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总结成人肠套叠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本组48例,2例钡灌肠复位,46例手术治疗,小肠部分切除吻合20例,小肠Meckel憩室切除1例,右半结肠切除术13例,左半结肠切除术7例,横结肠切除术3例,回盲部套叠复位后固定2例。结果46例手术后恢复良好。2例钡灌肠复位成功者术后先后发现都为结肠癌。结论成人肠套叠以手术治疗为宜,应尽早手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肠套叠非手术复位失败原因.方法 对74例经非于术复位失败的婴幼儿肠套叠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02例婴幼儿肠套叠患者中经手术治疗88例,除14例因各种原因认为术前不适宜行非手术复位而直接手术外,其他74例术前均经过空气灌肠或盐水灌肠复位失败.74例非手术复位失败转手术治疗的患者术中发现肠套叠类型为:回回型5例,回盲型4例,回结型47例,回结结型3例,回回结型15例.手术方式:8例并发肠坏死行肠袢切除,8例合并肠道器质性病变行相应手术切除,其余病例均单纯行手术复位.74例患儿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临床医生要提高对婴幼儿肠套叠的认识,重视对婴幼儿肠套叠的诊断,以提高非手术复位成功率,减少肠坏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空气灌肠整复儿童肠套叠时的X线表现特点.方法 选取885例可疑肠套叠患儿,均行空气灌肠整复术,分析术中、术后患儿的X线表现特点.结果 885例可疑肠套叠患儿经空气灌肠确诊肠套叠758例(85.65%);复位成功686例,失败72例,复发71例.X线表现:(1)套叠头可位于结肠任何位置,呈圆形或类圆形、分叶状.(2)复位成功:套叠头包块退至回盲部后完全消失,气体顺利进入小肠;或回盲部仍可见小团片状高密度影,但有较多气体进入小肠.(3)回盲部肠管水肿:758例肠套叠出现回盲部肠管水肿145例,复发的71例患儿中出现回盲部肠管水肿58例;回盲部区域见团片状软组织高密度影,其位置及形态相对固定.结论 空气灌肠整复肠套叠安全、有效;熟悉肠套叠X线表现特点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回盲部异常韧带切断是否有助于预防肠套叠复发。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进行肠套叠手术治疗的1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单纯肠套叠复位组和肠套叠复位+回盲部异常韧带切断组,后将2组患儿的复发率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肠套叠复位+回盲部异常韧带切断组的复发率低于单纯肠套叠复位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回盲部异常韧带切断能够有效地预防小儿肠套叠手术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婴幼儿急性肠套叠的发病原因、诊断、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方法对93例婴幼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3例中84例经空气或钡剂灌肠明确诊断。84例空气灌肠复位成功63例;93例中行外科手术30例,其中复合型套叠15例,回结肠型11例,回盲型4例,12例因合并肠坏死行肠切除吻合术。除2例术后因合并症死亡,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①患儿年龄越小,临床表现越不典型且非手术复位的可能性越小;②空气或钡剂灌肠对婴幼儿肠套叠早期或晚期不典型病例诊断有决定意义;③手术时机要根据发病时间、结合具体情况作出判断后选择,发病时间不能作为唯一依据。  相似文献   

6.
小儿肠套叠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2):33-34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的发病原因、诊断、空气灌肠复位及手术时机。方法对50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中38例经空气或钡剂灌肠均能明确诊断肠套叠。38例空气灌肠复位成功30例,占78.9%。外科手术20例中13例经手法复位成功;7例因合并肠坏死行肠切除吻合术,其中复合型套叠3例,回结肠型3例,回盲型1例;2例术后3d死于肺炎合并症,其余均治愈。结论空气或钡剂灌肠对小儿肠套叠早期或晚期症状不典型病例的诊断具有决定性意义。技术操作不当是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手术时要根据发病时间结合具体情况分析作出选择,且发病时间不能作为唯一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小儿坏死性肠套叠外科治疗9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坏死性肠套叠的病因、诊断、低压空气灌肠复位的作用、手术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经手术治疗的93例小儿坏死性肠套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9例原发性肠套叠,14例继发性肠套叠。套叠类型为回-结肠型73例,小肠型15例,结-结肠型5例。全组均行套叠复位加坏死肠段切除一期吻合术。术前误诊5例,死亡3例。结论:(1)局部解剖因素是小儿肠套叠发生的主要原因;(2)B超检查有助于肠套叠的诊断;(3)对于复发性肠套叠不宜反复多次地进行低压空气灌肠复位;(4)手术原则是对于高度怀疑肠管坏死的不能姑息,应积极切除,但同时亦应尽可能多地保留有活力的肠管及回盲瓣。  相似文献   

8.
