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丙戊酸治疗是否影响癫疒间患儿血浆肉毒碱浓度。方法2003年4月至2004年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科癫疒间治疗中心就诊且服用丙戊酸的癫疒间患儿32例,测定其血浆游离的和总的肉毒碱浓度,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对丙戊酸治疗组患儿肉毒碱浓度与年龄、丙戊酸的剂量、疗程、联合用药、合并智力障碍、体重指数等因素作相关性分析。结果丙戊酸治疗组血浆游离的和总的肉毒碱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但肉毒碱浓度与年龄、丙戊酸剂量、疗程、合并智力障碍、联合用药等因素无显著相关性。丙戊酸治疗后治疗组的体重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肉毒碱浓度与体重指数无显著相关性。结论丙戊酸治疗可引起肉毒碱减少和肥胖程度增加,年幼、丙戊酸剂量增大、疗程延长、合并智力障碍及联合用药并非是肉毒碱减少的危险因素,未发现肉毒碱减少与肥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丙戊酸(VPA)治疗对癫癎患儿血浆氨水平的影响。方法测定2003-04—2004-02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科癫癎治疗中心就诊且服用VPA的32例癫癎患儿和33例与之年龄匹配的对照儿(儿外科患儿)的血浆氨和游离肉毒碱的浓度,并测定32例癫癎患儿的VPA的血药质量浓度。对服用VPA的癫癎患儿血氨与VPA的剂量、质量浓度、肉毒碱浓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VPA治疗组血氨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显著性意义。血氨与VPA剂量、VPA血药质量浓度显著正相关;与游离肉毒碱浓度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用药组血氨浓度高于单一用药组。结论VPA治疗可引起血氨浓度增加,且血氨与VPA剂量、VPA血药质量浓度显著正相关,与游离肉毒碱浓度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用药可能是血氨增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丙戊酸治疗对癫癎患儿血浆胰岛素和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测定2003-04—2004-02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科癫癎治疗中心就诊且服用丙戊酸的32例癫癎患儿和33例对照组(儿外患儿)血浆胰岛素、瘦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值、体重指数,并对服用丙戊酸的癫癎患儿胰岛素抵抗值、瘦素与丙戊酸的剂量、疗程、体重指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丙戊酸治疗组体重指数、胰岛素、胰岛素抵抗值、瘦素水平高于对照组;胰岛素抵抗值、瘦素水平与体重指数、丙戊酸疗程显著正相关,与剂量无相关性;偏相关分析示对照组胰岛素、胰岛素抵抗值与瘦素显著负相关,而丙戊酸治疗组胰岛素、胰岛素抵抗值与瘦素显著正相关。结论丙戊酸治疗可引起肥胖程度增加、胰岛素抵抗及瘦素抵抗;胰岛素抵抗、瘦素抵抗与肥胖程度增加有关,与丙戊酸疗程正相关;胰岛素抵抗与瘦素水平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儿童癫(癎)丙戊酸用药个体化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选择按体重同等剂量单药丙戊酸钠治疗的癫疒间患儿,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仪(TDX)测定血药质量浓度及临床观察疗效,分析药物剂量、血药质量浓度与临床疗效间的关系,为儿科合理使用丙戊酸钠提供依据。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2003年1月至2004年1月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治疗期间单用丙戊酸钠(商品名,德巴金)的原发性癫疒间病例,按国际抗癫疒间联盟在癫疒间分类中的原发性癫疒间的诊断标准[1]确诊,符合标准共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3·5~15(9·26±3·47)岁,病程20d至3·5年。其中全身性发作11例,部分性发作24例,入选病例均…  相似文献   

