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X线对单侧性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价值。方法经临床和X线片诊断的单侧性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894例,分别测量两侧寰齿间隙距离,并取其差值(LADS),同时测量寰齿前间隙(ADI)。结果894例单侧性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的颈椎张口正位片上LADS均表现为成人>3.0mm,儿童>5.0mm,颈椎侧位片上ADI成人>2.5mm,儿童>4.5mm。结论单侧性寰枢关节半脱位的X线诊断标准是:齿状突与寰椎侧块的关系失常,齿状突偏位,LADS不对称,ADI增大,且不对称情况不能通过头左或右旋转15°来纠正,但须除外骨折、先天性发育异常或寰枢关节前脱位等情况。 相似文献
2.
儿童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31例报告广西区人民医院骨科尹东李荣祝白崇恩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又称寰枢关节旋转脱位—固定(1)。临床上并不少见。但不易被重视而导致误诊或漏诊。它是寰椎在枢椎上旋转并发生寰枢关节绞锁。临床特点为突发性斜颈、头颈疼痛、僵直及旋转受限...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38例临床怀疑小儿寰枢关节半脱位X线影像资料的分析,结合文献资料,分析误诊的原因,预防的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4月前来我院就诊的15例和外院提供的23例临床怀疑寰枢关节脱位的患儿,将其分成两组。一组查体时临床症状不典型者有24例,另一组临床症状典型者有14例。两组患儿均摄颈椎侧位+张口位,测量及比较ADI、VBLADS及偏离齿状突距离,观察寰枢椎外侧关节面是否对齐例数。结果:两组ADI测量值及寰枢椎外侧关节面不对齐的例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BVLADS值及偏离齿状突距离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准确测量ADI,观察寰枢椎外侧关节面是否错位是X线诊断小儿寰枢关节半脱位较可行的方法。齿状突与寰椎两侧块间距离的差值(VBLADS)和寰底线中点垂线偏离齿状突轴线的距离作为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自寰枢关节半脱位病名提出以来,一直没有公认的诊断标准,现将拙见陈述如下,与同道商榷.1质颖寰枢关节半脱位为动力性损伤或静力性损伤所致.动力性损伤病因明确,不易漏诊;静力性损伤主要由感染和姿势不良所致,前者多发生于儿童,较易诊断;后者多发于成年人,由长期姿势不良所致,常被漏诊,造成失治误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旋转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2年8月到2013年3月期间,通过使用旋转定位扳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共20例,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结论:此手法对寰枢关节半脱位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非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寰枢椎半脱位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和研究,探讨小儿寰枢椎关节半脱位的治疗和预后。方法:10例症状较轻者经单纯的颈项固定,另外30例入院即用牵引复位。结果:10例症状较轻经单纯的颈领固定,1周后治疗有效3例,无效7例,随后此7例采用卧床牵引1周后基本痊愈。30例入院即用牵引复位有效28例,无效2例,此30例中就诊时间<1周者21例(其中18例牵引<5 d,3例>5 d)。两种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诊时间与牵引时间之间有相关关系。结论:无论寰枢椎半脱位的临床表现和X线表现轻重与否,牵引复位固定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较轻患者的单纯颈领固定会耽误患者病情,影响预后。寰枢椎半脱位就诊时间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7.
8.