小儿肠套叠经灌肠复位后再套叠者临床常见,而手术整复后近期再套叠临床少见。常因失去警惕或临床表现不典型而延误诊断和治疗。我院收治3例,报告如下。例1.男,3.5个月。因阵发性哭闹伴果酱样大便12小时入院。行回肠结肠套叠复位术。术后恢复正常,第7天再度出现急性肠梗阻表现,于第11天再次剖腹见距回盲部30cm处回回肠型套叠,经松解复位获愈。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治疗的急性肠套叠病历资料,探讨其手术治疗的经验和疗效。方法统计我院2014年1-12月行急性肠套叠手术治疗患儿254例的临床资料,对患儿年龄、病程、临床表现、手术方式、肠套叠分型、术后并发症及愈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肠套叠手术复位201例,进腹腔后肠套叠已复位10例,继发性肠套叠肠切除吻合18例,肠坏死肠切除吻合14例、肠坏死切除肠造瘘8例,因术后并发症再手术3例,均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原发性急性肠套叠多数可予以空气灌肠复位成功,但空气灌肠失败及病情危重患儿须急诊手术治疗,术中根据患儿病情决定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的管理应该加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小儿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以回盲部套叠最为多见 ,包括回结、回盲、回回、结结型 ,约占肠套叠总数的 90 %以上 ,小肠套叠较为少见 ,并且多发生在手术后 ,现将我院自 1 995— 2 0 0 2年共收治小儿急性肠套叠 5 6例 ,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 6例病儿中 ,男 36例 ,女 2 0例 ;年龄 3个月~ 9岁 ,2岁以内者占 85 %,除 5例属于重症肠套叠直接手术治疗外 ,其余均行空气灌肠整复 ,复位成功率 90 %以上 ,复位失败后再行手术治疗 5例 ,接受手术治疗共 1 0例。手术证实回结型 7例 ,回回、结结型 3例 ,原发性肠套叠 5例 ,继发性肠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利用回盲部回盲瓣特有的超声声学特征,明确肠套叠套头所在位置,准确诊断各型肠套叠,为临床进一步处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空气灌肠或是手术证实的肠套叠患儿216例,先用低频凸阵探头全腹扫查,发现可疑包块换高频探头仔细观察包块结构,并沿升结肠寻找回盲部、回盲瓣,明确包块所在的肠管位置,观察肠管套入的深度、肠壁水肿程度,系膜血运情况,是否伴有腹腔积液。结果本组216例肠套叠中套头位于结肠肝区176例,横结肠12例,降结肠2例,乙状结肠1例,小肠套叠25例,并发肠梗阻6例,腹腔积液8例。所有小肠套叠病例中,回盲部均显示形态良好,回盲瓣清晰可见。23例小肠套叠在动态观察过程中自行整复,其中2例继发肠梗阻行手术治疗,均为回回型肠套叠。2例回结型肠套叠病史超过72 h,解血便,直接行手术治疗。肠套叠包块横切面呈偏心的"同心圆"征,这点有别于其他肠道疾病的"同心圆"征;纵切面呈"套筒征",可见多层肠壁结构呈平行管样排列。结论熟练掌握回盲部回盲瓣的解剖声学特征,可明确肠套叠的类型,为临床进一步处理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search the etiologic factor, clinical diagnosis points and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intussusception ( PI ). Methods To retrospectively review the clinical materials of 14 cases with PI including the cause of disease and treatment. Results PI occurred within 10 days (average 4 days) after the primary operation. Bowel obstructive symptoms gradually emerged. One case was diagnosed with intussusception by sonography and received enema reduction of intussusception by hydrostatic pressure. Thirteen cases were performed secondary operation. Small intestine was main site of intussu- sception. Manual reduction of the lesion was performed in 12 cases and bowel resection and anastomosis was done in 1 case with bowel necrosis. Conclusion PI should be suspected if child presents with the symptoms of ileus in early postoperative period. Abdominal sonography may have some value on diagnosis of Pl. Operation is the first choice for the treatment of PI.  相似文献   

13.
