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测定熟附子不同煎煮时间的生物碱含量,确定最佳的煎煮时间,为规范化的煎煮工艺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和UV方法分别测定熟附子煎煮液中6种生物碱和总生物碱的含量,并以此含量为指标综合评价其煎煮工艺。结果熟附子主要含有单酯型生物碱和微量的双酯型生物碱,煎煮0.5 h后,3种双酯型生物碱完全消失,而煎煮1 h后,总单酯型生物碱和总生物碱均达到了峰值,分别为:2.900 1 mg/g和4.832 0 mg/g,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单酯型生物碱和总生物碱的含量均逐渐下降。结论熟附子的最佳煎煮时间为1 h。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不同方法炮制的附子药材中生物碱类成分比较,研究附子在炮制过程中成分的变化.方法 采用UV、HPLC法分别测定附子及其炮制品中的总生物碱、酯型生物碱、双酯型生物碱.结果 在炮制时,附子中的总生物碱、酯型生物碱、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均有所降低,损失率均偏高.结论 炮制确有减毒作用;从损失率看,有过度炮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舒晓燕  侯大斌  李凤 《中国药房》2010,(31):2916-2918
目的:比较不同品种附子生物碱和多糖的含量。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附子总生物碱含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双酯型生物碱含量,蒽酮-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不同品种附子总生物碱和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差异较大,附子多糖含量差异不显著。附子炮制后,黑附片中总生物碱、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显著下降,附子多糖含量稍有增加。结论:本试验结果可为附子品种选育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附子不同部位及其炮制品生物碱含量变化。方法: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附子不同部位及其炮制品中6种单、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采用滴定法测定其总生物碱含量,分析其不同部位及其炮制品生物碱含量的变化。结果:单酯型生物碱大小依次为:制附子皮>黑顺片>白附片>附子皮>生附子,双酯型生物碱大小为:附子皮>生附子>制附子皮>黑顺片>白附片,总生物碱大小为:附子皮>生附子>制附子皮>黑顺片>白附片。结论:附子皮中生物碱的含量高,毒性大,为了保证其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黑顺片与白附片临床应用应有所区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附子炮制品来源、煎煮、配伍等方面评价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用药的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不同来源附子炮制品、单方煎煮和复方煎煮液中6种生物碱含量,综合评价附子炮制品的质量及煎煮、配伍对其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的影响。结果不同来源黑顺片中6种生物碱含量差异较大,单酯型生物碱在0.303 5~1.394 8 mg/g之间,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在0~0.094 0 mg/g之间;炮附片生物碱含量偏低,单酯型生物碱在0.099 0~0.213 5 mg/g之间;两种炮制品经煎煮后,双酯型生物碱基本消失,单酯型生物碱含量也有所降低,其中黑顺片单煎液的溶出率为58.92%,炮附片单煎液的溶出率为87.87%,其复方煎煮液中单酯型生物碱含量均比单煎液偏高。结论 12批黑顺片中6种生物碱含量均符合药典要求,炮附片中生物碱含量偏低,不合格现象明显,煎煮液中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基本消失,毒性更小,与甘草和干姜配伍后,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四逆汤中附子配伍不同药味前后,汤液中酯型生物碱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附子单煎液、附子干姜合煎液、附子甘草合煎液和四逆汤中单酯型生物碱及双酯型生物碱成分的含量.结果 附子配伍不同药味之后,苯甲酰乌头原碱等3种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均升高,依次为四逆汤>附子甘草合煎液>附子干姜合煎液>附子单煎液;仅在附子单煎液中检出次乌头碱,其浓度为0.11 mg·g-1,而在附子干姜合煎液、附子甘草合煎液、四逆汤中均未检测到双酯型生物碱成分.结论 附子在配伍其他药味后,单酯型生物碱成分的含量升高、双酯型生物碱成分的含量减低,为“附子无干姜不热、干姜缓附子之毒”与附子-甘草“相畏/相杀”减毒配伍“毒减而效不减”提供了依据;四逆汤组单酯型生物碱成分的含量上升幅度最大,体现了全方药简力专、大辛大热,使阳复厥回通,共奏回阳救逆之功.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测定栽培和野生附子、乌头的生物碱和多糖含量,为研究张仲景使用的南阳野生附子、乌头和现今使用的江油栽培附子、生川乌的差异提供依据,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采用HPLC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南阳野生附子、乌头和江油栽培附子、乌头的6种单、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和多糖含量,比较6种单、双酯和总酯型生物碱和多糖含量差异.结果 ...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高效液相法在附子及其炮制品中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测定的应用及质量控制.方法 进行供试品及对照品溶液制备,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x tend-C18柱,乙醚超声提取,检测波长为235 nm.考察供试品和(或)对照品溶液的线性关系,HPLC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以及加样回收率试验和样品测定.结果 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分别为Y=4.070×105X+ 82.50、Y=3.960×105X +6.826、Y=3.956×105X+7.256,线性范围为0.107~ 4.035/μg、0.100~4.078/μg、0.085 ~ 3.505/μg,精密量RSD为0.67%、0.70%、0.39%,稳定性RSD为0.66%、0.45%、0.75%,重复性RSD为1.65%、1.56%和1.76%,加样回收率RSD为97.30% (1.37%)、97.25% (1.40%)和97.60%(1.51%),生附片中双酯型生物碱含量高低顺序为:次乌头碱>新乌头碱>乌头碱.炮制品中,盐附子的毒性已经大大降低,而清水黑顺片、熟附片(干片蒸制)、熟附片(鲜片蒸制)中仅有微量的毒性成分,而炮附片中主要毒性成分的含量仍较高.结论 HPLC法在附子与其炮制品中双酯型生物碱测定中具有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实验结果稳定,重现性好,专属性强,且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RSD能达到定量的要求,可能是一种较好的附子中双酯型生物碱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9.
