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鼓室给氧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4l例(44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穿剌抽液或切开后,鼓室内注入地塞米松和糜蛋白酶混合液,然后进行鼓室内给氧治疗,每日2次,15min/次,连续3日。并与同期用常规方法治疗的40例(43耳)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给氧2~3次后就见中耳分泌物消退.而对照组则中耳积液仍然存在。治疗结束后半月进行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率为75.0%.对照组为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10~12个月,治疗组有6耳复发,对照组复发15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室给氧法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外耳道加压给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共观察52例(76耳).治疗组在鼓膜穿刺抽液后行外耳道、鼓室加压给药 激光等治疗;对照组仅行鼓膜穿刺抽液、激光照射等治疗.结果外耳道、鼓室加压给药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总有效率86.8%.结论外耳道、鼓室加压给药可提高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鼓室置管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鼓室置管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OM)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科1997年~2001年经鼓室置管治疗的45例(78耳)儿童SOM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随访1-2年,85%耳(35例,66耳)听力明显改善,鼓室导抗图恢复成A型。结论 积极改善咽鼓管功能并适当延长留管时间,防止过早脱管对提高儿童SOM的治愈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鼓室置管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 1996年以来 ,我们采用鼓室置管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 42例 (81耳 ) ,并随访 1~ 2年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2例 (81耳 ) ,男 2 4例 ,女 18例。年龄 6~ 13岁 ,平均 8.5岁 ,病程 1个月~ 2年 ,平均 8个月 ,42例均表现为听力下降和不同程度鼻塞、流涕 ,其中 19例打鼾 ,9例曾有耳痛史。查鼓膜呈淡蓝色、橙红色或混浊失去光泽 ,部分病例见新生血管 ,均不见液平线 ,鼓膜活动差或消失。鼻腔检查42例有鼻粘膜不同程度充血及下鼻甲肿大 ,其中 2 7例中鼻道以及下鼻道有粘脓涕 ,扁桃体Ⅲ度肥大者 9例。鼻咽检查欠合作 ,疑腺样体肥大者行鼻…  相似文献   

5.
清开灵定期鼓室灌洗治疗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常见病,主要特点为中耳腔内渗出性非化脓性积液,导致听力下降。发病早期若能得到适当处理疗效良好,如拖延日久则可发生中耳粘连、鼓室硬化等不易逆转的病变。1992年5月~1994年9月间,我院采用纯中药制剂清开灵液定期效定灌洗后充气治疗52例56耳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效果良好,报告讨论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病例的选择标准为:(1)经过3次以上鼓膜穿刺(未注入药液)再次复发者;(2)鼓膜穿刺抽液1~3次治愈,后来再次复发且连续2年以上者。(3)非邻近部位占位性病变引起的;2.对象:共5…  相似文献   

6.
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一般认为是咽鼓管阻塞或功能障碍致中耳的通气、引流不畅引起,其主要症状为传音性听力下降,临床上常用鼓膜穿刺抽液、中耳放置通气管、波力氏吹张或导管吹张等治疗,能暂时缓解症状,其疗效尚不理想。我院自1996年~1998年间用导管经咽鼓管咽口吹入麻黄素治疗25例,临床疗效尚满意,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25例(25耳),男13例,女12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9岁,以耳闷胀感、听力下降为主要症状,其中6例有低调耳鸣;发病原因。7例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致,18例为慢…  相似文献   

7.
分泌性中耳炎两种治疗方法的听力及鼓室图变化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 1 996年起我科对 45例分泌性中耳炎采用鼓膜穿刺抽液后行鼓室内注药 ,配合鼓膜按摩及滴鼻、口服药物治疗 ,其听力提高及鼓室图由“B”“C”型图转 A型图明显优于 38例未行鼓室内注药组(对照组 ) ,现将两组治疗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治疗组 45例 ( 56耳 ) ,男 2 6例 ,女 1 9例 ;年龄1 0~ 60岁 ,病程 1周~ 1 2个月。 2 1例伴耳鸣 ,纯音测听气骨导差约为 1 5~ 35d B HL,声阻抗检查结果为“B”型鼓室图 46耳 ,“C”型鼓室图 1 0耳 ;鼓室穿刺抽出淡黄色透明稀薄液 42耳 ,白色粘液 5耳 ,黄色粘稠液 9耳。液…  相似文献   

8.
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随访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经单纯鼓膜切开、鼓膜切开冲洗灌药后的恢复情况,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因分泌性中耳炎住院手术治疗的病人共168例进行随访,实际回应预约随访者40例(67耳)。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3年,通过手术前后I临床表现、纯音测听、声导抗及鼓膜改善情况评估各组疗效。结果单纯鼓膜切开组与鼓膜切开冲洗灌药组的有效率分别是55.56%和74.19%,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单纯鼓膜切开和鼓膜切开冲洗灌药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及鼓室黏膜的光镜及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微波烧灼双侧咽鼓管口,建立分泌性中耳炎动物模型。光镜观察比较咽鼓管管腔及黏一软骨膜和鼓室黏膜变化。电镜观察咽鼓管鼓室段暗颗粒分泌细胞及其表面活性物质样板层体的变化。结果:各组咽鼓管管腔通畅,咽鼓管黏一软骨膜不易受炎症浸润及负压影响。鼓室黏膜水肿、增生、炎性细胞浸润明显,暗颗粒细胞分泌功能受损,表面活性物质板层体结构明显减少或消失。结论:咽鼓管黏一软骨膜在分泌性中耳炎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表面活性物质减少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自2000年9月~2001年5月,笔者自制通气管和置管针,在鼻内镜下行鼓室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33例(38耳).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3例病人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11~65岁,病程15 d~11月.其中5例为双耳 发病,28例为单耳发病.4例为住院病人,其余29例为门诊病人.全部病人纯音测听提示有不同程度的传导性聋,听力下降35~45 dB,平均听阈提高38.2 dB.声导抗检查均为B 型图,镫骨肌声反射消失.11例曾行鼓室穿刺抽液治疗.鼓膜切开后,29耳鼓室吸出淡黄色 浆液,9耳冲吸出粘稠胶状液.  相似文献   

