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临床确诊的2型糖尿病(T2DM)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测定,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59例T2DM患者及65例体检正常人群。HbAlc用金标定量法,FBG及PBG均用葡萄糖氧电极法,将患者按照HbAlc及FBG测定结果分为A组(HbAlc〈7%且FBG〈7mmol/L),B组(HbAlc〈7%且FBG〉7mmol/L),C组(HbAlC〉7%且FBG〈7mmol/L),D组(HbAlC〉7%且FBG〉7mmol/L)。结果D组HbAlc、FBG、PB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组HbAlc、PBG明显高于对照组,B组FBG、PBG明显高于对照组,A组PBG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临床治疗效果、监测糖尿病控制情况、早期诊断糖尿病,HbAlc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代谢综合征患者在不同程度的血压和血糖控制下脑梗死的发生情况。【方法】将105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强化治疗组(A组,55例)和一般治疗组(B组,50例)。A组强化血压和血糖控制:控制目标:血压(BP)135/80mmHg,空腹血糖(FBG)〈6.0mmol/L,餐后血糖(PBG)〈7.8mmol/L;B组控制目标:BP150/90mmHg,FBG%8.0mmol/L,PBG%10mmol/L;一个月随访一次。比较两组脑梗死的发生情况。【结果】B组脑梗死发生6例,发生率为10.9l%,A组尚无脑梗死发生,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强化血压和血糖控制能降低代谢综合征患者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泵对严重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C-肽的影响。方法对60例初诊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应用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1周,比较用泵前后血糖、C-肽变化。结果60例患者的空腹、餐后2h血糖分别于治疗后(2.8±1.8)d、(8.3±3.6)d达到良好控制,空腹血糖由(20.4±3.8)mmol/L降至(6.00±0.17)mmol/L,餐后2h血糖由(26.6±5.8)mmol/L降至(9.7±2.3)mmol/L,且未见明显低血糖。治疗后C-肽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伴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具有快速稳定控制血糖和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叶曦  陈晓文 《新医学》2009,40(10):679-680,697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双相门冬胰岛素(诺和锐30)短期强化治疗的剂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空腹血糖等于或超过10mmol/L,糖化组红蛋白A1C等于或超过8.6%的64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双相门冬胰岛素三餐前皮下注射治疗,按需配合二甲双胍250mg或阿卡波糖25mg的降低餐后血糖,使患者早、晚餐前血糖平均值控制至4.4—6.1mmol/L,3餐后2h血糖平均值控制至4.4~10.0mmol/L。记录血糖最初达标时的双相门冬胰岛素剂量、血糖达标时间,比较血糖、体重指数及病程基线不同患者的双相门冬胰岛素用量的差异。结果:治疗达标时,所有患者平均餐前血糖得以控制的时间为(7.0±2.6)d,平均餐后2h血糖得以控制的时间为(6.2±2.6)d。双相门冬胰岛素的平均用量为0.44U/(kg·d)。空腹血糖等于或超过13mmol/L组双相门冬胰岛素剂量明显大于空腹血糖10—13mmol/L组;体重指数低于23kg/m2组双相门冬胰岛素剂量明显大于体重指数等于或超过23kg/m2组;病程长者双相门冬胰岛素剂量明显高于病程短者(均为P〈0.05)。结论:双相门冬胰岛素治疗强化剂量平均为0.44U/(kg·d)。在使用双相门冬胰岛素进行短期强化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基线血糖、体重指数、病程调整药物剂量,使治疗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社区反应性低血糖者的情况并分析。方法选取社区无糖尿病症状人员439例,测定空腹血糖(FPG)与口服75 g 葡萄糖的餐后2 h 血糖,根据资料分餐后2 h 血糖低于 FPG,餐后2 h 血糖高于 FPG 及所有人员3组,每组又按 FPG 值分为血糖正常(3.9~6.1 mmol/L)、空腹血糖受损(IFG,6.11~7.0 mmol/L)和2型糖尿病(DM,≥7.0 mmol/L)3个亚组。结果439例受试者共筛查出餐后2 h 血糖低于 FPG 121例,包括 IFG 17例、DM 6例,其中餐后2 h 血糖大于或等于7.8 mmol/L 0例、餐后2 h 血糖低于2.8 mmol/L 5例,最低达1.78 mmol/L。餐后2 h 血糖低于 FPG 组与餐后2 h 血糖高于 FPG 及所有人员组间 FPG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餐后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反应性的低血糖对于 DM 的早期防治有重要指导意义,应当引起临床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二甲双胍与罗格列酮治疗糖尿病前期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 选自2004—01~2004—09在我院初诊患40例,年龄23~65岁,先进行严格的饮食控制及规律的运动疗法,1个月后进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测定,如排除继发性糖尿病和应激性血糖升高,若6.1mmol/L〈FBG(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7.8mmol/L〈FPG(餐后2h血糖)〈11.1mmol/L。则列为研究对象,所有患愿意严格配合饮食和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7.