5.
癫癎是小儿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当前抗癫癎治疗的主要目标不只局限于控制发作,而是要全面提高癫癎患儿的生活质量.因此,抗癫癎药物副作用的研究受到了高度关注.丙戊酸钠是一线抗癫癎药,具有疗效高、适应证广的优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体重增加是其常见副作用,影响癫癎患者的生活质量.甘丙肽是一个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多肽,是体内增进食欲的主要调节因子之一[1].丙戊酸钠是否通过调节甘丙肽的浓度影响食欲和增加体重,目前尚未见研究报道.本研究观察了51例癫癎患儿服用丙戊酸钠后体重指数和血浆甘丙肽浓度的变化,探讨丙戊酸钠引起体重变化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6.
癫癎儿童丙戊酸钠群体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建立癫疒间儿童丙戊酸钠的群体药代动力学 (populationpharmacokinetics ,PPK)模型 ,促进个体化用药。方法 检测 10 0例癫疒间 患儿丙戊酸钠的血药质量浓度 ,用USC PACK软件计算丙戊酸钠PPK参数值 ,建立PPK模型 ;据此预测 36例新癫疒间 患儿 (指未参与PPK模型建立的 )的血药质量浓度 ;将预测值与观测值做配对t检验 ;计算不同预测误差百分比的符合率及其 95 %可信区间 ,判断预测的准确程度 ,验证PPK模型。结果 PPK参数值 :消除速率常数为 (0 0 4 38± 0 0 384 ) /h ,选择吸收速率常数为 (2 5 2 2± 2 74 3) /h ,表观分布容积对体重的斜率为 (0 32 9± 0 4 96 )L/kg。预测值与观测值的配对 t检验没有统计学差异 (P =0 99) ;预测的误差百分比分别为 5 %、10 %、15 %、2 0 %、2 5 %、30 %的符合率分别为 74 %、84 %、89%、92 %、93%、95 %。结论 用USC PACK软件成功建立中国癫疒间儿童丙戊酸钠的PPK模型 ,准确预测丙戊酸钠稳态血药质量浓度 ,为获取个体药代动力学参数 ,设计个体化用药方案 ,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丙戊酸快速静脉给药治疗 2岁以下婴幼儿频繁癫疒间 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 2 0例频繁癫疒间发作的 2岁以下婴幼儿 ,应用丙戊酸负荷量 (2 0mg/kg ,5min静脉推入 ,静注速度为 2 4~ 6 0mg/min) ,维持量 [5mg/ (kg·h)用 5h],巩固量 [1mg/ (kg·h)用 5~ 10h],进行快速静脉给药治疗 ,用药前后监测患儿生命体征、肝功能、丙戊酸血浓度及血氨 ,综合判定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有效率 85 % ,给药期间生命体征基本平稳 ,个别患儿负荷量后出现心率增快、血压上升 ;肝功能、血氨均在正常范围 ;丙戊酸血浓度波动在每毫升 (97 8±2 8)~ (10 1 5± 2 5 ) μg之间。 结论 应用所制定的丙戊酸负荷量 维持量 巩固量快速静脉给药法可以较为安全有效地控制 2岁以下婴幼儿的频繁癫疒间发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卡马西平(CBZ)血药浓度的因素.方法采用药物高效液相自动分析仪(HPLC),对31例服用CBZ的癫(疒间)患儿进行CBZ血清稳态谷质量浓度测定.分析其与年龄、体重、剂量、性别的关系.结果①服用不同剂量CBZ的患儿在用药1个月后,其血清CBZ质量浓度在各剂量组间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推荐剂量范围内,服CBZ 1个月后,患儿血清CBZ质量浓度在低体重患儿组低于高体重患儿组(P<0.05);③相同条件下,不同年龄组患儿血清CBZ质量浓度亦有显著差异(P<0.05),随年龄增长有升高趋势;④相同条件下,不同性别组患儿血清CBZ质量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剂量相同的情况下,CBZ血清质量浓度随年龄和体重的增加而升高;亦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与性别无相关性.因此对癫(疒间)患儿在选择CBZ治疗时宜从小剂量开始,并尽量实行个体化用药,定期进行血药质量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9.
资料与方法:81例癫疒间患儿为1999年8月至2 0 0 1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患儿,均经临床及脑电图确诊,年龄5个月至11岁,平均4 .9岁,男5 2例,女2 9例,所有病例来院前均未接受抗癫疒间治疗。而确诊后给单药治疗(鲁米那11例、卡马西平4 2例、丙戊酸钠2 8例)。对照组选我院同期儿保科门诊健康小儿4 6例,年龄6个月至11岁,平均4 .5岁,男32例,女14例,对照组与癫疒间组年龄和性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癫疒间患儿在用药前及对照组分别于晨起抽空腹静脉血2mL待检,并记录癫疒间患儿末次发作时间。将所采血分离血清的使用日立70 6 0型多功能免疫生…  相似文献   

10.
婴儿痉挛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婴儿痉挛 (Infantilespasms ,IS)又称West综合征 ,是婴儿期特有的一种癫疒间综合征。尽管很多婴儿痉挛属难治性癫疒间 ,但通过合理的用药治疗 ,控制发作 ,仍可使部分患儿的预后得到改善。目前采用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药物治疗 :(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激素治疗 :我国和美国将此作为治疗IS的一线药物。 (2 )抗癫疒间 药物治疗 :我国多采用丙戊酸、氯硝基安定或硝基安定 ;日本以唑尼沙胺作为治疗IS的一线药物 ;欧洲国家以氨己烯酸作为一线药物。 (3)其他药物治疗 :大剂量维生素B6(日本多作为治疗IS的一线药物 )、大剂量免疫球…  相似文献   

