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偏头痛是一种慢性的致衰弱疾病,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采用国际头痛协会(1HS)标准的最新研究显示:女性发病率为12.9%-17.6%,男性为3.4-6.1%。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偏头痛的患病率为985.2/10万,年发病率为4.2%-14.6%,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4。发病率随年龄而变化,多发年龄为25-55岁。而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 相似文献
4.
5.
6.
偏头痛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偏头痛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其发病率约为14.6%,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迄今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内分泌、血管、神经递质、免疫、心理等因素有关.目前,国内外报道治疗方法很多,综合各家方法,可分为传统治疗方法、新药治疗方法及中草药治疗.现将近年已在临床治疗偏头痛效果较好的新药和新方法作一概述.钙拮抗剂:钙是血管收缩的重要因素,钙拮抗剂阻断钙内流,使血管平滑肌舒张,可缓解偏头痛发作初期颅内血管收缩;还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与5-HT的释放.常用有尼莫地平、西比林.有报道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总有效率高达72%~92.8%.用法每次5mg~10mg,睡前服,连服3个月.副作用有嗜睡、头昏、疲惫、食欲和体重增加. 相似文献
7.
8.
偏头痛(migraine headache)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紊乱性疾病,是以弥慢性或单侧发作、疼痛剧烈、反复发作为特征的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国外资料显示,偏头痛的发病率女性为12.9%~17.6%,男性为3.4%~6.1%。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偏头痛的患病率为985.2/10万,年发病率为4.2%~14.6%,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4。而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个体压力增大,偏头痛的发作还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5.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病 ,根据国外流调资料 ,约10 %~ 15 %人群患有偏头痛。1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过去认为偏头痛是血管紊乱所致 ,最近的观点考虑为中枢神经系统障碍所引起 ,其理由是 :在头痛出现前有预兆症状提示下丘脑功能障碍 ;存在的局灶性神经紊乱不能单独用脑血流量改变来解释 ;许多头痛伴随自主神经及全身功能障碍 ;脑磁图改变显示发作间期大脑功能率乱 ;偏头痛患者中 5 - HT功能改变 ;三叉神经 -血管系统内存在由神经系改变所诱发的炎性紊乱。据此 ,认为炎症过程和激活三叉神经 -血管系统的递质 (包括 5 - HT)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起重… 相似文献
16.
17.
李玉亭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3,(3)
目的 研究西比灵在防治偏头痛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同期门诊偏头痛患者9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给予西比灵5mg,2次·d~(-1),6周后改为5mg,1次·d~(-1),巩固治疗12周;对照组48例,给予肠溶阿斯匹林50mg,2次·d~(-1),6周后改为50mg,1次·d~(-1),巩固治疗12周。结果 西比灵治疗组总有效率89.8%,对照组总有效率75.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所有治疗有效的患者随防半年,结果复发率西比灵组4.5%,对照组22.2%,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西比灵治疗和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优于肠溶阿斯匹林。 相似文献
18.
<正> 偏头痛是神经内科常见病,确切发病机理尚未阐明。麦角胺类制剂是传统的治疗药物,但对某些病人仍难以奏效,且因其服法、剂量及对心肾等的副作用,使其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随着生化和药理研究的进展及临床实践的探索,发现不少非止痛药物防治偏头痛,取得较好效果,根据文献,结合临床,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治疗偏头痛药物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用于预防治疗的药物1.1 5— HT抑制剂 :神经递质学说认为偏头痛发作后 81%的患者表现为本病特有的血浆 5—HT含量减少 ,血浆中一部分 5—HT被吸收入动脉管壁中 ,激发缓激肽及组胺等的致痛作用 ,使血管壁中痛觉受体的痛阈降低。这一学说给临床应用 5— HT拮抗剂治疗偏头痛提供了理论依据。本类药物包括苯噻啶、赛庚啶、甲基麦角酸丁醇酰胺等 ,其中甲基麦角酸丁醇酰胺为竞争性对抗剂 ,还能加强去甲肾上腺素对血管的收缩作用 ,有助于头皮动脉维持收缩状态 ,因而能预防发作。本品初次用 4 .5mg以排除特异性反应 ,随后每日1mg,1周后增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