黄黎芳  何明超 《华西医学》2009,24(3):791-791
患者,男,82岁,因嗜睡1周、昏迷2h于2008年2月5日来医院就诊。患者于2004年体检发现血糖高,空腹7.6mmol/L,餐后2h16.7mmol/L,口干,尿每夜4~5次,诊断为糖尿病。服格列吡嗪(迪沙片)5mg,每天3次。治疗后血糖控制理想,空腹5.8mmol/L,餐后2h6.7mmol/L。近月来午餐前、睡前易饿,伴失眠,加餐后好转。2007年10月停格列吡嗪,改服阿卡波糖(拜糖平)50mg,每天3次,时有上腹饱胀、易饿,患者自动将阿卡波糖加量为100mg,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构性血糖监测记录表对2型糖尿病出院患者代谢指标和糖尿病自我效能感的效果。方法将132例2型糖尿病出院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血糖监测记录表记录自我血糖监测结果,干预组给予结构性血糖监测记录表记录自我血糖监测结果。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G2h)、糖化血红蛋白(HbAl。)、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胆固醇(LDL)、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和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DSES)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代谢指标及糖尿病自我效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FBG(6.3±1.9)mmol/L,PG2h(8.1±2.8)mmol/L,HbAl。(6.2±1.7)%,TG(1.76±2.04)mmoL/L,TC(4.68±1.68)mmol/L,LDL(2.78±1.05)mmol/L,BMI(26.72±2.10)kg/m2,WHR(0.95±0.23),均低于对照组(8.1±3.1)mmol/L,(10.5±4.1)mmol/L,(7.8±4.6)%,(2.38±1.47)mmol/L,(5.91±2.13)mmol/L,(3.54±2.19)mmol/L,(29.53±3.59)kg/m2,(1.42±0.47)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022,-3.927,-2.651,-2.003,-3.683,-2.542,-5.489,-7.297;P均〈0.05)。干预1年后干预组患者DSES评分总分(83.38±13.03)分,高于对照组的(66.37±12.8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8,P=0.004)。结论结构性血糖监测记录表有助于改善2型糖尿病出院患者糖脂代谢水平,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对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初发糖尿病患者分别应用盐酸二甲双胍、利拉鲁肽进行降糖治疗后血糖变化的情况。方法将44例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利拉鲁肽组及盐酸二甲双胍组,分别给予饮食和运动控制、利拉鲁肽皮下注射以及盐酸二甲双胍口服治疗等措施,观察时间为12周,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浓度。结果治疗后利拉鲁肽组和盐酸二甲双胍组患者的FBG、2hPBG及HbAlc较治疗前均有降低,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利拉鲁肽组的BMI[(24.61±3.47)kg/m2]较对照组[(25.37±4.70)kg/m2]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拉鲁肽组的2hPBG[(7.13±3.85)mmol/L]比盐酸二甲双胍组[(8.03±4.33)mmol/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二甲双胍组的FBG[(6.31±3.45)mmol/L]和利拉鲁肽组[(6.98±2.97)mmol/L]相比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和盐酸二甲双胍片均可有效的降低超重糖尿病患者体质量指数及血糖,利拉鲁肽较盐酸二甲双胍片能更加明显的降低餐后血糖及患者体质量指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41例患者三餐前后血糖、夜间和凌晨血糖,每13血糖峰值、低血糖的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本组CGMS监测共收到有效数据(562±17)个,平均监测时间(70.5±3.3)h。治疗3d后患者血糖均有所下降,FBG为(6.0±1.2)mmol/L,2hBG为(7.7±1.9)mmol/L。本组41例患者中,发生低血糖20例(48.8%,20/41),低血糖均发生于21:00至次日凌晨7:00,其中16例(80.0%,16/20)发生于凌晨24:00~4:00。探头监测到低血糖的个体最短为6min(1个血糖值),最长达8.5h(102个血糖值)。18例(43.9%,18/41)患者发生高血糖,均发生于餐后1.5—3h,其中10例(55.6%,10/18)发生于晚餐后1.5—3h。结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可较详细地显示T2DM患者血糖水平的波动特征,为制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出院后采用同伴教育对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体重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但在出院后实验组的糖尿病患者除了接受和对照组同样的健康教育外,还要继续采用同伴教育进行护理干预,并在出院后对所有入组的患者每2个月随访1次。