终导致肺实质的破坏。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体内重要的水解酶系,能降解大多数ECM的成分,但其活性可被其特异性抑制剂——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s)所抑制。MMPs与TIMPs在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动态变化。肺纤维化的发生可能与MMPs与TIMPs之间失衡导致的ECM反复破坏、修复、重构与过度沉积有关。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神经乳头血管定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希  阴正勤 《重庆医学》2002,31(7):556-556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是一种常见致盲眼病。已有的研究表明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视神经乳头局部血流量减少 ,到底是由于视乳头血管闭塞 ,抑或是血管形态改变所致 ,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观察和测定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视神经乳头的血管形态、数量变化 ,探讨微循环障碍对青光眼所致视神经损害的影响和病理依据。取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视神经乳头为病例组 ,正常人眼视神经乳头为对照组。视乳头标本经常规取材、固定 ,并用环氧树脂包埋 ,边续半薄切片 (层厚 1μm) ,HE染色。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观测POAG患者…  相似文献   

17.
18.
恶性肿瘤的演变进程包括正常细胞恶性表型的形成、恶性生长、原发性肿瘤的浸润、肿瘤细胞的脱落、转移和继发性生长等环节,是一种多因素参与及多步骤的复杂过程。而肿瘤基质与肿瘤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在肿瘤恶性演变中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主要对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ducer,EMMPR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在肿瘤中的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青光眼是一致盲率较高、病因不十分清楚、临床表现极为复杂的眼病。为了观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甲襞微循环变化 ,我院眼科于 1990年~ 1993年分别对 6 0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和 6 0例白内障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进行了观察 ,并以甲襞微循环变化作为对照。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诊断标准 高眼压 (但有 15例是低眼压型 ,眼压 <2 6 6kPa) ;视乳头凹陷和视野缺损。白内障患者诊断标准从略。1 2 性别与年龄 青光眼患者男性 37人 ,女性2 3人。年龄在 4 1~ 6 5岁 ,平均年龄 53岁。白内障患者男性…  相似文献   

20.
青光眼为全球首位不可逆致盲性眼病。病理性眼压升高是原发性青光眼主要的危险因素,主要治疗原则为将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减少对视神经的压迫。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在住院期间会出现心理、睡眠等一系列的护理问题,在住院期间及时为患者提供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护理尤为重要。为避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病情进一步进展,方便护理人员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现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护理进行综述。本研究主要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治疗进展、护理措施三方面进行阐述,为护理人员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护理方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