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慢性鼻咽炎豚鼠鼻咽黏膜细胞核因子-κB的表达特点及中药复方五味消毒饮加味方的干预效应,探讨鼻咽癌前病变的中医药防治途径.方法 细菌与病毒混合液经鼻腔注射干豚鼠鼻咽黏膜下制备慢性鼻咽炎模型.造模成功后,40只豚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F-κB抑制剂治疗组、五味消毒饮治疗组和五味消毒饮加味方治疗组,每组10只,分别连续处理15天.另取4只健康豚鼠作为正常对照.处理结束后处死动物,分别取鼻咽黏膜组织和肺组织标本石蜡包埋,制备切片,常规观察比较各组动物鼻咽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表达活性;同时取外周血涂片观察比较各组血液炎症细胞变化趋势.结果 模型组鼻咽黏膜组织NF-κB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五味消毒饮组的表达活性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和五味消毒饮加味方组(P<0.05),NF-κB抑制剂组、正常对照组和五味消毒饮加味方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组织NF-κB表达活性与鼻咽黏膜组织呈正相关(P<0.01),血液炎症细胞反应与NF-κB的表达水平亦呈正相关(P<0.01).结论 NF-κB参与了慢性鼻咽炎的病理演变过程,五味消毒饮加味方通过抑制NF-κB表达活性而对该炎症病理过程发挥治疗效应,可能因而阻抑该类病变向鼻咽痛前病变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核因子-κB(NF-κB)在醛固酮调控豚鼠耳蜗上皮钠通道(ENaC)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42只花色豚鼠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醛固酮组(Ald组)和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NF-κB活化拮抗剂)组。对照组腹腔注射50uL生理盐水,Ald组腹腔注射0.1mg/kg醛固酮,PDTC组腹腔注射100mg/kg PDTC 1h后腹腔注射0.1mg/kg醛固酮。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各组豚鼠耳蜗组织中αENaC 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豚鼠耳蜗组织中αENaC蛋白表达情况。结果Ald组αENaC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PDTC组与对照组表达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DTC组αENaC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表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醛固酮对耳蜗αENaC的早期调控作用与NF-κB活性相关,醛固酮引起膜迷路积水也可能与NF-κB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与喉癌循环肿瘤细胞(CTC)发生之间的相关性,并观察NF-κB抑制剂PDTC对CTC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裸鼠皮下接种喉癌Hep-2细胞,建立喉癌裸鼠模型.将60只裸鼠随机分为实验组(PDTC预处理组)、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及空白组(不接种喉癌细胞),每组各20只.肿瘤接种成功8周后处死裸鼠,采用RT-PCR法,以CK19mRNA为标记物检测各组中CTC的表达;取出肿瘤组织,测定其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喉癌组织NF-κB的表达及激活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喉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 mRNA的表达.结果:CTC发生与NF-κB的表达率无明显关联,在CTC 表达阳性的喉癌组织中,NF-κB阳性率为90%,而在CTC表达阴性的喉癌组织中,NF-κB阳性率为56.7%(P>0.05),但其与NF-κB的活性有关;PDTC可抑制NF-κB的激活.减少喉癌裸鼠模型中CTC的发生率,PDTC组CTC阳性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CTC的阳性率45%(P<0.01).