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血病细胞培养上清液和白血病人血清能抑制PHA—P诱导的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白细胞介素2(IL—2)的产生和反应性。以正常2BS人胚肺细胞培养上清液和正常人血清作对照则无抑制作用。白血病细胞培养上清液无细胞毒作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结果表明,来源HL—60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的肿瘤免疫抑制因子(tumor-derived immunosuppressive factor,TDSF)的分子量约为87KD,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抗急非淋白血病药物对这种TDSF的分泌有部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单一的 PHA/PMA/OKT3不能诱导纯化的静止 T 细胞发生增殖反应,这为我们比较外加 IL—2/IL—4/IL—6对 T 细胞活化增殖的影响途径提供了条件.PHA 诱发了静止 T 细胞对 IL—2/IL—4/IL—6的增殖反应,而 anti—Tac 单抗只能抑制由 IL-2介导的增殖反应.PMA 能够诱导静止 T 细胞对 IL—2/IL—4发生增殖反应,而不对 IL—6发生增殖反应.OKT3单抗只能诱导静止 T 细胞对 IL—2发生增殖反应.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 A(C_(?)A)均能抑制 PHA 联合 IL—2/IL—4/IL—6所诱发的 T 细胞增殖反应,但其抑制作用的动力学观察却得到三种完全不同形式的抑制结果.这些结果表明,这三种淋巴因子各有其独自的途径使T 细胞活化增殖.  相似文献   

3.
IL-17和TNF-α在体外协同诱导软骨破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认为T细胞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诱发和持续中起关键性作用,其中以CD4 + 记忆Th细胞尤为重要。IL 1 7是由活化的记忆CD4 + 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已在RA病人滑膜上清液中发现有生物活性的IL 1 7,并在其滑膜中发现高水平的IL 1 7。近来研究显示,IL 1 7在体内抑制正常小鼠关节软骨中蛋白多糖的合成,产生IL 1 7的Th1细胞在体外能强烈抑制滑膜细胞合成胶原蛋白,向关节内注射IL 1 7可诱导关节炎症及软骨蛋白多糖的耗竭,而用抗IL 1 7抗体处理RA滑膜,可以减少上清液中Ⅰ型胶原蛋白C 端多肽片段的释放。此外发现IL 1 7能诱导产生N…  相似文献   

4.
本文证明二次MLC上清或重组IL2均不足以维持细胞毒 T细胞(CTL)克隆的正常增殖,而同种异体、同种第三者、甚至同基因的脾细胞均可增强rIL2诱导的CTL克隆增殖应答,亦可增强 CTL由 CD3∈链抗体(145-2C11)刺激的 IL-2非依赖性增殖。脾细胞的这种辅佐效应似与可溶性因子或脾粘附细胞无关。用 rIL2 预处理的脾细胞可诱导 CTL克隆的显著增殖,这种增殖可被抗IL2 受体抗体所抑制,提示脾细胞可能将其“膜结合”rIL2递给CTL而更有效地诱导增殖反应。FD18.5(抗 LFA-1),KH1.4(抗 Ly-6)及 HK2.1(抗 Thy-1)可显著抑制脾细胞对 145-2C11 激活 CTL增殖的辅佐效应,提示脾细胞对 CTL克隆 IL2非依赖性增殖的辅佐效应与一些细胞表面分子有关。  相似文献   

5.
雷公藤对IL2的产生和IL2受体表达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雷公藤对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的抑制作用,发现雷公藤水煎液抑制小鼠脾细胞和胸腺细胞用ConA诱导的增殖反应,抑制作用与雷公藤剂量呈正比例。5mg/ml雷公藤完全抑制脾细胞的ConA增殖反应;该剂量雷公藤与脾细胞共育2小时不影响脾细胞的活率,细胞经洗涤后对CouA的增殖反应与正常细胞相同。进一步研究,在ConA诱导脾细胞72小时培养的早期加入雷公藤,完全抑制细胞的增殖反应;而在培养后期加入仅见部份抑制作用,推测雷公藤是抑制细胞的活化而不是对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和对DNA合成的抑制。ConA诱导脾细胞表达IL2受体和分泌IL2。雷公藤的加入完全抑制受体的表达,也抑制但不完全抑制细胞分泌IL2。外源性IL2的加入也不能逆转雷公藤对脾细胞ConA增殖反应的抑制作用,提示IL2分泌的减少与细胞DNA合成的抑制无直接联系。此外,IL2受体表达的受阻与DNA合成受抑制之间的联系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白细胞介素 16 (IL 16 )过去称之为淋巴细胞趋化因子 (LymphocyteChemotacticFactor ,LCF) ,主要由CD8+T淋巴细胞分泌 ,属分泌型糖蛋白。IL 16能诱导CD4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及嗜酸性细胞迁移 ,诱导人CD4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IL 2R表达 ,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抑制免疫缺陷病毒 1(HIV 1)的复制。  相似文献   

7.
