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30例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患者采用液氮冷冻配合药物治疗,并采取正确的术前、术后及心理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认为及时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同时做好个人防护是女性防治外阴尖锐湿疣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就诊特点,为规范北京地区女性生殖道感染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北京18个区县妇幼保健院8种女性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就诊情况进行监测汇总、分析。[结果]8种疾病总就诊率呈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最高为梅毒,其次盆腔炎、尖锐湿疣、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细菌性阴道病、淋病、滴虫性阴道炎、衣原体感染。8种疾病构成比依次顺位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细菌性阴道病、盆腔炎、滴虫阴道炎、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梅毒、淋病。不同区域比较中近郊以盆腔炎就诊年平均增长率最高;其次是城区的尖锐湿疣就诊年平均增长率。在不同门诊比较中产科、婚检门诊以梅毒就诊年平均增长率高;其次是计划生育门诊的尖锐湿疣就诊年平均增长率。[结论]在不同区域、门诊,北京地区女性生殖道感染就诊状况存在差异,与医疗机构诊疗水平和临床医生是否按照"北京市女性生殖道诊疗技术规范"进行操作有关。规范、有效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是控制和降低生殖道感染率的关键。对此应加强不同地区、门诊的女性生殖道感染的诊疗技术规范措施实施。提高女性对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认知水平,使女性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早期治愈率提高,降低复诊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分型及复发情况,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对2009年9 月-2011年9月经医院临床和病理诊断确诊为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患者183例外阴皮疹HPV感染情况进行分型,同时对患者进行出院后复诊.结果 183例HPV阳性标本中低危型感染121例占66.12%,高危型感染42例占22.94%,混合型20例占10.94%;不同HPV基因分型复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高危型、低危型、混合型.结论 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患者中不同基因分型的HPV感染的复发情况不同,应根据不同基因分型给予合理的预防复发措施.  相似文献   

4.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女性常见的阴道炎症,易反复发作影响妇女的正常生活.我院妇产科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采用碘伏联合达克宁栓常规加维持治疗的方法,在疗效和防止复发方面有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女性外阴尖锐湿疣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不同类型以及其与临床复发的关系,为临床上治疗女性外阴尖锐湿疣HPV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7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确诊为外阴尖锐湿疣HPV感染的女性患者146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于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的复发率,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低危型HPV感染87例占59.59%,高危型HPV感染59例占40.41%;单一型感染患者94例占64.38%,以低危型HPV为主,双重感染患者23例占15.75%,以双、三重感染为多见,占26.71%;外阴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后3个月复发率,低危型为20.69%、高危型为6.78%;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低危型为1.15%、高危型为27.12%,以上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外阴尖锐湿疣HPV感染的不同类型决定了患者的复发情况不同,临床上应当根据患者不同的感染类型来给予合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外阴阴道炎是女性常见病,居妇科感染性疾病的首位。该病复发率高,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可能造成不良结局。临床上常见的外阴阴道炎症性疾病主要有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阴道炎、需氧菌性阴道炎以及近些年新提出细胞溶解性阴道病。本文参考相关文献,对常见外阴阴道炎症性疾病的治疗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我院从1991年开始使用30%甲醛治疗女性尖锐湿疣126例,自1993年3月~1995年12月共随访复查98例,复查率为77.8%,均未发现复发,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126例女性尖锐湿疣均为我科门诊病人,年龄在17~49岁。其中,17~30岁109例,占86.5%,31~40岁14例,占11.10%,40岁以上3例,占2.40%,城镇居民58例,占总数的46%,农村户口68例,占总数的54%。配偶同患尖锐湿疣者14例。病变部位,大小阴唇50例,阴蒂16例,肛周15例,宫顽6例,阴道14例,外阴、肛周,阴道、宫颈同时存在者30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阴道微生态状态与成年女性外阴疾病的相关关系,为外阴疾病的防治提供临床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7年11月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经临床确诊为外阴疾病的342例患者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的703例成年女性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阴道微生态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调的百分率为65. 5%,对照组女性的阴道微生态失调的百分率为47. 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两组阴道菌群多样性级密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患者的异常清洁度高于对照组女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外阴疾病患者阴道微生态发生改变,微生态失调比例升高;监测阴道微生态评价指标,积极治疗纠正阴道微生态失调对于降低外阴疾病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尖锐湿疣又称性病疣,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治疗原则以清除病灶为主,同时用抗病毒的中、西药物辅助治疗.我院近年来对1 280例女性外阴及肛门周围患尖锐湿疣因各种原因暂不能激光治疗者,采用中草药药液坐浴擦洗,其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尖锐湿疣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在我国其发病率占性传播疾病的第2位^[1],仅次于淋病,传染性强。目前尖锐湿疣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局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切除和使用干扰素等,疗效不一。本院应用重庆海扶(HIFU)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海极星超声波妇科治疗仪治疗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临床上,尖锐湿疣与湿疣样变不好区别。本文对两者在病理形态学、病毒检测和分泌物培养方面加以比较,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我院从1996年1月至1998年6月共收治妇科外阴及阴部赘生物42例。临床多表现为白带增多,外阴瘙痒。伴外阴、阴道、宫颈等部位生长菜花状、鸡  相似文献   