结论:PDTC可减少喉癌裸鼠模型中CTC 的发生率,其作用可能得益于PDTC降低了喉癌发生转移的能力,其机制町能为PDTC通过抑制NF-κB活性而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下调,减少肿瘤组织新生血管形成及降低喉癌侵袭力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临床探寻以NF-κB为靶点治疗SOM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76只豚鼠随机分三组:对照组(10只),SOM组(22只)和吡咯醛二硫氨基甲酸(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组(44只,其中PDTC1组和PDTC2组各22只)。对照组:右鼓室内注入0.9%生理盐水0.1ml,分别于注射后0h、6h、1d、3d、5d各处死2只。SOM组:经豚鼠右鼓室内注入灭活肺炎链球菌完成SOM造模。PDTC组:右鼓室注入细菌后6h分别给予PDTC50mg/kg(PDTC1组)和200mg/kg(PDTC2组)腹腔注射。SOM组、PDTC组按注入细菌后不同时点0h、6h、1d、3d、5d分别处死5只。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鼓室黏膜NF-κB、TNF-α和IL-1β的表达,并行组织学观察。结果SOM组:NF-κBp65、TNF-α、IL-1β在注射后6h就有表达,三者均于24h表达最强;3~5d鼓室黏膜明显增厚,大量炎性细胞浸润。PDTC1组:各时间段与OME组表达相似,仅于注射后1d时NF-κBp65表达较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TC2组NF-κBp65、TNF-α、IL-1β在注射后6h表达与SOM组表达相似,1、3、5d有表达,但均低于SOM组(P〈0.01),3~5d时鼓室黏膜厚度明显低于SOM组(P〈0.01),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①NF-κB信号通路激活可能为SOM发病机制之一,SOM早期NF-κB活化可能与TNF-α和IL-1β上调密切相关。②抗氧化剂PDTC可抑制豚鼠SOM动物模型鼓室黏膜上皮NF-κB的活化,两者存在量效依赖关系,早期足量PDTC干预可明显抑制NF-κB的活化。③抑制NF-κB的活化可下调SOM重要致炎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从而减轻SOM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慢性鼻-鼻窦炎黏膜中的表达及活性状态.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8份慢性鼻-鼻窦炎钩突黏膜NF-κB亚单位p50、p65的表达,并与10份中鼻道侧中鼻甲黏膜对照;同时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法检测慢性鼻-鼻窦炎黏膜组织中核蛋白提取物与特异性NF-κB探针的结合活性.结果p50主要位于上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的胞核和胞质,p65则主要位于上皮细胞的胞质,偶见于胞核.慢性鼻-鼻窦炎组p50胞核阳性染色的阳性细胞百分率是7.8%~52.1%,平均为23%;对照组p50胞核阳性染色的阳性细胞百分率仅0.7%.2组p50胞核阳性染色的阳性细胞百分率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x2=22.917,P<0.01).慢性鼻-鼻窦炎组NF-κB的DNA结合的32P标记电泳带密度扫描值为28.14±16.71,与对照组(9.28±2.84)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t=4.56,P<0.05).结论NF-κB在慢性鼻-鼻窦炎黏膜中表达显著增强,且其与DNA-蛋白结合活性显著增高,提示慢性鼻-鼻窦炎黏膜炎症反应中NF-κB被激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实验性豚鼠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核转录因子一出(NuclearfactorkappaB,NF-κB)和白介素-5(Intefleukin-5,IL-5)的表达及相互关系,分析其在豚鼠AR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方法半定量测定脾脏组织NF-κB(亚单位P65)的活性细胞表达及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nzyme labeled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定量测定IL-5的表达;比较豚鼠AR模型组及与正常组的差异。结果豚鼠AR模型组NF-κB P65阳性细胞比例和IL-5、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Eos)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且NF-κB P65阳性细胞比例与IL-5的表达呈正相关(r=0.85,P〈0.05)。结论 核转录因子 -κB通过促进豚鼠AR发病过程中Th2类细胞因子IL-5的表达,进而增多鼻黏膜Eos的浸润而加重豚鼠AR症状。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及癌前病变基因组稳定与修复基因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鼻咽癌及鼻咽癌前病变患者鼻咽组织标本基因组稳定与修复基因的表达活性特征.