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肝内免疫活性细胞与乙肝病毒(HBV)慢性感染的关系。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54例CHB患者肝内CD25^+T细胞以及部分患者肝内CD4^+T细胞、CD8^+T细胞的表达,并与9例正常肝组织进行比较。CD25^+和CD8^+T细胞在HBV感染组和非HBV感染组中的表达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和P〈0.01),CIM^+T细胞在HBV感染组的表达虽有增多的趋势,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意义(P〉0.05)。HBV感染组CD25^+T细胞表达与I临床病理炎症分级和ALT的变化相关,随着炎症分级的加重和ALT的升高,其表达逐渐增强(P〈0.05和P〈0.01)。CD4^+、CD8^+T细胞表达与临床病理炎症分级和ALT的变化无关(P〉0.05)。CHB患者肝内CD25^+T细胞表达增强与机体对HBV产生免疫耐受有关,CHB患者肝内CIM^+、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异常,功能性免疫活性细胞浸润量不足,不能有效清除HBV。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比较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和免疫清除期的患者肝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及其配体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机体免疫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 收集肝组织活体检查标本并分为免疫清除期组25例、免疫耐受期组19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标本汇管区中T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分子-1及其配体的表达情况,通过半定量评分系统计算其占CD3阳性细胞的百分数,用t检验比较两组病例间程序性死亡分子-1及其配体表达的差异.结果 免疫耐受期组肝组织汇管区T淋巴细胞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所占CD3阳性细胞比率为63.79%±6.94%,高于免疫清除期的54.36%±10.08%,两组比较,t=3.49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于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在免疫耐受期组(66.47%±8.40%)中高于免疫清除期组(52.64%±6.20%),两组比较,t=6.28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在枯否细胞中的表达强度及范围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中的程序性死亡分子-1及其配体表达水平的差异反映了免疫耐受期和免疫清除期的不同免疫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HBV感染不同阶段肝脏局部细胞免疫状态及病毒的复制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40例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中CD4+、CD8+细胞的表达,并通过real-time PCR检测肝组织的HBV-DNA定量.结果 免疫活动期肝内CD4+细胞的表达多于免疫耐受期及低复制期(P<0.01或0.05);CD8+细胞在免疫活动期肝内的表达多于免疫耐受期(P<0.05),也高于低复制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细胞在低复制期的表达多于免疫耐受期,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8例外周血HBV-DNA定量阴性的肝组织中均可检测到HBV-DNA的复制.结论 慢性HBV感染的不同阶段肝脏局部所处的免疫状态不同.肝组织中HBV-DNA定量较外周血更能准确反映HBV-DNA的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HBsAg阳性患者HBcAg表达与肝组织中T、B淋巴细胞、NK细胞、Kupffer细胞数量等临床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50例HBsAg阳性表达的患者肝组织及23例肝血管瘤患者瘤旁正常肝组织,分别进行CD3、CD57、CD20、CD68及HBcA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病理图像分析仪测量每例患者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每平方微米面积阳性细胞数。结果HBsAg阳性表达的患者肝组织中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和Kupffer细胞数量明显多于正常肝组织,以T淋巴细胞数量增加最为显著(P〈0.05),HBcAg阳性表达组与HBcAg阴性表达组肝组织中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和Kupffer细胞数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HBcAg阳性表达组比HBcAg阴性表达组外周血的AFP、ALT含量高(P均〈0.05),AST、GGT、ALP、白蛋白减少(P均〈0.05),A/G比例降低(P〈0.01)。结论各免疫细胞数量变化与膜型HBsAg的表达有关,与核型HBcAg表达无关;但核型HBcAg的表达与各临床指标的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比较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和免疫清除期的患者肝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及其配体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机体免疫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 收集肝组织活体检查标本并分为免疫清除期组25例、免疫耐受期组19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标本汇管区中T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分子-1及其配体的表达情况,通过半定量评分系统计算其占CD3阳性细胞的百分数,用t检验比较两组病例间程序性死亡分子-1及其配体表达的差异.结果 免疫耐受期组肝组织汇管区T淋巴细胞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所占CD3阳性细胞比率为63.79%±6.94%,高于免疫清除期的54.36%±10.08%,两组比较,t=3.49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于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在免疫耐受期组(66.47%±8.40%)中高于免疫清除期组(52.64%±6.20%),两组比较,t=6.28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在枯否细胞中的表达强度及范围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中的程序性死亡分子-1及其配体表达水平的差异反映了免疫耐受期和免疫清除期的不同免疫功能状态.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ct and compare the PD- 1/PD-L1 (programmed death 1/programmed death 1 ligand) expressions in the liver tissues of chronic HBV infection patients in immune tolerant phase and those in immune clearance phase. Methods Liver biopsy sampl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25 samples from patients in immune clearance phase and 19 samples from patients in immune tolerant phase.PD-1/PD-L1 expressions on T lymphocytes in these liver biopsy specimens were detected by immunobis tochemistry method. Percentage of PD-1/PD-L1 positive cells among CD3 positive cells was calculated by semi-quantitative evaluation.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PD1/PD-L1 expression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patients in immune tolerant phase as compared to that in immune active phase (P < 0.05).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fou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for PD-L1 expression in Kupffer cells (P > 0.05). Conclusion PD-1/PD-L1 expression level can reflect the immune functions of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相似文献   

6.