李学林  陶继阳 《中国药房》2010,(43):4099-4101
目的:以川乌为研究对象,比较其在不同煎煮时间的煎剂中总生物碱、酯型生物碱类成分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滴定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川乌在不同煎煮时间煎剂中的总生物碱及酯型生物碱进行测定。并以此为指标,考察其在不同煎煮时间的煎剂中有效成分及主要毒性成分变化趋势。结果:在煎煮0~4h的川乌煎剂中,随煎煮时间延长,其有效成分总生物碱含量呈现上升趋势,而主要毒性成分则呈现下降趋势。结论:为了使毒性药物川乌的使用符合"低毒高效",完善药典相关内容,应进一步明确双酯型生物碱与单酯型苯甲酰类乌头碱在川乌及其制剂中的含量及二者的比例。  相似文献   

10.
草乌花及其煎煮液中二萜生物碱的电喷雾串联质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草乌花及其煎煮液中的二萜生物碱进行定性分析,说明煎煮前后化学成分发生的变化. 方法用注射泵自动进样,电喷雾离子阱串联质谱直接分析草乌花及其煎煮液中生物碱混合物.结果在生草乌花中发现3个新生物碱,草乌花煎煮后其中的双酯型生物碱和三酯型生物碱都发生水解,前者水解为苯甲酰乌头原碱和乌头原碱类生物碱,后者水解为3-乙酰-乌头原碱类生物碱.结论该法简便、快速、灵敏、特异性强,为乌头属植物煎煮液中的生物碱分析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附子提取液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附子提取液加热过程中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动态变化,并考察其稳定性及其变化规律。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提取液中酯型生物碱的含量。色谱柱为Eclipse XDB-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1 mol.L-1乙酸铵溶液(含0.05%冰乙酸)为A相,乙腈-四氢呋喃(25∶15)为B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5 nm。结果附子提取液(pH5.9)于95℃加热10 h,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的含量先增后降,苯甲酰乌头原碱的含量缓慢降低,而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迅速降低;附子提取液(pH3)在相同加热条件下,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的含量缓慢增加,苯甲酰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的缓慢降低,但总体较稳定;附子提取液为pH9时,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均迅速下降。结论 pH、加热时间对附子提取液中酯型生物碱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叶强  付昆  彭成  郭力 《中国药房》2014,(15):1395-1398
目的:以附子、炮姜为对象,研究温热药对配伍前后关键组分的变化,探讨传统药对附子-炮姜配伍的科学意义。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附子总生物碱、酯型生物碱含量在配伍前后的变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附子与炮姜配伍前后附子总体成分的变化。结果:附子与炮姜配伍后,附子总生物碱与酯型生物碱含量均大幅减少;从指纹图谱分析可知,附子与炮姜配伍后,附子各成分总加权变化率为81.00%,即总体上附子成分有所减少,为配伍前的81.00%。结论:附子与炮姜配伍后抑制了附子的热性,增强了炮姜的温性,主要用于温经止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HPLC法同时测定附子饮片(生品和炮制品)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含量,达到控制附子质量及指导临床安全用药的目的。方法以附子饮片(生品和炮制品)为研究对象,采用Agilent Extend—C18(4.6mm×150ram,5lxm)色谱柱,以乙腈-40mmol·L^-1乙酸铵(氨水调pH10.0)为流动相,建立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外标法测定药材中3种生物碱的含量,并比较各样品之间的差异。结果3种生物碱分离度良好,回收率均在95%-105%。黑顺片中乌头碱、新乌头碱及次乌头碱的含量与其余五批生附片及另一批白附片相比,差别较大。白附片与生附片之间差异较小。同一产地的5批生附片中各生物碱的含量亦存在差异。结论通过同时控制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来控制附子饮片(生品和炮制品)的质量较为合理有效,且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4.