小儿急性肠套叠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我院1985年1月~2003年6月间收治的86例小儿急性肠套叠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男性多见(62.8%),好发年龄为3~6个月,以回结型最为多见(76.7%)。空气灌肠复位成功38例,其余手术治疗治愈85例,死亡1例。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小儿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的关键,发病超过48h者不宜行空气灌肠。灌肠复位失败或复位后出现腹膜炎征象,发病时间长或病情较重者,必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成人肠套叠的的MD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手术证实为成人肠套叠的CT影像资料共48例。观察内容主要包括肠套叠部位、数目、套叠类型及CT征象、套叠处肠壁是否增厚或肿块形成、肠壁是否水肿与坏死等。结果本组48例50处肠套叠均为顺行套入,单处肠套叠46例(位于回盲部22例、回肠10例、空肠8例、升结肠4例、十二指肠空肠交界处、降结肠型及直肠各2例),多处肠套叠2例。MDCT示肠套叠3层肠壁结构及肠管内脂肪48例50处、杯口征及靶形征42例44处,彗星尾征32例34处,漩涡征24例26处。肠壁均匀增厚并水肿12例,其中考虑合并肠壁坏死4例;肠壁不均匀增厚或和肿块形成、不均匀强化14例;肠壁均匀增厚并轻中度均匀强化6例。套叠处见多发囊状低密度灶并囊壁均匀强化4例;套入远端圆形脂肪瘤合并肠壁坏死2例;小肠冗长2例;肠壁正常8例;其中合并肠梗阻12例,合并腹壁疝2例。结论成人肠套叠MDCT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三期增强扫描结合多平面重组技术,对其诊断及选择治疗方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慧杰 《河北医学》2008,14(8):971-973
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病因,分析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通过12例成人肠套叠临床回顾分析,结合B超,气钡灌肠,CT等检查,找出病因,早期诊断,早期手术。结果:4例入院即确诊,3例外院确诊,3例5d内确诊,2例剖腹探查确诊,9例均行手术,痊愈出院,3例转外院治疗。结论:对成人肠套叠认识其主要病因,作出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并争取一期根治术,可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介导下空气加压灌肠整复婴幼儿复发性肠套叠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婴幼儿复发性肠套叠的临床诊治资料,总结可能引起婴幼儿复发性肠套叠的相关致病因素,鉴别特发性肠套叠与继发性肠套叠,分析高频超声介导下空气加压灌肠整复复发性肠套叠的优缺点。结果 43例复发性肠套叠患儿共复发96次,全部病例均在高频超声介导下经空气加压灌肠整复成功,整复成功后复查时发现4例存在病理诱发点,诊断为继发性肠套叠。43例复发性肠套叠患儿中,25例可探及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结论高频彩超介导下空气加压灌肠整复婴幼儿复发性肠套叠既能发现一些引起复发性肠套叠的病理诱发点等重要相关致病因素,又能使婴幼儿避免在传统的X线电视监视下短时间内多次遭受大剂量X线照射所造成的辐射伤害。  相似文献   

17.
王圆 《当代医学》2010,16(26):6-7
目的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1月~2009年11月绞窄性肠梗阻患者62例,分析其临床表现、病因、实验室和仪器检查结果。本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行粘连松解术22例次,肠扭转复位术9例,小肠部分切除术17例,疝内容物还纳联合疝高位结扎术14例,乙状结肠切除术4例,回盲部切除术1例,结肠切除术3例,肠套叠复位术1例。结果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明确诊断为绞窄性肠梗阻,治愈51例,死亡11例,死亡率为17.7%,其中死于感染性休克5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2例,急性肾衰2例。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绞窄性肠梗阻对降低患者死亡率至关重要,其中CT检查对早期确诊有重要辅助作用,而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患者,需严密观察进行综合分析争取早期确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麻下遥控灌肠整复仪空气灌肠必要时手法辅助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疗效。方法:搜集2006-2010年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肠套叠患者150例,所有患者均经X线或B超诊断为肠套叠,均在全麻下遥控灌肠整复仪空气灌肠整复,必要时手法辅助复位治疗。结果:150例患儿中38例需手法辅助复位,148例整复成功,其中2例48 h内复套,行第二次整复成功后未再复套;2例失败。结论:空气灌肠为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法,而全麻下遥控灌肠整复仪空气灌肠,有利于灌肠压力控制,可缩短整复曝光时间,减少患儿及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线损伤,必要时手法辅助复位治疗可提高整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视透视下空气灌肠法对婴幼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利用可控制压力的结肠注气机,在电视监视下对75例患儿进行诊断性空气灌肠和复位治疗。气压选择8-14.6kPa。结果:整复成功68例,成功率91%。整复失败7例,其中1例发生肠穿孔。整复失败病例均采取手术治疗。结论:选择适当的空气压力,配合适当的手法按摩,电视透视下空气灌肠整复法治疗婴幼儿急性肠套叠可以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