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和恶性实体肿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致信  陈琳军  马骏  陈文怡  宗佩  曹晶 《癌症》2001,20(4):399-402
目的:观察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HSCT)对恶性血液病和恶性实体肿瘤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7例恶性肿瘤中, 2例行自体骨髓移植( autologous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ABMT),另 5例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PBSCT)。预处理方案:恶性淋巴瘤为 VCCA ( VCR, Me- CCNU, CTX, Ara- C )加全身淋巴照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M4为 VCCED( VCR, Me- CCNU, CTX, Vp- 16, DNR)加全身照射;乳腺癌为 VCCME(VCR, Me- CCNU, CTX, MTZ, Vp- 16)。采集的干细胞 1例- 80℃保存, 6例 4℃保存,不净化 ,72 h内回输。结果: APBSCT动员得单核细胞数 (7.45± 5.89)× 108/kg, CD34+细胞数 (18.62± 4.74)× 106/kg。 APBSCT和 ABMT后,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恢复到 0.5× 109/L以上的时间,血小板达 50× 109/L以上的时间和网织红细胞比例超过 0.5%的时间 ,分别平均为+ 9.6天和+ 11天;+ 12.6天和+ 21.5天;+ 11.2天和+ 16.5天。毒副作用主要为消化道反应。随访至今无复发,有 4例女性发生继发性闭经。结论: AHSCT治疗恶性肿瘤疗效肯定, APBSCT较 ABMT副作用小,用 APBSCT  相似文献   

2.
Shi YK  He XH  Han XH  Liu P  Yang JL  Zhou SY  Zhou AP  Zhang CG  Ai B 《癌症》2003,22(12):1311-1316
背景与目的:通过动员采集获得高质量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autologousperipheralbloodstemcell,APBSC)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关键,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edhuman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factor,rhG-CSF)是APBSC经典的动员方案,足叶乙甙(etoposide,VP-16)联合rhG-CSF是近年来应用的另一个动员方案。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上述两种动员方案对恶性淋巴瘤和生殖细胞肿瘤患者APBSC的动员效果。方法:共有52例恶性实体瘤患者,其中CTX方案组26例,剂量为CTX3.5g/m2加rhG-CSF5μg·kg-1·d-1;VP-16方案组26例,VP-16的剂量随机采用1000mg/m2或1500mg/m2加rhG-CSF5μg·kg-1·d-1。两组均在白细胞(whitebloodcell,WBC)降至最低点时开始皮下注射rhG-CSF,直至采集结束前一天。当CTX组WBC恢复到2.5×109/L、VP-16组WBC恢复到5.0×109/L以上时开始连日采集APBSC,当累计采集的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cell,MNC)≥5×108/kg或CD34+细胞≥2×106/kg时停止采集。患者经预处理后回输采集到的APBSC。比较两组动员采集过程中的血液学指标变化、采集细胞数量、造血重建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CTX组患者化疗后外周血中WBC和血小板(platelet,PLT)降至最低值的时间明显早于VP-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环磷酰胺(CTX)联合G-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的动员效果和毒性反应.方法CTX 3.5~4g/m2第1、2天静滴,WBC降至最低点时开始注射G-CSF 4.5(3.5~5)μg/kg@天,至PBSC采集结束.当WBC恢复至(1.9~3.0)×109/L以上,以及MNC(单个核细胞)≥20%~30%和外周血CD34+≥1%时采集APBSC,当累计采集MNC≥2.0×108/kg和CD34+细胞≥2.0×106/kg时停止采集.结果23例患者经CTX+G-CSF动员后第9(7~10)天WBC最低,为0.65(0.25~0.9)×109/L,G-CSF给药开始时间为动员后第10(8~11)天,持续6.5(5~11)天,第13(11~20)天开始采集PBSC,持续2天,采集得MNC 2.5(1.3~8.9)×108/kg,CFU-GM 6.8(2.8~11.6)×105/kg,CD34+细胞4.9(2.5~8.9)×106/kg,1例患者出现心包炎,无其他严重毒性反应;21例接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支持下超大剂量化疗均获得满意造血重建.结论CTX联合G-CSF是高效和安全的PBSC动员方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剂量环磷酰胺(CTX)为主的联合化疗加G蛳CSF对恶性血液病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APBSC)的动员效果。方法:31例患者接受中剂量CTX 2.2 g/m2(1.8 g/m2~3.0 g/m2)联合VP16(600 mg ~ 800 mg)或Ara蛳C(1.0 g/m2 ~ 2.0 g/m2)化疗,WBC降至最低值后开始皮下注射G蛳CSF 300 μg/d直至采集结束。WBC≥(3.0~5.0)×109/L时开始采集,当单个核细胞(MNC)累计≥3.8×108/kg或CD+34细胞≥2.0×106/kg时停止采集。结果:采集次数为(2.9±1.0)次,G蛳CSF持续应用时间为(7.4±2.0)d,采集到的MNC细胞数为(5.53±2.54)×108/kg,CD+34细胞数为(9.46±7.24)×106/kg,CFU蛳GM(46.02±70.58)×104/kg。全部移植患者造血功能均获满意重建。结论:中剂量CTX为主的联合化疗加同一剂量G蛳CSF对血液病患者的APBSC动员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高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和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方法1995年至2005年采用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30例。