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再生障碍性贫血 (AA ,简称再障 )是以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为特征 ,以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AAA ,简称急再 )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预后险恶 ,据统计其发病例数占同期住院再障患者的 2 3 % [1] 。再障的发病机制目前存在三种学说 ,即造血干细胞缺陷、免疫紊乱和造血微环境异常。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表明免疫介导的造血抑制是再障最常见的病理机制[2 ] ,尤其是重型再障 (SAA ,重再 ,SAA -I型即急再 )更为多见[3] 。国外报道 ,再障患者HLA -DR+CD+8Tc比例数量明显升高 ,其骨髓Tc经…  相似文献   

2.
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凤  王函 《光明中医》2008,23(5):691-692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造成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种疾病,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目前有关再障的发病机制有3种学说,即造血干细胞异常(种子学说)、免疫缺陷(虫子学说)和骨髓微环境损伤(土壤学说)。中医认为再障  相似文献   

3.
免疫介导的造血抑制与骨髓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以下简称再障)是一组以造血干/祖细胞损伤、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临床以贫血、出血、感染为主要表现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骨髓衰竭)。先天性或遗传性骨髓衰竭的发病机制研究近年来获得不少新进展。本文主要讨论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我国再障的年发病率为74/105,高于欧美国家,其中急性再障(AAA)的发病率为14/105,慢性再障(CAA)的发病率为60/105。再障的发病机制有造血干/祖细胞减少或缺陷、造血微环境缺陷和免疫异常。目前再障的临床治疗,国外主要用免疫抑制剂抗胸腺球蛋白(ATG)或/和环胞菌素A(CsA)及骨髓移植,雄激素已极少应用,仅作为“补救”或“替代”治疗措施;国内主要是免疫抑制剂、雄激素和补脾肾中药。  相似文献   

4.
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血液系统常见疾病、疑难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共识为:造血干细胞缺陷、免疫异常、骨髓造血微环境损伤。在治疗方面既有针对造血干细胞的药物刺激骨髓造血,也有调节免疫异常的药物,唯独没有修复损伤的骨髓造血微环境的药物。因此,本研究紧紧围绕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三个机制,重点集中于骨髓微环境入手探讨中医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及机制。  相似文献   

5.
<正>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组由理化、生物等多种原因所造成的骨髓造血干细胞缺陷、造血微环境损伤及免疫功能异常,进而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全血细胞减少综合征。急性再障(AAA)的发病率虽  相似文献   

6.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因病机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医学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以下简称再障 )的发病因素及病理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再障的发病分原发和继发 ,原发即原因未明 ,继发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长期接触化学毒物如苯、砷剂等 ;或服用氯霉素、磺胺类、解热镇痛药等 ,其中氯霉素居首位原因 ;或因放射线、同位素、电离辐射等损害 ;或因某种病毒 ,其中肝炎病毒约占再障病因的0 .3%~ 8%。以上各种病因侵扰人体 ,导致造血干细胞受损、免疫机能异常影响造血干细胞增殖、造血微环境、造血因子调控失调、造血干细胞凋亡与功能紊乱等终致再障的发生。中医对再障发病的认识是通过对古典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三种免疫分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再障患者按骨髓免疫分型分为三组,即T淋巴细胞增多型、B淋巴细胞增多型和造血干细胞衰竭型,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健脾"中药联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造血干细胞衰竭型总有效率为84.62%,优于T淋巴细胞增多型的40.74%和B淋巴细胞增多型的42.31%(P<0.05)。结论 "补肾健脾"中西医结合治疗造血干细胞衰竭型再障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是一组由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骨髓造血干细胞损伤,造血微环境损伤免疫机制异常,导致红骨髓总容量减少代以脂肪髓,造血机能衰竭而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为主的综合征。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贫血及贫血的伴随症状,血小板减少而引起的出血倾象和白细胞减少而引起的感染症状。根据起病缓急、病情轻重、骨髓的损伤程度和转归因素,将  相似文献   

9.
中药对再障免疫调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免疫因素是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发病机制之一。中药治疗再障可以改善机体免疫机能 ,经基础和临床研究证明 ,中药治疗对于再障有肯定的免疫调节作用。现将近期相关文献综述如下。1 中药对免疫细胞的调节  免疫细胞功能紊乱是再障的发病因素之一 ,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失衡 ,被异常激活的CD8 T细胞能抑制骨髓造血 ,这与CD8 T细胞直接损害造血干细胞及其介导造血因子失调有关。因此T细胞亚群的恢复标志再障病情好转。周霭祥发现 ,再障患者经益肾生血片治疗后 ,CD4 T细胞上升 ,CD8 T细胞下降 ,证明该药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有…  相似文献   

