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使中医学的表述符合现代的习惯,可将中医学的辩证论治体系概括为“状态医学”。“状态”是中医对“证”的描述,“病因原理”是西医对“病”的描述。从状态与病因病理的关系、状态的诊断、状态的治疗3个方面阐述了状态医学理论与现代病因病理学说的各自特点。认为中医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必须注意的问题是:中医和西医是两个互相独立的医学体系。中医现代化的要点是中医学的状态诊疗理论的确立和现代因病理学说的全面引入;中西医  相似文献   

2.
人体疾病客观上需要从状态与病因病理两个方面去认识和治疗,两者在方法论和临床实践上相互不能取代。由于状态医学理论及其诊疗方法有特殊的规律,从而决定了中医学-状态医学在临床上的独立地位并与人类共存。  相似文献   

3.
通过深入剖析中西医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别,阐述了中西医结合是历史必然的思想,认为中西医之间的差别是医学发展的动力,未来医学既不同于现在的中医也不同于现在的西医,中西医结合必然酝酿新的医学产生。未来医学是以中医思维模式为主,结合现代医学手段的新医学。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是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中医药在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 人类在生命与健康问题上,已经经历了两个阶段.古代是百兽争强、弱肉强食的漫长时代,威胁人类生命的是狼虫虎豹、毒蛇猛兽,人类用智慧取得了胜利.近代细菌、病毒、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猖獗流行,夺取了无数人的生命.人类用科学控制了急性传染病,甚至消灭了一些传染病.现在人类面临着新的威胁,就是疾病谱的变化、环境的污染、代谢性紊乱以及紧张的心理压力,面对由此产生的疾病,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认为有了基因研究就能解决所有疾病的想法,一场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给人们敲响警钟.病毒、细菌不能杀灭,有些疾病不能根治,一些新的理念相应产生.治病于未病,与疾病共处,治病不是根治而是调控,手术不是破坏而是改善、修复器官的生理功能.抗生素、化疗、放疗等是一把无情的双刃剑,单纯强调根治与杀灭,人类已经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寻求新的方法保护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就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同时大家都认识到单纯西医不行,单纯中医也不行,必须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胜任这一伟大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中医体质学说自20世纪70年代确立以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结合现代生理,生化,免疫,遗传等科学方法和手段,使体质研究出现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相结合的发展前景.文章从中医体质学概念的研究,中医体质学分型的研究,中医体质学治疗的研究等几个方面说明中西医结合在中医体质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是世界医学发展的历史必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纵观世界医学发展的历史,尽管林林总总的流派很多,但起主导作用的只有西方医学和东方医学。而东方医学之中最有影响的又数中医药学。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中,中医药学曾经是最先进的医学,它保证了华夏民族的繁荣与昌盛。由于近代西方医学依靠先进的科学仪器和实验方法,大大深化了对疾病的认识,所以才迅速在全球占居了主导地位.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第二次卫生革命的到来,中医药学又以其特有的疗效,系统而有效的理论重新为世人所注目.尤其中国的对外开放,加快了中西方文化科学的交流,给中西医结合工作带来了新的环境和春天。它…  相似文献   

7.
近年中医学的研究偏离了中医学自身发展的轨迹.陷入了用西医学的实验研究思路来研究中医学的相关理论,用西医学评价体系来评价中医相关知识的误区之中,究其原因是对中西医学文化背景、思维方法、研究方法、病理生理、疾病诊治等方面的差异性认识不足。只有在充分认识这些差异性的基础上遵循中医的自身规律才是中医的研究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综合运用中西医药的理论与方法以及不断创造的中西医结合理论与方法,研究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关系等,探索并解决人类健康、疾病及生命问题的一门医学。世界卫生组织号召各国应注意培养既了解传统医学又掌握现代医学的结合型人才,并指出这是发展传统医学的方向。我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可冀教授指出人民群众需要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需要中西医结合,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综合运用中西医药的理论与方法以及不断创造的中西医结合理论与方法,研究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关系等,探索并解决人类健康、疾病及生命问题的一门医学。世界卫生组织号召各国应注意培养既了解传统医学又掌握现代医学的结合型人才,并指出这是发展传统医学的方向。我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可冀教授指出人民群众需要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需要中西医结合,  相似文献   

