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兴  杜晓刚 《中医学报》2020,35(2):232-235
中医外感热病,是指感受外邪,主要症状为发热,同时在病变过程中出现各种其他证候类型的一类疾病群。这类疾病在现代医学中主要为急性传染病,包括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由细菌或者病毒感染等引起的各类疾病。通过文献梳理不难看出,《黄帝内经》作为第一个里程碑奠定了中医外感热病学理论基础。张仲景《伤寒论》的问世便是第二个里程碑。明清时期温热病学说的成熟则为第三个里程碑,这一时期的代表著作为《温病条辨》。这期间中医对于外感热病诊断和治疗一直在不断完善,从刚开始认为其病因为"伤寒之类也",到论述狭义伤寒和广义伤寒的区别,从六经辨证的出现、完善到提出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从《黄帝内经》《伤寒论》时出具系统化的伤寒治疗体系,到明清时期温病独立成科。中医学基本思想为辨证论治,近年来各种亚型流感频发,中医可以在明确致病因素前采用对症治疗,解决了西医治疗的后发性缺点,在疾病的初起阶段也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感冒是四季常见的外感病,尤以冬春两季多见,大多是流行性感冒。中医称流感为“时行感冒”,又或重型感冒,在温病学派中属春瘟病范畴。当体内正气不足,兼受疫邪入侵时,人们便容易中招。很多人在患上流感后往往有这种疑惑,为什么吃了不少药,病症却并未减轻呢?关键在于没有辨证用药,没有吃对药。  相似文献   

3.
外感热病"三维辨证"的构建基础与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维辨证是建立在伤寒六经和温病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基础之上的外感热病辨证的新模式。通过对外感热病临床病例的调研和证候特点的观察,运用分析推理及归纳演绎的认识方法.从病期、病住和病性3方面对伤寒和温病过程中所出现的证候进行辨证,较为全面地解释和概括了急性外感热病的病理机制及证候类型,构建了外感热病辨证的理论框架和综合模型。然而任何一种新的辨证方法开始都不可能完美无缺,故提出继续开展外感热病病证的流行病学调查、制备外感热病临床常见病证模型、运用数学方法处理证候的模糊现象等措施,以使三维辨证日臻完善,从而为外感热病的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历代名医家不断发展创新了外感热病治疗经验。蒲辅周老中医以善治热病而驰名,薛伯寿教授追随蒲氏十三载,全面继承其擅长治疗外感热病经验的同时有所发挥,认为"外感热病是中医宝库中最为可贵的部分,中医辨证论治水平的提高,关键在外感热病证治过程,脱离外感热病,只治内伤杂病,难以铸就高水平的中医。"近年外感疾病依赖西医已成普遍现象,抗生素滥用等致国民体质下降。然中医治疗外感热病优势仍是西药无法取代,提高外感病辨证论治实为振兴中医之迫切要务。据继承心悟,系统整理总结导师薛伯寿教授外感热病治疗精髓,该篇主要论述薛伯寿教授对外感热病在中医医疗学术体系中地位重要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凡因感受四时不正之气或外界风邪侵袭人体所引起的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声重、恶寒、发热和咳嗽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外感疾病,统称为感冒。感冒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两季多发。由于四季气候的变化和感受的病邪不同、患者的体质强弱不同、感受风邪轻重深浅的不同,因此,中医在证候表现上可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及体虚感冒几大类。若在一定时期和环境内,感冒有广泛的流行,呈集体发病趋势,不论男女老少,证候多相类似,医学上称为"时行感冒",也就是现代医学称为的"流行感冒",简称"流感"。  相似文献   

6.
人们近年对感冒有更深认识,在感冒病名分类、病因病机、辨证治疗、药物研究上有进展性突破。区分中西感冒,统一命名分类;鉴别感冒寒温,阐明病因病机,引入"隐类分析法"。辨证另辟蹊径,论治更重综合,体现在"从息论态"及对感冒的多维诊治。科技、政策推动国内外感冒中药研究。不足在于偏"时行"、少"普通",对古验方研究乏深度,动物模型、证本质等方面的循证有待规范拓展,有价值基础研究进展缓慢。  相似文献   

7.
感冒的辨证施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感冒是感受风邪所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特征。多由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本病四季均可发病,病情轻重不同,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可分为风寒证、风热证、暑湿证。因此,辨证施护在感冒的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六经辨证六经辨证,主要用以治疗外感热病,但亦可用于内科杂病和小儿疾患。本辨证把外感热病的病理变化,病位所在,临床表现及其发展变化过程,分别概括为六个证型,且分属于六经:即太阳证、阳明证、少阳证、太阴证、少阴  相似文献   