10.
再生障碍性贫血(下简称"再障")的发生与免疫系统紊乱密切相关,其中T淋巴细胞在其免疫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主要与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CTL)有关,T细胞亚群和活化T细胞的变化,造成细胞因子的分泌失衡,可产生大量的造血负调控细胞因子,同时激活细胞凋亡系统,从而引起骨髓造血衰竭。大多数再障对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1.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严重危及生命安全的疾病,骨髓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骨髓细胞的增生低下,正常骨髓细胞由脂肪组织替代,伴有严重的感染、出血、贫血等症状。一部分患者需要长期依赖输血维持生命,生活质量极为低下,并发症致死率极高。其发生、发展与T细胞功能亢进引起的造血组织损伤密切相关,HLA相合同胞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重型再障的首选,无HLA相合的同胞时可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免疫抑制治疗。通过十余年的研究,重型再障的发病机制已经基本阐明,多种中西医疗法给重型再障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和(或)功能异常,从而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综合征,一般认为由于造血干细胞或造血微环境的病变,或由于免疫作用异常。分型上,国内为急性再障(亦称重型再障-Ⅰ型,SAA—Ⅰ),慢性再障(病程中若病情恶化与急性相同,称重型再障-Ⅱ,SAA—Ⅱ)。对于重型再障(SAA),  相似文献   

13.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血液系统疑难重病之一,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造血干细胞数量下降或功能异常及造血微环境异常致红骨髓容量下降,被黄骨髓取代,从而引起红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可引起较重的贫血、感染和出血,甚至死亡。根据患者的病情、血象、骨髓象分为急  相似文献   

14.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综合症。根据患者的病情、血象、骨髓象及预后,通常将该病分为重型再障和非重型再障。临床上对非重型再障的治疗效果尚可,但对重型再障的治疗较为棘手,其重型再障之贫血、出血两大症状在现有条件下,  相似文献   

15.
中药复方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作用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是由多种原因或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一种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种综合病症。目前,国内外学者多倾向于该病与造血干细胞损伤、骨髓造血微环境异常、免疫功能紊乱等三方面因素有关。祖国医学根据患者所呈现的证候,一般将本病划入“血虚”、“虚劳”、“血证”范畴。急性再障则进一步划分归“急劳”、“热劳”。近年来,中药复方在再障的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有关其机理的研究也深入到分子生物学水平,本文就有关研究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lronic aplastic anemia,CAA)是一组由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细胞缺陷、免疫功能异常、造血微环境损伤,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临床上以贫血、出血和感染为主要表现。虽然近年来现代医学对CAA的临床治疗取得较大进展,但不良反应大、医疗费用过高。我院应用经临床20余年筛选、优化组方制成的复方中药制剂参芪再障颗粒治疗CAA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种由于免疫机能异常介导的骨髓造血干/祖蛋白质缺陷所导致的外周血全血细胞降低的临床综合征[1],以贫血、出血、感染为三大主要临床表现。AA根据病情的急缓、发热、贫血、出血的程度又可分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慢性再障又称非重型再障,患病比例占AA的80%以上[2],且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出血症状易反复,病程相对较长,难以痊愈,极大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发病机制和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可行的实验室指标。方法对再障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为精亏阳虚型、精亏血瘀型和精亏毒蕴型,并行骨髓CFU-GM培养,CD3、CD4、CD8及骨髓活检病理等实验室检查。结果精亏阳虚型以CFU-GM减少为主;精亏毒蕴型除CFU-GM明显减少外,外周血CD4值下降,CD8值增高,CD4/CD8值明显降低,骨髓活检示出血、坏死明显;精亏血瘀型界于前两型之间。结论精亏阳虚型患者为再障的轻症,发病机制以造血干细胞的内在缺陷为主;精亏毒蕴型属再障之重症,发病机制以免疫功能缺陷为主。  相似文献   

19.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因及分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毒邪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致病作用现代医学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的发病因素及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再障的发病分原发和继发。原发原因未明,继发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与化学毒物如苯、砷剂等长期接触;或服用氯霉素、磺胺类、解热镇痛药等,其中氯霉素居首位;或因接触放射线、同位素、电离辐射等损害;或因感染某种病毒,其中肝炎病毒约占再障病因的0.3%~8%。以上各种病因侵扰人体,导致造血干细胞受损、免疫机能异常,影响干细胞增殖,造血微环境损伤,造血因子调控失调,细胞凋亡功能紊乱以及遗传倾向等终致再障的发生。而中…  相似文献   

20.
升髓汤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琳 《四川中医》2001,19(4):51-52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受损或干细胞本身有缺陷或同时伴有骨髓微环境及免疫学异常 ,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以外周全血细胞减少为特点。目前对再障治疗方法颇多 ,但以扶阳填髓、活血化瘀法治疗报告少见。自 1 993年 6月~ 1 999年 1 2月间 ,我们以扶阳填髓、活血化瘀的中药筛选组成升髓汤方剂治疗再障 2 6例 ,并与同期用西药治疗的 2 4例对比观察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经骨髓检查确诊。诊断标准以 1 987年全国再生障碍性贫血学术会议拟定的标准。选择住院和门诊病例 50例 ,随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