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应春"理论源于《内经》,是五脏应时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内涵是机体应时而变的自稳调节。所谓"肝旺于春",是指肝脏的疏泄功能在春季增强,对其他四脏有主要调节作用,在其他季节,作用减弱,对其他四脏的功能有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当前对“脾主长夏”理论的不同认识,提出“脾主长夏”的本质内涵为:脾是机体在长夏季节起主要调节作用的自稳时间调节系统。脾与胃相表里,脾升胃降实质概括了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通过脾胃纳运相成、升降相因、燥湿相济的协同作用,从而维持机体“应长夏而变”的自稳调节稳态。脾主运化、主升清、喜燥恶湿,为太阴湿土,与长夏湿气相应。胃主受纳、主通降、喜润恶燥,为阳明燥土。在当旺的长夏季节,脾虚而胃强,脾易受湿困而致主运化、主升清等功能都相对低下,胃得湿润炎热之助而致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功能相对增强。长夏季节湿盛而脾虚胃强的功能状态处于支配地位,发挥着对自身脾胃系统及其他四脏重要的调控作用;其他季节脾胃功能则处于从属地位,通过其长养转化之性,协助或抑制其他四脏以维持机体应时而变的调节稳态。长夏季节由于脾弱胃强,机体表现为消化功能增强,吸收功能减弱,易发生脘腹胀满、大便溏薄等消化系统疾病。正确把握“脾主长夏”的本质内涵对认识临床消化系统疾病季节性发作的病理、诊断、预防、养生与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晓虎  王上  吕明  袁卫玲 《天津中医药》2022,39(12):1571-1573
鼻衄作为临床多发病,季节性特征明显,春季多发。春季为肝所主,肝之疏泄功能在春季多应时增强,藏血功能相对较弱。春季鼻衄多因肝不应春引发,具有量少次多易反复的特点。治疗春季鼻衄可从调节肝应春而变的功能入手。从“肝应春”角度治疗鼻衄有助于充实“天人相应”理论的科学内涵,为临床防治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肝应春”理论是《内经》“五脏应时”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医学“天人相应”的整体思想。其核心思想是指中医肝脏的生理功能与春季的气候变化具有同步振荡和协同的关系。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过敏性疾患具有春、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不同学者对“肝应春”生理病理理论内涵的不同认识,探讨了肝如何通过疏泄藏血调节自身和其他应时之脏以应四时之变,并阐释了此理论内涵的临床意义。基于此提出“肝应春”是肝应春季升发之气,疏泄功能增强,藏血功能减弱,以发挥对自身及其他四脏的调控作用,而其他季节肝则处于从属地位,协助其他四脏应时而变,正确理解“肝应春”的本质内涵不但对许多过敏性疾病和精神情志类疾病的病因病机有所认识,而且有助于理解某些疾病加重或缓解的病理变化,有益于指导临床辨证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春秋两季大鼠海马、额叶中5-羟色胺(5-HT)含量的变化规律,探讨"肝应春"对肝主疏泄功能影响的调控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分别在春分、秋分前7d购入,在自然环境下喂养至春分、秋分后21d,取脑检测海马、额叶中的5-HT含量,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春季组海马中5-HT含量与秋季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春季组海马中5-HT含量低于秋季组。春季组额叶中5-HT含量与秋季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海马中5-HT含量存在着季节变化规律,这可能是"肝应春"的调控机制之一,情志疾病春季高发可能与春季5-HT含量较少有关。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当前对“脾主长夏”理论的不同认识,提出“脾主长夏”的本质内涵为:脾是机体在长夏季节起主要调节作用的自稳时间调节系统。脾与胃相表里,脾升胃降实质概括了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通过脾胃纳运相成、升降相因、燥湿相济的协同作用,从而维持机体“应长夏而变”的自稳调节稳态。脾主运化、主升清、喜燥恶湿,为太阴湿土,与长夏湿气相应。胃主受纳、主通降、喜润恶燥,为阳明燥土。在当旺的长夏季节,脾虚而胃强,脾易受湿困而致主运化、主升清等功能都相对低下,胃得湿润炎热之助而致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功能相对增强。长夏季节湿盛而脾虚胃强的功能状态处于支配地位,发挥着对自身脾胃系统及其他四脏重要的调控作用;其他季节脾胃功能则处于从属地位,通过其长养转化之性,协助或抑制其他四脏以维持机体应时而变的调节稳态。长夏季节由于脾弱胃强,机体表现为消化功能增强,吸收功能减弱,易发生脘腹胀满、大便溏薄等消化系统疾病。正确把握“脾主长夏”的本质内涵对认识临床消化系统疾病季节性发作的病理、诊断、预防、养生与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脾应长夏理论的内涵及从脾应长夏理论探讨长夏腹泻发病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目前对长夏腹泻认识的现状与不足及脾-水通道蛋白-腹泻神经内分泌机制,最后提出正确理解脾应长夏的本质内涵对认识长夏腹泻发作、缓解的病理机制及开展有效的治疗与预防,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天人相应"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与自然界息息相关,时间、季节和地理环境的变化对机体生理病理状态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而机体也能积极主动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中医五脏各旺其时,在当旺之季,各主司其职.肝在五行中属木,四季中春季亦属木,肝脏和春季均具有升发、条达的特点,故肝为春季主时之脏,<素问·六节藏象论篇>曰:"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处也……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笔者现就肝在春季对自身和他脏进行适应性调控的机制作一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0.