寰枢关节半脱位好发于学龄期儿童,发病率高,发病原因不明确。主要表现为斜颈、疼痛、颈部活动受限等。临床上多采用牵引复位法,或牵引配合按摩及手法整复等方法治疗,但由于儿童生性好动、耐受性差等原因,给治疗护理带来了一定困难。江苏省靖江市中医院自2000年6月~2008年9月,共收治本病57例,经过牵引治疗,精心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寰枢关节旋转性半脱位常因合并其他损伤而难以发现,或因临床医师对此病认识不足而被漏诊、误诊、误治,继而引起颈椎不稳或加重颈髓、神经损伤.我院于1994~2004年共收治军训致枕颈部急性损伤患者48例(不包括院外死亡患者),其中寰枢关节旋转性半脱位患者1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寰枢关节半脱位的结构因素及其伴发症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寰枢关节半脱位是临床上常见的病损,寰枢椎的解剖移位与寰枢椎的结构和周围肌肉韧带的分布特点有关,而寰枢关节半脱位所引发的临床症状又与寰枢椎所毗邻的神经血管有关。本文就寰枢段结构因素致寰枢关节半脱位以及寰枢关节半脱位伴发症状的解剖和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小儿髋关节结核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儿髋关节结核X线表现,探讨小儿髋关节结核X线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分析12例小儿髋关节结核临床及X线表现。结果:本资料12例均匀单侧发病,左髋关节7例,右髋关节5例,主要X线表现为:1)软组织肿胀;2)关节间隙稍变宽或变窄;3)骨质疏松或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4)破坏区周边出现轻度硬化缘;5)病理性骨折或脱臼;6)患侧骨骨骺过大或大同程度破坏,缩小甚至消失。结论:小儿髌关节结核X线表现视其病程长短而定,可有硬化缘出现。熟练掌握其X线物点及临床病理改变,是诊断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及X线对于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该院收治的90例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采用CT平扫及X线扫描。分析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在CT平扫及X线下病变程度以及表现。结果经不同检测后,90例患者影像显示,CT平扫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病变分级诊断人数比较,0级一Ⅳ级诊断人数中CT人数高于X线人数(P〈0.05),X线与CT检查在病变级别较低时检测关节数存在差异(P〈0.05);UI级到Ⅳ级病变,两组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临床应用CT平扫对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价值较高,更易观察出细小部分及早期病变,为骶髂关节病变分级提供更为明确的依据,且误诊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X线平片与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诊断四肢骨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就诊治疗的62例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以手术诊断为标准,总结不同检查方法对四肢骨关节骨折的诊断正确性,分析不同骨关节骨折在不同影像学检查中的图像特征。结果整理临床病例资料可知,X线平片和MSCT后技术处理检查对四肢骨关节骨折检出率分别为83.87%和96.77%,比较差异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SCT后技术处理对四肢骨关节骨折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X线平片检查,比较差异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资料可知,经X线平片检查符合诊断48例,其余14例显示为可疑及未见异常但是实际上存在着隐匿性骨折,而X线检查中,多数均表现为骨皮质不连续,呈现中断。由于X线平片检查中对于髋臼、髌骨、踝关节后踝、肱骨内上髁、第4、5掌骨基底部中细小骨折线因影像的重叠未能明显显示,故易发生误诊,而在MSCT后处理技术检查中,行MSCT扫描后,再经MPR SSD VRT多方面重建,其中MPR轴位可明显见掌骨基底存在细小骨折线,且对于肱骨内上髁游离的细小骨碎片也可清晰显示。结论 MSCT后处理技术诊断四肢骨关节骨折的正确符合率更高,对于实际在但未能明显表现的隐匿性骨折、骨折部位、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关系更能清晰立体的显现,进而更有利于临床医生进行观察和诊断。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X线平片与多层螺旋CT对髋关节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髋关节疾病患者116例,患者均进行了X线平片与多层螺旋CT,收集患者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检查对髋关节疾病误诊率、漏诊率.结果 X线平片对髋关节骨折、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结核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0.28%、7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X线对痛风的诊断意义。方法:对我院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36例痛风患者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X线对确诊痛风的意义在于:一、确定痛风患者的分期(病情程度);二,避免漏诊或误诊;三、鉴别类证;四、指导治疗。结论:X线对痛风的诊断价值值得肯定与推广。 相似文献
17.
骨母细胞瘤的X线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骨母细胞瘤的X线表现及恶变征象。方法:8例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2例做CT扫描,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骨母细胞瘤,1例局部恶变为侵袭性骨母细胞瘤,1例为骨母细胞型骨肉瘤,结果:骨母细胞瘤以脊柱,四肢长骨好发,呈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缘有轻度硬化,内见小点片状,斑点状钙化,骨化影,部分有软组织肿块,一般无骨反应。结论:X线平片对骨母细胞瘤的诊断有一定价值。CT扫描更能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当破坏边缘模糊,病灶内钙化,骨化影模糊或减少,软组织肿块有钙化及术后复发,多提示有恶变可能。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对145例胃病患者(其中胃癌50例)在纤维胃镜直视下,钳取胃活体组织作印片(或涂片),用吖啶橙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与活组织学诊断比较,荧光显微镜诊断的特异性为96.0%,敏感性为96.8%。此法简单易行,取得结果迅速,是配合纤维胃镜检查对胃癌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进行研究,分别给予X线、CT和MRI检查。观察三种检查方法的影像表现和分级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MRI诊断的关节面侵蚀和关节面骨质囊变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和CT诊断,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MRI诊断的关节软骨肿胀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0级强直性脊柱炎检出率方面,MRI显著高于X线和CT诊断,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T和MRI检查的Ⅰ级、Ⅱ级强直性脊柱炎检出率均显著高于X线诊断,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其中MRI对软组织病变以及强直性脊柱炎分级的检出率更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