方法 在鼻咽癌高发区中山市,筛选鼻咽炎、鼻咽癌前病变及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获取鼻咽黏膜组织,应用基因组稳定和修复功能分类基因芯片(128个基因)检测相关基因表达活性,以2倍活性表达差异为比较评判标准,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相关基因表达活性水平进行验证.结果 相比于鼻咽炎组,鼻咽癌前病变组织表达活性上调基因有22个,活性下调基因20个;鼻咽癌组织表达活性上调基因20个,活性下调基因18个.相比于鼻咽癌前病变者,鼻咽癌组织表达活性上调基因有24个,下调基因24个.乳腺癌易感基因2、Ku70结合蛋白3基因在鼻咽癌前病变及鼻咽癌组织依序呈现高表达;鼻咽癌组织表达明显下调的基因有碱基切除基因OGG1及错配修复基因MSH4、MLH3,表达明显上调的基因有RAD18;鼻咽癌前病变组织表达明显下调的基因为RAD18和泛素类基因UBE2B.结论 鼻咽癌及鼻咽癌前病变患者靶器官鼻咽黏膜的基因组稳定与修复基因表达活性存在特征性表现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慢性鼻-鼻窦炎黏膜中的表达及活性状态。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8份慢性鼻-鼻窦炎钩突黏膜NF-κB亚单位P50、p65的表达,并与10份中鼻道侧中鼻甲黏膜对照;同时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法检测慢性鼻-鼻窦炎黏膜组织中核蛋白提取物与特异性NF-κB探针的结合活性。结果 p50主要位于上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的胞核和胞质,p65则主要位于上皮细胞的胞质,偶见于胞核。慢性鼻-鼻窦炎组p50胞核阳性染色的阳性细胞百分率是7.8%-52.1%,平均为23%;对照组p50胞核阳性染色的阳性细胞百分率仅0.7%。2组p50胞核阳性染色的阳性细胞百分率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x2=22.917,P<0.01)。慢性鼻-鼻窦炎组NF-κB的DNA结合的32P标记电泳带密度扫描值为28.14±16.71,与对照组(9.28±2.84)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t=4.56,P<0.05)。结论 NF-κB在慢性鼻-鼻窦炎黏膜中表达显著增强,且其与DNA-蛋白结合活性显著增高,提示慢性鼻-鼻窦炎黏膜炎症反应中NF-κB被激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抑制剂脱氢环氧甲基醌霉素(dehydroxymethy-lepoxyquinomicin,DHMEQ)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细胞内NF-κB活性的抑制作用及对头颈部鳞癌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口腔鳞癌细胞株KB、鼻咽部鳞癌细胞株YCU-N861及喉咽部鳞癌细胞株YCU-H891为研究对象,应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细胞核蛋白内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及经10μg/ml及20μg/ml的DHMEQ处理48小时后细胞核蛋白内NF-κBp65蛋白表达的变化;应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检测DHMEQ对NF-κB基因活性的影响;采用WST-1快速比色法及细胞计数法,研究头颈部鳞癌细胞对DHMEQ的敏感性和DHMEQ对其体外增殖的抑制。结果NF-κB在KB和YCU-H891细胞核内高表达,在YCU-N861细胞核内低表达;DHMEQ能抑制三种头颈部鳞癌细胞株NF-κB基因活性,且随DHMEQ用药浓度升高,核内NF-κBp65蛋白的表达呈下降趋势。DHMEQ对三种头颈部鳞癌细胞的体外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NF-κB在部分头颈部鳞癌细胞株中高表达。作为NF-κB的抑制剂,DHMEQ能通过抑制NF-κB的核移位来有效抑制NF-κB的活性,从而抑制头颈部鳞癌细胞的体外增殖。  相似文献   

10.
NF-κB p65在豚鼠内耳的表达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NF-κB p65(nuclear factor-kappa B p65,NF-κB p65)在正常豚鼠内耳的表达与分布.方法健康杂色豚鼠6只,取耳蜗和内淋巴囊组织,石蜡包埋切片,用大鼠NF-κB p65单克隆抗体行免疫组织化学 (SABC法) 常规染色,以正常豚鼠肾脏组织作阳性对照.结果在正常豚鼠内耳中,NF-κB p65主要表达于螺旋韧带和内淋巴囊及其周围组织.细胞内定位主要在胞浆内,仅个别细胞胞核有NF-κB p65表达. 结论螺旋韧带和内淋巴囊在正常情况下含有较多的NF-κB,提示螺旋韧带和内淋巴囊重要的功能之一是产生和分泌细胞因子,它们可能是调控内耳炎性反应的"中枢"部位.  相似文献   

11.