陆忠华  裴浩  居朝霞  丁虹 《传染病信息》2006,19(3):137-138,160
目的探讨CD8 淋巴细胞与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的关系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不同炎症分级的肝组织中CD8 淋巴细胞的表达。结果G0肝组织中CD8 表达弱,随着炎症分级的增强,CD8 表达逐渐增强。G4最为明显,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CD8 淋巴细胞表达强度与肝组织炎症分级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成利伟  孔歌  李莉  潘修成  傅涓涓  李丽 《肝脏》2014,(4):246-249,25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 HBV特异性IL-21的表达及其对CD8+T淋巴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以 HBVc18-27(10μg/mL)多肽刺激46例不同临床类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ELISA检测上清液IL-21水平。在 HBVc18-27(10μg/mL)多肽和IL-21(50 U/mL)或IL-2(100 ng/mL)培养条件下,应用 MHC-肽五聚体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中 HBV特异性CTL细胞频数变化;免疫磁珠分离纯化免疫耐受期和免疫激活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中CD8+T淋巴细胞,以 HBcAg(10μg/mL)预刺激CD8-PBMC 5 h后,采用Transwell 小室共培养技术,在阻断IL-21通路条件下,应用实时PCR检测CD8^+T淋巴细胞IFN-γmRNA的表达。结果 HBV特异性IL-21在免疫控制期和免疫激活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 B MC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免疫耐受期患者,而在免疫控制期和免疫激活期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与 PBS 对照组相比,IL-21组 HBV 特异性 CTL 细胞频数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IL-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IL-21抗体阻断IL-21通路后,CD8^+T 淋巴细胞IFN-γmRNA 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免疫控制期和免疫激活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 均可生成一定水平的 HBV 特异性IL-21,并能增强外周CD8+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IFN-γ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患者免疫抑制性 Treg 细胞对 CD8+ T 淋巴细胞穿孔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集20例肝细胞癌患者和20名健康人的外周血,用流式分析法检测抗-CD3/CD28刺激48 h 后 CD8+ T 淋巴细胞的穿孔素表达情况。免疫磁珠分离法分离健康人 CD8+ T 淋巴细胞和肝细胞癌患者 Treg 细胞,一组 CD8+ T 淋巴细胞单独培养,另一组CD8+T 淋巴细胞与 Treg 细胞共同培养,用流式细胞法检测抗-CD3/CD28刺激48 h 后两组 CD8+ T 淋巴细胞穿孔素表达情况。结果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 CD8+ T 淋巴细胞穿孔素表达量与健康人相近,分别为(10.74±3.96)%和(12.6±2.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D8+ T 淋巴细胞单独培养和与肝癌患者 Treg 细胞共培养后,健康人 CD8+ T 淋巴细胞穿孔素表达量分别为(34.2±3.65)%和(20.43±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2,P <0.01)。结论肝癌患者免疫抑制性 Treg 细胞可使 CD8+ T 淋巴细胞穿孔素表达量降低。  相似文献   

9.