就当前关于“心应夏”理论的不同认识,采用理论研究和发生学方法相结合,综合现代相关实验及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最终从理论上提出“心应夏”的本质内涵,即心是机体应时而变在夏季起主要调节作用的时间调节系统.心在当旺的夏季,其主血脉功能增强,藏神功能相对较弱,前者功能处于支配地位,发挥对自身心系统及其他四脏重要的调控作用.而在其他季节则处于从属地位,协助或抑制其他四脏,以维持机体应时而变的调节稳态.当心不能应时而变,则易发生中医心系统疾病,包括了现代医学的心脑血管疾病和神志类疾病等.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从肝论治”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中医脏腑相关理论出发,结合现代医学对肝与糖尿病发病的认识,提出了糖尿病“从肝论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精神分裂症多发于春季。文章从中医肝应春理论出发,探讨精神分裂症发病与季节的相关性,并提出了春季养肝护肝的一些措施,为预防并减少精神分裂症的发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中医病机研究概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以下简称乙肝肝纤维化 )是指在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上肝脏的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 ,它是发展成肝硬化的必经阶段。乙肝肝纤维化是现代医学病理形态学概念 ,中医并无此称谓。因其常以黄疸、胁部胀痛、胁下积块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故中医将肝纤维化归入“黄疸”、“胁痛”、“积聚”等病证范畴。众多医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大量论述 ,认识到乙肝肝纤维化的病理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即是由实而虚 ,由表及里 ,由气入血 ,由轻到重的过程 ,其病因病机是沿“湿—热—毒—瘀—虚”来理解和阐释的。1 湿热疫毒残…  相似文献   

14.
肝纤维化中医病机浅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衣蕾  杨俊生 《中医杂志》2005,46(11):806-808
肝纤维化随着不同的病理阶段,逐渐出现湿热内蕴、瘀血阻络、正气虚损等病机.结合中医学和现代医学观点,认为湿热内蕴主要涉及到肝脏慢性炎症及内毒素对肝纤维化的影响,以及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与组织纤维化的关系;瘀血阻络主要为肝内微循环遭到破坏及微血栓损伤内皮,阻塞管腔、防碍血流,影响血液和肝细胞的物质交换,促进肝细胞退变和纤维化;正气虚损与肝实质细胞受损及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提出了在治疗上应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采取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补益正气为主,兼顾其他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从肝论治糖尿病理论基础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建文 《江苏中医药》2009,41(10):60-62
探讨从肝论治糖尿病的理论基础,认为气机失调是糖尿病的基本病机,肝失疏泄作为始动因素,进而化火伤阴.导致阴虚、燥热、血瘀等一系列病理变化,影响到肺、脾(胃)、肾多脏腑功能。调畅气机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16.
肝纤维化是所有慢性肝病向肝硬化转变的必经途径,是一组临床和病理学综合征,其自然转归缓慢,有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危险。在肝纤维化的各种病因中,常见的病因有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等,导致慢性肝损伤和修复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肝性腹胀是指有肝炎病史,肝炎基本治愈或肝病日久出现的以腹胀为主的一种病症,临床多以疏肝健脾、柔肝行气为多,且肝气虚证,自《内经》以后,历代医家均有阐发。至今,诸学者对本证均有不同程度的发挥,笔者仅就肝气虚与肝性腹胀再次作一简述,以供同行指正、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运用中医理论对肝源性糖尿病的病因病机进行探讨,肝病是其始动因子,肝胃郁热是其直接病机,肝肾阴虚是其内在因素,瘀血阻络是其病理基础,肝病传脾是其转化过程。指出治疗上应治肝为主,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采取开郁清热,滋补肝肾,活血通络诸法。治肝为本,治肝降糖,综合调理,兼顾他法。  相似文献   

19.
荨麻疹中医病因病机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粘膜过敏性疾病,表现为水肿性风团。古代认为荨麻疹的病因一般是在先天体质因素基础上感受外邪或饮食不慎或七情内伤等诱发。现代医家在此基础上加以丰富,认为第二致病因素(痰饮、瘀血)也是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20.
“肝胃不和”,是肝与胃的相互制约关系失去平衡而出现的一种病理机制。这种制约关系失去平衡,就会导致肝与胃的生理机能失去常态,而出现一系列病理症状,即“肝胃不和”。一、肝的生理功能及其病变肝主藏血,开窍于目,其荣在面,又有主疏泄、主升发等功能。张隐庵说:“肝气急而志坚,故为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