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35岁以上妇女中 ,约 2 0 %有子宫肌瘤。临床上按子宫肌瘤与子宫壁各层的关系分为肌壁间肌瘤、粘膜下肌瘤和浆膜下肌瘤。而我院发现同一子宫肌瘤既位于粘膜下又位于浆膜下且在术前B超误诊为子宫内膜癌 ,现加以分析。1 临床资料患者女 ,43岁 ,原月经规律周期 30天 ,经期 3~ 5天 ,于一年前无原因发生不规则阴道流血 ,经期延长为 7~ 8天 ,周期缩短为 2 3天 ,近两个月病情加重 ,持续流血 ,淋漓不断 ,经妇科检查后下腹部扪及肿块 ,行B超检查。B超检查 膀胱中度充盈 ,子宫前位 ,体积增大 ,宫体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送检的子宫肌瘤标本47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子宫肌瘤发生的最大年龄63岁,最小17岁,平均40.2岁,高发年龄36~45岁.(2)肌瘤可发生子宫各部位,但以宫体多见占53.99%;单个肌瘤者占60.5%,2个以上者占39.49%,最多者为65个肌瘤,平均2.468个.(3)肌瘤大小悬殊,小者如米粒,大者如胎儿头大,偶可重达1900g.肿瘤的生长方式可向外突,子宫增大,或突向子宫腔.(4)子宫肌瘤可同时与肌腺瘤、肌腺病、卵巢各种囊肿、各种良恶性并存,同时合并妊娠占3.78%.结论:子宫肌瘤常见,可同时与子宫、卵巢各种良恶性病变并存.  相似文献   

3.
我院1993年1月至1994年12月因子宫腺肌病或腺肌瘤而切除子宫者151例,现整理分析,以期探讨该病的可能病因及预防。1资料151例27岁~65岁,平均48岁,其中41岁-50岁年龄组最高,有81例(占54%)。全部均已婚已育,最少妊娠2次,最多妊娠9次,平均3.5次;122例有流产史,其中1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本组56例、平均年龄36岁,年龄范围24~5 1岁,单发41例,多发15例,均行超选择双侧子宫动脉插管,应用PVA栓塞.结果成功率100%.随访4~23个月,B超缩小40%~80%.7例粘膜下肌瘤,经阴道排出部分坏死肌瘤组织并经病理证实.全部患者症状消失或改善.结论子宫肌瘤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创伤小、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子宫腺瘤样瘤临床病理分析(附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腺瘤样瘤是一种少见的子宫良性肿瘤 ,临床上易误诊为子宫肌瘤。现报道本院收治的 1 0例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合免疫组化 ,观察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特征。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 1 993~ 2 0 0 2年子宫肿瘤标本 792例 ,其中诊断子宫腺瘤样瘤 1 0例 (1 .3% ) ,年龄 30~ 51岁 ,中位年龄 42岁。自发现腹部包块到就诊 ,病程为 1 0天~ 3年 ,其中 7例合并子宫多发性肌瘤 ,2例为剖宫产时发现。位于子宫角 6例 ,子宫底 2例 ,子宫体 2例 ,均靠近浆膜面。临床均诊断为子宫肌瘤。1 .2 方法 标本经 4%甲醛液固定 ,石蜡包埋 ,常规 …  相似文献   

6.
子宫肌腺病是子宫内膜异位于肌壁内的良性病变,多缺少典型的症状及特异性检查方法,临床上较易误诊。现将1989年1月至1996年12月临床误诊为子宫肌瘤,术后病理确诊为子宫肌腺病47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年龄:30-54岁,中位42岁。30-40岁19例,41-50岁月例,sl-54岁7例。主诉:月经紊乱或经量增多37例,痛经4例,腹痛3例,体检发现3例。妇科检查:45例行妇科检查,子宫均不同程度增大。B超检查:46例行B超检查,43例报告为子宫肌瘤,2例报告为子宫占位病变,l例报告为子宫内膜病变。术式:全子宫切除术引例,次全子宫切除术16例。病理结…  相似文献   