肝脏是一个独特的免疫器官,它有一个完整的免疫应答体系,但是由于它血流丰富,每时约有1/3血流经过肝脏,所以对体循环的免疫也互相影响.它的特点是:(1)肝脏的天然性免疫系统较强,有人认为是全身天然性免疫的中心.它的自然杀伤细胞(NK)占免疫细胞中的比例较大,还有独特自然杀伤T淋巴细胞(NKT细胞),它具有NK细胞标志又具有T细胞受体的表位;(2)还有大量的抗原递呈细胞,枯否细胞占肝内吞噬细胞中最大的部分,它既能抗原呈递,也能引起免疫耐受,主要由于肝内环境复杂,每天由肠道摄入各种食物抗原、内毒索及有害成分,肝脏分别进行免疫耐受及免疫清除.树突状细胞,肝窦内皮细胞,甚至肝实质细胞也有抗原呈递作用;(3)肝内获得性免疫细胞,特别是CDS+T细胞和CD4+T细胞可以在肝内致敏成为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或CD4+T细胞,也可能成为CD4+CD25+T细胞发挥免疫抑制作用,肝脏也是各种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或CI)4+T细胞的墓园,(4)肝内细胞产生不同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紊(IFN)等,有免疫应答效应,另外如白细胞介素lO (IL-10)具免疫抑制作用,所以在肝脏内形成—个复杂的免疫网络,互相制约因素多[1].  相似文献   

10.
24例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免疫表型和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LGLL)患者免疫表型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4例LGLL患者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和临床资料,比较T/NK不同亚型间的差异。结果:在CD45/SSC点图上分析,24例LGLL患者骨髓/外周血均可见大颗粒淋巴细胞群。T-LGLL表达特异性T系抗原及大多数泛T抗原,均为CD8+CD4-亚型,侵袭性,T-LGLL可见泛T抗原丢失,并伴T系抗原表达强度改变。NK—LGLL主要表达泛T标志CD2、CD7及CD56和CD11C,不表达T系特异性标志CD3、CD5,但在惰性和侵袭性病程中免疫表型无显著差异。T-LGLI,惰性与侵袭性患者组间比较,平均年龄、WBC计数、淋巴细胞比例、血红蛋白含量和B症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NK-LGLL惰性和侵袭性患者组间比较在年龄、血红蛋白含量、肝脾淋巴结肿大和B症状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髓细胞或血细胞免疫表型分析可有助于诊断LGLL及T/NK亚型,而结合临床特征则有助于判断其侵袭性或惰性。  相似文献   

11.
38例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8及CD28水平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胞免疫是机体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方式,而T淋巴细胞是细胞免疫中的主要效应细胞。研究表明,T细胞活化须两个信号参与;识别抗原后的T细胞表面受体(TCR)传递的信号和T细胞上的共刺激受体与其配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辅助信号。CD28/B7是其中重要的共刺激信号。近年来,我们检测了30例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8及CD28的表达水平,以探讨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变化,为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志勇  王爱中  徐雯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0):1781-1783
目的 观察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变.方法 以58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60例无肺炎体检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各淋巴细胞亚群计数,放射免疫法测定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等指标,观察老年肺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变化.结果 肺炎组老年患者与无肺炎组老年人比较,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计数(CD+3)、CD4T淋巴细胞计数(CD+3CD+4)、CD+4/CD+8比值均明显低(P≤0.001),NK细胞计数(CD+16CD+56)也偏低(P<0.05),而CD8T淋巴细胞细胞(CD+3CD+8)、B细胞计数(CD+19)无明显差别(P>0.05).肺炎组老年患者与无肺炎组老年人比较外周血TNF-α明显升高(P〈0.001),外周血IL-2明显偏低(P〈0.001).结论 老年人免疫功能的减退改变与老年人CAP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HBV感染对人T细胞免疫及细胞因子TNF-α、GF-β2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HBV感染后外周血及感染肝组织内CD4+T和CD8+T细胞的数量及功能,以及肝组织内TNF-α及TGF-β2表达,探讨HBV对人体T细胞免疫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BV感染者36例和正常人20例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数量.用免疫组化法HBV感染肝组织50例中CD4,CD8,CD25和TNF-α,TGF-β2的表达,并作相应比较.结果:HBV感染组外周血,CD4+和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D8+细胞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肝组织内浸润的淋巴细胞主要聚集在汇管区和小叶坏死区,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BV感染组肝组织内的CD8+和CD4+细胞数量多于非HBV感染组(P<0.01).HBV感染组肝组织内CD25+细胞数量减少,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意义.HBV感染组肝组织TNF-α表达明显增强,与非HBV感染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而TGF-β2在HBV感染组肝组织的表达与非HBV感染组相比无显著差异.TGF-β2及TNF-α在肝硬化、癌旁肝硬化、肝细胞癌中均较强表达,且与慢性乙肝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HBV感染者外周血和肝内的T细胞亚群紊乱,活性下降,功能受损.TNF-α表达与HBV感染和免疫损伤密切相关,而HBV对TGF-β2的影响微弱.