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带状疱疹为一种病毒性皮肤病,因多缠腰而发,祖国医学称之为“腰缠火丹”,其发病多由湿热内蕴,郁滞肝经,经气不利所致。故主证除见簇集成群的带状疱性皮疹外,常伴有局部剧烈疼痛症状。若内蕴湿热不得彻底解除,往往在皮疹消失后,疼痛不消失,甚至留下后遗症。故治疗重在清热解毒利湿,使局部经气得舒,血液畅通,疼痛方止。1 病案举例患者女,70岁。一周前,因咳嗽、发热,到门诊就诊,自述因感受风寒,出现上述诸证,经内科治疗后,发热减退,咳嗽减退,同时胸前两侧异样感觉,有灼热感,并有刺痛,三天后,胸前两侧出现红色斑丘疹,并伴有水疱,血疱,成集中出…  相似文献   

2.
带状疱疹为一种病毒性皮肤病,因多缠腰而发,祖国医学称之为"腰缠火丹",其发病多由湿热内蕴,郁滞肝经,经气不利所致。  相似文献   

3.
孙钧 《河北中医》2001,23(4):257
带状疱疹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 ,中医称之为蛇丹。其主要症状为在患处皮肤上出现簇集成群 ,累累如串珠的水疱 ,每多缠腰而发 ,故又名缠腰火丹 ,多见于胸胁、腰部和面部 ,呈带状分布 ,局部有剧烈疼痛 ,在皮疹消失后 ,有些患者仍遗有较长时间的疼痛。中医多从湿热内蕴、肝胆火盛、外感邪毒论治 ,临床上亦有用上述方法治疗不满意者 ,拟从心脏论治 ,收效良好 ,现举 2例如下。例 1 陆某 ,女 ,32岁。 1999- 0 4-2 3初诊。患者于 3日前右侧胸背部出现带状皮肤红斑 ,其上有丛集疱疹 ,伴恶寒发热 ,患处疼痛如刺如燎 ,夜不得寐 ,心烦失眠 ,…  相似文献   

4.
本例因机体素有湿热内蕴,加之外感湿热,湿热下注,致经络阻塞,气血凝结,结聚成结节,瘀滞不通,瘀久化势,故局部红斑疼痛。用薛氏胜湿熄风方清热祛湿,疏通经脉,同时加入凉血活血之药,效果良好,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5.
带状疱疹是水疱性疼痛性皮肤病,多发于腰肋部、胸部、颜面及大腿内侧,多因湿热内蕴、感受毒邪、湿热毒邪搏结壅滞肌肤所致。我院采用复方解毒汤辨证加味内服,配合中药泥膏外贴加护理治疗带状疱疹32例,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带状疱疹多与肝郁化火、过食辛辣厚味,感受火热时毒有关。情志不畅,肝经郁火;或过食辛辣厚味,脾经湿热内蕴;又复感火热湿毒,以致引动肝火,湿热蕴蒸,浸淫肌肤、经络而发为疱疹。它是以突发单侧簇集状水泡呈带状分布的皮疹,并伴有烧灼刺痛为主症的病证。有些患者在疱疹消失后仍然有剧烈的神经痛,可延至数月或数年之久。笔者运用围刺加艾熏治疗带状疱疹,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带状疱疹是以局部皮肤出现簇集成群、累累如珠的水泡和疼痛异常剧烈为特征的一种神经受损的皮肤病。因本病多缠腰而发,故中医称“缠腰火丹”,其它部位也常有发生,一般以腰胁部、背部为多见,面部次之,呈带状分布,多发于春秋两季。本病多因肝经郁火和脾经湿热内蕴,复...  相似文献   

8.
中医将"带状疮疹"称为"缠腰火丹",其症状以头面、颈项、胸部、腰腹、四肢等部位出现红斑水癌,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带状,发病部位疼痛剧烈,着衣即灼痛,痛不能寐。因常以带状缠腰而发,其形如蛇,故俗称"飞蛇"、"蛇串疮",其发病原因多为肝胆热盛、脾湿内蕴以致湿热搏结不得疏泄而发生红斑水疮,又因湿热相搏,阻遏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其疼痛较为剧烈。其治则以清热利湿疏通经气为主,中医多以中药外敷内服,西医认为带状癌疹系病毒感染所致,故多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多年来,我采用针刺配合灯心草灸的方法治疗带状疤疹,取得…  相似文献   