9.
感冒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的一种疾病。为常见的外感病之一。 现代医学的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病毒性以及细菌感染所引起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与中医学感冒或时行感冒相似。  相似文献   

10.
外感热病“卫前证”基本表现及对策浅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上工治未病”,这对发病急、传变速及险证、坏证丛生的外感热病来说,尤为重要。笔者曾在《外感热病传变形式今论》一文中首次提出“卫前证”的新概念。[1]。而所谓“卫前证”,系指外感热病在典型的卫分证(太阳表证)尤其寒热出现之前,病人的一些病证,它们也的确是存在的。现结合笔者十多年的外感热病临床实践并参阅有关文献记述,对“卫前证”的基本表现及对策,作一专题讨论。 全身症状:如全身违和,疲乏无力,肌肉关节疼痛,食欲减退,其见于许多外感热病,如伤风感冒与流行性感冒(时行感冒)、湿温(肠伤寒)与疫性湿温(斑疹伤寒)[2]、肾性疫斑热(肾综合征出血热、钩端  相似文献   

11.
正温病学说是关于外感热病辨证论治的学说,其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不仅可用于外感热病的辨证论治,而且对中医临床各科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为热证不但在外感热病中有,在临床各科中也广泛存在。温病学对于临床各科的热证有成熟的理论和行之有效的治法方药。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学说为中医皮肤病学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其中许多治法与方药,也为中医皮肤科临床提供了可供选择且有实用性的治法方药。温病学对中医皮肤科理论的发展和临床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对于外感病的辨证认识,从《素问·热论》的肇始期,经过《伤寒论》的发展期,直到《温热论》的成熟期,其间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由开始的“热病”统称为“伤寒”,到宋元以后“温病”逐渐分立,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得到了不断的补充与发展,从而总结归纳为寒、温、湿三大类疾病,创立了六经、卫气营血、三焦等三种辨证方法。然而人们的认识并未到此结束,自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治疗时行感冒的效果。方法:将240例时行感冒患者随机分为强化中医辨证施护组和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和病程进行评估。结果:通过强化中医辨证施护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病程明显缩短。结论:通过运用中医辨证施护对时行感冒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4.
临床基础学科辨证论治体系改革与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包括《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课程,伤寒与温病同属外感热病,在教学中,找出两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的共性,融伤寒与温病于一体,统一外感热病辨证纲领,建立中医外感热病辨治体系;融外感热病与内伤热病于一体,统一中医热病辨证纲领,建立中医热病辨治体系;在条件许可、教师自愿的情况下,临床基础学科内部三门课程教师之间进行适当调整,全方位提高临床基础学科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5.
病位辨证在外感热病辨治中的地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位是疾病发生的部位或场所,是正邪相争的具体位置。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都属于外感热病的病位辨证体系。病位辨证是中医诊治外感热病临床辨证的关键。对疾病病位的判定决定了相应的治则和方药。病位辨别准确,方药运用精当,则疗效显著。病位辨证是判定病势发展、转归的依据,是决定外感热病治疗法则和治疗禁忌的基础,是扶正、祛邪,阻断病势发展的前提,是提高临床疗效的保证。应重视病位辨证,遵循中医理论,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膜原证与达原饮类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原(亦称募原),是中医学术界经常讨论的话题之一。膜原不属五脏六腑,也不是某个器官,没有对应的经络,因而膜原证难以用八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直接统领。纵观吴又可创立膜原证候以后,温病学派崛起,直到现代外感热病学说发展,膜原证候已成为外感热病中不可缺少的证候类型,并见诸于某些内伤杂病中。而治疗膜原证的主方———达原饮,也被广泛应用于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膜原证候的治疗。但我们也看到,不同时代、不同医家论述的膜原证候,无论在临床表现上,还是在所属病种上,都较吴又可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在治疗用药上,也在达…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探讨柴胡银翘散治疗时行感冒的适应证型,以风热燥邪为外感病因,机体正气不足为内因,内外相感而发,结合当年运气制定时行感冒治疗方案以期缓解病情症状,预防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卫气营血理论是中医学的量要组成部分,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但作为外感热病的辨证纲领,则是形成于明清时期.清初三大名医之一叶天士总结前人成就,结合其临床经验,用卫气营血理论解释温邪侵袭人体后不同层次的病理变化,传变规律,  相似文献   

19.
围绕当前中医防治外感热病理论与临床研究有关现状,介绍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对于辨治重症流感的独特见解,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寒温统一,主张多种辨证方法融合;动态辨证,把握病机传变关键环节;审证求机,以病理因素为中心;祛邪为主,多种途径分消邪气.文中附一则验案以说明.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外感热病的发病机制,阐述伤寒和温病在外感热病中的理论差异及治疗争议,总结寒温并用的理论基础及其临床意义,为丰富外感热病治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