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用人白细胞α型干扰素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31例。干扰素用量为1×107u,每日肌注一次,连续5~7天。结果:干扰素治疗病例的热程、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持续时间均较非干扰素治疗组(27例)明显缩短,其热程缩短1周左右。由此表明干扰素治疗IM可缩短疾病的病程,有抗EBV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EB感染导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与单用更昔洛韦治疗该病的疗效及细胞因子的改变。方法:选取收治的40例EB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0例应用干扰素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对照组20例单用更昔洛韦治疗,同时给予退热等对症处理,观察两组患儿疗效及细胞因子水平改变。结果:试验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淋巴结消退时间及异型淋巴细胞消失时间等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试验组治疗后6个月复查EB病毒VCA-Ig M转阴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中IL-6明显降低,IL-10明显升高,CD4较治疗前有显著增高,CD8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CD4/CD8比值则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EB感染导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较单用更昔洛韦疗效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齐鸿涛 《中外医疗》2014,(22):144-145
目的研究阿昔洛韦静脉滴注联合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部分EB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纳入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给予阿昔洛韦静脉滴注的对照组以及给予阿昔洛韦滴注联合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的观察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退热时间(2.1±0.4)d、咽峡炎缓解时间(3.7±0.5)d、淋巴结缩小时间(5.2±0.6)d、肝脾缩小时间(5.7±0.8)d、异型淋巴细〈10%时间(6.8±0.9)d均,短于对照组的(3.4±0.6)d、(5.8±0.7)d、(7.7±1.0)d、(8.5±0.9)d、(10.4±1.4)d;白细胞计数(11.8±1.4)×10^9/L、ALT(56.2±6.2)U/L、AST(61.4±6.5)U/L,低于对照组的(14.7±2.1)×10^9/L、(104.4±15.2)U/L、(94.5±10.6)U/L,免疫功能指标IgA、IgG、IgM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阿昔洛韦静脉滴注联合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有助于促进临床症状缓解、改善肝功能、提高免疫功能,是治疗EB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小儿EB病毒感染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 us mononuclesis IM)是由 EB病毒(Eps te in-Bzrr Vir us EB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十分复杂,主要以发热、咽喉痛、淋巴结及肝脾肿大、血中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等为其特征。但部分婴幼儿感染后不能对EBV产生充分的免疫反应,往往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易于漏诊。我们于2000年1月~12月间,应用酶联法检测急性感染患儿血清中EBV特异性抗体,为临床提供诊断性依据,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EB病毒感染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并探究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90例EB病毒感染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作为研究病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巴韦林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更昔洛韦治疗。观察2组患者热程、淋巴结肿大、扁桃体肿大等症状改善时间,以及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热程、淋巴结肿大、扁桃体肿大、异淋恢复情况等指标的改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014,P<0.05);研究组患儿出现的腹泻、皮疹、贫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治疗EB病毒感染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预后效果良好,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更昔洛韦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5月南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小儿EB病毒感染患儿8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更昔洛韦治疗,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02%)高于对照组(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热消退、咽部肿胀消失、颈淋巴结肿大消失及肝脾肿大消失等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IgM、IgG、IgA水平均较治疗前提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未经治疗自动消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免疫功能,促进患儿康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α-干扰素联合病毒唑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确诊为IM的7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观察。结果α-干扰素联合病毒唑组在发热、咽峡炎、全身腺体肿大等表现较常规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短期使用干扰素未见副作用。结论α-干扰素联合病毒唑治疗IM可缩短热程,减轻咽峡炎及腺肿等症状,并且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αlb-干扰素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并接受干扰素治疗和未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患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咳嗽好转时间、喘憋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αlb-干扰素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9.
《医学综述》2013,19(4):730-732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药物组合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7例确诊的EB病毒引起的IM患儿随机分为三组,选用干扰素α(A组)、干扰素α+喜炎平(B组)、干扰素α+丙种球蛋白(C组)三种治疗方法。观察比较三组的临床有效率、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三组IM患儿退热时间、咽峡炎缓解时间、淋巴结、肝脾开始缩小时间、异型淋巴细<10%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的有效率为87.18%、C组的有效率为89.19%,均明显优于A组的有效率6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α联合喜炎平治疗EB病毒引起的IM疗效好,疗程短,价格便宜,不良反应小,不易产生耐药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由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所致,近年来儿童发病呈上升趋势,其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轻重不一,常累及多个脏器,出现严重并发症以致危及生命,故早期诊断、治疗尤为重要,现将我院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干扰素对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予α-干扰素来肌注,疗程7~14d。结果64例患儿3~5d开始退热,显效39例,有效25例,有效率100%。结论α-干扰素治疗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高,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秋季腹泻为儿科常见病,为探讨其当前方法,近年来我们用α—2b干扰素治疗秋季腹泻46例,并加以对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黄生才 《当代医学》2014,(24):95-95
目的 探究与分析更昔洛韦治疗小儿EB病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深圳市远东妇儿科医院儿科自2012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EB病毒感染患儿62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n=31),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支持及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其基础上给予更昔洛韦治疗,观察2组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74%,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明显提升(P〈0.05)。结论 更昔洛韦在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上临床疗效确切,总治愈率较高,改善了患儿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一种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全身性疾病,临床治疗IM的抗病毒药物疗效各异。现将我科2004年3月~2005年4月确诊IM患儿30例使用更昔洛韦治疗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M)住院患儿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IM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0月—2017年7月间诊断为IM的住院患儿,分为EBV感染者和非EBV感染者。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基本资料,临床症状、血常规、肝功能相关指标。结果:IM住院患儿127例中EBV感染者102例(感染组),非EBV感染者25例(非感染组)。(1)感染组较非感染组发病年龄大、住院时间长;(2)感染组肝脾肿大发生率高于非感染组,皮疹发生率低于非感染组;(3)感染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值改变较非感染组更明显;(4)感染组谷丙转氨酶、总蛋白、谷氨酰转肽酶较非感染组变化更显著。结论:IM患儿EBV感染与临床特征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助于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阿昔洛韦治疗.EB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阿昔洛韦每次5~10 mg/kg,每日3次,静脉滴注.7~10 d为1个疗程.结果 48例EB病毒感染患儿经过治疗,显效36例,有效8例,无效4例.结论 阿昔洛韦治疗EB病毒感染有效地缩短病程,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尖锐湿疣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 ,且发病率逐年升高 ,寻找一种简便又能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的治疗药物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院对 5 0例尖锐湿疣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 ,结果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资料  1999年 12月— 2 0 0 1年 12月来本院妇科门诊就诊及男性科的尖锐湿疣患者 ,年龄 19~ 6 3岁 ,平均 31岁。其中男 19例 ,女 31例 ,病程 15d~ 6个月。1.2. 临床资料  5 0例患者均具有典型临床表现 ,经病理检查证实。女性病灶疣状物多是在大小阴唇 ,会阴和肛门周围 ,男性在龟头 ,冠状沟周围和肛门周围。根据疣体个数及病…  相似文献   

19.
20.
EB 病毒一种亲人类 B 淋巴细胞病毒,儿童为易感人群,半数以上患者原发性感染后有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等 IM 表现[1],血常规检测可发现淋巴细胞数量和比例上升,异常淋巴细胞出现,血清检测可见 EB病毒抗体等[2]。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可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我科对收治的15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经过系统的药物治疗与精心护理,效果显著。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