7.
俞华 《实用癌症杂志》2000,15(6):662-662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当晚期子宫内膜癌累及邻近器官时 ,易发生误诊。我院 196 4年 1月至 2 0 0 0年 3月共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 498例 ,其中 43例术前被误诊 ,占8.6 %。现分析误诊原因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年龄 2 9~ 6 9岁 ,平均年龄 5 4.1岁。阴道流血 35例 ,白带增多 2 1例 ,腹痛 6例 ,下腹部肿块 3例。子宫正常大小2 4例 ,略小 2例 ,增大 17例。宫颈肿块 2 2例 ,盆腔肿块 3例。1.2 B超检查B超检查 30例 ,2 2例发现异常 ,其中子宫增大 14例 ,子宫内膜增厚 3例 ,肿瘤宫体侵犯 6例 ,附件肿块 3例 ,腹腔积…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方法 于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6月对 5 6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双侧子宫肌瘤供血动脉的栓塞治疗。结果 插管栓塞成功率 10 0 % ,随访 1~ 6个月。B超随访 1个月肌瘤体积平均缩小 2 5 %。随访 6个月 ,16例肌瘤消失 ,40例肌瘤体积平均缩小 66% ,并均有月经量的明显减少。结论 子宫肌瘤的介入治疗疗效肯定 ,对黏膜下肌瘤尤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增生症临床常见,但发生癌变者并不多见,故易延误诊治。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讨如何早期诊断子宫内膜增生症癌变以便及时治疗。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从1986年1月~1998年6月共收治子宫内膜增生症局灶癌变患者19例,年龄为31~67岁(45岁者2例),平均56岁。其中15例在我院门诊行诊断性刮宫,病理诊断为(绝经后)子宫内膜腺囊型增生过长3例,子宫内膜腺瘤型增生过长4例,腺囊及腺瘤混合型增生过长2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3例和子宫内膜腺瘤型增生癌变3例;另4例中诊断为子宫肌瘤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各1例。所有病例均住院行手术治疗。本组19例患者子宫的切除标本病理检查结果,其中同时伴有子宫平滑肌瘤者3例(含1例红色变性)、子宫弥漫型腺肌病2例、子宫内膜息肉1例、子宫颈息肉2例。16例再次诊刮或子宫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发现局灶癌变。均已婚,原发不育症2例,继发不孕1例。均否认家族中有恶性肿瘤患者。 1.2 临床表现 本级事伴有月经失调者11例,病程为9个月~7年,平均3.7年,其中3例经内分泌制剂治疗效果不  相似文献   

10.
子宫动脉栓塞加中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子宫动脉栓塞加中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40例子宫肌瘤患者 ,采用Seldinger技术 ,穿刺股动脉成功后 ,行双侧子宫动脉超选择插管 ,分别注入 3 5 5~ 70 0 μmPVA颗粒栓塞子宫动脉 ;术后配合中药治疗。分别于术后 3个月、6个月、1年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成功率为 10 0 % ,临床症状逐渐改善、消失。 3个月复查肌瘤平均缩小 3 8 48% ,6个月平均缩小 5 7 40 % ,1年后复查无再增大者。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加中药治疗子宫肌瘤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子宫脂肪肿瘤很少见。本文收集子宫脂肪平滑肌瘤6例.其中来自天津市第二中心医院5例,天津市红十字会医院1例;子宫脂肪瘤1例来自沈阳市妇婴医院;子宫脂肪肉瘤1例来自天津第一中心医院。对其8例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如下:1资料与分析子宫脂肪平滑肌瘤6例,平均发病年龄48岁。大多以阴道不规则出血就诊,临床诊断均为子宫肌瘤。其中3例位于子宫体浆膜下,3例位于子宫下段近宫颈处;6例中4例为单发,1例伴肌间多发性平滑肌瘤.另1例为双子宫伴另一子宫妊娠。子宫脂肪瘤1例,60岁,绝经10年阴道出血;子宫脂肪肉瘤1例,37岁,以月经不规则5个…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术前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手术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就诊且临床症状、体征和B超确诊为子宫肌瘤的 30例病人 ,采用米非司酮 12 5mg,每日 1次 ,连续 3月。于治疗前、后测子宫及肌瘤的体积、手术情况并与同期在年龄、子宫及肌瘤体积无差异的 30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用药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 ,痛经及下腹部不适感均消失 ,所有的贫血患者均纠正 ,子宫及肌瘤体积均缩小。子宫缩小 2 8 5 % (P <0 0 1)。肌瘤缩小 47 6 % (P <0 0 1)。术前输血、术中输血、出血量均明显下降 (P <0 0 1) ,横切口使用率明显上升 ,(P <0 0 1) ,但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无明显影响 (P >0 0 5 )。结论 对子宫及肌瘤较大合并重度贫血术前使用米非司酮可使子宫及肌瘤体积缩小 ,减少输血 ,减少术中出血 ,增加横切口使用率。  相似文献   