均于第6个月随访结束后统计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等数据。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出院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4个月实验组空腹血糖为(7.41±1.15)mmol/L,餐后2h血糖为(9.19±1.25)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7.19±0.84)%,均低于对照组上述3项指标值(8.68±1.48),(11.31±1.82)mmol/L,(7.96±1.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20,-6.301,-3.016;P〈0.05);出院后2个月实验组血糖及体重均比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除体重外两组其他3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伴教育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等指标,但要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还需进行更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62岁,6年前诊断为2型糖尿病,坚持饮食、运动,配合二甲双胍缓释片0.25g1次/d降糖治疗,定期复查提示血糖控制理想,糖化血红蛋白5%~6%,空腹血糖波动于5~6mmol/L,餐后血糖波动于7~8mmol/L,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降低到不同水平所需要的胰岛素的量,探讨胰岛素抵抗与血糖水平之间的关系。 方法:收集2002/2005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21例,所有患者血糖均超过33.3mmol/L,均用美敦力MINIMED508胰岛素泵进行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诺和诺德天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皮下持续输注控制血糖,输注速度为4U/h,同时应用血糖检测系统检测血糖,每隔30min检测指血1次。分别计算血糖从22.2mmol/L下降到19.5mmol/L,19.4mmol/L下降到16.8mmol/L16.7mmol/L下降到14.0mmol/L所需要的胰岛素的量。 结果:21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血糖从22.2mmol/L下降到19.5mmol/L所需要的胰岛素的量显著多于从19.4mmol/L下降到16.8mmol/L及从16.7mmol/L下降到14.0mmol/L【(5.2&;#177;2.6),(3.4&;#177;1.4),(2.2&;#177;1.1)U,P=0.007,0.0035】;血糖从19.4mmol/L下降到16.8mmol/L所需要的胰岛素的量显著多于从16.7mmol/L下降到14.0mmol/L(P=0.008)。 结论:随着血糖的升高,胰岛素的作用和效果将逐渐减低,单位胰岛素降低血糖数值减低。提示同一糖尿病患者的不同血糖水平胰岛素抵抗不同,在血糖高时,胰岛素敏感性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看图对话健康教育方式对维吾尔族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知识水平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将90例维吾尔族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试验组运用糖尿病看图对话健康教育工具,由维吾尔族教育者用维吾尔语进行健康教育。两组患者教育前及教育后6个月采用糖尿病知识测定量表(MDKT)进行糖尿病知识测评及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比较干预效果。结果健康教育后试验组患者掌握糖尿病知识一般和好分别为36,3例,对照组分别为9,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404,P〈0.05)。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试验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6.7±1.1)mmol/L,(9.1±0.8)mmol/L,(6.7±0.8)%,均低于对照组的(8.5±1.9)mmol/L,(12.0±3.0)mmol/L,(8.1±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301,-6.361,-6.009;P〈0.05)。结论对维吾尔族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维吾尔语进行糖尿病看图对话健康教育方式可使患者充分地掌握糖尿病基础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有效地控制血糖,改善生活质量,保障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5.
人胰岛素不良反应3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病历摘要例1:男,47岁。2型糖尿病10a。平时口服各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入院前服格华止2.0g/d+诺和龙6.0mg/d+拜唐苹150mg/d,测FBG 10mmol/I。,PBG12~18mmol/L,HbAlc8.8%,尿Malb389mg/24h,为进一步控制血糖入院治疗。既往高血压病史12a,坚持口服洛丁新10mg/d,血压控制良好。  相似文献   

16.