在PHA(1μg/ml)刺激下,IL-1或TNF均能诱发静止T细胞发生增殖反应,其最适浓度为IL-1(50U/ml)和TNF(200U/ml)。利用其最适浓度,联合作用于PHA刺激T细胞,其增殖反应增强了25%,但仍低于PHA联合10%的Mφm所诱发的增殖反应。单克隆抗体anti-Tac(p55)完全阻断了由PHA联合IL-1所诱发的增殖反应,但对PHA联合TNF所诱发的增殖反应只能部份地抑制。这些结果表明,TNF除了同IL-1一样具有通过IL-2途径来诱导T细胞活化外,还有着其他的途径,提示T细胞活化增殖的第二信号可由多种单核因子提供,而最大的增殖反应的发生,则是多种单核因子和其他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观察了多种细胞因子对成年小鼠CD4~-CD8~-(Double negative,DN)胸腺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IL-7能诱导DN细胞增殖;IL-2只在高浓度下轻度支持其增殖。IL-1α、IL-4、IL-6、SCF(干细胞因子)、TGF(转化生长因子)-β_1和TGF-β_2单独作用不能支持DN细胞生长。IL_2、IL—6和SCF与IL—7联合应用不同程度地协同促进DN细胞增殖。TGF—β_1和TGF—β_2则抑制IL—7诱导的DN细胞增殖。PMA活化的DN细胞能对IL—2、IL—4或IL—7应答进行增殖。  相似文献   

9.
CTLA4Ig融合蛋白体外免疫抑制作用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建立EAEWistar大鼠模型的基础上 ,借助MBP特异反应的T细胞 ,体外探讨CTLA4Ig免疫抑制作用。实验结果发现 ,CTLA4Ig (10 μg/ml)可完全抑制MBP反应的大鼠T细胞增殖 ,而外源性IL 2的同时加入可恢复T细胞针对MBP的增殖反应。FACS检测经CTLA4Ig处理的T细胞表面仍有少量IL 2R的表达 ,且CTLA4Ig能诱导T细胞凋亡。RT PCR结果显示CTLA4Ig能明显抑制IL 2mRNA的表达 ,轻度抑制IFN γmRNA和TNF αmRNA的表达 ,而对IL 10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本研究旨在为CTLA4Ig进一步实验室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IL 12对不同临床分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产生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影响。本实验分离 7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轻、中、重度 )PBMC ,分别与植物血凝素 (PHA ) (10 0 μg/ml)、HBcAg (1μg/ml)、HBeAg (1μg/ml)单独或联合IL 12 (10ng/ml)体外培养 4 8h ,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FN γ、IL 10水平。 2 0例健康人群做对照。结果发现IL 12对PHA、HBcAg/HBeAg诱导健康人群PBMC产生Th1/Th2类细胞因子无协同效应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产生IFN γ有显著协同增殖效应 ,慢性中度患者最为突出。同HBeAg联合诱导 ,不但显著增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产生IFN γ ,还抑制IL 10的产生。提示IL 12可增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FN γ水平增高 ,但不同临床分型患者其增殖效应的强度不同 ;IL 12可促进HBeAg诱导的Th2型优势表达向Th1型优势表达转换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核因子 -κB“decoy”寡核苷酸 (decoyODNs)对脂多糖 (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株J774 1细胞TNF -α和IL - 6表达的影响。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培养上清液中TNF -α、IL - 6含量 ,半定量RT -PCR观察细胞TNF -α、IL - 6mRNA表达变化。结果 :核因子 -κB“decoy”ODNs可降低LPS诱导的J774 1细胞TNF -α和IL - 6含量 ,减少TNF -α及IL - 6的表达 ;对照序列的ODNs和转染剂对TNFα、IL - 6无明显影响。结论 :核因子-κB“decoy”ODNs可抑制TNF -α和IL - 6生成 ,为急性失控性炎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白细胞介素12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细胞介素 12 (IL - 12 )在诱导T细胞向Th1类细胞分化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 ,可选择性抑制自身免疫性抗体分泌细胞B1细胞的增殖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的多种体外研究均说明 :IL - 12分泌减少在SLE患者细胞因子分泌异常及多克隆自身抗体产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观察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 (HMC )增殖影响 ,并探讨IL 10对HMC细胞周期负调控蛋白p2 7的影响 ,旨在了解其调节HMC增殖的内在机制。