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方法为将常规剂量CHOP方案中CTX增至2500mg/m2,化疗后予G-CSF3.5~5μg/kg的动员方案,当骨髓功能恢复WBC计数达(2~5)×109/L,外周血单核细胞(MNC)计数达20%~30%时分离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预处理方案为异环磷酰胺(IFO)12g/m2,阿糖胞苷(Ara-c)4.5g/m2,足叶乙甙(Vp-16)0.75g/m2。结果30例患者移植后缓解时间为1~108个月,中位缓解期42个月。其中1年无病生存25例(83%),2年22例(73%),3年20例(66.7%)。最长存活9年。全组无移植相关死亡。结论高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和难治性恶性淋巴瘤的疗效优于常规化疗。  相似文献   

6.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采集和移植后造血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3例健康供者及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和采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健康供者用rhG-CSF动员;患者采用强化疗加rhG-CSF或和rhGM-CSF动员,COBESpectro血细胞分离机全自动造血干细胞程序采集单个核细胞。结果13例移植中8例一次采集成功,1例(即首例)采集4次,余者采集2次。采集后的MNC6×108/kg~12×108/kg,CD3+4细胞3×106/kg~34×106/kg。移植后全部患者造血均获重建,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一个月后DNA指纹图均提示植活。结论rhG-CSF可作为健康供者的安全有效动员剂,强化疗加rhG-CSF或/和rhGM-CSF是白血病、淋巴瘤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有效动员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高剂量化疗并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实体瘤九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剂量化疗并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实体瘤的可行性及疗效,了解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及采集时机、造血功能重建等问题.方法 9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高危乳腺癌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3例及4例小细胞肺癌经过诱导化疗后,进行了高剂量化疗并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的移植.结果 随访7(1.6~13.8)个月,9例全部生存,7例无瘤生存.回输的单个核细胞(MNC)>1.5×108/kg时,中性粒细胞(ANC)恢复≥0.5×109/L和血小板20×109/L所需的天数分别为9天和9.4天,无1例骨髓功能重建不全.结论 高剂量化疗并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化疗敏感的乳腺癌、NHL及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疗效且较安全,回输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可使造血功能快速重建.  相似文献   

8.
Tian H  Zhou SY 《癌症》2002,21(8):896-899
背景与目的:总结广东省干细胞多中心研究协作组自1999年6月至2001年12月间55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造血系统恶性疾病的资料,对化疗联合单一剂量rhG-CSF用于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动员及移植后造血重建的效果进行研究和评价。方法:全部病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28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4例,其他4例)采用化疗+重组粒系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格拉诺赛特)联合动员方案,其中白血病患者主要采用EA方案,恶性淋巴瘤患者主要采用以CTX为主的方案。rhG-CSF用量为250μg/d,WBC升至>4×109/L后,连续1~2天采集PBSC。移植后+3天开始使用rhG-CSF250μg/d,并观察造血重建情况。结果:动员所需的时间即自化疗开始至采集的平均时间为(18.08±3.63)天,rhG-CSF平均应用剂量为4.15μg·(kg·d)-1,应用时间平均7.12天。55例患者平均采集1.38次,采集到的MNC细胞数为(4.09±1.69)×109/kg,CD34+细胞平均值为8.5×106/kg,CFU-GM平均为(6.1±5.8)×105/kg。WBC恢复至>1.0×109/L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的中位天数分别为10天和10.5天,全部移植患者均获满意的造血重建。结论:我们采用的EA和以CTX为主的化疗联合单一剂量rhG-CS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动员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方法,单一剂量rh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改良CVP联合rhG-CSF方案对血液肿瘤和实体瘤41例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动员及造血重建效果.方法:2001年3月至2006年3月采用改良CVP联合rhG-CSF动员方案,完成APBSCT 41例(血液肿瘤32例,实体瘤9例),平均年龄39.6岁(18岁~67岁).WBC升至4.0×109/L左右采集单个核细胞(MNC)并计数MNC和CD34 细胞数;预处理结束48h~72h回输MNC.结果:动员期间患者WBC均降至1.0×109/L以下,PLT 40×109以下.34例1次采集成功,7例(双次移植5例)作第2次采集.采集MNC数 0.9×108/kg~8.3×108/kg(2.8±2.0 ×108/kg),CD34 细胞1.1×106/kg~9.4×106/kg(3.2±2.6×106/kg).