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芳香化酶细胞色素P450(以下简称芳香化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6例EMs患者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组织芳香化酶的表达,并与22例正常子宫内膜进行比较。结果芳香化酶在EMs组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增殖期与分泌期无明显差异(P>0.05),且与修订的美国生育协会标准(rAFS)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芳香化酶在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的的表达可能在EMs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芳香化酶表达与EMs的严重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2.
芳香化酶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罗辉  吕忠士  史玉霞 《实用医学杂志》2003,19(11):1222-1223
目的 :研究芳香化酶 (P45 0arom )、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 )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 ,以探讨该病发病机制 ,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 :应用SP法测定 3 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手术标本中P45 0arom、ER、PR ,并与 13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1)内异症组P45 0arom均呈阳性 ,对照组P45 0arom为阴性 ,两组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其表达与月经周期无关。 (2 )内异症组异位内膜中P45 0arom表达比在位内膜高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3 )内异症组异位内膜中ER和PR表达比在位内膜低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P45 0arom参与了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过程 ,可试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芳香化酶联合血清CA125检测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腹腔镜或开腹手术证实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患者42例为实验组,同期因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行子宫全切术的卵巢正常患者30例为对照组.术前检测两组血清CA125水平,术后检测实验组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和对照组子宫内膜芳香化酶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血清CA125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芳香化酶在实验组异位及在位内膜均有强表达,对照组子宫内膜无表达或弱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检测在位子宫内膜芳香化酶诊断EMs的敏感性为73.8%,特异性为90.0%,诊断正确率为80.6%;单独血清CA125测定诊断EMs的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90.0%,诊断正确率为76.4%.在位内膜芳香化酶联合血清CA125检测诊断EMs的敏感性为92.9%,特异性为83.3%,诊断正确率为88.9%.结论 在位子宫内膜芳香化酶检测对EMs诊断具有一定价值,与血清CA125联合检测对EMs更具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晓玲  邹明英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0):1715-1717
目的 研究卵巢巧克力囊肿异位内膜腺上皮、间质细胞及其在位内膜P450芳香化酶蛋白和mRNA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5例巧囊壁、32在位内膜和35例正常内膜中P450芳香化酶(P450A)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巧囊壁异位内膜P450A mRNA表达量高于在位内膜(P﹤0.01); 35例正常内膜中仅有2例表达;免疫组化检测巧囊壁P450A蛋白其表达特征与mRNA一致。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灶有P450A表达,这种雌激素的合成酶能在异位灶局部合成异常的雌激素;在位内膜有P450A表达,提示在位内膜本身局部有雌激素的合成,其保护机制劣于正常内膜。子宫内膜异位症P450A的表达在其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芳香化酶P450在子宫腺肌病及巧克力囊肿(简称巧囊)内膜中的表达,探讨其在二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子宫腺肌病及巧囊在在位、异位内膜中芳香酶P450表达。结果:正常内膜不表达芳香化酶P450,芳香化酶P450在子宫腺肌病及巧囊中均强表达,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在位内膜中分泌期芳香酶P450表达无异位内膜组织高,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巧囊患者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无显著性差异,而在位内膜分泌期比增生期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子宫腺肌病与巧囊相比,巧囊患者的在位内膜分泌期芳香酶P450表达明显高于子宫腺肌病在位的内膜组织,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450arom在子宫内膜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子宫腺肌病和巧囊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二者又稍有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及30例同期单纯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为对照组中FHI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FHIT在正常子宫内膜、在位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x2=28.865,P<0.000 1),在内异症r-AFS分期中比较,在位子宫内膜FHIT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37,P=0.341);而异位内膜中的FHIT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Ⅱ期高于Ⅲ~Ⅳ期(x2=6.816,P=0.019).结论 FHIT与内异症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症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分别测定14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性不孕症患者和150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MMP-9的水平。将内异症组分为轻度(Ⅰ、Ⅱ)和重度组(Ⅲ、Ⅳ),非内异症患者为对照组。结果:外周血中:轻度和重度内异症组MMP-9高于对照组,而且分泌期高于增生期。腹腔液中:轻度和重度内异症组MMP-9高于对照组,而且分泌期高于增生期。MMP-9在外周血中高于腹腔液中的水平(P〈0.05),血液和腹腔液中的MMP-9的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MMP-9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形成和发展,改变了生殖内环境,导致了内异症性不孕。  相似文献   

8.