11.
儿童Rolandic放电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olandic放电是儿童脑电图(EEG)最常见的癫疒间样异常之一,其具有广泛临床谱,最常见于儿童良性癫疒间伴中央-颞区棘波,也见于注意缺陷障碍、广泛性发育障碍等疾病及无癫疒间发作的正常儿童。推测脑发育成熟障碍及其引起的癫疒间样放电共同导致了患儿不同程度的神经心理学损伤,少数儿童良性癫疒间伴中央-颞区棘波可合并脑结构性异常,可能二者之间仅是并存关系。对临床没有癫疒间发作的放电患儿,只在确定放电引起了明显认知损伤时才考虑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合并癫疒间的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特点及癫疒间治疗效果。方法总结1999年10月至2004年5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住院的合并癫疒间的脑性瘫痪患儿的癫疒间发生率、临床类型、头颅计算机体层成像(CT)和(或)磁共振成像(MRI)、脑电图等方面的特点以及抗癫疒间治疗效果。结果139例脑性瘫痪患儿中有32例合并癫疒间,占23.0%(32/139);常见的癫疒间类型为强直阵挛发作12例(37.5%)和部分性发作6例(18.8%);25例(78.1%)癫疒间首发于1岁前;合并癫疒间脑性瘫痪儿童的头颅影像异常及脑电图异常分别占30例(93.8%)和27例(84.4%);常见的头颅影像异常为脑发育不良11例(36.7%)、脑积水6例(20.0%),余为脑萎缩、缺氧缺血性脑病样改变等13例(43.3%);脑电图异常中局灶性和弥漫性所占比例分别为48.2%(13/27)和51.8%(14/27);癫疒间多发生于痉挛性脑性瘫痪中(68.8%);81.3%(26/32)的癫疒间需要2种及2种以上的抗癫疒间药物治疗。结论脑性瘫痪患儿中癫疒间的发生率较高,其头颅影像学和脑电图分别以脑发育不良和弥漫性背景活动异常伴疒样波发放为主;脑性瘫痪儿童的癫疒大多为难治性,需要联合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13.
对象:1998年1月至2003年10月在我院神经专科就诊,诊断为癫疒间及癫疒间综合征或复杂性高热惊厥,愿意治疗并接受随访者共计364例。首诊年龄为1个月至14岁,中位年龄4.47岁,男213例,女151例,随访时间为6~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9.72个月。诊断根据1983年自贡会议提出的诊断标准和1989年国际癫疒间协会提出的癫疒间和癫疒间综合征(修正)草案。方法:根据发作类型选用苯巴比妥钠(Pb)、丙戊酸钠(VPA)、卡马西平(CBZ)、妥泰(TPM)、苯妥英钠(PHT)等,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到发作控制改维持剂量,根据所用药物不同分为单药组(236例)和多药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长期丙戊酸钠(VPA)口服抗癫(癎)治疗对癫(癎)患儿中性粒细胞氧化代谢及机体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体检儿童30名与癫(癎)患儿26例.观察对照组与癫(癎)组患儿用药前、VPA治疗6个月、12个月后中性粒细胞活化率、刺激指数和血浆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并检测血浆抗氧化酶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等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结果 VPA治疗后6个月与12个月患儿中性粒细胞活化率分别为(11.50 ±6.52)%与(14.31±5.76)%,均高于对照组(5.90±3.77)%与癫(癎)尚未服药时(7.42±3.15)%(P<0.01);刺激指数VPA治疗6个月(474.88±118.98)、治疗12个月(416.31±110.00)均低于对照组(544.83±140.83)与癫(癎)尚未服药时(535.23±111.55)(P<0.05);VPA治疗后血浆MPO活性、MDA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与癫(癎)尚未服药时高(P<0.05或0.01);SOD、CAT活性均较对照组与尚未服药时低(p<0.05或0.01);GSH-Px活性在各阶段患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服药疗程、中性粒细胞活化率与血浆MDA含量呈正相关(P<0.05),血浆SOD活性与MDA含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 VPA治疗致患儿中性粒细胞的活化与机体氧化应激之间具有相关性,而且治疗疗程可能是影响癫(癎)患儿氧化应激损伤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ƶ�ͯʧ����ڼ����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单剂治疗儿童失神癫癎的疗效.方法选择1990-04-2004-05在首都儿科研究所儿童医院诊断失神癫癎并首选口服丙戊酸患儿123例,发作未能完全控制者加用氯硝西泮,观察其疗效并进行追踪.结果123例患儿中,丙戊酸单药治疗后发作完全控制者105例,发作完全控制率84.4%,其余18例单用丙戊酸发作未能完全控制者,加用氯硝西泮后,发作均得到完全控制,全部患儿发作完全控制率为100%.追踪34例停药后的患儿9个月至10年,其中2例复发,占5.9%.结论丙戊酸单药治疗失神癫癎能使84.4%的患儿发作完全控制,发作不能完全控制者应加用氯硝西泮,二者联合用药可使患儿的临床发作得到完全控制,且起效快.  相似文献   