预处理后所有病例均达到骨髓抑制,WBC恢复到1.0×109/L时间为 8~ 16d(平均 11.3d);38例PLT恢复到50×109/L时间为 13~ 22d(平均 16.8d),3例PLT恢复延迟,最长 35d.随访15~65个月,持续完全缓解19例(46.3%),部分缓解或好转13例(31.7%),总有效率78.0%,无效9例(22.0%),无1例发生移植相关死亡(其中5例带瘤生存,17例死亡).结论:改良CVP联合rhG-CSF动员方案行APBSC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动员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方法自1991年6月至2000年4月,用AHSCT治疗恶性淋巴瘤32例.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NHL)23例,霍奇金病(HD)9例;行自体骨髓移植(ABMT)12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20例.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方法均采用常规化疗(CE或CHOP)加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GM-CSF;或G-CSF+GMCSF)10μg*kg-1*d-1.预处理方案为BEAM方案和MEL140mg/m2(或+Vp-16200mg)+单次全身照射(TBI)8Gy.结果全部患者移植后均重建造血,随访至2000年5月30日,中位随访1020d.处于无病生存者24例(75.0%),1,2年无病生存分别为78.1%(25/32)和46.9%(15/32),最长存活8年.8例(25.0%)复发.全组患者无移植相关死亡.结论AHSCT联合大剂量放化疗对预后不良复发或敏感的恶性淋巴瘤疗效佳,优于常规化疗.APBSCT造血恢复比ABMT快.预处理方案中含TBI的放疗组与单用联合化疗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但含放疗组副作用大.  相似文献   

11.
High dose chemotherapy with 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 (AHSCT) developed dramatically in the past decade, and great achievement has been made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sensitive solid tumors, malignant lymphoma, multiple myeloma, and pediatric solid tumors. So far, high dose chemotherapy with 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cell support has been proposed as a potentially curativ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aggressive lymphoma that remains sensitive to further…  相似文献   

12.
High-dose chemotherapy followed by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prognosis of lymphomas[1]. Some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an improved outcome for patients with high-risk aggressive NHL who receive autologoustransplantation in first remission[2]. The benefits of mobilized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PBSCT) have been demonstrated over the past decade, the use of autologous bone marrow as a graft source has diminished substantia…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改良CVP联合rhG—CSF方案对血液肿瘤和实体瘤41例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动员及造血重建效果。方法:2001年3月至2006年3月采用改良CVP联合rhG—CSF动员方案,完成APBSCT41例(血液肿瘤32例,实体瘤9例),平均年龄39.6岁(18岁~67岁)。WBC升至4.0×10^9/L左右采集单个核细胞(MNC)并计数MNC和CD34^+细胞数;预处理结束48h~72h回输MNC。结果:动员期间患者WBC均降至1.0×10^9/L以下,PLT 40×10^9以下。34例1次采集成功,7例(双次移植5例)作第2次采集。采集MNC数0.9×10^8/kg~8.3×10^8/kg(2.8±2.0×10^8/kg),CD34^+细胞1.1×10^6/kg~9.4×10^6/kg(3.2±2.6×10^6/kg)。预处理后所有病例均达到骨髓抑制,WBC恢复到1.0×10^9/L时间为+8~+16d(平均+11.3d);38例PLT恢复到50×10^9/L时间为+13~+22d(平均+16.8d),3例P1月恢复延迟,最长+35d。随访15~65个月,持续完全缓解19例(46.3%),部分缓解或好转13例(31.7%),总有效率78.0%,无效9例(22.0%),无1例发生移植相关死亡(其中5例带瘤生存,17例死亡)。结论:改良CVP联合rhG—CSF动员方案行APBSC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动员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利妥昔单抗(商品名: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疗效及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对预后的影响;探讨利妥昔单抗在DLBCL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中的应用。方法 DLBCL 患者21例,IPI评分低危和中低危(0~2分)14例,中高危和高危(3~5分)7例。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4~8个疗程,其中有5例接受APBSCT,动员方案为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加依托泊苷,预处理方案为CBV (环磷酰胺、卡莫司汀、依托泊苷)方案。结果 21例患者中CR 13例(61.9 %),总有效率90.5 %(19/21);2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为(69.74±10.43)%,2年总生存率为(84.44±8.35)%。