沈云峰  翁建平 《新医学》2010,41(3):143-145
1病历摘要 患者女,30岁。因发现血糖升高4年于2006年5月16日被收入本院。患者于4年前妊娠24周时在外院发现空腹血糖达7.1mmol/L,后行75gOGTT,测空腹血糖7.2mmol/L,糖负荷后2h血糖12.6mmol/L,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当时行饮食干预及胰岛素治疗,空腹血糖控制在4.4~5.6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在4.4~6.5mmol/L。患者妊娠40周足月顺产分娩出一体质量2.8kg.  相似文献   

17.
韩令川  韩学尧  陈静  高颖  纪立农 《临床荟萃》2009,24(12):1041-1043
目的研究血糖控制对2型糖尿病患者粪弹力蛋白酶-1(E1)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测定糖化血红蛋白选取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18例,在血糖控制前后分别测定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粪E1水平,了解血糖对粪E。水平的影响。结果治疗前空腹和餐后血糖分别为(7.67±1.96)mmol/L和(14.66±1.98)mmol/L,治疗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分别为(5.81±0.59)mmol/L和(7.65±1.48)mmol/L。治疗前后粪E1水平分别为(587.57±254.70)μg/g vs (626.71±297.49)μg/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0),血糖控制前后2次粪E1水平相关(r=0.806,P=0.000)。个体不同时间粪E1水平的变异为0~35%,平均值为16.7%。结论短期血糖控制对粪E1水平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皮下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DGMS)对肿瘤患者术后发生应激性高血糖进行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的效果。方法将恶性肿瘤术后出现血糖水平持续升高的13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DGMS组)和对照组(快速微量血糖监测组),每组68例,指导实施强化胰岛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每天平均血糖值、7d胰岛素使用剂量,并进一步比较两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白介素-6(IL-6)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ICU入住时间。结果第1—7天每天平均血糖值观察组患者分别为(10.9±7.5),(7.1±3.4),(6.7±3.9),(6.9±3.6),(6.8±3.5),(6.7±3.5),(6.7±3.6)mmol/L,优于对照组患者的(11.1±7.7),(7.6±5.4),(7.3±5.6),(7.9±4.9),(7.4±4.4),(7.7±4.1),(7.7±4.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989,2.221,2.156,2.143,2.857,2.263,2.274;p〈0.05);观察组7d血糖均值为(7.1±3.2)mmol/L,优于对照组的(7.9±5.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1,P〈0.05);观察组患者7d使用胰岛素总量为(163.9±34.2)U,低于对照组的(192.2±45.6)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2,P〈0.05);观察组低血糖、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94%,1.47%,8.82%,低于对照组的11.76%,5.88%,22.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886,4.781,4.561;P〈0.05);观察组患者IL-6水平为(34.6±7.8)ng/L,CRP水平为(121.3±23.2)ms/L,ICU入住时间为(14.6±10.3)d,均优于对照组的(41.1±6.3)ng/L,(162.2±32.1)mg/L,(16.1±13.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955,3.126,2.115;P〈0.05)。结论采用DGMS的方法能有效维持目标血糖,减少血糖控制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与床旁快速微量血糖监测的方法相比较,对指导肿瘤患者术后应激性高血糖实施胰岛素强化治疗更有效、更安全。  相似文献   

19.
1 病例 患者,男,43岁。以“发现血糖高3年,浮肿1周,腹胀、气短3天”之主诉入院。3年前体检空腹血糖18.0mmol/L,无多饮、多食、多尿,诊断为“2型糖尿病”,给予口服降糖药(具体不详)治疗。2年前发现尿蛋白+1,血压不详,诊断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予以胰岛素降糖,安博维0.151次/日。1年前血糖控制尚可,尿蛋白消失,改为诺和龙1mg3次/日,格华止0.53次/日,监测空腹血糖在6.0~8.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在10.0mmol/L以内。近1周出现颜面、双下肢水肿,进行性加重并腹胀,气短3天。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69岁,2型糖尿病病史20年,规律服用苯乙双胍(商品名:降糖灵)75mg/d,空腹血糖控制在6~8mmol/L。间断出现腹痛、腹泻伴呕吐3个月,曾行腹部B超示胆囊炎、胆囊结石,查餐后血糖5mmol/L,未查肝肾功能,仍继续服用降糖灵。因突发上腹绞痛4小时收住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胰腺炎病史5年。无水杨酸类用药史。入院查体:体温35.8℃,呼吸30次/min,脉搏120次/min,血压90/50mmHg(1mmHg=0.133kPa),谵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