HMC用含 5 %FCS的RPMI16 4 0培养 ,加入IL 10刺激后 ,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HMC细胞增殖周期的变化以及p2 7的水平。结果表明IL 10可抑制血清诱导的HMC增殖 ,IL 10显著减少了HMCG0 /G1期细胞进入S期和G2 /M期 ;2 5ng/mlIL 10明显地上调细胞周期负调控蛋白p2 7水平 ,是血清刺激组的 1 7倍 (P <0 0 5 )。IL 10抑制血清诱导的HMC增殖的作用机制可能部分是通过上调细胞周期负调控蛋白p2 7来实现的 ,提示IL 10在增殖性肾小球肾炎中可能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重组白细胞介素-18结合蛋白(rhIL-18BP)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炎症、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用20 ng/ml的TNF-α和不同质量浓度的rhIL-18BP孵育相应时间,提取mRNA并用PCR及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因子(IL-6、IL-8)、黏附分子(ICAM-1、VCAM-1)的mRNA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6、IL-8)、可溶性黏附分子(sICAM-1、sVCAM-1)的蛋白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1)IL-18BP可以抑制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炎症因子的表达;2)IL-18BP能抑制TNF-α诱导的HUVECs的凋亡。结论 rhIL-18BP对TNF-α诱导的内皮炎症反应有抑制作用,并可以抑制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 CSF)和白细胞介素 10(IL 10 )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IL 12、IL 18及细胞表面HLA DR和CD80表达的影响。方法 :从健康献血员血液中分离单核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 ,分别以M CSF和IL 10单独及共同作用 ,收集上清 ,用ELISA法检测单核细胞IL 12和IL 18的分泌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HLA DR及CD80的表达。结果 :①M CSF能诱导单核细胞分泌IL 18(P <0 .0 5 ) ;IL 10则能抑制IL 18的产生 (P <0 .0 5 ) ,并拮抗M CSF增强LPS诱生IL 18的作用 (P <0 .0 5 )。M CSF和IL 10均能抑制单核细胞分泌IL 12 p4 0 (P <0 .0 5 ) ,并具有协同效应 (P <0 .0 5 )。②M CSF能诱导单核细胞表面HLA DR的表达 (P <0 .0 5 ) ;IL 10则可抑制HLA DR的表达 ,并拮抗M CSF对HLA DR的诱导作用。M CSF对CD80表达的影响不大 ,IL 10能促进CD80的表达。结论 :M CSF和IL - 10可通过对单核细胞分泌IL 12、IL 18及HLA DR和CD80表达的调节 ,影响T细胞的活化、分化及其介导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黄体酮对Aβ_(1-42)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激活和炎症因子的释放及其所致的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通过Aβ_(1-42)诱导体外培养的小胶质细胞(BV2细胞)活化,并予以外源性黄体酮处理。应用Aβ_(1-42)诱导的BV2细胞的上清液处理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BV2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β的含量;CCK8法检测Aβ_(1-42)-BV2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对HT22海马神经元细胞的存活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β_(1-42)组的TNF-α、IL-1β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外源性黄体酮能降低Aβ_(1-42)诱导的BV2细胞IL-1β、TNF-α的释放;Aβ_(1-42)诱导BV2细胞炎症因子的释放,可导致HT22细胞死亡,而外源性黄体酮可通过抑制活化的胶质细胞炎性因子的释放而减轻神经元的死亡。结论黄体酮能够抑制Aβ_(1-42)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并减轻其导致的神经死亡。  相似文献   

17.