c-Met及MMP-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子宫内膜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45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内异症组)及30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妇女(对照组)的在位子宫内膜的c-Met与MMP-2的免疫表达水平。结果①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妇女的在位子宫内膜c-Met、MMP-2表达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P均〈0.01);②c-Met与MMP-2在两组中均呈正相关(对照组r=0.937,内异症组r=0.885)。结论类似肿瘤的转移和侵袭机制,c-Met、MMP-2在内异症的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异位及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内异症的关系,为临床诊治内异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内异症异位内膜30例,并取其中在位内膜组织30例,另选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GnRH-R的表达,分析其与内异症的关系。结果 GnRH-R在内异症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组织中表达,分别为66.67%,100%,差异有显著性(P〈0.005),其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16.67%),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5)。结论 GnRH-R在内异症异位内膜、在位内膜的表达差异可能与内异症的发生、发展有关,借此可更有效地利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瘤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在位、异位内膜中干细胞因子(SCF)及其C-Kit的表达,从而了解SCF及其受体C-Kit分别在子宫腺肌瘤和内异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组织SCF、C-Kit的表达。结果本研究各组均表达SCF和C-Kit,SCF的表达在研究组中较对照组明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子宫腺肌瘤组P<0.01;内异症组P<0.05),在腺肌病患者中在位内膜分泌期的表达明显增高,分泌期>增生期(P<0.01),在位内膜>异位内膜(P<0.05);在巧克力囊肿患者中,在位内膜分泌期的表达较在位内膜增生期和异位内膜及对照组各期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较子宫腺肌瘤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it在腺肌病患者中的表达较巧克力囊肿组和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位内膜分泌期的表达较在位内膜增生期和异位内膜及对照组各期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F、C-Kit可能是子宫内膜腺肌瘤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促血管生成素-2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组织及30例正常对照组内膜组织中促血管生成素-2的表达。结果:在位内膜组织中促血管生成素-2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和异位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内膜组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的不同月经周期促血管生成素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血管生成素-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及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plasminogenactivator,uP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中uP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uPA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对照组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均表达uPA蛋白,且在血管内皮细胞呈阳性表达;异位内膜间质细胞uPA阳性表达率为85.0%,高于异位内膜腺上皮细胞(60.0%)(P〈0.05),在位内膜间质细胞(57.5%)(P〈0.05)及正常内膜间质细胞(40.0%)(P〈0.05);uPA蛋白在异位内膜I~Ⅱ期与Ⅲ~Ⅳ期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PA在异位内膜间质细胞的高表达促使其转移、黏附、侵袭、生长,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AI-1蛋白在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厦对照组内膜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AI-1蛋白在40例内异症组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30例对照组子宫内膜的表达。结果:①PAI-1蛋白表达于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对照组内膜的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胞浆;②PAI-1蛋白在异位内膜厦对照组内膜间质细胞表达均高于腺上皮细胞(P〈0.05),而于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与间质细胞表达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PAI-1蛋白在间质细胞表达异位内膜高于在位内膜及对照组内膜(P〈0.05),而在腺上皮细胞表达异住内膜、在位内膜、对照组内膜三者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PAI-1蛋白在血管内皮细胞呈阳性表达。结论:PAI-1蛋白在异位内膜间质细胞高表达可能促使其转移、黏附、侵袭、生长,导致子宫内膜异住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ER、PR和TIMP-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的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中表达,探讨三者在内异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法分别检测ER、PR和TIMP-1的表达。研究组:84例EMs的异位内膜和44例在位内膜;对照组:32例子宫肌瘤者正常子宫内膜。结果异位内膜组织中ER、PR及TIMP-1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内膜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在位内膜组织ER、PR却明显高于正常内膜组织,差异亦均有显著性(P〈0.05),而TIMP-1在在位内膜中呈低表达,与正常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PR、TIMP-1在异位内膜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中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内异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建立人腹膜与子宫内膜共培养模型,研究早期粘附部位子宫内膜E-cadherin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在位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与腹膜共同培养后粘附内膜的E-cadherin的表达。结果:(1)E-cadherin在粘附内膜的表达显著降低,与在位内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内膜E-cadherin表达低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adheri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内膜及粘附内膜的表达异常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 G F)及其受体(C-M et)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45例(增生期20例,分泌期25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及30例(增生期12例,分泌期18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妇女的在位子宫内膜的H G F与C-M et的免疫表达水平。结果:(1)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在位子宫内膜的H G F、C-M et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06,P=0.001)。(2)H G F与C-M et呈正相(关(异位症及对照组r均为0.945)。(3)H G F与C-M et均随月经发生周期性变化(分泌期高于增生期,对照组H G F、C-M et分别为P=0.015、P=0.023;内异症组H G F、C-M et分别为P=0.003、P=0.015)。结论:类似肿瘤转移和浸润机制,H G F/C-M et系统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