10.
王永光  何兴图 《微创医学》2007,2(6):515-518
在现代,我国的西医医学和医院架构体系都一直循着生物医学模式所规划的框架发展着医学和医院;而我国的中医学,在西医的强势景况下,仍在用着传统的模式“发展”着。但是,由于所谓的“科学性差”,中医学发展愈加艰难,特别是近来甚至有人在互联网上提出要祖国医学“靠边站”,这是一个多么无奈的现状。然而,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中医学发展的这种无奈,其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关乎到中医学能否继续发展与生死存亡的大事。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我们站在全人类共同智慧的角度研究和认识这一问题:西方医学是人类共同的智慧结果,我们不能…  相似文献   

11.
从状态医学角度看艾滋病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科研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滋病的复杂性对中西医学的诊疗方式和评价方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者试图运用新的医学模式“状态医学”的思路与方法,将艾滋病人的患病过程用“状态医学”的观点和方法表述,进行诊断、治疗与疗效评价,为中西医学在理论和临床的有机结合构建一个初步的框架。  相似文献   

12.
赵存娥,女,1939年生,山西定襄人,教授,主任医师。1966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从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教学、科研及临床35年。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学术委员会委员,山西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山西中医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她在注重教学改革,潜心于教学法研究,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第1~6届全国中医基础理论学术会上均交流并发表过一些有影响的论著,所撰“教育心理学在藏象教学中的应用”获1994年省教委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主编及参编论著20余部。问:您从事教学多年,…  相似文献   

13.
影像医学是现代医学中发展最快的一门学科.目前,中西医结合影像学作为一门新型边缘学科,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到目前为止,对此项工作发展趋势的研究一直是空白.  相似文献   

14.
彭静 《中国医学创新》2014,(30):130-132
作为我国独创、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医学,建立在中医学与西医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基础上的中西医结合医学,旨在将中、西医学两者的理论、方法、药物、诊断手段、治疗技术等中的精华,提炼整合、融汇贯通、相互补充,共同为人类健康服务。本文从当代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由来、中西医学特点、优势、不足及中西医结合医学的优越性等方面思考和探讨中西医结合医学。  相似文献   

15.
中医五官科学是中医临床诸学科中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包括眼、耳鼻喉、口腔5部分,它以其丰富而独特的科学内涵和很强的临床实践性而被确定为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如何将学生培养成为既具有扎实的中医五官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够应用中西医多种方法和技能解决五官科临床医疗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是执教本门课程的教师值得思索和探讨的问题.为了适应当前高等中医药教学改革形势,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优化组合中医五官科学的课程体系,使之更科学化、现代化,笔者对本门课进行了中西医结合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强调加强中医学自身的发展在我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其内容包括以下 3个方面①中医学在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独特风格 ;②目前形势下加强中医的发展才是我们的客观优势 ;③中医的现代化发展显示出的蓬勃生机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中医是数理医学 ,论述数理医学概念、学科体系、学科建设方案、课程设置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系统生物学的崛起,再次说明了应用系统论方法研究与发展现代医学的重要性。对于与系统论渊源颇深的中医来说,是一个重新振兴的契机。回顾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探讨系统医学的真正内涵,剖析中西医学两大诊治体系的主要异同点,提出了系列发展系统医学,包括系统生理学、系统病理学、系统诊断学、系统治疗学等。建立中西合璧的系统医学,既要重视运用西医提高中医,同样应该重视中医理论、诊治手段及经验对西医的启发,从人体系统的平衡理论或稳态概念出发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19.
科技发展到今天,若干年以前的一些问题似乎本该是"迎刃而解"了,但现实却不免让现代人尴尬.一方面,科技成果越来越难出,对一些问题依然似是而非;另一方面,一些顽疾痼疾的发病率和危害性却越来越大.医学的出路到底在哪里?中医、西医自身的困难是什么?现在的中西医结合能解决这些问题吗?能否找到一条根植于中西医、又能真正有所超越的医学路子呢?  相似文献   

20.
从中西医结合的发展看中医存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中、西医学分属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但其目的相同,彼此互补。西医学能够提供详尽客观的实验室数据,为中医学的科学化、标准化提供了依据,中医为西医提供了全新的思维和发展模式。两者在研究的对象和最终的目标具有高度的同一性,决定了两者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得到统一。中西医的兼融与互补成为中西医结合的必由之路,也将是中国医学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中医学不会因为有部分缺点而被历史淘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