16.
Lennox-Gastaut综合征的临床及脑电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总结Lennox Gastaut综合征 (LGS)的临床及脑电特征。方法 对 32例LGS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起病年龄 11个月至 13 5岁。 32例均有 2种或者 2种以上的癫疒间 发作形式 ,最多者达 5种发作形式 ,以强直发作、不典型失神、肌阵挛发作、失张力发作较常见。有病因可寻者 2 1例。脑电图 17例表现为背景波异常 ,32例均有全导爆发的 1 5~ 2 5Hz慢的棘慢波。睡眠期慢的棘慢波发放增多 ,其中有 4例慢的棘慢波持续发放。 9例在睡眠期有 10~ 12Hz的快节律出现。 2 5例有不同程度的智力损害。 7例用丙戊酸或丙戊酸加氯硝基安定发作控制 ,其余 2 5例用上述两种药物发作不能完全控制。结论 LGS的特点是 :(1)形式多样的癫疒间 发作 ;(2 )脑电图有 1 5~ 2 5Hz慢的棘慢波 ,睡眠期慢的棘慢波增多 ,甚至持续发放 ,部分患儿有 10~ 12Hz的快节律出现 ;(3)多数患儿有智力发育落后 ,对抗癫疒间 药物疗效差。少数患儿智力发育正常 ,无病因可寻 ,对抗癫疒间 药物疗效好 ,可能为特发性。  相似文献   

17.
妥泰治疗儿童癫疒间的随访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从 1999年 6月开始使用抗癫疒间 新药妥泰 ,最初几个月主要用于治疗难治性癫疒间 患儿 ,以后逐渐扩大了应用范围 ,开展了对各种类型癫疒间的单药及联合用药 ,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及较高的随访率。截止 2 0 0 1年 1月中旬共有96例患儿接受了妥泰治疗 ,现将对服药 2个月以上的  相似文献   

18.
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是近3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边缘学科,是通过测定体液(主要指血液)中药物浓度,运用药代动力学和临床药理学原理,借助于计算机专业软件,拟合各种数学模型并求算出药代学参数;根据患者临床特点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包括给药剂量、途径、间隔及疗程等[1-2]。抗癫疒间药物的治疗指数小,安全范围窄,毒副反应大,其有效血药质量浓度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疗效与血药质量浓度的相关程度远远大于与剂量的相关[2]。因此,抗癫疒间药物的TDM已经成为重要的常规临床检测手段,用来调整用药剂量,避免毒副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单剂治疗儿童失神癫的疗效。方法选择1990-04—2004-05在首都儿科研究所儿童医院诊断失神癫并首选口服丙戊酸患儿123例,发作未能完全控制者加用氯硝西泮,观察其疗效并进行追踪。结果123例患儿中,丙戊酸单药治疗后发作完全控制者105例,发作完全控制率84.4%,其余18例单用丙戊酸发作未能完全控制者,加用氯硝西泮后,发作均得到完全控制,全部患儿发作完全控制率为100%。追踪34例停药后的患儿9个月至10年,其中2例复发,占5.9%。结论丙戊酸单药治疗失神癫能使84.4%的患儿发作完全控制,发作不能完全控制者应加用氯硝西泮,二者联合用药可使患儿的临床发作得到完全控制,且起效快。  相似文献   

20.
托吡酯治疗儿童癫癎出现泌汗障碍的临床观察与随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托吡酯治疗儿童癫癎时出现的泌汗障碍(少汗或无汗)及其对策.方法通过追踪随访了解泌汗障碍与托吡酯服用的时间、季节、剂量、加药速度等的关系,合用其他抗癫癎药的影响,以及出现泌汗障碍后的转归.结果泌汗障碍与托吡酯服用的时间、剂量、加药速度无相关性,不同患儿间存在很大差异,不受合并用药的影响,高温时节症状明显,减缓加药速度可增加易感患儿对泌汗障碍的耐受性.结论托吡酯治疗儿童癫癎时出现的泌汗障碍为托吡酯所致,停药后泌汗功能恢复正常,大部分患儿对其耐受性好,泌汗障碍为非器质性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