阳长明 《药品评价》2011,8(10):23-27
目的:探讨乌头碱类成分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比较2005年版,2010年版中国药典对乌头类生物碱的质量控制要求,分析乌头碱类生物碱的毒性及其化学结构特征.结果与结论:2010年版药典与2005年版药典比较.2010年版药典对乌头类药材质量控制要求有利于药材使用的安全有效:2010年版药典对含乌头类生物碱成分的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有待进一步加强.建议对含乌头类生物碱成分的中药制剂,在质量标准中研究建立双酯型生物碱的限量检查方法,以及双酯型生物碱水解产物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等单酯型生物碱的总量测定,制定合理的含量范围,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草乌花及其煎煮液中的二萜生物碱进行定性分析,说明煎煮前后化学成分发生的变化。 方法用注射泵自动进样,电喷雾离子阱串联质谱直接分析草乌花及其煎煮液中生物碱混合物。结果 在生草乌花中发现3个新生物碱,草乌花煎煮后其中的双酯型生物碱和三酯型生物碱都发生水解,前者水解为苯甲酰乌头原碱和乌头原碱类生物碱,后者水解为3-乙酰-乌头原碱类生物碱。结论 该法简便、快速、灵敏、特异性强,为乌头属植物煎煮液中的生物碱分析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附子不同配伍药对中生物碱成分的电喷雾质谱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传统中医用药附子的配伍药对为研究对象,考察附子与不同中药配伍对附子中生物碱的影响规律,揭示配伍减毒的科学内涵。利用电喷雾质谱技术和内标法,分别对生附子,生附子加炙甘草、白芍、干姜、大黄共煎液和药渣中乌头类生物碱进行系统考察。与生附子相比,双酯型生物碱在附子加炙甘草、大黄、白芍、干姜共煎液中的含量降低;附子加炙甘草、白芍、干姜共煎液中的脂型生物碱含量增高。附子与炙甘草、白芍、干姜配伍的解毒机制是使毒性较大的双酯型生物碱转化为毒性小的脂型生物碱;与大黄配伍的解毒机制是药物所含成分与附子中的双酯型生物碱络合生成难溶于水的复合物,使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降低。本法对深入研究乌头属植物的配伍作用机制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附子新型炮制品与传统炮制品中乌头碱类水平及强心作用,为附子炮制工艺改进提供药理学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HPLC)色谱法测定生附子及黑顺片、高温片、高压片、微波片4种附子炮制品及其煎煮液中6种乌头类生物碱水平;应用Langendorff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法,测定附子4种炮制品对心率(HR)、左心室收缩压(LVSP)、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内压变化速率(±dp/dtmax)的影响,分析其强心作用。结果 与生附子比较,附子经炮制后,毒性成分双酯型生物碱减低,单酯型生物碱逐渐增加;与黑顺片比较,高压片中生物碱得到最大限度保留,单酯型生物碱水平高于黑顺片,双酯型生物碱水平较低,说明附子高压炮制是一种“低毒高效”的工艺;而高温片和微波片中单、双酯型生物碱水平均有所降低,其成分有一定的流失;4种炮制品煎煮液中6种生物碱溶出率与炮制品中生物碱水平呈正相关。与对照组比较,4种炮制品均能够显著升高离体大鼠心脏的HR、LVSP、±dp/dtmax,降低LVEDP,且呈一定剂量相关性;与黑顺片组比较,3种新型炮制品HR、LVSP、LVEDP、±dp/dtmax均差异不显著;在相同剂量下,高压片中HR、LVSP、±dp/dtmax值最高,LVEDP值较低。结论 附子高压炮制工艺是一种“高效低毒”炮制工艺,且强心作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化附子中乌头碱等双酯型生物碱的提取条件。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方法进行优选。结果提取溶剂和冷浸时间对试验结果有显著影响,其他因素影响不显著,最佳提取条件为药材粉碎成细粉,加10倍量乙醚和1倍量氨试液,放置16 h后,超声10 min。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提取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秦岭产4种乌头块根的生物碱资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测定秦岭产乌头属的松潘乌头、太白乌头、甘青乌头、铁棒锤块根中的总生物碱及酯型生物碱含量,探讨4种植物的化学成分资源状况,为该属生药资源开发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酸碱滴定法测定块根的总生物碱;改良盐酸羟胺-高氯酸铁比色法测定块根的酯型生物碱。结果4种乌头块根总生物碱及酯型生物碱含量分别为:花期:松潘乌头1.19%和0.33%,太白乌头0.68%和0.06%,甘青乌头2.24%和0.33%,铁棒锤1.31%和0.52%;果期:松潘乌头1.22%和0.17%,太白乌头1.24%和0.04%,甘青乌头2.42%和0.28%,铁棒锤1.44%和0.46%。结论4种乌头种的化学成分资源规律为总生物碱含量果期高于花期,酯型生物碱的含量花期高于果期。  相似文献   

20.
煎煮方法和药物配伍对附子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煎煮时间、煎煮溶剂和配伍对附子毒性的影响。方法以心律失常为指标,考察煎煮时间、煎煮溶剂和与甘草、干姜配伍对附子毒性的影响。同时,采用HPLC法测定附子各种不同处理方法中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煎煮时间延长、醇提和与干姜、甘草配伍均能使附子的毒性降低,附子的毒性与3号色谱峰位置的生物碱呈显著相关性(r=0.91)。结论煎煮时间、煎煮溶剂和配伍对附子毒性均有影响,而3号色谱峰位置的生物碱可能是总乌头类生物碱中毒性较强的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