NF-κBp65、IκBα在人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检测鼻息肉组织、慢性鼻-鼻窦炎病人钩突黏膜及鼻中隔偏曲病人下鼻甲黏膜中NF-κBp65、IκBα的表达,探讨NFκ-Bp65、IκBα在鼻息肉、慢性鼻-鼻窦炎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Fκ-Bp65、IκBα在30例鼻息肉组织、20例慢性鼻-鼻窦炎病人单侧钩突黏膜及20例鼻中隔偏曲病人下鼻甲黏膜中的表达及分布,运用HPIAS-2000高分辨率图像分析系统分别对3种组织的黏膜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炎性细胞进行光密度测定。结果①NF-κBp65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鼻息肉组织的黏膜上皮细胞、炎性细胞、腺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和部分胞核中。②IκBα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鼻息肉组织的黏膜上皮细胞、炎性细胞、腺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中。③NFκ-Bp65在鼻息肉组、钩突组及下鼻甲组黏膜上皮细胞、炎性细胞、腺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依次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④IκBα在鼻息肉组、钩突组及下鼻甲组组织黏膜上皮细胞、炎性细胞、腺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依次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F-κBp65、IκBα可能参与鼻息肉和慢性鼻-鼻窦炎的炎症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KC-NF-κB信号传导系统在调节变应性鼻炎(AR)T淋巴细胞的活化及IL-4、IL-5表达及其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24例急性发作期AR患者和24例健康成人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每位受试者的外周血中分离出T淋巴细胞并分成3组进行培养;第1组为空白对照(正常空白对照组及 AR空白对照组);第2组加入终浓度为20 nmol/L的PKC激动剂12-肉豆蔻酰-13-乙酸佛波酯(PMA)(加PMA 正常组及加PMA AR组);第3组同时应用PKC激动剂PMA和终浓度为100 μmol/L的NF-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 (加PMA和PDTC 正常组及加PMA和PDTC AR组).将培养的T淋巴细胞涂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NF-κB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的IL-4及IL-5含量.结果:加PMA AR组T淋巴细胞NF-κB活化细胞百分比、培养上清液中的IL-4、IL-5与正常空白对照组及AR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加PMA正常组及加PMA和PDTC正常组T淋巴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加PMA和PDTC AR组T淋巴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加PMA和PDTC AR组T淋巴细胞NF-κB活化细胞百分比、培养上清液中的IL-4、IL-5与加PMA AR组、AR空白对照组、正常空白对照、加入PMA正常组、加入PMA和PDTC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淋巴细胞NF-κB活化细胞的百分比与培养上清中IL-4和IL-5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r=0.88、0.85,均P<0.01).结论:T淋巴细胞PKC活化后使IL-4和IL-5的表达增加的生物信号能通过激活NF-κB来实现,T淋巴细胞的PKC-NF-κB信号传导系统可能是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作用于鼻咽癌CNE-2细胞后,对转录因子NF-κB和凋亡效应酶caspase-3表达的影响,以及这两个基因的表达与鼻咽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关联性。方法体外培养鼻咽癌细胞CNE-2,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的改变。RT-PCR检测NF-κB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EGCG能明显的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并表现为浓度依赖性:流式分析显示,EGCG干预鼻咽癌细胞CNE-2在48小时后,细胞被阻滞于G1期。80mg/L EGCG处理鼻咽癌细胞24小时和48小时后,均能下调NF-κB表达,上调caspase-3表达。结论EGCG可能通过抑制NF-κB和诱导caspase-3的表达来发挥其抗鼻咽癌细胞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亚单位p50(NF-κB p50)在季节性变应性鼻黏膜中的表达及活性状态.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6例季节性变应性鼻炎(SAR组)下鼻甲黏膜组织中NF-κB p50的表达,其中6例为非发作期患者,10例为发作期患者;并与1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下鼻甲黏膜进行对照.采用电泳迁移率滞后分析(EMSA)检测鼻黏膜组织中核蛋白提取物与特异性NF-κB探针的结合活性.结果:NF-κB p50在SAR组及对照组中均有表达,p50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2组鼻黏膜的上皮细胞、炎性细胞、腺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胞质和部分胞核中;SAR组p50胞核阳性染色的阳性细胞百分率发作期是(41.83 ±4.43)%,非发作期是(37.19±3.9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50胞核阳性染色的阳性细胞百分率仅(8.89±1.32)%.SAR组(包括发作期和非发作期)与对照组p50胞核阳性染色的阳性细胞百分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R组NF-κB的DNA结合的32P标记电泳带密度扫描值为32.14±8.73,与对照组(11.12±3.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照组鼻黏膜中保持低水平的表达,在SAR鼻黏膜中表达显著增高,且其与DNA-蛋白结合活性增高,提示NF-κB p50可能参与维持鼻黏膜的生理功能,并在SAR鼻黏膜持续慢性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水杨酸钠对豚鼠螺旋神经节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健康且耳廓反射正常的花色豚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豚鼠内耳NF-κB蛋白表达。结果:水杨酸钠组螺旋神经节细胞NF-κB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水杨酸钠加尼莫地平组(P<0.01)及水杨酸钠加氯丙嗪组(P<0.05)。结论:水杨般钠能促进豚鼠螺旋神经节细胞NF—κB蛋白表达;尼莫地平、氯丙嗪能使水杨酸钠引起的豚鼠螺旋神经节细胞NF-κB蛋白表达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用不同浓度梯度的克拉霉素干预后,离体鼻息肉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及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状况,探讨其在鼻黏膜炎症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鼻息肉组织块分别与克拉霉素(0、10^-6、10^-5及10^-4mol/L)于体外共同培养1d,应用Western blot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COX-2和NF-κB亚基的表达水平,观察克拉霉素干预后COX-2和NF-κB表达的变化规律。结果:对照组(0mol/L克拉霉素组)鼻息肉组织中COX-2、NF-κBp50和NF-κcBp65的蛋白质和核酸表达水平最高;随着克拉霉素干预剂量的增加,COX-2、NF-κBp50和NF—κBp65的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赖性下降。相关分析表明,同一组鼻息肉组织中,COX-2核酸表达量分别与NF-κBp50、NF-κBp65呈直线正相关。结论:COX-2异常表达参与了鼻-鼻窦黏膜慢性炎症反应,克拉霉素可能通过阻断NF-κB通路来下调COX-2的合成,发挥其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7.