9.
"须疮",俗称"羊胡子疮",是皮肤科常见病,好发于男性上唇及颏部长须处,多由饮食不节,膏梁厚味,湿热内蕴于脾胃,上蒸于唇颈肌肤所致,皮疹小者如芥子,大者如绿豆,疮根部红硬,患处瘙痒、灼热、疼痛,继可化脓,可融合成片.笔者从1998年3月2003年5月,采用祖传杉芽二黄膏外敷治疗须疮37例,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方法:150例分为风寒阻络型、湿热内蕴型及气血亏虚型3组,予相同推拿手法,以肘关节疼痛和功能活动度为主要观察指标对比临床疗效。结果:3组均有远期疗效(P0.05)。风寒阻络型和湿热内蕴型镇痛疗效、改善远期总分数及疼痛分数均优于气血亏虚型(P0.05)。3组肘关节功能活动改善疗效差异不明显(P0.05)。风寒阻络型、湿热内蕴型及气血亏虚型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3%、71.5%和51.3%。结论:推拿治疗风寒阻络型和湿热内蕴型肱骨外上髁炎更有效,而气血亏虚型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11.
张伦 《中医药学刊》2003,21(3):344-345
溃疡性结肠炎是以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等为主要症状,以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的一种消化道疾病。病变主要在脾胃与大小肠,而脾虚湿滞乃其发病的重要原因,脾虚为发病之根本,湿热为致病之标、血瘀为局部病理变化。本虚标实,寒热错杂是其发病特点。活动期辨证多以湿热内蕴为主,恢复期辨证多以气虚血瘀湿滞为主。较系统地总结周福生教授对溃疡性结肠炎之病因病机、脏腑关系及辨证论治等诸多独到见解。临证辨证立法用药的同时,常结合宏观整体辨证与局部微观结肠镜所见互为合参,以利辨证与辨病、宏观与微观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中西医结合的独特特色。脾虚湿滞是其发病的重要原因,脾虚为发病之本,湿热为致病之标,血瘀为局部病理变化,脾虚湿热内蕴,运化失职,泻痢乃生。以虚为本,虽兼湿热,但属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且病势日久,迁延难愈,因此在治疗上宜以健脾益气、温化运湿,清热化湿、凉血活血之法调理脏腑气机,并局部用活血通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祛腐生肌之剂保留灌肠直达病所,使整体与局部同步治疗会有相得益彰之功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对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的证治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56例PM、DM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体征、辨证分型、治疗用药情况进行回顾归纳分析。结果:PM、DM以四肢无力、肌肉疼痛、肌力下降、纳差、皮肤皮疹、神倦、眠差等脾虚症候多见。辨证分型PM以湿热浸淫,虚实夹杂及脾胃虚弱,痰瘀阻络型为主;DM以气阴两虚,湿热型居多。用药频数健脾益气药最多,但两者侧重不同。PM除健脾益气药外,较多为祛湿药,DM则清热养阴药使用较多。结论:脾气亏虚,湿热内蕴可视作PM的基本证型。刘氏五妙散的组方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带状疱疹是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累计神经皮肤的病毒性皮肤病,在机体免疫力及抵抗力下降情况下感染一种带状疱疹病毒,多以群集小水疱,沿神经走向单侧分布,伴有明显疼痛为特征。中医称为缠腰蛇,中医认为其发病机理可能因情志内伤肝蕴化热或脾湿内蕴以致湿热蕴结肌肤而成,其次外受毒邪而诱发。恶性肿瘤病人并发带状疱疹表现为患者局部皮肤常有烧灼和刺痛感,1~3天后在疼痛的皮肤处出现片状排列的红斑,继而出现丘疹,迅速发展成如小米、绿豆大小样水疱,常伴有神经性疼痛,影响睡眠,可并发感染,通过对10例恶性肿瘤并发带状疱疹住院患者进行密切观察,现将临床中医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坐浴法为治疗妇科疾病的传统方法,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该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治疗作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妇女外阴红肿疼痛一般多由七情郁火损伤肝脾,郁滞经脉,或湿热内蕴,火毒壅盛,阻于阴部所致。其治疗当以清热解毒为主,药取银花、野菊、蒲公英、紫地丁、苦参、黄柏等,煎汁坐浴,以消肿痛,清火热,除湿浊。祛风燥湿,杀虫止痒妇女阴部潮湿,瘙痒,皮疹及不适感是妇科疾病的常见症状,多为细菌、霉菌、寄生虫等感染后炎性分泌物刺激外阴部所致,中医辨证多属湿热下注。其治疗当以祛风燥湿,杀虫止痒为主,药取苦参、地…  相似文献   