探讨IL 10抑制肾病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培养上清液对大鼠肾小球上皮细胞 (GEC )粘附的影响。应用同位素标记的方法检测GEC粘附率。结果显示 ,未治疗组初发肾病患儿PBMC上清液显著降低GEC粘附率 ,与激素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值均 <0 0 1) ;人重组IL 10明显减弱肾病极期患儿PBMC上清液对GEC粘附的抑制性影响 ,GEC粘附率显著升高 ,并呈剂量依赖效应。表明肾病患儿PBMC产物抑制GEC对胶原基质的粘附 ,而IL 10能负向调节此抑制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RIM1表达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微血管生成的关系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并结合光密度分析CRIM1蛋白的组织表达;采用CD34内皮标记及Weinner计数法检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通过真核表达质粒pCMV3-CRIM1转染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iHa细胞获得CRIM1基因过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癌细胞中p-ERK和VEGF的表达,并利用ERK抑制处理癌细胞,观察ERK信号抑制对VEGF表达的影响;通过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VEGF蛋白含量。分别利用CCK-8实验和Matrigel管腔形成实验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的增殖和管腔形成能力。结果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RIM1表达水平(200 039±163 274.86)显著高于慢性子宫颈炎组织(28 258.0±16 606.04,P 0.001),且CRIM1表达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MVD表达呈正相关(r=0.546,P0.01)。CRIM1基因转染诱导SiHa细胞VEGF表达水平升高(P 0.001),且细胞上清液中VEGF含量也升高(P 0.01)。CRIM1转染后的癌细胞上清液刺激下的内皮细胞增殖能力和管腔形成能力均显著增强。CRIM1基因转染诱导SiHa细胞p-ERK和VEGF蛋白表达上调,而ERK抑制剂(U0126)能显著抑制CRIM1诱导的VEGF上调。人重组蛋白CRIM1直接作用于SiHa细胞后,VEGF蛋白表达及上清液中VEGF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CRIM1促进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微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CRIM1激活ERK1/2-VEGF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9.
动物实验和初步临床应用表明有抑制肿瘤生长作用的S-O_2-1菌苗,在体外能直接刺激小鼠脾细胞淋巴细胞的增殖,并协同增强脾细胞的Con A增殖反应、S-O_2-1菌苗诱导和增强小鼠腹腔粘附细胞的抑制活性,后者表现在直接抑制脾细胞和肠系膜淋巴结细胞对Con A和S-O_2-1菌苗的增殖反应。腹腔转移菌苗活化的腹腔粘附细胞能抑制受体小鼠对SRBC的PFC应答。提示:S-O_2-1菌苗诱导增强巨噬细胞的抑制活性,以致间接抑制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膀胱肿瘤细胞产生的白介素 10对T细胞功能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ELISA法检测膀胱肿瘤细胞株EJ、T2 4和正常移行上皮细胞培养上清中IL 10含量。用MTT法检测加与不加IL 10拮抗剂时膀胱肿瘤细胞株EJ、T2 4和正常移行上皮细胞对共培养的T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结果 :EJ和T2 4细胞培养上清中IL 1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移行上皮和T细胞 (P <0 0 1)。EJ组与IL 10阻断EJ组比较 ,T细胞的增殖反应降低 (P <0 0 5 ) ;IL 10阻断EJ组与IL 10阻断正常移行上皮组、正常移行上皮组、IL 10阻断T细胞组和T细胞组比较 ,T细胞的增殖反应降低 (P <0 0 5 ) ;T2 4组与IL 10阻断T2 4组比较 ,T细胞的增殖反应降低 (P <0 0 5 ) ,IL 10阻断T2 4组与IL 10阻断正常移行上皮组、正常移行上皮组、IL 10阻断T淋巴细胞组和T淋巴细胞组比较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降低 (P <0 0 5 )。结论 :膀胱肿瘤细胞株EJ、T2 4细胞可通过产生IL 10 ,抑制T细胞增殖能力 ,但可能还存在其它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