13.
祁冀  赵建国  曲芃芃 《中国肿瘤临床》2010,37(19):1123-1126
目的:分析子宫静脉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4 月至2009年10月我院确诊的子宫静脉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理资料。结果:子宫静脉平滑肌瘤的临床表现与子宫肌瘤或子宫肌腺症相似,术前超声诊断率很低,术中绝大部分子宫静脉平滑肌瘤可以诊断,子宫静脉平滑肌瘤可以发生在宫体、宫颈及阔韧带内。手术方式有子宫肌瘤剔除术、全子宫切除术、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术后随访有1 例复发。结论:子宫静脉平滑肌瘤是一种具有生长转移特征的的良性肿瘤,术前诊断困难,术中应仔细探查,切除全部肿瘤,且术后要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14.
地榆粉栓塞子宫动脉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中药地榆粉栓塞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2例子宫肌瘤患者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造影和栓塞治疗,并进行术后随访。其中随访3个月者4例,6个月者11例,24个月者17例。同时观察子宫肌瘤的血供情况,栓塞治疗疗效以及对患者生理、生育情况和肌瘤复发率的影响。结果子宫动脉造影显示子宫肌瘤以一侧动脉供血者75%,两侧动脉同时供血者21.88%,卵巢动脉参与供血者为3.12%。随访患者中,治愈者12.5%,显效者65.62%,有效者18.75%,无效者3.13%。有3例患者自然受孕或避孕失败而受孕。随访6~12个月,未见术后再发生肌瘤。结论地榆粉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较其它疗法更加安全、可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对粘膜下肌瘤的治疗,基本可达到治愈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减少子宫内膜癌的误诊、漏诊,提高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率,并使其治疗更加规范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25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误诊、漏诊的13例进行分析。结果13例中术前诊断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瘤8例,卵巢肿瘤2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例,盆腔脓肿1例。术后病理证实,腺癌9例,管状-乳头状腺癌4例。结论对不规则阴道出血的患者,无论是否合并其他妇科疾病,应尽早行诊断性刮宫,有条件者应行子宫腔镜检查。术中切除子宫后,应剖视子宫内膜,疑诊者及时送快速病理检查,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16.
本文收集我院1986年至1992年B超诊断子宫肌瘤183例,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确诊为子宫平滑肌瘤172例,符合率93.9%,与病理诊断不符合11例,占6.1%,均为子宫腺肌瘤或/及子宫腺肌病。 资料与方法 本文183例,均经手术治疗,并做病理切片。年龄28岁~66岁,平均年龄49岁,临床表现多以月经量增多或周期紊乱,腹部肿块为主,少数经体检始被发现,内诊检查均见子宫增大,质地较硬,全部病例术前做B超检查,术后进行病理切片检查。 使用仪器分别为SAL-30A与SC-400型实时线阵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z,患者取仰卧位,在膀胱中度充盈条件下,纵横扫查子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00例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就医的200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子宫平滑肌瘤的高发年龄为4150岁(占52%),主要临床为包括月经周期缩短(62.0%)、经期延长(61.0%)、经量过多(60.0%)及不规则阴道流血(60.5%),主要合并症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13.5%)及腺肌症(6.5%)。主要为单个肌瘤(60.5%)、肌壁间肌瘤(71.0%),以透明变性(9.5%)及红色变性(8.5%)多见,恶性潜能未定有3例(4.5%),平滑肌肉瘤有1例(0.5%)。结论早期诊断是改善子宫平滑肌瘤患者手术效果的关键因素,应综合临床及病理资料等及时判断。  相似文献   

18.
子宫肌瘤早期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268例子宫肌瘤患者,均已婚,年龄25~57岁。其中原发不孕12例,按月经周期,用四种维生素治疗,共用药1573个周期,人均治病5.87个周期,子宫肌瘤大小以B超测量子宫长、横、前后径及子宫体积数值大小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前、后子宫大小变化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治愈191例,占71.2%;显效72例,占27.24%;无效4例,占1.49%。经8年临床验证,发现治疗3~6个周期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肌瘤越小,治愈率越高,用药期间停药影响治疗效果。本疗法能减轻潮热、出汗、性机能减退等更年期症状。并发现肌瘤生长与甾体性激素代谢紊乱有关,通过三年随访40岁以下的患者,有5%再生肌瘤,重复用药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19.
绝经后子宫肌瘤117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肌瘤的临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手术治疗绝经后子宫肌瘤的临床病理情况.结果117例患者,平均年龄57.5岁,平均绝经年数7.7年,肌瘤并发变性16例(13.7%),合并子宫内膜增生36例(30.8%),恶性肿瘤20例(17.1%),附件肿物21例(17.9%).绝经后肌瘤不萎缩或渐增大者43例(36.7%),其并发肌瘤变性14例(32.6%);绝经后伴阴道出血者53例(45.3%),其合并妇科恶性肿瘤17例(14.5%).结论绝经后肌瘤不萎缩或反而增大,多与肌瘤变性有关;绝经后子宫肌瘤发生阴道出血者,其生殖器官恶性肿瘤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绝经后子宫肌瘤患者合并附件肿物多为赘生性肿瘤,且恶性肿瘤也较多,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自1986年3月~1997年6月住我院且资料完整的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患者13例,现将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其诊断与治疗。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86年3月~1997年6月,我院共收治子宫内膜癌137例中,22岁~40岁13例,平均年龄36.9岁。主要症状为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增多者11例,阴道血性溢液者2例。10例患者曾误诊为月经不调行乙酚0.5~1mg/d,连用20天;黄体酮10~20mg/d,肌肉注射,连用3~5天,共用3~9个周期。4例术前误诊为子宫肌瘤未刮宫,9例行刮宫者均确诊为癌(其中3例确诊前曾刮宫2~4次,均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症状出现时间为2个月~60个月,平均15.7个月。一级亲属中有恶性肿瘤病4例,临床Ⅰ期6例,Ⅱ期3例,Ⅲ期、Ⅳ期者各2例。子宫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