12.
项志明 《现代保健》2009,(27):195-196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也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仅次于细菌性阴道病的最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70%~75%的女性一生至少感染一次外阴阴道念珠菌,40%~45%的女性经历过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复发。由于VVC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从而导致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ecurrentvuivovaginai candidiasis,RVVC)病例因为各种原因不断增多,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质量。对于这种复发率高,难根治的疾病必须引起重视,在治疗每例外阴阴道念珠菌患者时,  相似文献   

13.
朱向华  刘锋 《工企医刊》2003,16(1):52-52
我院自1989年~2001年12月,共收治外阴癌患者46例,现就其有关问题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46例患者,年龄26岁~73岁,其中41岁~60岁者居多,均为已婚女性。临床表现为有多年的外阴瘙痒史,外阴白斑、尖锐湿疣,外阴发生的小而硬的结节,渐增大,无痛性肿物36例,外阴溃疡,伴分泌物10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经病理证实为转移癌42例。 1.2 手术方法 46例病人均行外阴广泛切除术加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外阴广泛切除范围,上始于阴蒂上约3cm,沿大阴唇外侧缘、会合于会阴部,内侧于尿道上方切开阴道粘膜,沿阴道侧壁切口阴道粘膜约2cm以内,深度达骨筋膜,  相似文献   