11.
鼓室冲洗鼓膜置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往我们采用消炎、滴鼻、咽鼓管通气、去除鼻咽部原发病及鼓膜穿刺等综合治疗方法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远期效果不理想。近年来我们采用鼓室冲洗鼓膜置管治疗 39例 (63耳 )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 39例 (63耳 ) ,男 1 9例 ,女 2 0例 ;年龄 5.5~ 67岁 ,平均 1 7.8岁。发现听力障碍到初诊时间为 0 .5个月~ 2年 ,平均 1 8.3个月。纯音测听 0 .5、1 .0、2 .0 k Hz平均丧失在 30~ 45d B,听力平均损失 36.0 2 d B,纯音听力曲线呈低频下降 ,骨导 >气导 ,声导抗呈 B型鼓室图 ,无镫骨肌声反射。 9例…  相似文献   

12.
鼓室置管术及相关处理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鼓室置管术对慢性分泌性中耳炎(SOM)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0例(58耳)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SOM均用鼓室置管器行鼓室置管术,术后全身应用抗生素、沐舒坦及类固醇3-5d,用α-糜蛋白酶冲洗鼓室,吸净鼓室分泌物,行咽鼓管吹张。5例合并鼻窦炎病人予对症治疗,1例鼻息肉病人行息肉摘除术。结果:50例病人随访0.5-1年,90%病人(45例49耳),听力明显改善,纯单听阈、声导抗检查恢复正常。结论:SOM的病人病程在2个月以上,积极保守治疗无效后,用置管器行鼓室置管加相关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腭裂患儿分泌性中耳炎鼓室置管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鼓室置管后鼓室药物灌注方法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2011年实验组32例(43耳)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鼓室置管后定期鼓室药物灌注、咽鼓管冲洗治疗;同期对照组33例(40耳)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单纯行鼓室置管术。结果实验组的治疗安全、快速、有效(拔管时间1~2个月),与对照组(拔管时间1~3.5个月)的治疗方法比较明显缩短了治疗时间。结论鼓室置管后药物灌注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经鼓膜切口加压冲洗鼓室和咽鼓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远期效果一般不够理想。近几年,笔者采用经外耳道、鼓膜切口加压注药冲洗鼓室和咽鼓管93例(116耳),取得比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分泌性中耳炎病人93例(116)耳,男45例,女48例,年龄3.5岁~73岁,发现听力障碍到初诊时间3天~2个月。纯音测听气导0.5,1.0,2.0 kHz听力损失在30~50 dB,听力平均损失40 dB,纯音听力曲线呈低频下降。声导抗呈B型鼓室图。10例曾行鼓膜穿刺术,其中4例曾多次穿刺,3例曾行鼓膜置管。鼓膜:混浊,内陷,活动度差,桔红色,部份可见液平面。  相似文献   

17.
鼓室置管术及相关处理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提高对小儿分泌性中耳炎 (SOM)的诊疗水平。方法 :对 80例 (144耳 )小儿 SOM均行鼓室置硅胶管术 ,其中 30例同时行增殖体刮除和 (或 )扁桃体摘除术、10例行腭裂修复术、2 0例鼻窦炎患者行抗炎引流治疗。结果 :80例患儿随访 0 .5~ 1年 ,83%耳 (6 5例 12 0耳 )听力明显改善 ,纯音听阈 ,声导抗检查恢复正常。结论 :对 SOM的患儿应及时进行综合性治疗 ,方可改善听力。  相似文献   

18.
鼓室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用鼓室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72例(118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病程、留管时间及咽鼓管负压平衡功能对预后均有影响。结论提示积极改善咽鼓管功能并尽量留管半年以上对提高分泌性中耳炎的治愈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分泌性中耳炎C型鼓室导抗图咽鼓管功能的检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SOM)、鼓室导抗图为C型患者的咽鼓管功能。方法:检测捏鼻吞咽法和捏鼻鼓气法后的鼓室导抗图,峰压点的移动进行量化处理,评价30例SOM(42耳)的咽鼓管功能,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咽鼓管功能障碍者52.38%,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咽鼓管功能障碍是SOM的病因之一,但并非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20.
改良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鼓膜穿刺术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但有相当一部分患者需要多次穿刺抽液,少数患者还需要置管。文中报道双孔式鼓膜穿刺加鼓室冲洗方法治疗了50例分泌性中耳炎,效果良好,介绍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自1996年8月至1999年8月共收治分泌性中耳炎患者50例,其中双耳10例,共60耳,年龄3~65岁,平均28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3年零4个月,全部病例检查鼻咽部均正常。治疗前语频区听力平均损失32.2 dB(HL)。按 WHO(1984)分级标准分为:轻度:(26~40 dB)34耳,中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