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志庭 《中国保健》2006,14(22):116-1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螺旋CT双期增强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双期增强表现.结果56例共发现82个病灶.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肝动脉期91%强化,9%无明显强化;门脉期76%呈低密度或稍低密度,病灶密度呈"速升速降"的变化特点.结论螺旋CT双期扫描可充分反映原发性肝癌的特征,对肝癌的检出和定性准确率的提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荀俊滋 《医疗装备》2010,23(2):36-37
目的:讨论螺旋CT影像学的表现在肝硬化诊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36例经临床证实的肝硬化患者,13倒仅行螺旋CT平扫,30例行螺旋CT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三期增强扫描,常规5mm层厚及层间距扫描肝脏。结果:肝硬化在失代偿期CT表现有明显异常,肝脏有不同程度的形态、大小及肝叶比例改变,肝脏表面的实质密度、门静脉也有改变,并且常伴有侧支循环的建立、肝脏异常灌注、脾增大、胸腹水等。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是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局灶性脂肪浸润鉴别的重要方法,对肝硬化的分型、分期及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肝结核的CT表现,探讨螺旋CT动态扫描对肝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48例肝结核患者行三期动态螺旋扫描观察各期病灶强化特点。结果(1)平扫:所有病灶为低密度,其中6例病灶内可见钙化,2倒“粉末状”钙化。10例肝包膜受累增厚,6例伴腹壁结核性脓肿形成,18例腹水形成,7例合并脾结核,8例可见腹腔淋巴结钙化。(2)增强扫描:动脉期26例病灶边缘可见轻-中度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6例病灶未见明显强化,其余病灶不均匀强化。结论螺旋CT三期动态扫描对肝结核的强化有一定特征,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董瑞生  李健丁 《中国医师杂志》2011,13(11):1532-1534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对判定胸段食管癌侵犯周围结构的临床价值。方法经电子胃镜检查且病理活检证实的胸段食管癌患者120例,术前全部行胸部64排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双盲法观察横断面图像及多平面重组图像,将CT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单纯横断面图像与横断面图像+多平面重组图像评价胸段食管癌外侵的敏感性分别为87.27%、89.09%,特异性分别为86.15%、95.38%,准确性分别为86.67%、92.50%,MPR优于横断面图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多平面重组图像能全面直观地显示胸段食管癌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肿瘤外侵判断的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联合B超在鉴别腮腺肿瘤性质中的应用价值,以求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我院2005年6月~2011年6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腮腺良恶性肿瘤37例术前螺旋CT和B超的影像学资料,由三位工作经验丰富的影像诊断医师在未知临床、病理和其他影像资料的情况下,根据CT或B超的影像图和将二图像联合的三种诊断方法,对影像资料进行观察分析得出诊断,与病理诊断相比较。结果独立应用CT或B超对腮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无明显差异,两者联合应用于腮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准确性明显优于二者独立应用。结论螺旋CT和B超联合应用于腮腺肿瘤的检查能相互弥补不足,可提高术前影像学对腮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6.
螺旋CT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螺旋CT双期扫描表现。结果58例共发现病灶89个。其中肝左叶35个,肝右叶64个。肿瘤大小0.5~17.9cm,平均4.2cm。平扫发现病灶53个,27个表现为低密度,密度均匀者19个,7个不均匀密度病灶中可见到更低密度的坏死区或脂肪变性。肝动脉期扫描发现病灶82个,高密度均匀性强化75个,不均匀性强化6个,有1个无明显强化仍为低密度。门静脉期扫描发现病灶73个,均转化为稍高密度或等低密度影。结论螺旋CT能充分反映肝癌的血供特点,可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提供更多可靠的信息及病变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螺旋CT双期扫描表现。结果58例共发现病灶89个。其中肝左叶35个.肝右叶64个。肿瘤大小0.5-17.9cm,平均4.2cm。平扫发现病灶53个,27个表现为低密度,密度均匀者19个,7个不均匀密度病灶中可见到更低密度的坏死区或脂肪变性。肝动脉期扫描发现病灶82个,高密度均匀性强化75个,不均匀性强化6个,有1个无明显强化仍为低密度。门静脉期扫描发现病灶73个,均转化为稍高密度或等低密度影。结论螺旋CT能充分反映肝癌的血供特点,可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提供更多可靠的信息及病变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54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SCTA检查,并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肝癌的MSCTA特点,并与17例同期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肝癌患者进行对比,以分析MSCTA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肝癌患者MSCTA动脉期均可见程度不同的肿瘤染色,2例肝动脉门静脉瘘;部分患者在门静脉期及肝静脉期见到静脉癌栓;MSCTA显示肝动脉变异10例,变异率为18.5%(10/54),与DSA符合率为100.0%.MSCTA显示肝癌寄生动脉11支,1例DSA检查未发现,为右膈动脉供血的肝癌,两种方法显示肝癌寄生动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A为一种微创伤的肿瘤血供诊断方法,可清晰显示肝动脉及其分支的起源与走行、肝癌的供血动脉、肝癌寄生动脉,与DSA显示结果高度一致,对肝癌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对22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胸膜间皮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恶性胸膜间皮瘤中,9例为局限型,13例为弥漫型.CT胸部检查诊断为恶性胸膜间皮瘤16例,诊断符合率为72.73%.结论:CT诊断恶性胸膜间皮瘤与病理符合率较高,能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但最后确诊有赖于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10.