14.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asis,VVC)是妇科常见的外阴阴道炎症.也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国外资料显示,约75%的女性一生中至少要感染1次VVC[1].VVC在潮湿的夏季发病率最高,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殖健康.治疗一般采取局部用药结合全身用药,但药物种类繁多、使用不便,给患病女性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科研工作者于2002年初成功地研制出臭氧治疗仪,利用臭氧溶液治疗VVC,较好地解决了这一治疗难题.2004年3月-2006年12月我们对门诊VVC病人进行了臭氧冲洗治疗,收到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任玲 《中国校医》2009,23(5):569
目的探讨在外阴尖锐湿疣患者中开展阴道镜检查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对123例外阴尖锐湿疣患者行阴道镜检查并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作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123例外阴尖锐湿疣患者中合并宫颈HPV感染88例,占71.5%。其中肉眼发现宫颈尖锐湿疣15例,扁平湿疣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0例。阴道镜检查发现宫颈尖锐湿疣33例,发生率26.8%。宫颈扁平湿疣30例,发生率24.4%;CIN25例,发生率20.3%;未检出宫颈癌。结论外阴尖锐湿疣患者中宫颈HPV感染相当常见;宫颈糜烂者较宫颈光滑者更易感染HPV,且更多伴有CIN损害;阴道镜检查对诊断宫颈HPV感染具有敏感性、特异性高,假阳性、假阴性率低等优势。外阴尖锐湿疣患者应常规行阴道镜检查,以早期检出CIN。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阴尖锐湿疣58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虹  古志玲 《现代医院》2009,9(4):66-67
目的探讨应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女性外阴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方法116例妊娠早中期外阴尖锐湿疣患者均采用CO2激光对疣体碳化、汽化,同时肌注胸腺肽20 mg,隔日1次,连续1个月。其中治疗组58例从术后第3 d开始,再用中药水煎熏洗外阴,每晚1次,15 d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对照组58例则采用1∶5 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治疗,方法同上。结果本组116例妊娠早中期外阴尖锐湿疣患者痊愈86例占74.1%,外阴痒、白带多等症状消失,湿疣全部脱落,观察3个月无复发为痊愈,复发30例占25.9%。治疗组痊愈52例,复发6例;对照组痊愈34例,复发24例。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女阴尖锐湿疣,避免了既往采用的激光、冷冻及手术切除疗法给患者带来的恐惧和痛苦,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7.
据国内外近年资料报道,对尖锐湿疣目前只能消除肉眼可见的增生病灶,消除残留病毒困难,不能解决亚临床感染复发问题,故对亚临床感染的治疗及预防复发为目前研究治疗尖锐湿疣的新课题。本组资料采用阴道镜检查诊断,采用中西药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病例来自1995年3月~1998年5月,妇科门诊女性尖锐湿疣共164例,年龄在18~36岁,其中有18例为在个体诊所及外院治疗后复发或未愈而转入我科,3例为皮肤科治疗后复发转入我科,其余143例均为患者自己发现皮损而就诊,病程为1~10个月,每一例均作阴道镜检及病理检查,皮损分布在阴道14例,分布在外阴111例,分布在宫颈9例,外阴、阴道、宫颈多处分布的有15例。  相似文献   

18.
顾明明 《现代保健》2012,(26):131-132
目的:探讨加味土茯苓汤熏洗治疗外阴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05年6月-2008年2月就治患有外阴尖锐湿疣病症患者97例,采用自拟加味土茯苓汤进行熏洗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观察疗效。结果:97例外阴尖锐湿疣患者中,其中有78例接收1个疗程治疗痊愈;17例患者接受2个疗程治疗后痊愈;2例无效。结论:加味土茯苓汤熏洗治疗外阴尖锐湿疣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联脆组(FHIT)基因在外阴癌和外阴尖锐湿疣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外阴鳞癌、30例外阴尖锐湿疠、15例正常外阴皮肤组织中FHI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FHIT蛋白在正常外阴上皮、外阴尖锐湿疣、外阴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5/15)、53.33%(16/30)和20%(6/30),外阴尖锐湿疣和外阴鳞癌中FHI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较正常外阴上皮明显降低(P<0.05),外阴鳞癌中FHIT蛋白的低表达与外阴癌的组织分化和临床分期均无关系(P>0.05).结论:1.FHIT基因异常表达与外阴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2.外阴尖锐湿疣可能是外阴鳞癌的前期病变.  相似文献   

20.
<正> 复发性尖锐湿疣是临床上治疗较棘手的疾病。从1991年1月~2002年12月,笔者将复发性尖锐湿疣98例,分为两组治疗,观察在电切和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前,局部注射5%氟脲嘧啶对提高疗效、预防复发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98例尖锐湿疣患者来自本院妇产科门诊和病房,平均年龄36.5(17~60)岁,病程2个月~3年,均为复发性尖锐湿疣。皮损分布于外阴两侧粘膜上、小阴唇内侧、前庭、舟状窝、尿道、阴道、宫颈等处,小如沙粒,大者4cm×6cm(阴道侧穹窿处尖锐湿疣如舌状),形状如菜花状、乳突状、鸡冠状及长形舌状增生物,表面呈灰白色或污灰色,多者达20多个疣物。98例患者,醋酸白试验均为阳性。皮损处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