15.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皮肤病 ,其起病急骤 ,皮肤上出现绿豆大小成簇的水疱 ,多伴有较明显的针刺样、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一般好发于春秋季节 ,无年龄限制 ,患病一次后 ,常可获得免疫。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 ,或因五志化火 ,致肝胆火盛 ;或因素体湿热、恣肥甘辛燥 ,致湿热内蕴 ,复感染毒邪而诱发。大抵毒邪与肝胆之火、胃肠内蕴之湿热 ,互相搏结 ,致经脉血络受阻 ,灼肌熏肤 ,而发为灼痛起疱之“火丹”。治疗方法局部水针注射法 :抽取 2 %普鲁卡因 4ml、醋酸泼尼松龙 2 ml、维生素 B12 5 0~ 1 0 0 μg混合 ;选疱疹聚簇较多的部…  相似文献   

16.
正静脉炎是血栓性静脉炎的简称,指静脉血管的急性无菌性炎症,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可分为浅静脉炎和深静脉炎。其病理变化为血管内膜增生,管腔变窄,血流缓慢。临床可见患处局部(周围)疼痛、皮肤呈现充血性红斑(红肿)或静脉索状硬条或串珠状硬结等表现,少数患者可有浑身发热、白细胞总数增高等。静脉炎属于中医学"脉痹""恶脉""蹁病""血痹"范畴,《肘后备急方》形象记载:"恶脉病,身中忽有赤络脉起如蚓状""皮肉卒肿起狭长赤痛名蹁"。中医学认为导致静脉炎的主要病机为血瘀气滞。湿热、寒湿之邪外侵致局部脉络损伤、血行不畅、经气阻滞故而不通则痛;邪毒凝聚,津液输布受阻,血溢肌肤或瘀血内蕴化热则出现局部红肿不散。  相似文献   

17.
随着眼局部用药种类的增多及滥用,药物性角膜炎日益增多,部分患者停药后,病情仍难以控制。李翔教授治疗此病经验丰富,多从肝经风热、湿热内蕴、气阴两虚辨证施治,临床获效甚显。  相似文献   

18.
湿热痹症是指因湿聚热蒸,蕴于经络,以致经气痹阻而出现的以骨节及肢体烦疼、或关节红肿疼痛,或寒战身热、面目萎黄、口干不欲饮、苔黄腻、舌质红、脉濡数或滑数为表现的临床症候群。本文根据湿热病邪的性质并结合湿热痹证形成的机制,在治疗湿热痹证过程中,讨论湿热痹症的治法及治禁。  相似文献   

19.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皮肤病。中医学认为此病多因肝经郁火或脾经湿热内蕴,兼外感湿毒、热邪,以至引动肝火,湿热蕴蒸,浸淫肌肤、脉络,致气血凝滞而发为疱疹。湿热毒邪阻遏经络,气血瘀滞,不通则痛,因此患者都有剧烈疼痛。笔者近3年来运用梅花针叩刺局部加拔罐为主治疗此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皮肤病。中医学认为此病多因肝经郁火或脾经湿热内蕴,兼外感湿毒、热邪,以至引动肝火,湿热蕴蒸,浸淫肌肤、脉络,致气血凝滞而发为疱疹。湿热毒邪阻遏经络,气血瘀滞,不通则痛,因此患者都有剧烈疼痛。笔者近3年来运用梅花针叩刺局部加拔罐为主治疗此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