IPI评分0~2分患者CR率92.9 %,总有效率100 %,3~5分患者CR率0,总有效率71.4 %,IPI 0~2分患者CR率高于3~5分患者(P<0.01);5例接受APBSCT的患者采集的中位单个核细胞(MNC)为7.34×108/kg,中位CD+34细胞为8.82×106/kg,造血恢复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9天,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12天;主要不良反应是输注相关的不良反应(14.3 %)以及化疗相关的血液学不良反应。结论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DLBCL疗效满意,IPI 0~2分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3~5分患者;利妥昔单抗不影响外周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及造血重建;利妥昔单抗应用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强烈诱导缓解方案提高晚期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的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方法:11例Ⅲ/Ⅳ期初治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诱导缓解期接受CVDLP方案化疗:环磷酰胺1000mg/m^2d1,长春新碱1.5mg/m^2d1、d8、d15、d21,阿霉素40mg/md1、d2、d21,门冬酰胺酶10000U/m^2d15-24,强的松60mg/m^2d1-28,第15天逐步减量。氨甲喋呤加阿糖胞苷鞘内注射每周一次,共4次,28-33每天 评价疗效。同时回顾性比较9例初治Ⅲ/Ⅳ期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采用标准CHOP方案治疗两疗程后的疗效(第35天)。结果:CVDLP方案组10例初治病人获得完全缓解,1例病人获得部分缓解,完全缓解率达90.9%;10例病人出现Ⅳ级血液毒性,1例病人出血Ⅲ级血液毒性(WHO标准)。CHOP组3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1例微效,完全缓解率达33%;3例病人出现Ⅲ级血液毒性,6例病人出现Ⅱ级血液毒性。结论:对于晚期淋巴细胞瘤,诱导缓解采用CVDLP方案获得的早期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CHOP方案,血液毒性也比CHOP大小,但加强支持疗法,此诱导缓解方案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至今仍不可治愈,几乎所有病人均会出现复发或难治,本文初步探讨硼替佐米应用于难治性MM患者PAD化疗并序贯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 ransplantation,APBSCT)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采用PAD(硼替佐米+阿霉素+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MM。结果:22例中3例难治MM患者给予PAD方案化疗4-6个疗程后,2例达到接近完全缓解(nCR),1例达到部分缓解(VGPR),并随后行APBSCT,动员方案PAD+CTX(PAD,环磷酰胺1.5g/m2,d15)联合G-CSF。预处理方案为马法兰140mg/m2。移植后采用沙利度胺100mg/天。所有患者在移植前均达到CR或VGPR,干细胞采集充分,安全有效,移植后造血功能均快速顺利重建。无1例死亡。移植后采用沙利度胺维持,随访3-12个月,病情稳定。结论:PAD用于难治MM患者的治疗达CR后,继续序贯进行APBSCT不仅可行,而且PAD不影响正常造血干细胞动员,故采用PAD和序贯用PAD+CTX动员方案的APBSCT的治疗手段,为难治MM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手段。但对长期生存的改善作用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预后不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3年10月至2008年10月具有预后不良因素的NHL患者10例,经CY+TBI方案预处理(其中2例双次APBSCT患者,第二次给予MEC方案)后行APBSCT治疗。结果 12例次患者均获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的时间为7~14 d,中位时间10.58 d,血小板≥20×109/L的时间为10~37 d,中位时间16.25 d。移植后10例患者均完全缓解(CR),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无移植相关死亡。随访至2009年3月31日,随访时间为3~6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有7例无瘤生存至今,3例复发,其中1例因疾病进展死亡,另2例经治疗,目前仍带瘤生存。结论 APBSCT是治疗预后不良NHL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自1994年4月至2008年8月对6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了61次AHSCT治疗,移植时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3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25例,霍奇金淋巴瘤(HL)3例,浆细胞瘤3例。ANLL采用预处理方案为MAC方案:美法仑(Mel)160 mg/m2×1次,阿糖胞苷(Ara-C)2.0/2.5 g×2次,环磷酰胺(Cy)1.8 g/m2×2次;淋巴瘤以及浆细胞瘤采用预处理方案:全身放疗(TBI)+Cy,单次照射8~10 Gy,剂量率5 cGy/min,Cy 1.8 g/m2×2次。或在以上方案基础上进行修改。结果 所有患者重建造血,1例患者移植过程中心功能衰竭死亡,移植相关死亡率为1.6 %。60例患者长期随访,1例患者失访。移植组中位随访期为52(2~211)个月,复发13例(21.3 %),复发中位时间为18(2~77)个月。死亡14例(23.0 %),现生存47例(77.0 %),中位生存时间为66(15~211)个月。5年无病生存率(DFS)为[(77.5±5.5)%,比同期单纯接受化疗者的(31.6±7.3)%]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HSCT移植患者移植相关死亡率低,无病生存率较高,可作为恶性血液病治疗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