血红素氧合酶1在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的鼻黏膜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制备豚鼠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观察并分析内源性一氧化碳(CO)的限速酶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豚鼠鼻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分别以卵清蛋白致敏制备豚鼠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为致敏组及以地塞米松处理作为治疗组,以生理盐水处理作为正常对照组,取豚鼠鼻黏膜,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HO1在各组豚鼠的鼻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黏膜组织中,炎性细胞的浸润与炎症程度有关,炎性细胞以嗜酸粒细胞(EOS)浸润明显,HO1主要表达在黏膜腺上皮细胞的胞质中,3组中,致敏组鼻黏膜HO1表达明显增强(P<0.01),黏膜下EOS浸润明显(P<0.01),激素治疗组HO1的表达弱于致敏组(P<0.01),黏膜下EOS浸润程度减轻,但强于对照组(P<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HO1主要表达于鼻黏膜的腺上皮细胞质内,豚鼠变应性鼻炎模型中HO1的表达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提示内源性CO可能参与了变应性鼻炎的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18.
实验性迷路炎豚鼠耳蜗NF-κB p65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蛋白酶抑制剂硼替佐米对喉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Hep-2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的Hep-2细胞在100 nmol/L的硼替佐米作用2 h后,经过0、2、46、8及10 Gy照射后,检测其放射敏感性的变化,并通过建立的裸鼠移植瘤模型验证其体内放射增敏作用.利用Trans AMTM NF-κB P65活性测定试剂盒检测硼替佐米对Hep-2细胞辐射诱导NF-κB活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及照射前后的细胞凋亡;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状况.结果 克隆形成实验显示硼替佐米可增加Hep-2细胞的放射敏感性34%.裸鼠移植瘤模型的肿瘤生长延迟放射增敏值为1.46.经2 Gy和8 Gy照射后2 h可诱导NF-κB活化,且存在剂量相关性(r=0.989,P<0.05).硼替佐米在0、2、8 Gy不同的照射剂量均能降低Hep-2细胞NF-κB的活性(t值分别为20.02、14.20、17.46,P<0.01);经硼替佐米干预的细胞有明显的G2-M期阻滞作用(t=22.31,P=0.000),并在照射后明显的细胞凋亡率增加(P值均<0.01).Hoecht 33342染色可见细胞核均匀染色,凋亡细胞的核凝集,呈强蓝色荧光,细胞核碎裂呈花瓣状.硼替佐米照射组凋亡比例高于单纯照射组.结论 硼替佐米通过可影响Hep-2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诱导细胞凋亡及抑制NF-κB活化的途径,从而增加其对放射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面神经损伤对大鼠Toll样受体2(TLR2)/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面神经损伤大鼠随机分为三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手术损伤后自然恢复的观察组,C组:手术后腹腔注射Pam3CSK4(TLR2激动剂)观察恢复。电镜比较3组面神经的表现;HE染色脑干组织观察神经元的凋亡,PCR观察TLR2、NF-κB p65 m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观察TLR2、NF-κB的荧光表达。结果 面瘫造模顺利,电镜下面神经损伤明显,C组大鼠髓鞘较B组更为破碎;脑区内神经元也表现为胶质细胞变性更多;PCR显示A组TLR2及NF-κB p65 mRNA表达低于B组和C组;免疫荧光显示B组表达的TLR2、NF-κB荧光强于A组。结论 注射Pam3CSK4激活TLR2/NF-κB信号通路,加重炎症的表现使面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