非低张法螺旋CT扫描对胃癌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非低张法螺旋CT扫描对胃癌的检出效果及其Borrmann分型的准确性。方法收集经病检证实的41例胃癌患者的非低张法螺旋CT影像资料,其中增强扫描23例,平扫18例,36例作了胃镜检查,18例作了气钡双对比钡餐检查。比较CT与胃镜和钡餐的病变检出率,计算病变Borrmann大体分型的准确性。结果41例病变中有5例为早期胃癌,36例为进展期胃癌。非低张法螺旋CT共栓出37例,增强扫描检出22例,其中2例为早期胃癌,20例为进展期胃癌;平扫检出15例,均为进展期胃癌,3例早期胃癌平扫漏检。非低张法螺旋CT与胃镜和钡餐对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例经手术切除的进展期胃癌术前Borrmann分型准确率为92.8%(13/14)。结论非低张法螺旋CT对胃癌的检出率与胃镜和钡餐相似,能显示胃癌的直接和间接征象,并能在术前较好地进行Borrmann大体分型,帮助临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但非低张法螺旋CT平扫对早期胃癌的检出有一定的限度,增强扫描有助于早期胃癌的检出。  相似文献   

11.
杨捷 《医疗装备》2021,(3):24-25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原发性肝癌(PHC)和肝血管瘤(LH)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34例PHC和31例LH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PHC和LH的诊断符合率及与手术病理结果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肝血管瘤诊断方面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已经临床确诊为肝血管瘤的2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64层螺旋CT平扫、增强(包括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及延时期增强)扫描资料,总结64层螺旋CT在肝血管瘤诊断中的优点及不足,便于在临床工作中更有效地进行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64层螺旋CT平扫对肝血管瘤的检出率为92.10%,而MSCTA的检出率为100%。结论MSCTA是肝血管瘤最可靠的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影像学诊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1月至2018年9月医院收治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25例,另选取同期甲状腺腺瘤患者25例,再选取同期甲状腺癌患者26例,对3组均进行螺旋CT检查,然后对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螺旋CT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符合率为92.0%(23/25),诊断甲状腺腺瘤的符合率为84.0%(21/25),诊断甲状腺癌的符合率为53.8%(14/26)。螺旋CT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符合率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且诊断甲状腺腺瘤的符合率又显著高于甲状腺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影像学诊断的价值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在不典型肝脓肿诊断及其与肝癌鉴别诊断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2年2月本院肝胆外科收治的40例不典型肝脓肿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30例肝癌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经病理确诊,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比较其结果。结果:观察组的平扫密度、静脉期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动脉期、延迟期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环壁完整率、环内低密度率、灌注异常率、肝内胆管/肝动脉/门静脉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向心性延迟强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典型肝脓肿的CT平扫显示其病灶密度不均、内部模糊、边缘模糊,增强后病灶提示“簇状”征象,静脉期CT显示脓肿边缘有明显的强化显像,平衡期CT显示等密度影,且病灶范围较早期明显缩小,肝癌患者则未见这种征象。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有效鉴别诊断不典型肝脓肿和肝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脏炎性假瘤的CT表现特征,并结合鉴别诊断分析误诊原因,提高本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对收集的17例肝脏炎性假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为单发肿块,2例呈多发病灶.CT平扫14例表现为低密度,3例为稍高密度.动态增强扫描5例动、门脉期及延迟期均无强化.8例动、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边缘呈环状强化,其中4例内部有分隔状强化;4例动、门脉期无强化,延迟期呈结节状强化.有7例误诊,CT诊断正确率约59%.结论 较多的肝脏炎性假瘤通过其CT表现,综合分析能够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肾上腺占位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3例肾上腺占位病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所有病例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本组53例共有64个病灶:皮质腺瘤15例21个病灶,嗜铬细胞瘤18例21个病灶。皮质腺癌6例6个病灶,转移瘤4例6个病灶,神经母细胞瘤5例5个病灶,淋巴瘤1例1个病灶,肾上腺囊肿2例2个病灶,节细胞神经瘤2例2个病灶。结论大多数肾上腺占位病变的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多层螺旋CT对肾上腺占位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结合临床及生化检查可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腮腺常见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占位性病变的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图像,对病灶的位置、形态,数目,大小,特别是强化方式进行分析.结果 21例病灶中共发现病灶23个,多形性腺瘤13个,增强表现为渐进性强化;4个腺淋巴瘤表现为"快进快出",1个腺淋巴瘤表现为渐进性强化;恶性肿瘤5个表现为早期快速强化,峰值在延迟期.结论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可以为腮腺常见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较多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腮腺常见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占位性病变的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图像,对病灶的位置、形态,数目,大小,特别是强化方式进行分析.结果 21例病灶中共发现病灶23个,多形性腺瘤13个,增强表现为渐进性强化;4个腺淋巴瘤表现为"快进快出",1个腺淋巴瘤表现为渐进性强化;恶性肿瘤5个表现为早期快速强化,峰值在延迟期.结论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可以为腮腺常见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较多依据.  相似文献   

19.
江小华 《医疗装备》2022,(18):31-3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与MRI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在鹰潭市中医院就诊的84例肝脏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与MRI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SCT与MRI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84例肝脏肿瘤患者中,恶性肿瘤26例,良性肿瘤58例。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MRI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的准确度高于MS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具有较为理想的一致性(Kappa=0.497),MRI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786)。结论 MSCT与MRI在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中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与MSCT相比,MRI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多层螺旋CT诊断原发性胆囊癌的影像特征进行探讨。方法 对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的临床及CT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胆囊癌CT表现为:肿块型25例,腔内型6例,厚壁型4例;胆囊癌肝浸润17例,肝内胆管扩张11例;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12例;肝内转移2例;胆总管周围及胰十二指肠上淋巴结转移7例。结论 多层螺旋CT对胆囊癌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估计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