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SHB)患者肝内T淋巴细胞在参与肝脏免疫病理损伤中的作用,实验以肝移植和肝脏穿刺穿后的肝组织为研究样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术、表位肽-五聚体等技术对肝内CD4^+、CD8^+及病毒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并结合肝功能相关指标探索其与肝脏损伤的相关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早期,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生之前自然杀伤(NK)细胞可溶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已知前列腺素(PGE)2在体外对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特异性免疫方面,已有证据表明HBV携带者体内存在免疫紊乱,CD4^+T/CD8^+T细胞比例下降,而CD69是T淋巴细胞激活后最早表达的表面抗原,当其表达后,可作为共刺激信号促进T细胞进一步活化和增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初发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 CD28-T细胞和CD8+ CD28-T细胞)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89例初发HSP患儿(HSP组)和3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结果 HSP组CD4+ CD28+、CD8+ CD28+、CD3+ CD4+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及CD4+/CD8+比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5);HSP组CD3+和CD3+ CD8+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HSP组CD4+ CD28-T细胞和CD8+ CD28-T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5),但在皮肤型、关节型、腹型、混合型和紫癜性肾炎五种临床类型间无明显差别(P均>0.05).结论 HSP患儿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紊乱,CD4+ CD28-T细胞及CD8+ CD22-T细胞的异常增高可能参与了其发病过程,但与HSP临床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肝或肾移植术后纤维化胆汁淤积性肝炎(FCH)患者肝组织中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表达及分布,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对5例FCH患者进行肝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中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叉状头/翅膀状螺旋回转录因子(FOXP3);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缺口末端标记(TUNEL)检测试剂盒对肝组织内的肝细胞凋亡情况进行观察。结果5例FCH患者中,3例为原位肝移植患者,2例为肾移植患者。光学显微镜下,肝脏汇管区及汇管区周围出现纤维化,肝细胞及胆小管明显胆汁淤积,肝细胞气球样变及毛玻璃样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HBsAg、HBcAg及前S1抗原阳性。FOXP3阳性信号定位于淋巴细胞胞质内,阳性细胞主要聚集在汇管区,小叶肝窦内可见散在的单个淋巴细胞呈阳性表达。汇管区周围可见较多的凋亡细胞。正常肝组织HBsAg、HBcAg及前S1抗原均为阴性,汇管区内有少量的阳性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小叶内偶见凋亡细胞。结论FCH具有独特的组织学特征,可能与肝组织中的FOXP3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HBV特异性T淋巴细胞功能低下与HBV逃避免疫是造成HBV慢性持续感染的原因,T淋巴细胞功能状态决定了病毒是被清除,或是持续感染。T淋巴细胞异常表达某些免疫分子与慢性乙肝(CHB)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关。PD-1为近年发现的CD28家族新成员,因其独特的生物学功能而备受关注,已发现其在慢性乙肝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具体免疫机制尚需进-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HBV感染后不同疾病阶段(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携带状态)患者T淋巴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差异.方法 2011年4月至2011年9月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或门诊的HBV感染者105例,HBV感染后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携带状态患者各35例,另选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血清IL-10、IFN-γ的表达水平.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HBV感染组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为(12.35±3.48)%,高于健康对照组的(4.65±1.21)%(t=9.76,P<0.01);HBV感染组CD4+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为(4.95±2.87)%,健康对照组为(4.08±2.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P>0.05).免疫耐受组、免疫清除组、非活动携带组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分别为(15.87±3.18)%、(7.69±3.64)%和(10.12±2.84)%,均高于健康对照组(t值分别为15.12、3.61和8.17,均P<0.01),免疫耐受组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高于免疫清除组(t=10.01,P<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与IL-10呈正相关(r=0.377,P<0.05),与IFN-γ呈负相关(r=-0.620,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上调,PD-1水平与血清Th1细胞因子IFN-γ呈负相关,与血清Th2细胞因子IL-10呈正相关;HBV感染慢性化可能与PD-1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李成忠  张迁  薛建亚  梁雪松 《肝脏》2011,16(4):305-307,347
目的 明确程度性坏死因子(PD-1)在免疫清除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达状态及其对患者病毒载量水平和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45例ALT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术对所有患者的外周血总CD8+T细胞和CD4+T细胞PD-1表达百分比和表达强度进行检测,其中18例患者接受肝组织活检,并应用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